养生健康

腹后壁腹膜的配布

腹后壁腹膜的配布

腹膜(peritoneum)为全身面积最大、配布最复杂的浆膜,由皮及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薄而光滑,呈半透明状。

一、概念

腹膜(peritoneum)为全身面积最大、配布最复杂的浆膜,由皮及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薄而光滑,呈半透明状。

衬于腹、盆腔壁内表面的腹膜称为壁腹膜(parietal peritoneum)或腹壁薄层;

覆盖腹、盆腔器表面的部分称为脏腹膜(visceral peritoneum)或腹膜脏层。

脏腹膜与壁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腹膜腔(peritoneal cavity)。

腹膜腔是脏、壁两层腹膜之间相互移行围成的潜在性间隙。腹膜腔内有少量浆液,在脏器活动时可减少摩擦。

男性腹膜腔为一封闭的腔隙;女性腹膜腔则藉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

壁腹膜较厚,与腹、盆壁之间还存有一层疏松结缔组织,称为腹膜外组织。

在腹后壁及腹前壁下部的腹膜外组织中含有较多脂肪。脏腹膜紧贴覆于脏器表面,从组织结构和功能方面都可视为器官的一部分,如胃、肠壁最外层的浆膜即为脏腹膜。

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腹、盆腔的脏器依据被覆腹膜的多少可分为三类即:

(一)腹膜内位器官

此类器官几乎全部包被腹膜,活动度较大。主要的器官有: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等。

(二)腹膜间位器官

此类器官三面包被腹膜,活动度较小。主要的器官有:升结肠、降结肠、肝、膀胱、子宫等。

(三)腹膜外位器官

此类器官只有一面包被腹膜,几乎不能活动。主要的器官有:胰、肾、输尿管、肾上腺等。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一)网膜

1.小网膜

是连结于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形似围在脖下的“餐巾”。右侧部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胆总管、肝固有动脉、门静脉等结构通过。左侧部称肝胃韧带。

2.大网膜

是连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四层腹膜。呈“围裙”状悬挂于横结肠和小肠之前。大网膜内含脂肪、血管、淋巴管等,活动度大,有限制炎症蔓延的作用。

网膜形态特点

小网膜,似餐巾 小弯向上围肝门

大网膜,象围裙 大弯向下横连襟

(二)韧带

韧带是连于腹壁与脏器、或脏器与脏器之间的腹膜结构。

1.肝的韧带

主要有: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冠状韧带等。

2.脾的韧带

主要有: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等。

(三)系膜

系膜是肠管连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结构。

1.肠系膜

是将空、回肠固定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结构。

2.横结肠系膜

是将横结肠固定于腹后壁的横位腹膜结构。

3.乙状结肠系膜

是将乙状结肠固定于盆壁的腹膜结构。

4.阑尾系膜

是将阑尾连于肠系膜下端的双层腹膜结构。

(四)腹膜陷凹

腹膜陷凹是腹膜在盆腔器官之间,形成的凹陷。在男性主要有直肠膀胱陷凹,在女性主要有膀胱子宫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

针刺关元的进针方法 关元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12胸神经浅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主要有第12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针灸子宫有什么好处 子宫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髂腹下神经分布。髂腹下神经是腰丛的分支,由第1腰神经和部分第12胸神经前支的纤维组成,支配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耻骨区和臀前部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纤维和腹壁浅动,静脉。腹壁浅动脉是股动脉的分支,越腹股沟韧带的前面上升至脐平面,分布于腹前壁皮肤和浅筋膜。腹壁浅静脉为大隐静脉的属支。

3.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腹外斜肌位于胸下部和腹外侧部皮下,肌纤维斜向前下方;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肌纤维方向与腹外斜肌方向交叉;腹横肌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肌纤维向内横行。三块阔肌均受下6对胸神经支配,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还受第1腰神经支配。腹腔内对应有小肠。

鸠尾针刺深度是多少 鸠尾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7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分支通过。

3.腹白线:位于腹部正中线上,由两侧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而成,上起自剑突,下止于耻骨联合上缘。

4.腹横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多量脂肪组织,内有腹壁浅动,静脉,浅淋巴管和皮神经穿行。其内尚有腹壁外脂肪和壁腹膜。

腹腔内对应的器官是肝,膈,胸腔,心脏与心包。

婴儿脐疝的治疗

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厘米,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腹壁发育增强能自愈。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用胶布贴敷疗法,即取宽条胶布将腹壁两侧向腹中线拉拢贴敷固定以防疝块突出,并使脐部处于无张力状态,而脐孔得以逐渐愈合闭锁。每周更换胶布1次,如有胶布皮炎,可改用腹带适当加压包扎。

如患儿已逾2岁而脐疝仍未自愈,应手术治疗。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厘米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无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回纳肠管,切除疝囊,于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深呼吸左胸口疼是什么情况

脓液积聚在一侧或两侧的膈肌下、横结肠及其系膜的间隙内者,通称膈下脓肿。 膈下脓肿绝大多数是由于腹腔内器官化脓性感染,空腹脏器穿孔所致的腹膜炎引起的并发症。

肺炎引起胸膜炎的时候,出现胸痛,胸膜炎是壁层胸膜的炎症,通常产生典型的胸膜炎性疼痛。胸廓侧壁和横膈外侧部的壁层胸膜由肋间神经支配,胸膜炎性疼痛通常位于这些神经的皮肤分布区。横膈中央部的壁层胸膜由膈神经支配,这些部位炎症产生的疼痛可牵连到颈部和肩部。脏层胸膜无疼痛神经受体。

消化道穿透性溃疡:上腹部疼痛,位于剑突(心窝)下或上腹部中线周围,呈烧灼性、啮咬性或饥饿性钝痛、胀痛或隐痛。但有时也仅局限于胸腔下部。疼痛发生后会持续半小时到三小时,经过历时数周的间歇性疼痛后,会出现一段短暂的无痛期。

以上就是对深呼吸左胸口疼做出的讲解,尤其是一些过敏体质的人,他们对空气中的一些粉尘和细小的生物特别的敏感,就比较容易引起过敏,平时生活在粉尘比较多的环境中,还容易导致肺炎等比较严重的疾病,所以当极端的敏感天气到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剖腹产的过程

1.切开腹壁施术部位确定后,术者按常规清洗、剃毛、消毒、麻醉后,首先作一弧形切口,然后依次分层切开皮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及其筋膜,遇有血管应避开或做双重结扎。再剪开腹膜,剪腹腹时须用镊子夹起剪开一小口,然后术者将左手中指或食指伸入破口,在左手的引导下剪开腹膜至适当长度,暴露瘤胃。

2.拉出子宫腹膜切开后,术者手臂应重新消毒并以生理盐水冲洗,然后伸入腹腔检查子宫,胎儿及附近器官,查明有无破裂及粘连情况。随后让一助手将瘤胃往前移,暴露子宫。将子宫托出至切口之外。拉动子宫时动作要缓慢,并按一定的角度。

3.切开子宫确定子宫角大弯后,避开子宫阜,一刀切透子宫壁。将子宫壁切口的出血点充分结扎后,仔细分离切口附近胎膜。

4.拉出胎儿取胎儿时沿着子宫切口抓住胎儿后肢跗部或前肢腕部按最适合的方向和角度慢慢的拉出胎儿。

5.剥离胎衣处理原则是可剥离者应全部剥离,不能剥离时则将已脱落的部分剪除,让其余留在子宫内,待它自行脱落排出,但切口两侧边缘附近的胎膜必须剥离剪除,否则有障缝合。

6.缝合子宫在缝合子宫前,子宫内应均匀撒布消炎粉。子宫的封闭通常是进行两次缝合,第一次全层连续缝合,第二道缝合浆膜肌层包埋缝合。

7.缝合腹壁腹壁切口整理之后,首先缝合腹膜,通常用肠线进行连续缝合,腹膜缝完之前,应通过切口向腹膜注入抗生素油剂,防止感染和粘连。而后逐层,连续缝合肌肉。最后应用结节缝合皮肤。

针刺中极时宜选体位 中极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针刺中脘时体位宜选 中脘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腹壁膜。浅层主要布有第8胸神经浅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布有第8胸神经的前支分支。

新式剖宫产术降低盆腔粘连发病

降低盆腔粘连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3月~2007年10月间,剖宫产术后因妇科疾病而再次开腹手术患者共120例。其中新式剖宫产术6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60例为对照组。120例患者年龄20~38岁,两次剖宫产间隔年限: <2年5例(4.2%),~3年45例(37.5%),~5年50例(54.2%),>5年20例(16.7%)。观察组与对照组前次剖宫产指征差异无显著性,手术过程顺利, 切口均1期愈合。

观察组手术方式参照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报道的方法: ①选择下腹部耻骨联合上2~3 cm处为切口部位,常规消毒手术野皮肤,铺巾,在切口部位做一个横直切口,长约12~13 cm; ②横形切开皮肤全层,正中切开皮下脂肪及筋膜层2 cm,向两侧钝性分离脂肪层及筋膜层与皮肤等长,剪开腹直肌前鞘;③用血管钳自正中分离腹直肌。术者与助手各用双手食中二指向两侧钝性拉开松解腹直肌,切口上端腹膜薄而透明,一般在此打开腹膜,提起腹膜用刀切开一小口,用食中二指向两侧撕开扩大腹膜切口,估计胎儿能娩出大小,暴露子宫下段。剖宫取胎方法同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④可吸收线连续单层缝合子宫肌层,相同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筋膜层及皮下组织层, 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层,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切口后,用2 cm宽的双层无菌酒精纱布覆盖切口,一次性敷料贴覆盖固定刀口。术后留置导尿管24 h,静脉滴注抗生素3 d,以预防感染。腹部刀口3 d换药一次, 5 d出院刀口不拆线。对照组手术方式按苏应宽主编《妇产科手术学》常规操作方法。区别在于:①下推膀胱。②缝合脏壁层腹膜。③缝合膀胱子宫反折腹膜。麻醉方式: 连续硬膜外麻醉。

2 结果60例观察组中,盆腔粘连20例(33.3%)。其中有8例患者的腹壁与膀胱子宫切口严重粘连,分离过程中损伤膀胱。60例对照组中,盆腔粘连8例(13.3%)。主要是以子宫体及大网膜、腹壁粘连为主,膀胱腹膜反折与腹壁粘连不明显。膀胱不易损伤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新式剖宫产术是1996年以色列医生Stark改良。该法采用撕拉法分离皮下脂肪、筋膜、腹直肌、子宫肌层,使行走其间的血管、神经借助于本身的弹性完整地保留下来, 不剪开反折腹膜, 不推开膀胱, 减少对膀胱的损伤,不缝合脏壁层腹膜, 关腹时筋膜及皮下脂肪间断缝合3针, 使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减少术后患者疼痛、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一般手术后预防腹腔粘连最基本的方式是尽量使组织腹膜化,以减少粘连的存在。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新式剖宫产术后因妇科疾病而再次剖宫产术的病例,却发现与国内陆续报告的新式剖宫产术后显示膀胱腹膜反折与腹膜愈合良好的论点不同,本文通过对比发现新式剖宫产术较既往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明显增多且较严重。观察组20例盆腔粘连中有8例患者的腹壁与膀胱子宫切口严重粘连,分离过程中损伤膀胱。

盆腔粘连的形成与腹膜纤维蛋白沉积和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有关,在手术过程中脱落的纤维、滑石粉、手术缝线会导致腹膜炎症反应,而渗出物中丰富的纤维蛋白在腹腔内形成纤维蛋白黏附, 在没有经过纤维蛋白溶解时就会发生有机变化形成含有胶原、弹性纤维和血管的纤维状条索,导致粘连形成。

新式剖宫产术虽无缝合腹膜异物反应及缺血、缺氧, 但当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及前壁腹膜不缝合时, 裸露的组织粗糙面于腹膜爬行愈合前就可能粘合。动物实验表明,即使大块腹膜缺损, 5~6 d腹膜即可再生完毕,自然关闭腹腔。盆腔粘连是盆腔疼痛的原因之一, 盆腔粘连改变盆腔解剖结构, 影响输卵管运动,导致输卵管阻塞或阻止卵泡破裂而引起不孕。对妇女健康危害很大。因此, 手术者应该不断改进手术方法, 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为此需要预防盆腔粘连:①降低剖宫产率。对产妇实行人性化服务, 如分娩镇痛。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②药物治疗。术中发现腹腔有明显充血或者羊水污染严重者可用庆大霉素和甲硝唑等抗生素冲洗腹腔。③手术时减少腹腔及盆腔粗糙面,使用可吸收肠线连续“W”形缝合腹膜层, 以避免体内异物产生, 将手术的创伤减到最低, 从而减少腹壁、盆腹腔粘连的机会。

针灸曲骨的作用 曲骨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神厥的简便定位方法

神阙的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所以神阙的定位方法十分简单,只要找到肚脐就可以了。

根据解剖学来看,神阙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及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因此这个穴位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阴式子宫切除术步骤是什么

步骤一:消毒阴道、宫颈并子宫旁肌注稀释的催产素或付肾以减少出血;用电刀沿膀胱横沟下0.2~0.5cm外环切阴道粘膜,深达宫颈筋膜,用弯组织剪紧贴宫颈筋膜向上锐性加钝性分离,膀胱宫颈直肠间隙达腹膜反折;打开前后腹膜,于中点用4号丝线缝合腹膜做标记。

步骤二:紧贴宫颈两侧钳夹切断缝扎子宫骶韧带、子宫动静脉,并双重缝扎;取出子宫≤孕10周子宫可直接取出,取出较大子宫常采用对半剖开,分碎切除,肌瘤核除,将子宫缩小后取出;处理子宫圆韧带、输卵管及固有韧带时采用固有韧带钩形钳进行钩出,向下牵拉钳夹切断,双重缝扎,所有残端均不留线结,无需相互打结。

步骤三:检查无渗血后非脱垂性子宫阴道断端采用一次缝合法,由阴道后壁粘膜→后壁腹膜→前壁腹膜→前壁阴道粘膜出针,此法不留死腔,利于止血。阴道内置油沙卷一个,并留置导尿,常规肛查术毕;术后24小时取出油沙卷,48小时拔出尿管。一定要注意子宫切除后的生活的护理,不要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保持良好的卫生效果。

新式剖宫产术降低盆腔粘连发病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3月~2007年10月间,剖宫产术后因妇科疾病而再次开腹手术患者共120例。其中新式剖宫产术6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60例为对照组。120例患者年龄20~38岁,两次剖宫产间隔年限: <2年5例(4.2%),~3年45例(37.5%),~5年50例(54.2%),>5年20例(16.7%)。观察组与对照组前次剖宫产指征差异无显著性,手术过程顺利, 切口均1期愈合。

观察组手术方式参照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报道的方法: ①选择下腹部耻骨联合上2~3 cm处为切口部位,常规消毒手术野皮肤,铺巾,在切口部位做一个横直切口,长约12~13 cm; ②横形切开皮肤全层,正中切开皮下脂肪及筋膜层2 cm,向两侧钝性分离脂肪层及筋膜层与皮肤等长,剪开腹直肌前鞘;③用血管钳自正中分离腹直肌。术者与助手各用双手食中二指向两侧钝性拉开松解腹直肌,切口上端腹膜薄而透明,一般在此打开腹膜,提起腹膜用刀切开一小口,用食中二指向两侧撕开扩大腹膜切口,估计胎儿能娩出大小,暴露子宫下段。剖宫取胎方法同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④可吸收线连续单层缝合子宫肌层,相同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筋膜层及皮下组织层, 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层,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切口后,用2 cm宽的双层无菌酒精纱布覆盖切口,一次性敷料贴覆盖固定刀口。术后留置导尿管24 h,静脉滴注抗生素3 d,以预防感染。腹部刀口3 d换药一次, 5 d出院刀口不拆线。对照组手术方式按苏应宽主编《妇产科手术学》常规操作方法。区别在于:①下推膀胱。②缝合脏壁层腹膜。③缝合膀胱子宫反折腹膜。麻醉方式: 连续硬膜外麻醉。

2 结果60例观察组中,盆腔粘连20例(33.3%)。其中有8例患者的腹壁与膀胱子宫切口严重粘连,分离过程中损伤膀胱。60例对照组中,盆腔粘连8例(13.3%)。主要是以子宫体及大网膜、腹壁粘连为主,膀胱腹膜反折与腹壁粘连不明显。膀胱不易损伤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新式剖宫产术是1996年以色列医生Stark改良。该法采用撕拉法分离皮下脂肪、筋膜、腹直肌、子宫肌层,使行走其间的血管、神经借助于本身的弹性完整地保留下来, 不剪开反折腹膜, 不推开膀胱, 减少对膀胱的损伤,不缝合脏壁层腹膜, 关腹时筋膜及皮下脂肪间断缝合3针, 使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减少术后患者疼痛、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一般手术后预防腹腔粘连最基本的方式是尽量使组织腹膜化,以减少粘连的存在。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新式剖宫产术后因妇科疾病而再次剖宫产术的病例,却发现与国内陆续报告的新式剖宫产术后显示膀胱腹膜反折与腹膜愈合良好的论点不同,本文通过对比发现新式剖宫产术较既往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明显增多且较严重。观察组20例盆腔粘连中有8例患者的腹壁与膀胱子宫切口严重粘连,分离过程中损伤膀胱。

盆腔粘连的形成与腹膜纤维蛋白沉积和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有关,在手术过程中脱落的纤维、滑石粉、手术缝线会导致腹膜炎症反应,而渗出物中丰富的纤维蛋白在腹腔内形成纤维蛋白黏附, 在没有经过纤维蛋白溶解时就会发生有机变化形成含有胶原、弹性纤维和血管的纤维状条索,导致粘连形成。

新式剖宫产术虽无缝合腹膜异物反应及缺血、缺氧, 但当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及前壁腹膜不缝合时, 裸露的组织粗糙面于腹膜爬行愈合前就可能粘合。动物实验表明,即使大块腹膜缺损, 5~6 d腹膜即可再生完毕,自然关闭腹腔。盆腔粘连是盆腔疼痛的原因之一, 盆腔粘连改变盆腔解剖结构, 影响输卵管运动,导致输卵管阻塞或阻止卵泡破裂而引起不孕。对妇女健康危害很大。因此, 手术者应该不断改进手术方法, 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为此需要预防盆腔粘连:①降低剖宫产率。对产妇实行人性化服务, 如分娩镇痛。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②药物治疗。术中发现腹腔有明显充血或者羊水污染严重者可用庆大霉素和甲硝唑等抗生素冲洗腹腔。③手术时减少腹腔及盆腔粗糙面,使用可吸收肠线连续“W”形缝合腹膜层, 以避免体内异物产生, 将手术的创伤减到最低, 从而减少腹壁、盆腹腔粘连的机会。

右下腹肿块的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

1、大小、形状:良性肿瘤体积可以很大,如卵巢囊肿、胰腺囊肿等,其表面光滑,呈圆形;恶性肿瘤外形不规则,表面呈结节形,且有全身症状。

2、位置:肿块可发生在腹壁、腹腔和腹膜后间隙,除用腹部双手扪诊较易发现肿块外,尚可借用下述方法鉴别。

①腹壁紧张试验:病人仰卧,抬起头部或用力屏气,若肿块位于腹壁,因腹肌紧张,肿块更明显;如果肿块在腹腔内,扪诊时不如原来清楚。

②肘膝位俯卧检查法:是区别肿块位于腹腔内或腹膜后间隙的方法,如要肿块在腹腔内,扪摸时较仰卧位清楚,活动度增加,且有下垂感;肿块在腹膜后间隙,则触诊不如仰卧位清楚,且肿块固定,不能推动,没有下垂感。

3、质地、移动度:质软;有弹性或囊状感、可移动,多为胰腺、胆总管、肠系膜或卵巢囊肿;肿块固定、质硬、表面凹凸不平,提示可能为恶性肿瘤。

4、有无压痛:有明显痛者,可能为炎性包块或外伤性血肿,如阑尾脓肿、肝被膜下血肿等。

相关推荐

归来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归来穴的穴位解剖

直肌外缘,有内斜肌,横肌腱膜,外侧有下动,静脉,有髂下神经。

针灸气海的功效 气海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白线-横筋膜-膜外脂肪-膜。浅层主要有第11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深层主要有第11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阴式子宫切除术步骤是什么

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取膀胱截石位,金属导尿管导尿后牵引宫颈。手术要点:消毒阴道、宫颈并子宫旁肌注稀释的催产素或付肾以减少出血;用电刀沿膀胱横沟下0.2~0.5cm外环切阴道粘膜,深达宫颈筋膜,用弯组织剪紧贴宫颈筋膜向上锐性加钝性分离,膀胱宫颈直肠间隙达膜反折;打开前后膜,于中点用4号丝线缝合膜做标记;紧贴宫颈两侧钳夹切断缝扎子宫骶韧带、子宫动静脉,并双重缝扎;取出子宫≤孕10周子宫可直接取出,取出较大子宫常采用对半剖开,分碎切除,肌瘤核除,将子宫缩小后取出;处理子宫圆韧带、输卵管

输卵管堵塞灸哪个部位 四满穴

位置:在内、外斜肌腱膜,横肌腱膜及直肌中;有下动、静脉肌支;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功效:除湿降浊。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产后恶露不净,小痛,遗精,遗尿,疝气,便秘,水肿。

急性

急性痛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因复杂的特点。是临床常见急症,引起急性痛的原因可略微分为①由于内脏器病变所致;②由于外脏器或全身病变所致。内脏器病变又可分器质性与功能性,前者包括炎症、穿孔、破裂、梗阻、`套叠、扭转、绞窄等。可由膜、腔内器官功能失常或器质性病变引起,也可来自全身性疾病。许多内、外、妇、儿、皮肤科疾病均可引起急性痛,其中属于外科范围者临床习惯称“急症”。 在作出急症的诊断前,首先要排除腔以外的疾病,因为一些内科疾病和胸腔疾病都会引起痛,如下叶肺炎、胸膜炎、急

深呼吸左胸口疼是什么情况

呼吸是我们的日常的生理现象,我们不能停止呼吸。呼吸这项运动主要依赖于我们的呼吸道,与肺部进行空气的交换。在一些过敏性的天气中,往往也会产生一些呼吸道的疾病,一些老年人体质比较虚弱,往往就会产生深呼吸左胸口疼,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深呼吸左胸口疼是什么情况。 脓液积聚在一侧或两侧的膈肌下、横结肠及其系膜的间隙内者,通称膈下脓肿。 膈下脓肿绝大多数是由于腔内器官化脓性感染,空脏器穿孔所致的膜炎引起的并发症。 肺炎引起胸膜炎的时候,出现胸痛,胸膜炎是层胸膜的炎症,通常产生典型的胸膜炎性疼痛。胸廓侧和横膈外

妊娠急性阑尾炎治疗护理

妊娠急性阑尾炎要怎么治疗啊?妊娠早期急性阑尾炎的症状与体征与非孕期相同,有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转移性右下痛。右下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妊娠中、晚期常无明显的转移痛,痛和压痛的位置较高。阑尾位于子宫背面时,疼痛可能位于右侧腰部。增大的子宫撑起膜,部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常不明显。妊娠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措施是什么? (一)手术要求 妊娠早期手术要求与一般阑尾切除术相同。妊娠中、晚期按以下要求进行: 1.麻醉 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病情危重合并休克者,以气管内麻醉安全。 2.体位 根据子宫大小选

中脘按压痛怎么回事 中脘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8肋间神经分。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胸浅静脉,胸浅静脉是腋静脉的属支。 3.白线或直肌:白线位于部正中线上,由两侧直肌鞘纤维彼此脚趾而成。上起自剑突,下止于耻骨联合上缘。直肌位于直肌鞘内,该肌由肋间神经支腔内对应的器官是肝,胃,椎体前有下腔静脉(右)和主动脉(左)。

四满的作用与功效 四满穴穴位解剖

内,外斜肌腱膜,横肌腱膜及直肌;有下动,静脉肌支;在第11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软组织肉瘤好发于哪些部位

软组织肉瘤种类不同,所以发病部位也不同。比如脂肪肉瘤好发于臀部及大腿,并有时沿着肌肉间隙生长,也可以多发;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易发生于体表、躯干部,尤其是胸、背部;纤维肉瘤约1/3发生在肢体,其次为胸、头颈及腰背部;滑膜肉瘤常发生于肢体的大关节周围;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多发生在头部,甚至眼眶、耳、鼻、上颌窦,也可见于泌尿生殖器。所以,根据肿瘤发生的不同部位,考虑不同软组织肉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