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成了治感冒的良药是错误的
抗生素成了治感冒的良药是错误的
许多人患感冒后常常自行服一些抗生素,加上电视广告上的一些宣传,抗生素成了治感冒的“良药”,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绝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对病毒来说,抗生素是肯定无效的,把抗生素当成一种预防药使用无疑是浪费,这种做法只会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许多抗生素有过敏反应或白细胞减少等严重的不良反应,普通感冒使用抗生素只会增加发生这些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反而给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如果发生发烧、头痛、关节痛等症状,应配合使用一些解热镇痛药物,如双氯芬酸或扑热息痛等,对于感冒引起的咳嗽,可以使用一些镇咳药加以控制。
也许有人会说:上次感冒吃了抗菌药物后,很快就好了,其实这并不是抗菌药物的功劳,病毒感染本身有一个自限的过程,也就是说依靠自己的抵抗力不治疗也会好,而并非抗菌药物起了作用。
一般而言,感冒时除非出现黄脓鼻涕同时伴有发热,不宜自行服用抗生素;当感冒症状严重或者并发其它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在明确有细菌感染或者有并发症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抗生素。
毁宝宝的治疗感冒5大误区
错误一:滥用药“狂轰乱炸”治感冒
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后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都与肝脏和肾脏功能关系密切。由于宝宝体内各组织器官尚未完全发育,生理功能尚未成熟,解毒功能也较差,并且药物之间还会有相互抵消或协同作用。用药时,尤其要考虑宝宝的生理特点以及药物之间的作用,家长切不可将多种药物一起给孩子服用,以免加大药物副作用,伤害宝宝的肝肾功能。
治疗感冒原则:能用一种药尽量不再加另一种药,尤其是新生儿,以防发生不良反应或中毒。
错误二:无论如何坚持不用西药治疗生
中药因其副作用小,深受家长喜爱,所以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用中药。的确,在感冒最初或者症状较轻时,可以选择中药治疗,如小儿感冒冲剂、扳蓝根冲剂、金银花露等。但是当小儿有高热等严重症状时,若仍坚持不去医院,不吃西药,很可能会延误病情,增加患儿的痛苦。西药固然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西药,一般是不会出现不良反应的。要知道,中药也不是绝对安全的。
错误三:频繁更换抗生素
当上呼吸道感染引起高热时,一些家长往往着急地要求医生给孩子静脉滴注抗生素,希望能快速降温。如果输液后第二天孩子体温仍反复,便认为是抗生素无效。其实,上呼吸道感染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静脉滴注抗生素非但不对症,还容易诱发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一般来说,疾病都有自然病程,上呼吸道感染为5~7天,发热要持续2~3天。而且发热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必然联系,因此,家长不必过分紧张。
错误四:给孩子服用成人感冒药
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因此,不要随意给孩子服用成年人使用的感冒药,以免引起严重副作用。感冒通是中西医复合制剂,主要含双氯芬酸钠、人工牛黄及扑尔敏,这类药物使用在小儿身上,可能会导致小儿血尿和肾功能受损。
还有,像速效伤风胶囊类,主要含扑尔敏、扑热息痛、咖啡因和人工牛黄,因扑热息痛有很强的肝毒性,3岁以下儿童及新生儿应避免使用。此外,成人用感冒药,如银翘片、感康、康必得、速效感冒胶囊等,还有镇静助眠药、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可以)、抑酸剂、泻药、滴鼻净等,也尽量不要给孩子吃。
错误五:不管病情轻重,坚持不给孩子用药
小儿的免疫系统还不完善,最易感受风邪。对婴幼儿来说,伤风感冒是万病之源,可引起严重并发症,不可小视。孩子感冒后,家长要注意观察,首先应明确感冒类型和病情的轻重。
普通感冒主要症状有流涕、打喷嚏、咽喉痛、咳嗽,可伴有轻中度的发热、全身酸痛无力等,一般3~5天好转。如果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腹泻、皮疹、谵妄或者精神差、面色苍白等伴随症状,病程超过5天以上,要警惕可能是特殊类型的感冒或者是感冒后出现了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必须立即去医院就诊。
陈醋的禁忌
醋不宜大量饮用,尤其是患有胃溃疡,且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更要避免食醋。因为过量食醋,会使胃环境中的酸性加强,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吃羊肉时也不宜食醋,否则会削弱两者的食疗效果,并可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由于醋为酸性物质,在服用红霉素、磺胺类等西药时须忌食醋,磺胺类药物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形成结晶,故服用此类药物时更要特别注意。因醋有收敛之性质,在服用 “解表发汗”的中药制剂:如复方银翘片、藿香正气片、羚翘感冒片、桑菊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时,不宜吃醋。有些人将醋当成治病的“万能药”,是错误的观念,过度吃醋也有可能会破坏人体酸碱平衡。总之,“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维生素C有助于防感冒
很多人认为所有剂型的维生素C都可以防治感冒,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能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作用的维生素C必须是大剂量的。 大剂量的维生素C可以增强白细胞吞噬细菌、病毒的能力,提高免疫力这样才能预防感冒的发生,按照每日60毫克的基础量是不能预防和治疗感冒的。
还有很多人认为既然大剂量的维生素C可以防治感冒,那么每天服十几片100毫克普通维生素C是不是也能达到预防感冒的效果。实际上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固体形态的维生素C片剂,需要在胃肠道分解后才能被吸收,如果一次性服用大量的普通维生素C容易造成胃黏膜损伤。
当然也不是服用一片大剂量的维生素C就能预防感冒,任何药发挥作用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感冒高发季节,坚持每天服用一片大剂量的维生素C,连续服用一段时间,才能达到预防感冒的效果。如果已经出现感冒症状,连续服用三到五天维生素C,也可以遏制感冒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提醒一下,有尿路结石病史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C.
治疗感冒的误区
面对感冒,百姓常常会有一些误区,有关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
误区一:有病不治,扛扛就过。超过一半以上的公众选择不治疗感冒。“有病不治型”的感冒病人以上班族最为多见。其实,感冒是病毒与人体免疫力斗争的过程,及早治疗能帮助病人更好地休息,更快恢复抵抗力。
误区二:不问症状,随便吃药。治疗人群中,75% 的公众感冒后会随意选药。一些患者吃药时不看成分;明明在发烧,吃的感冒药里却没有解热镇痛药物成分,造成“大病小治”。
误区三:普通感冒就吃抗生素 。有70% 的公众认为感冒是由细菌引起。其实感冒的罪魁祸首是病毒。错误的认识导致了错误的治疗,有些人一感冒就吃抗生素,这是典型的“ 小病大治”。其实滥用抗生素只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助长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是否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服从医嘱。
白癜风患者治疗感冒的几个误区
白癜风患者治疗感冒的几个误区 随着季节的交替,气温温差的巨大变化,患者容易患上感冒,对于白癜风患者来说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感冒了,一旦处理不好,没有及时把感冒治疗好,就有可能对病情产生影响,引发病情的加重。所以,白斑患者要特别注意感冒。
做好预防感冒的工作对白斑患者很重要,如果不幸患上了感冒也不要太过害怕,及时治疗就行。今天就来谈谈白癜风患者在治疗感冒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1.患了感冒也不治疗,认为小病。超过一半以上的人们选择不治疗感冒,部分白斑患者可能也是如此。"有病不治型"的感冒病人以上班族最为多见。其实,感冒是病毒与人体免疫力斗争的过程,及早治疗能帮助病人更好地休息,更快恢复抵抗力。尤其是对白斑患者来说,感冒会加重病情,所以一旦有感冒症状出现时,要及时治疗。
2.换了感冒后,不去找医生治疗,自己随便买药乱吃。有关统计发现感冒人群中,75% 的人们在感冒后会随意选药。有些患者吃药时也不分清要的主要功能;明明在发烧,吃的感冒药里却没有解热镇痛药物成分,造成"大病小治"。虽然只是小小的感冒,白斑患者却要也要提高警惕了。对于患者来说,感冒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吃激素类感冒药,以免加重对身体产生影响,延误了病情康复。
3.普通感冒就吃抗生素 。很大部分人们认为感冒是由细菌引起。其实感冒的罪魁祸首是病毒。错误的认识导致了错误的治疗,有些人一感冒就吃抗生素,这是典型的" 小病大治"。其实滥用抗生素只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助长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是否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服从医嘱。
4.认为感冒是由于受寒气引起的,就做一些激烈的运动,达到出汗,以为来抵抗感冒。却不知这种做法有的时候会适得其反,特别是白斑患者就坚决不能采用这种危害的治疗方法。
5.给自己体内制造热。有的患者认为伤风感冒引起的,就主张捂汗来治疗,喝姜汤,用被子捂住身体,直到出一身汗。这种做法,白斑患者不可采用,因为过度的出汗,会引起皮肤脱水,造成体内电解质的失衡引发病情的加重。
白斑患者一旦患上感冒,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治疗,要做到白斑患者身上没有小病,只有抱着这种心态,才能做好日常的防护。
小儿感冒用药八大误区
误区1:感冒是小病,不用放心上?
感冒对某些人可能是小毛病,但也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尚未完善,发生感冒的频率远大于成年人,如果儿童感冒后不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在经受各种症状影响的同时,因儿童本身发育的特点,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鼻窦炎、支气管炎、中耳炎、肺炎、心肌炎等。所以当儿童感冒时应该尽早、及时地对症治疗。
误区2:抗生素是速效药?
抗生素的作用是抑制或杀灭细菌,而其实80%-90%的普通感冒由病毒引起。所以使用抗生素不会缩短病程,滥用抗生素反而造成病情延误、恶化、体内菌群失调等,增加细菌的耐药性。所以使用抗生素需谨慎。
误区3:无需在意感冒药的成分?
儿童感冒后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因此,针对以上这些症状需要全面、均衡的配方来缓解症状。儿童感冒药物应具有四种成份:解热止痛剂、镇咳药物、鼻减充血剂和抗组胺药物。很多儿童感冒药因缺少某些成份而影响疗效,而且均衡配方的意义不仅仅是针对各种症状的四种成份简单组合,同时各种成份在疗效方面会有协同增效的作用,相互消减不良反应。
误区4:口服药的疗效没有打针好?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感冒后就去医院给孩子打针,认为这样做能尽快治好病。其实打针或静脉输液的疗效和安全性不如口服药。所以本着安全用药的原则,只要给孩子选用安全的小儿感冒咳嗽产品即可。
误区5:含有抗病毒成分的感冒药更好?
由于引起感冒的病毒有许多种类,因此很难确定引起这次感冒的病毒是什么,而且目前也没有针对哪一类感冒病毒特别有效的含有抗病毒成分的制剂。同时,滥用抗病毒药物,不仅无助于疾病治疗,相反还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小儿由于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在感冒药中添加过多成份会加重孩子负担。
误区6:一样治感冒,无须买贵的?
市场上很多感冒药往往配方相似。但是,由于工艺、设备不同,各个药厂出来的感冒药在纯度、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药物中存在过多的微量杂质就可能增加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所以家长应该为儿童选择专为儿童研制的值得信赖的安全品牌。
误区7:注射流感疫苗就不会再得感冒?
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并不是100%,往往只有60%左右,注射流感疫苗并不意味着就不会得流感。而且感冒病毒和流感病毒有上千种,一种流感疫苗只能针对一种流感病毒。推广注射流感疫苗是为了减少流感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发病率。
误区8:中药没有不良反应?
有人认为中药历史悠久,性情平和,没有不良反应,可以随意服用。但是,科学证明“是药三分毒”,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对症下药。中药辨证相对西药复杂,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咳嗽有热咳、寒咳、外感咳嗽、内伤咳嗽之分,用药时也有寒、热、温、凉之分,若不对症,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
宝宝用药的七大常见错误
错误一:感冒马上用药
宝宝用药7大常见错误 你犯了几个?
婴幼儿感冒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感冒是可以自愈的,通常5-7天左右病毒就能被身体清除。不过,许多妈妈在这5-7当中根本无法淡定,必定焦虑地带宝宝去医院开药打针或者擅自给宝宝吃感冒药,这实在是一种误区。
实际上,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能够马上治愈宝宝感冒,宝宝从感冒到恢复总是需要一个过程,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可能会持续2-3周左右,通常推荐多喝水,多休息,调节室内的温湿度保证宝宝体感舒适,无需额外使用感冒药。
目前,欧美等国都不推荐给2岁以下的宝宝使用感冒药。因为:感冒药在宝宝身上做的研究很少,无法保证用药安全。小孩不是缩小版的成人,根据成人用药剂量推算儿童剂量是不科学的。有的国家,甚至把不推荐使用复方感冒药的年龄提高到了4岁,甚至6岁。
不过,这并不是说,宝宝感冒了,什么情况下都不需要用药,等1周自然就会好。如果感冒发烧腋下温度超过38.5℃,就推荐使用退烧药退烧了,这主要是为了缓解发烧给人带来的不舒服,同时也是预防可能因高烧引起的高热惊厥。如果是合并了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还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的。
错误二:绝对拒绝抗生素
现在许多妈妈都谈抗生素色变,对抗生素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一些妈妈甚至完全拒绝抗生素,于是走入了另外一个误区:觉得抗生素很可怕,要少用抗生素,用两天病好了,就赶快停掉。
一般来说,抗生素不能滥用,强调的是“滥用”,因为滥用可能造成细菌对抗生素耐药,如果宝宝并没有没有患细菌性疾病,却使用抗生素,就属于“滥用”。
但如果宝宝是患了细菌性疾病,就该用的时候还是要用,而且要用足量用。
抗生素去对抗疾病,常规起效大概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起效之后,需要持续地抵制这个细菌,大概需要3-5天的时间。如果只是吃了一两天,发现起作用了,就停用抗生素,这个时候有的细菌可能只是被抑制并没有被杀死。在停药的过程中,细菌刚好就获得了更强的变异能力,产生了耐药菌株。下次再用抗生素的时候,这个抗生素对它就不起作用了。所以,你的疾病不仅没治好,还可能会变得更严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一旦使用了抗生素,就一定要遵医嘱足量、足疗程地去使用。
宝宝用药7大常见错误 你犯了几个?
错误三: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宝宝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如鱼肝油(含Va与Vd)吃多了可引起发烧、厌食、烦躁、肝与肾脏功能受损。水溶性维生素虽较安全些,但也不可疏忽,如Vc服用过多可诱发尿路结石、脆骨症等。
错误四:一病多药
宝宝生病,许多妈妈都会着急上火,分寸大乱,一些妈妈在给宝宝用过一种药物后,发现并没有效果,于是就想着换一种药试试看,殊不知,这样多种药物齐头并进。药物过杂,互相之间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应却相加,不仅疗效不好,而且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将磺胺与Vc联用,可加重肾脏中毒;青霉素与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抗菌功效。至于青霉素、氯霉素、磺胺药一齐上,或青霉素、头孢菌素与庆大霉素为伍,同样有上述危险。
错误五:糖水服药
许多妈妈在给宝宝喂药的时候会发现,宝宝不愿意喝带有苦味的药物,于是便用糖水给宝宝服药。殊不知,糖中有较多的钙、铁等矿物元素,可与中药中的蛋白质起化学反应,并在胃液中凝固变性,继而混浊沉淀,致使疗效大打折扣。有些药物恰恰是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而发挥疗效的,若在药中加糖,效果不佳。
宝宝用药7大常见错误 你犯了几个?
错误六:盲目相信中药更安全
一般,西药在药品的说明书里会注明,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可能会让有些父母觉得,西药太不安全了。于是选择些中药,因为中药的说明书里写着: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但实际上,尚不明确,不代表着它没有副作用,只是说它没有相应的临床试验,没有收集到临床的数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是选择药品说明书上详细交代了相应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的药品更安全。
错误七:家有常备药物
专业的药剂师并不主张在家中备很多药物。因为家里备药很多时候用不上,过期造成药品的浪费。对于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来说,楼下三五百米就有药店,购买药物是很方便的。另外,家里备的药太多,顺手拿药时很容易用错药。
孕妇用药要小心四大个误区
误区一怀孕不能吃药
有的孕妇患感冒、腹泻时,自认为孕期不能吃药便拒绝吃药。实际上,病后不服药,会使小病酿成大病,反而不利于优生。孕妇病后合理用药不但对胎儿无害,而且能防止胎儿受母体疾病的影响。因恐惧药物,该服的药不服,常致使妊娠并发症和其他病症得不到及时治疗,从而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误区二孕妇不能服西药可服中药
有些人认为孕妇生了病,即使服药,也只能服中药而不能服西药。误以为中药无副作用。其实许多中药所含的各种生物碱和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服用不当也会给胎儿造成不利影响。如易致腹泻的药大黄、芒硝;润肠利小便的药材木通等;大辛大热的药材肉桂、附子等,服用时也必须十分小心,剂量不能太重。
误区三孕妇感冒可自治
有人误认为感冒是小病,吃点抗感冒药无关紧要。其实,抗感冒药大多是复合制剂,含有多种成分,常见的有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康泰克、白加黑、康必得、克感康、快克等等,这些药大都含组胺药,孕期不宜服用,特别是孕4周前。另外,抗病毒药对胎儿均有不良影响;消炎痛是孕妇禁忌的退热药;阿司匹林孕32周后也不宜使用;含碘制剂的止咳药孕妇不宜使用;孕妇感冒如没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不宜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可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体内,有20%~40%的可能性对胎儿构成危害。
误区四不能用抗生素
临床上发现,孕妇患感染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出现发烧时,绝大多数的胎儿发育都要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孕妇患病后,比普通人更需要及时治疗。使用恰当,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有些抗生素如红霉素、青霉素、先锋霉素类等对孕妇、胎儿是比较安全的,副作用轻微,治疗效果好。但应提醒一下,青霉素用药前必须做过敏试验。
陈醋的禁忌与副作用
醋不宜大量饮用,尤其是患有胃溃疡,且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更要避免食醋。因为过量食醋,会使胃环境中的酸性加强,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吃羊肉时也不宜食醋,否则会削弱两者的食疗效果,并可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由于醋为酸性物质,在服用红霉素、磺胺类等西药时须忌食醋,磺胺类药物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形成结晶,故服用此类药物时更要特别注意。因醋有收敛之性质,在服用“解表发汗”的中药制剂:如复方银翘片、藿香正气片、羚翘感冒片、桑菊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时,不宜吃醋。有些人将醋当成治病的“万能药”,是错误的观念,过度吃醋也有可能会破坏人体酸碱平衡。总之,“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伤风感冒发烧怎么办呢
1、感冒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这在国外是被严厉禁止的,在美国对抗生素的管理比枪支还严。因为西医理论认为,抗生素对病毒感冒不但无效,而且会有副作用。国内医院滥用抗生素退烧,实际上是破坏了人体免疫力,使免疫系统无法抵御外邪,使病气深入加重了。表面症状虽然暂时消失,但不久必然出现更严重的内脏功能失常症状。
2、受寒感冒发烧,无论用任何凉药“退热”都是错误的,这是“释邪攻正”的“投敌卖国”行为。发热是身体抵御寒邪,努力使寒邪外散的正常抗病反应,汗出则热退,这过去在民间属于常识,老太太都会用姜汤(生姜红糖水)(辛甘化阳)治感冒。但是现在都只知道退热,殊不知这种退热的性质等于投降,就像当年的满洲国一样,虽然没有枪声,实际上国土已经沦陷,东北人民已经变成亡国奴了。
3、感冒应分六经治疗,《伤寒论》是治疗一切感冒的经典。感冒初起都是从主一身之表的太阳经入,太阳病的主方有两个:一个是桂枝汤,一个是麻黄汤。一个治的是伤风,一个治的是伤寒。伤风正气外散,有汗;伤寒邪气内敛,无汗。伤风身软,伤寒身重。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头项强痛而恶寒”。
4、所谓的“风热感冒”大多数时候只是主观想象,只要天是寒的,就不会有所谓的风热。说发烧能够导致肺炎脑炎等同样也是一种主观想象,是以讹传讹道听途说的结果,真热的阳明证是不会在太阳受邪的阶段出现的。而夏季的中暑与通常感冒性质不同,中暑为受热汗出过多,伤津虚脱所致。中暑得凉则解,感冒得凉则重。感冒的性质通常是寒性的,不可雪上加霜,这在大众之中应该成为常识。
治疗感冒的误区
最新一项调查显示,面对感冒,百姓常常会有一些误区,有关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
误区一:有病不治,扛扛就过。超过一半以上的公众选择不治疗感冒。“有病不治型”的感冒病人以上班族最为多见。其实,感冒是病毒与人体免疫力斗争的过程,及早治疗能帮助病人更好地休息,更快恢复抵抗力。
误区二:不问症状,随便吃药。治疗人群中,75% 的公众感冒后会随意选药。一些患者吃药时不看成分;明明在发烧,吃的感冒药里却没有解热镇痛药物成分,造成“大病小治”。
误区三:不要随便吃药,普通感冒就吃抗生素 。有70% 的公众认为感冒是由细菌引起。其实感冒的罪魁祸首是病毒。错误的认识导致了错误的治疗,有些人一感冒就吃抗生素,这是典型的“ 小病大治”。其实滥用抗生素只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助长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是否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服从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