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行气
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行气
肉豆蔻性味辛、温,具有温中行气、健脾的功效,可用于肠胃虚寒气滞,脾胃虚寒。
治腹泻的中成药有哪些 四神丸固肠止泻
该药是由肉豆蔻,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红枣所组成。
四神丸中重用补骨脂,补肾阳固下焦;辅以肉豆蔻暖脾阳,行气涩肠;佐吴茱萸温中散寒,五味子敛阴止泻,再配以姜,枣,调补脾胃,所以该药具有温肾暖脾,固肠止泻的功效。
肉蔻和草果做菜有什么区别
1、草豆蔻:又称之为草寇、草寇仁、草果。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成熟种子团。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晒至8~9成干,剥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功能燥湿行气,温胃止呕。用量:煎汤,3~6克。因富含挥发油,临用时捣碎,入汤剂宜后下。
2、白豆蔻:又称之为白蔻,壳蔻、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实,7~8月果实熟,剪下果穗,晒干或烤干。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功能行气化湿,温中止呕,开胃消食。偏重于开胃消食。用量:煎汤,3~6克。因含挥发油,故不宜久煎。煎药时将白豆蔻打碎或研碎,浸泡30分钟,后下,煎沸约10分钟即可,或研成细末吞服。其果壳水煎剂可抑制志贺菌、痢疾杆菌等,对细菌性腹泻有一定疗效,可供药用。
3、肉豆蔻:别名豆蔻、肉果、玉果,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种仁。将其种仁在45℃低温慢慢烤干,去油(主要降低有毒性的肉豆蔻醚、黄樟醚),当种仁摇之作响时即可。味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功能行气化湿,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量:煎汤,3~10克。含挥发油,故不宜久煎。提倡研成细末冲服,每次1.5~3克,可避免因煎煮造成的挥发油量损耗。过量服用肉豆蔻,可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应引起注意。
豆蔻的副作用有哪些
肉 豆 蔻
肉豆蔻,又名玉果、肉果等,首载于《药性论》。为肉豆蔻科常绿高大乔木肉豆蔻的成熟种子。其性味辛温,入脾、胃、大肠经,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之功,尤以温涩见长。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气滞或脾(肾)阳虚所致的久泻、五更泻、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症。
草 豆 蔻
草豆蔻,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的干燥成熟种子。和白豆蔻有同样性味与归经,具健脾燥湿、温中行气之功,尤以温燥见长。主要用于治疗寒湿阻滞脾胃或脾胃虚弱所致的胸脘满闷、呕逆、腹泻腹痛等症。
白 豆 蔻
白豆蔻,又名紫豆蔻、白蔻仁,始载于《本草拾遗》。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有化湿温中、行气止呕之功,尤以温化见长。常用于治疗湿阻脾胃、气机失调或脾胃虚寒所致胸脘胀满、不思饮食、反胃呕吐、舌苔浊腻等症。
红 豆 蔻
红豆蔻,首载于《开宝本草》。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外表呈红棕色。其性味辛温,有温中散寒、醒脾燥湿、解酒消食之功,尤以温里见长。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泄泻以及饮酒过多所致的呕吐等症。
豆蔻的对症用法
对湿阻气滞,豆蔻可与苍术、半夏、陈皮等同用。用于气滞胸闷之症,豆蔻可配厚朴、枳壳等同用。用于湿温初起,如属热盛者可配黄芩、连翘、竹叶等同用;湿重者可合淡渗利湿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用治胃寒呕恶,常合半夏、藿香、生姜等同用。治小儿胃寒吐乳,可配砂仁、甘草共研细末,常渗口中。 宜:脾胃气滞,食欲欠香,不思纳谷,胸闷腹胀,嗳气反胃,舌苔厚腻者宜食。
《本草纲目》言: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主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岚烟瘴,饮啖酸咸,脾胃常多寒湿郁滞之病。故食料必用,与之相宜。然过多亦能助脾热,伤肺损目,故阴虚内热,或胃火偏盛,口干口渴,大便燥结者忌食;干燥综合症及糖尿病人忌食,使用豆蔻亦不可过量。
豆蔻的分类
.肉豆蔻:
又名玉果、肉果等,首载于《药性论》。为肉豆蔻科常绿高大乔木肉豆蔻的成熟种子。这种果仁是将果实收获后,先剥取肉豆蔻衣(肉豆蔻衣同样为较常见的香辛料),压碎硬壳后取仁,置于石灰水中浸渍,然后干燥而得。
其性味辛温,入脾、胃、大肠经,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之功,尤以“温涩”见长。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气滞或脾(肾)阳虚所致的久泻、五更泻、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症。
2.草豆蔻: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的干燥成熟种子。和白豆蔻有同样性味与归经,具健脾燥湿、温中行气之功,尤以“温燥”见长。主要用于治疗寒湿阻滞脾胃或脾胃虚弱所致的胸脘满闷、呕逆、腹泻腹痛等症。草豆蔻,又称漏蔻、草蔻、草蔻仁、飞雷子,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干燥种子团,也是一种香辛调味料。草豆蔻外形为长圆形或扁圆形的种子团,顶端尖,基部略呈三角形,表面呈灰棕色,质坚硬,如将其破开,断面色白,如蜡质。草豆蔻具有去除膻味、怪味,增加菜肴特殊香味的作用,在烹饪中可与豆蔻同用或代用。草豆蔻可与花椒、八角和肉桂等药材配合使用作为食品调味剂,可去除鱼、肉等食品的异味。此外,草豆蔻茎杆韧性大、通透性能好,是上等编织材料,编织的坐垫冬暖夏凉,具有预防和治疗坐疮的功能。另外,值得说明的是,也有人认为草豆蔻就是草果,这是不正确的。草果果大,色黑油亮,外壳较硬,内有细籽,又名草果仁、草果子,它是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实。
3. 白豆蔻:又名紫豆蔻、白蔻仁,始载于《本草拾遗》。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有化湿温中、行气止呕之功,尤以“温化”见长。常用于治疗湿阻脾胃、气机失调或脾胃虚寒所致胸脘胀满、不思饮食、反胃呕吐、舌苔浊腻等症。
4.红豆蔻:首载于《开宝本草》。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外表呈红棕色。其性味辛温,有温中散寒、醒脾燥湿、解酒消食之功,尤以“温里”见长。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泄泻以及饮酒过多所致的呕吐等症。 豆蔻的对症用法 对湿阻气滞,豆蔻可与苍术、半夏、陈皮等同用。用于气滞胸闷之症,豆蔻可配厚朴、枳壳等同用。用于湿温初起,如属热盛者可配黄芩、连翘、竹叶等同用;湿重者可合淡渗利湿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用治胃寒呕恶,常合半夏、藿香、生姜等同用。治小儿胃寒吐乳,可配砂仁、甘草共研细末,常渗口中。 宜:脾胃气滞,食欲欠香,不思纳谷,胸闷腹胀,嗳气反胃,舌苔厚腻者宜食。
健脾养胃的中药药方 肉豆蔻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本草纲目》记载肉豆蔻:暖脾胃,固大肠。
功效: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中焦虚寒气滞,脘腹胀痛,脾虚久泻等。
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行气
肉豆蔻辛香温燥,能温中理脾、行气止痛。可用于治疗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症,可与木香、干姜、半夏等药同用。
古代传统中药中“豆蔻”种类
我们经常可以听见人们用“豆蔻年华”来形容少女,古代有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二月初豆蔻花正含苞待放,因而诗人借用“豆蔻稍头二月初”来比喻“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少女,言其年少而体态柔美。在古老的中药里也有“豆蔻”,现分别介绍如下。
白豆蔻:又名圆豆蔻、白蔻仁,始载于《本草拾遗》。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有化湿温中、行气止呕之功,尤以“温化”见长。常用于治疗湿阻脾胃、湿阻气滞或脾胃虚寒之胸脘胀满、不思饮食、反胃呕吐、舌苔浊腻等症。
草豆蔻: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和白豆蔻有同样性味与归经,具健脾燥湿、温中行气之功,尤以“温燥”见长,主要用于治疗寒湿阻滞脾胃或脾胃虚弱所致的胸脘满闷、呕逆、腹泻腹痛等症。
红豆蔻:首载于《开宝本草》。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外表呈红棕色。其性味辛热,有温中散寒,醒脾解酒之功,尤以“温里”见长。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以及饮酒过多所致的呕吐等症。
肉豆蔻:又名玉果、肉果等,为肉豆蔻科常绿高大乔木肉豆蔻的成熟种仁,首载于《药性论》。其性味辛温,入脾胃、大肠经,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之功,尤以“温涩”见长。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气滞或脾(肾)阳虚所致的久泻、五更泻、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症。
药理研究表明,豆蔻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消除胃肠积气,芳香健胃,并能止呕,为临床常用的帮助消化、促进胃肠动力药。
《本草纲目》言“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泻散,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岚烟嶂,饮啖酸成,脾胃常多寒湿郁滞之病,故食料必用,与之相宜。然过多亦能助脾热,伤肺损目”,故使用时应注意。
中药豆蔻能发挥哪些药物功效
一听到豆蔻,我们就想到花季少女,但是这里所说的豆蔻可不是美少女哦,而是中药豆蔻,可以用来治病。现在就具体来看看中药豆蔻能发挥哪些药物功效。
草豆蔻:
又称之为草寇、草寇仁、草果。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成熟种子团。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晒至8~9成干,剥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功能燥湿行气,温胃止呕。用量:煎汤,3~6克。因富含挥发油,临用时捣碎,入汤剂宜后下。
白豆蔻:
又称之为白蔻,壳蔻、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实,7~8月果实熟,剪下果穗,晒干或烤干。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功能行气化湿,温中止呕,开胃消食。偏重于开胃消食。用量:煎汤,3~6克。因含挥发油,故不宜久煎。煎药时将白豆蔻打碎或研碎,浸泡30分钟,后下,煎沸约10分钟即可,或研成细末吞服。其果壳水煎剂可抑制志贺菌、痢疾杆菌等,对细菌性腹泻有一定疗效,可供药用。
肉豆蔻:
别名豆蔻、肉果、玉果,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种仁。将其种仁在45℃低温慢慢烤干,去油(主要降低有毒性的肉豆蔻醚、黄樟醚),当种仁摇之作响时即可。味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功能行气化湿,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量:煎汤,3~10克。含挥发油,故不宜久煎。提倡研成细末冲服,每次1。5~3克,可避免因煎煮造成的挥发油量损耗。过量服用肉豆蔻,可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应引起注意。生品作用相反,有泻下的作用。
红豆蔻:
别名红豆、红蔻、红扣、良姜子,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果实。于每年11~12月果实刚成熟时采收,将果穗割下后放置阴凉处通风4~7日,等果实成深红色时脱粒,去掉枝干,晒干。味辛,性温,归脾、肺经。功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醒脾消食,解酒毒。多用于温中散寒或解酒毒。用量:煎汤,3~6克。
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据专家介绍,肉豆蔻除了可以用作药材以外,而且还可以用于作佐料,比如说在肉制品当中或者是在卤汤里面放入肉豆蔻可以做调味来用,可见肉豆蔻既可以药用也可以食用。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肉豆蔻的功效
肉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种仁,肉豆蔻别名豆蔻、肉果、迦拘勒、顶头肉、玉果、扎地、麻失,肉豆蔻有温中涩肠、行气消食的功效,肉豆蔻有治疗虚泻、冷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宿食不消的作用,大肠素有火热及中暑热泄暴注,肠风下血,胃火齿痛及湿热积滞方盛,滞下初起,皆不宜服肉豆蔻,勿令犯铜。
肉豆蔻的作用
1、肉豆蔻治胃寒胀痛,食少呕吐:肉豆蔻辛香温燥,能温中理脾、行气止痛。肉豆蔻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证,肉豆蔻常与木香、干姜、半夏等药同用。
2、肉豆蔻治虚泻,冷痢:肉豆蔻辛温而涩,入中焦,能暖脾胃,固大肠,止泻痢,肉豆蔻为治疗虚寒性泻痢之要药。肉豆蔻治脾胃虚寒之久泻、久痢者,常与肉桂、干姜、 党参、白术、诃子等药同用;肉豆蔻若配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可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者,如四神丸(《证治准绳》)。
3、肉豆蔻能固大肠,肠既固则元气不走,脾气自健,故曰理脾胃虚冷,而实非能补虚也。《本草正》
4、肉豆蔻治脾肾俱虚所致的虚泻,冷痢:煨肉豆蔻、罂粟壳(蜜炙)、煨诃子肉各4.5克,白芍、白术、当归各15克,党参、炙甘草各8克,肉桂、木香各3克。研为粗末,每服6克,加生姜2片,大枣1枚,水煎服。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肉豆蔻治水泻无度,肠鸣腹痛:肉豆蔻(去壳,为末)30克,生姜汁2合,白面60克。上3味,将姜汁和面作饼子,裹肉豆蔻末煨令黄熟,研为细散,每服4克。空心米饮调下,日午再服。肉豆蔻散(《圣济总录》)
6、肉豆蔻治小儿脾胃气逆,呕吐不止。肉豆蔻丸(《太平圣惠方》)
7、肉豆蔻为和平中正之品,运宿食而不伤,非若枳实、莱服子之有损真气也;下滞气而不峻,非若香附、大腹皮之有泄真气也;止泄泻而不涩,非若诃子、罂粟壳之有兜塞掩伏而内闭邪气也。《本草汇言》
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中我们对肉豆蔻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肉豆蔻的作用不仅有以上的几种,还有更多的作用,比如说运用肉豆蔻可以开胃消食,止泻,可以治腹痛,可以治霍乱,解酒毒等作用。
白豆蔻作用
白豆蔻为姜科植物。主产于越南、泰国等地,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亦有栽培。原植物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味辛、性温,归肺、 脾、胃经,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临床用名白豆蔻。功能主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主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胃寒呕吐;食积不消。[2] 附方①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钱。为末,酒送下。(《赤水玄珠》白豆蔻散 白豆蔻(16张))②治胃气冷,吃饭即欲得吐:白豆蔻子三枚,捣,筛,更研细,好酒一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盏。(《随身备急方》)③治脾胃气不和,止脾泄泻痢:白豆蔻二两(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壳半斤(去瓤,以浆水煮软,麸炒令香止),肉桂二两(去皮),橘皮二两(去瓤,炒,切细),诃子二两(去核,半生半熟),当归二两(洗)。上六味,杵为末,每服-钱,水一中盏。姜、枣同煎至七分,稍温服。如要丸,用好枣,浆水煮,去皮核,细研,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汤,下十五丸。(《博济方》白豆蔻散)
老年人酒精中毒怎么办?
1、苦参性味苦燥湿,有祛风杀虫、利尿作用。苦参10~12克煎汤饮服,有益醒酒。
2、白茅根性味甘寒,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作用。取白茅根15~30克水煎服,可解酒毒。
3、桑葚性味甘微寒,具有滋阴补血、润肠作用。解酒时可取鲜桑葚150克捣汁饮用。
4、竹茹性甘微寒,有清热化痰止呕作用。竹茹10~15克水煎饮服,可治饮酒后头痛、呕吐等症。
5、老年型护肝解酒氨基酸饮料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亮氨酸能减轻因酒精而引起生化反应失调的症状,并有助于控制酒精中毒;苏氨酸和蛋氨酸对肝脏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肝脏中脂肪的累积;还能保护小脑恢复组织神经。
6、高良姜性味辛热,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之功。高良姜10~15克水煎服,可治饮酒太过,身寒呕逆。
7、葛花为葛藤的未开放的花蕾,性味甘平,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葛花10~15克水煎服,可治饮酒过度引起的头痛、头昏烦渴、胸膈饱胀等症。
8、五味子性味酸、甘、温,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之功。五味子10~12克水煎饮服可解酒。
9、肉豆蔻味辛温,有收敛止泻,温中行气、消食之功。取肉豆蔻10~12克煎水饮服,可治醉酒后脘腹饱胀,呕吐等症。
10、乌梅性味酸、涩、平,有敛肺、涩肠、生津之功效。取乌梅30克水煎服,可解醉酒后烦渴。
11、白豆蔻性味辛温,具有化湿健胃,温中止呕,行气宽满的功效。取白豆蔻10~12克水煎饮服,可除醉酒引起的呕吐。
煨肉豆蔻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止呕止泻
煨肉豆蔻味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对人体来说具有温中行气的作用,因此对于一些经常反胃恶心、脾胃虚寒、腹痛腹泻的人群来说可以适当地服用一些煨肉豆蔻,可以起到止吐、止泻的作用。
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豆蔻是一个制作佳肴和治疗疾病很好之选,豆蔻在制作美味佳肴上,也是有着很多不错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它红烧豆蔻是很多人最爱,但是对选择它的时候,也是需要对它进行一些了解,使得能够对人体不会伤害产生,而且也利于人体疾病治疗,那豆蔻的功效与作用都有什么呢,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
对豆蔻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有着很多方面,它对改善脾胃问题上,有着很大帮助,所以对脾胃不好的人,都是可以多选择它,而且在制作上,也是可以根据自己喜爱进行。
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辛,温。归肺、脾、胃经。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草豆蔻还可与花椒、八角和肉桂等药材配合使用作为食品调味剂,可去除鱼、肉等食品的异味。此外,草豆蔻茎杆韧性大、通透性能好,是上等编织材料,编织的坐垫冬暖夏凉,具有预防和治疗坐疮的功能。
肉豆蔻
肉豆蔻,又名玉果、肉果等,首载于《药性论》。为肉豆蔻科常绿高大乔木肉豆蔻的成熟种子。其性味辛温,入脾、胃、大肠经,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之功,尤以“温涩”见长。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气滞或脾(肾)阳虚所致的久泻、五更泻、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症。
草豆蔻
草豆蔻,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的干燥成熟种子。和白豆蔻有同样性味与归经,具健脾燥湿、温中行气之功,尤以“温燥”见长。主要用于治疗寒湿阻滞脾胃或脾胃虚弱所致的胸脘满闷、呕逆、腹泻腹痛等症。
白豆蔻
白豆蔻,又名紫豆蔻、白蔻仁,始载于《本草拾遗》。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有化湿温中、行气止呕之功,尤以“温化”见长。常用于治疗湿阻脾胃、气机失调或脾胃虚寒所致胸脘胀满、不思饮食、反胃呕吐、舌苔浊腻等症。
红豆蔻
红豆蔻,首载于《开宝本草》。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外表呈红棕色。其性味辛温,有温中散寒、醒脾燥湿、解酒消食之功,尤以“温里”见长。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泄泻以及饮酒过多所致的呕吐等症。
通过以上介绍,对豆蔻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有着一些了解,那对它的选择,也是可以放心进行,豆蔻的种类也是比较多,以上也是有着详细说明,对选择豆蔻的时候,也是要正确进行,对不能搭配一起吃的食物,也是要注意,否则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