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蛔虫病应该怎样检查呢
小儿蛔虫病应该怎样检查呢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四大症状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蛔虫病:
1)患有蛔虫病的小孩,舌面上常有红斑出现,边缘整齐,呈圆形,可突出舌面,乳头状,数量多少不一,部位也不固定。
2)可见孩子的下唇黏膜上出现针尖米粒样的颗粒丘疹,多为灰白色。
3)常在孩子的巩膜上出现蓝色斑块,呈三角形、圆形或半月形,多分布于巩膜网状毛细管的顶端,不突出表面。
4)面部可见有白斑,一般呈圆形,边缘较整齐,中间呈淡白色,不凸于皮肤黏膜。
温馨小贴士小儿蛔虫病的预防
1)必须进行广泛的卫生宣传,做好环境卫生,包括不随地大小便,合理积肥及施用粪肥,保持水源及食物不受污染;
2)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菜,吃瓜果先剥皮。
使君子的营养价值 驱蛔虫
使君子中含有的使君子氨酸钾在体外对整体猪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驱蛔虫的有效成分,因此可用使君子治疗小儿蛔虫病。
小儿蛔虫病应该怎样检查呢
1)患有蛔虫病的小孩,舌面上常有红斑出现,边缘整齐,呈圆形,可突出舌面,乳头状,数量多少不一,部位也不固定。
2)可见孩子的下唇黏膜上出现针尖米粒样的颗粒丘疹,多为灰白色。
3)常在孩子的巩膜上出现蓝色斑块,呈三角形、圆形或半月形,多分布于巩膜网状毛细管的顶端,不突出表面。
4)面部可见有白斑,一般呈圆形,边缘较整齐,中间呈淡白色,不凸于皮肤黏膜。
小儿蛔虫病的不良反应
蛔虫病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尤其在儿童最多见。主要是因小儿常在地上玩,手上带着含有蛔虫卵的尘土,不经洗手,就拿东西吃,或者生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都会将蛔虫卵带入口中,进入胃肠道而感染得病。
蛔虫寄生于肠道内摄取小儿的营养,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由于营养缺乏,病儿可见面黄、消瘦、贫血、发育迟缓。本病还会引起胃肠道症状,如肚脐周围阵痛、恶心、呕吐,有时还会从嘴里吐出虫子来。
蛔虫能产生多种毒素,可使病儿出现精神神 症状,如精神不振、头痛、头晕、夜眠不宁、咬牙、易惊等。
虫体作为异种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病儿常见荨麻疹、皮肤搔痒、面部浮肿等。蛔虫钻进阑尾量多时,也可在肠子里滚成一团,造成肠梗阻,甚至肠穿孔。所以不能轻视了蛔虫病。预防本病主要是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消毒。
制止小孩在地面上做游戏如玩弹球等,特别是不要边玩土边吃食物。治疗可用药物,常用的驱虫药物有驱蛔灵,驱虫净及中药使君子、槟榔等。因为所有的驱虫药都有一定的毒性,滥用会给小儿带来不良反应,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按量服药,切不可乱给小儿买药吃。
小儿蛔虫病的偏方
偏方一
主治:蛔虫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
材料: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内服,能把虫吐出。又方:取生艾捣汁,天明时,先吃一点香甜食品,随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虫打下。
偏方二
主治:蛔虫攻心(刺痛,吐清水)。用龙胆一两,去头,锉碎,加水二碗,煮成一碗。
用法:头天晚上停食,第二天清晨,将药一顿服完。
偏方三
〔组成〕苦楝树根皮 9g,大血藤 9g,萹蓄 10g,甘草 1.5g。
〔用法〕前 3 味药先煎,后放入甘草,过滤。成人一次服全量,儿童 2~4 岁服 1/3 量,5~8 岁服半量,9~12 岁服 2/3 量,上午 9~10 时或下午 2~3 时一次服完。
偏方四
〔组成〕红藤根适量。
(用法〕研粉,每次吞服 4.5g。
〔附注〕此方用于小儿蛔虫病腹痛。
在生活中,很多朋友可能都会遇到蛔虫病的影响,它主要是引起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和厌食等症状,所以患者在平时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要去医院进行检查后,确认是蛔虫病在来使用文章介绍的治疗偏方,这样才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治疗小儿蛔虫病的民间偏方
蛔虫病是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的感染,如果不及时的驱虫治疗,除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外,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比如胆道蛔虫病。在治疗小儿蛔虫病时,民间的偏方也是能有良好的效果的,以下就推荐几个民间的治疗小儿蛔虫病的偏方。
民间偏方之一、风眼果7—10个(去壳)猪瘦肉100克。将二者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凤眼果及猪瘦肉。本方对小儿疳积,蛔虫病有效。
民间偏方之二、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天。
民间偏方之三、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
民间偏方之四、使君子30克,猪瘦肉Z0克,面粉30克。把使君子肉捣碎,猪肉洗净剁碎,同与面粉混合均匀,做饼10个,蒸熟。每服1个,且日2次。本方适用于小儿身体虚热而有蛔虫者。
民间偏方之五、楝根白皮、槟榔各20克,白糖适量。将楝根白皮去净皮,与槟榔片同水煎取汁,浓缩,加白糖制成60毫升糖浆。睡前空腹饮,连用2日。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钩虫。
民间偏方之六、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天。本方对小儿蛔虫有效。
对于小儿蛔虫病,如果是使用驱虫药,一定要看清楚服用的剂量等,如果服用过量,可能会造成儿童身体的损伤。
小孩肚子有蛔虫怎么办
蛔虫症是小儿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由于蛔虫卵可在泥土中存活较长时间,当孩子玩泥土和在地上爬玩时,如果沾上虫卵,吮手或吃东西时没洗手,就可能吃入腹中,使其感染上蛔虫。此外,生吃的瓜果蔬菜没洗净,沾有虫卵也会让孩子患病。蛔虫的寿命是1~2年,只要孩子注意个人卫生,不再吃不洁食物,不吮手、饭前便后要洗手,1年内,虫体就可自然从腹中排出,使孩子病愈。当然,也可给孩子服药,可用肠虫清或其他驱蛔药。食疗食醋功能:安蛔止痛,驱虫。主治:小儿蛔虫病伴腹痛。处方:食醋、生姜、花椒等。制作:生姜100克洗净,切丝,放入250毫升米醋中,置罐中密封7日后即可。服法:每日早晨空腹服10毫升,可治蛔虫病。食醋30毫升温服,6小时1次,连服2日。可治蛔虫病。茶叶3克置杯中,开水冲泡5分钟,滤出茶汁,加入陈醋2毫升,经常服用,可驱蛔虫。醋60毫升,加入花椒少许,煮开后去花椒,1次服下,可治胆道蛔虫病。青梅黄酒功能:生津止渴,和胃安蛔,驱蛔止痛。主治:小儿蛔虫病、钩虫病,以及该病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处方:青梅(也可用食品店出售的糖饯青丝代替,但用量要加大)30克,黄酒100毫升。制作:青梅洗净,放入碗内,倒入黄酒,加盖。放入锅内,隔水蒸30分钟即可。服法:每次取5—10毫升,早晨空腹服下(服前需炖热),连服7天。
小儿蛔虫病怎么办
一、蛔虫病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表现为平时虽正常但仍很消瘦。
当环境改变或小儿、饥饿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时突然腹痛,孩子叫打滚、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腹痛以肚脐周围为重。 常伴有,甚至可吐出蛔虫。有时能自行缓解,腹痛消失,小儿显得疲惫。完全恢复后照常玩耍。每次疼痛发作数分钟,这种疼痛可能不是每天发作,也可每天发作数次。
二、除了腹痛以外,还传出现多食、厌食和偏食,或有异嗜癖。婴幼儿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少数患者可因或其他原因而致呕吐蛔虫,或从肛门排出蛔虫。
三、小儿感染较重时,可引起智力迟钝、磨牙等表现,极个别可引起神经性呕吐、肌肉麻痹和癫痫样发作。因此不能对蛔虫病掉以轻心。
四、给适当的驱虫如驱虫净,按2.5-3毫克/千克给药,最大最不超过150毫克/次,睡前一次顿服;或肠早清,按说明服药。当出现或不排便、腹胀、腹部摸到条索状包块时,可能发生了蛔虫性肠梗阻,则应到医院进行输液及灌肠等驱虫治疗。
蛔虫病症状
消化道异常
1蛔虫病多会引起食欲不振或腹痛现象出现,腹痛发病部位多为肚脐周围或者上腹部,并且腹痛可持续反复发作,时间不定,一段时间后疼痛自行缓解。小儿发病时可能有偏食行为出现,容易发生恶心呕吐或是便秘现象。
情绪异常
2蛔虫病可能引起精神不振,情绪易怒,夜间睡觉出现磨牙症状,易惊厥。小宝宝会出现烦躁不安,面色发红,目光呆滞,伴随阵发性苦恼,嗜睡,呕吐等症状。
胆道蛔虫病
3胆道蛔虫病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时右上腹会发生剧烈绞痛,恶心呕吐现象,腹部检查没有明显的阳性体征。胆道发生感染时,患者可以出现黄疸,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多症状,个别患者可出现蛔虫窜入肝脏引发出现,脓肿或虫体钙化症状。
蛔虫性肠梗阻
4这种现象多见于小儿蛔虫病患者,并以两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蛔虫会在肠道内扭结成团,导致肠道梗阻;蛔虫性肠梗阻发病急,发病时肚脐四周或右下腹有剧痛感,并会出现呕吐现象,做腹部X线检查是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小儿蛔虫病治疗方大全
1.驱蛔虫方:
使君子仁,文火炒黄嚼服,每日每岁2-3粒,早晨空腹服用,连用2-3天。
2.驱蛲虫方:
食醋适量,除肛门周围,连用2-3天。或蛲虫栓(百部25克、苦楝皮50克、鹤虱25克,共为细面,装入胶囊备用)每晚睡前纳入肛门1个,连续1周。用于驱蛲虫。
3.驱绦虫方:
空腹口服50-90克南瓜子仁粉,2小时后服摈榔煎剂(干燥细片50-8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150-200毫升的滤液),半小时后服元明粉7克,一般在3小时内即有完整活动的虫体排出。
蛔虫病症状 蛔虫性肠梗阻
这种现象多见于小儿蛔虫病患者,并以两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蛔虫会在肠道内扭结成团,导致肠道梗阻;蛔虫性肠梗阻发病急,发病时肚脐四周或右下腹有剧痛感,并会出现呕吐现象,做腹部X线检查是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南瓜子和什么一起吃好
取新鲜南瓜籽,剥取南瓜籽仁,放入研钵内,加入冷开水少许,研烂如糊状,加入冰糖或蜂蜜,一同拌匀空腹服,日服2次。南瓜籽有驱虫杀虫的功效,因此此方适用于小儿蛔虫病,也可用于小儿绦虫病。
南瓜籽提取物能使绦虫虫体中段、后段的孕卵节片麻痹,而槟榔提取物能让虫体头部和未成熟节片瘫痪,故治绦虫病常与槟榔同用,以增强疗效。
经常将南瓜籽和花生仁、胡桃仁同服,可以改善营养不良所致面色萎黄症状。
小儿蛔虫的七种治疗方法
[方法一]
使君子30克,猪瘦肉Z0克,面粉30克。把使君子肉捣碎,猪肉洗净剁碎,同与面粉混合均匀,做饼10个,蒸熟。每服1个,且日2次。
本方适用于小儿身体虚热而有蛔虫者。
[方法二]
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
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
[方法三]
楝根白皮、槟榔各20克,白糖适量。将楝根白皮去净皮,与槟榔片同水煎取汁,浓缩,加白糖制成60毫升糖浆。睡前空腹饮,连用2日。
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钩虫。
[方法四]
风眼果7—10个(去壳)猪瘦肉100克。将二者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凤眼果及猪瘦肉。
本方对小儿疳积,蛔虫病有效。
[方法五]
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天。
本方对小儿蛔虫有效。
[方法六]
黄连3克,乌梅10克,黄柏(炒)5克,使君子12克,槟榔、川椒(炒)各10粒,金羚炭9克,细辛2克,土茯苓15克,赤芍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本方为李月方,可安蛔止痛,适用于小儿蛔虫病。
[方法七]
乌梅15克,细辛6克,川椒3克,党参、当归各9克,黄连、黄柏、干姜各6克,桂枝9克。水煎500毫升,直肠滴注,每分钟40-50滴。
本方为何成瑶方,主要适用于蛔虫性肠梗阻的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