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乳糖不耐受与蛋白质过敏
如何区分乳糖不耐受与蛋白质过敏
乳糖不耐受是指一部分人因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很好地吸收乳糖,甚至在食用乳糖后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的现象。这些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症。乳糖不耐症状个体差异很大。严重的乳糖不耐受多于摄入一定量乳糖后30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乳糖不耐症对婴幼儿影响较大,并会同时伴有尿布疹、呕吐、生长发育迟缓等,成人有时伴恶心反应。不耐受症状的多少和严重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小肠内乳糖酶活性、摄入的乳糖量以及是否同时摄入其它类食品等。
乳糖不耐受在黑人以及黄种人群体里面非常普遍。绝大部分的人在婴儿时期都是可以吸收乳糖的,但是断奶之后就可能会出现乳糖不耐受,随着年龄的增长,比例增加。乳糖不耐受的程度因人而异,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治疗或训练而改变。
如何应对乳糖不耐受?
患有乳糖不耐受的人是不是就不能吃乳制品呢?答案是否定的,通过以下方法还是可以食用的。
1、少量多次:每个人的乳糖不耐受程度是不同的,有些人减少饮用量后就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对这部分人群来说每天多喝几次,一段时间后在增加食用量,使胃肠慢慢的适应后,症状会有所减轻或完全不会发生任何症状。
2、避免空腹喝牛奶:与其它食物一起进食,可缓慢消化过程,减轻不适感。一般来讲,乳糖不耐受者空腹喝奶会有较重症状,但与其它谷物类食物共同进食时,牛奶中的乳糖浓度在特定环境中得到相应的“稀释”,是乳糖不耐受程度降低。喝奶前吃些饼干、面包会减少排气和不舒服感觉。
3、喝酸奶:对于大多数乳糖不耐受的人来说,喝酸奶应该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酸奶是在牛奶中加入一定乳酸菌经发酵后制成的,发酵使原奶中的20%—30%的乳糖被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也分解成为较小的组分,更有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同时,酸奶中的乳酸菌也具有助消化的功能。
4、干酪:干酪是乳制品中的最佳食品,也是乳糖不耐受人群的理想奶制品,因为牛奶在加工干酪的过程中95%以上的乳糖都已经随乳清排除。干酪的主要成分是酪蛋白和脂肪,并经对人体有益的菌种发酵使得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更容易消化吸收。
5、以其它乳制品代替(冰淇淋、奶昔等)代替鲜奶:这些食物仍有乳糖,但绝大多数人对这些食物的耐受程度较高,可以找出适合的种类及可耐受量来代替鲜奶。
1l牛奶打开后冷藏放多久 牛奶哪些人群不适合喝
1、蛋白质过敏: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对于一些蛋白质过敏的人群来说饮用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腹泻的情况,建议对蛋白质过敏的人群不喝牛奶。
2、乳糖不耐受者:牛奶中含有一定的乳糖,而一些人的肠道中缺乏足够的乳糖酶,对于牛奶中的乳糖不能进行很好的消化,饮用牛奶后会出现腹泻的症状,建议不喝牛奶或选择乳糖不耐受症专用的牛奶。
为什么喝了牛奶会拉肚子
乳糖不耐受的原因。
乳糖是奶类的主要糖份,不可被直接吸收,必须经人体内乳糖酶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被吸收。但部分人群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分解乳糖,这部分乳糖进入肠道后,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发酵和分解,会产生大量气体和有机酸,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腹胀、肠鸣、腹痛甚至腹泻,这就是乳糖不耐受。
如何解决乳糖不耐受
你对乳糖不耐受症熟悉吗?或许这个名词对你来说很陌生,但是如果说说它的常见症状你一定很熟悉。一喝牛奶就腹泻,肠胃不舒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乳糖不耐受症。
你对牛奶不耐受吗?
有些人在饮用牛奶之后出现胃肠不适、腹泻等,这就是不耐受的典型情况。
数据表明,由于遗传基因与种族的关系,有50%左右的中国人身体里都缺乏一种叫乳糖酶的东西。乳糖酶的活性不够,就消耗不了牛奶中的乳糖,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泻,甚至腹痛,对于牛奶的不良反应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乳糖不耐受。
除了牛奶,还有部分人吃了比较多的冷冻的海鲜过后,身上会起痒痒的红疙瘩。另外,像辣椒、韭菜等自身含有刺激性的食物,会让人食用过后产生胃肠道的刺激症状,或者腹泻。但这种腹泻不是病菌导致的,只是吃辣太多刺激了胃肠道产生的耐受不良。
面对乳糖不耐受症该怎么办?
因为各人消化乳糖的能力不同,摄入多少量以下的乳糖不引起症状主要靠实践中摸索来决定。
最根本的方法是限量食用奶制品,以及含有奶制品的食物。豆浆、豆奶、杏仁奶、豆腐等产品可以部分替代乳制品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和钙)和烹饪效果,在价格上也比服用乳糖酶便宜很多。
乳糖不耐受引起的,可以采用少量多餐的办法,即将一袋牛奶分作两到三次饮用,或者更多,以增加耐受性。症状严重者建议用以下方法改变膳食:改变牛奶的形式,食用酸奶、炼乳、奶粉等;从膳食中去掉牛奶或乳制品,用配方代替,蛋白质取自肉或大豆,如豆浆等。
酸奶因为乳酸菌分泌乳糖酶而且已经分解了一部分乳糖,比鲜奶容易消化。另外,瑞士干酪、Cheddar等硬干酪,由于其制作工艺和后来的细菌转化,含乳糖也比同量的牛乳低得多。
避免乳制食品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其他很多食品等含的乳制成分,例如面包里加入的乳清、高蛋白人造食品中的乳清蛋白、药品中用来增加体积的乳糖。
注意:空腹喝牛奶不但会降低牛奶的吸收利用率,而且会引起腹痛、腹泻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喝牛奶前先进食固体食物,或配上主食,将牛奶放在一餐的最后食用。
一喝牛奶就拉肚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过敏还是病症?
你在深思,哪些原因导致的?一喝牛奶拉肚子,在生活中还是较多的,这样的情况,有人说是牛奶蛋白质过敏,也有人说: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啥?
你在想到底什么是乳糖不耐受,乳糖酶分泌较少,不能彻底消化牛奶中的乳糖。牛奶中乳糖较高,一旦消化不彻底,会引起腹泻。
目前,关于乳糖酶缺乏,是较为常见、广泛的问题,特别是以牛奶为饮食的婴儿、幼儿更容易出现。
你会想,到底哪些原因导致了这个情况,是病症还是调节?
先天乳糖酶缺乏。
乳糖缺乏、乳糖不足,与种族、遗传有关,特别是我国,这样的情况更多,其中常染色体,为隐性遗传,导致该情况出现。
成人也会缺乏
不要认为只有婴幼儿才会出现乳糖酶缺乏,成人也会出现,成人型乳糖酶缺失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到了一定的年龄,会发现乳糖酶活性降低很多,不同地区的发生率也不同,相对来说,黄种人、黑种人容易出现。
宝宝拉肚子需要吃腹泻奶粉吗 腹泻奶粉是什么
腹泻奶粉和普通奶粉的区别就是将普通奶粉中的乳糖以麦芽糊精或葡萄糖聚合物取代,且在蛋白质上亦做了调整,也叫做无乳糖奶粉,适合一些对乳糖不耐受的宝宝食用。
因为对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在吃母乳或者正常的配方奶粉后,由于肠道中的乳糖酶分泌量少或者活性不高,不能完全分解母乳或奶粉中的乳糖,导致乳糖被结肠菌群酵解成乳酸等成分,乳酸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而出现腹泻。而吃了无乳糖的奶粉就会改善腹泻的情况。
宝宝乳糖不耐受怎么办
一、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奶粉里含有丰富的乳糖,乳糖需在人体内经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被吸收。要是宝宝体内乳糖酶缺少,对乳糖就不能分解吸收,结果乳糖进入肠道后端被肠道的细菌发酵而产酸、产气,出现腹胀、腹鸣甚至腹泻等症状,这就是乳糖不耐症。
二、宝宝乳糖不耐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母乳和牛乳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小肠尤其是空肠黏膜表面绒毛的顶端乳糖酶的分泌量减少或活性不高就不能完全消化和分解乳汁中乳糖,部分乳糖被结肠菌群酵解成乳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
乳酸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而出现腹泻。二氧化碳在肠道内产生胀气和增加肠蠕动,使宝宝表现不安,偶尔还可能诱发肠痉挛出现肠绞痛。乳酸的增加还使粪便的PH值降低。
三、乳糖不耐受有哪几种类型?
一般分为三种: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由于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发生率与种族和遗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我国新生儿的乳糖不耐受多属于此类,由于酶缺乏的量和活性程度各人不同,症状的轻重不一。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多发生在肠炎后,肠绒毛顶端在肠炎时受损伤而出现酶的缺乏,而于肠炎后出现乳糖不耐受性腹泻,需待绒毛下端向上生长至顶端,能分泌足量乳糖酶后腹泻方止,一般约需0.5-2个月。不少新生儿和早产儿在新生儿期由于肠粘膜发育不够成熟以及乳糖酶活性暂时低下,对乳糖暂时不耐受,排便次数多,待活性正常后次数减少。
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由于到一定的年龄后,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或消失,其发生率随种族和地区而异。如欧洲白人为5%-30%左右,亚洲黄种人为76%-10%,非洲为95%-10%左右。
四、宝宝乳糖不耐受有哪些表现?
主要症状是腹泻每日数次至10余次,大部分宝宝肠道气体多,常带出少量粪便在尿布上。大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汤样,泡沫多,有奶块,少数宝宝有回奶或呕吐。
宝宝还会伴有腹胀和不同程度的不安、易哭闹,排便或经腹泻治疗后好转。肠绞痛常少见,常发生在病程中,但也可发生在腹泻前。
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生长迟缓等,多无发热。
五、如何确定宝宝有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的宝宝以腹泻为主,可伴有易哭闹、呕吐等,偶发肠绞痛等表现;大便常规化验阴性、还原糖阳性、PH值低提示乳糖不耐受;对无乳糖配方乳治疗效果好,换用普通配方乳或母乳喂养后又出现腹泻。符合以上情况就可确定宝宝发生了乳糖不耐受。
六、乳糖不耐受需与哪些病症鉴别?
1、肠炎:由轮状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起病急,症状重,常伴发热,大便有黏液,可能带脓血,大便镜检下检查有脓细胞和红细胞;而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起病缓慢、不发热、大便糊状,镜检阴性,而还原糖阳性。
2、牛乳蛋白过敏:特别是轻型牛乳蛋白过敏。该症宝宝改用母乳后腹泻即止,而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对母乳和牛乳都不耐受。值得注意的是牛乳过敏可能和乳糖不耐受同时存在,则改用母乳腹泻仍不止。但牛乳蛋白过敏的宝宝大便还原糖试验阴性,可助二者之鉴别。
3、婴儿肠绞痛综合征:发生在3个月以下宝宝,原因不明,绞痛时间长,在3个月内反复发作。但该症大便还原糖阴性。
七、怎样正确喂养乳糖不耐受的宝宝?
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如果大便次数不多且不影响生长发育,无需特殊治疗。若腹泻次数多,体重增加缓慢则需饮食调整。如果急性期伴脱水时则应首先静脉或口服补充液体以纠正脱水。
可先用无乳糖配方乳(包括以牛乳为基础或以大豆为基础的无乳糖配方乳),待腹泻停止后再根据宝宝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母乳喂哺次数,改用母乳和无乳糖配方乳混合喂养。
与牛乳蛋白过敏不同,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与摄入的乳糖量成正比,因此很少需要从饮食中完全去除,而牛乳蛋白过敏是不依赖剂量的,即使是微量的抗原也可引起典型的症状。
八、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可以有哪些替代食品?
1、无乳糖配方奶或鲜牛奶:在婴儿配方奶的成分中以麦芽糖或葡聚糖类替代乳糖的无乳糖配方奶粉,其中蛋白质、脂肪和其他成分仍保留配方奶成分。无乳糖鲜牛奶是在饮用前加乳糖酶于鲜牛奶中,将鲜牛奶中的乳糖消化分解,然后饮用。
2、豆乳:以黄豆为基础经特殊制造的配方奶称黄豆配方奶,黄豆不含乳糖,蛋白质以黄豆蛋白为主,另加甲硫胺酸和牛磺酸。这种配方豆奶虽与未经特殊制造的豆浆和黄豆粉不同,较适合婴儿的生长发育,但也不宜长期服用。
3、谷类或麦类食品:满3个月后的宝宝可添加谷类或麦类食品,对腹泻不很重者多能见效。
4、酸乳:在新鲜牛奶中加乳酸菌发酵制成的酸乳,部分乳糖已分解成乳酸,成为少乳糖制品。酸乳应保存在0-10℃环境中,且不宜超过14天,饮时不必加热,但对不习惯冷饮的宝宝可稍加温。未变质的酸乳不应有气泡和酵母味,表面不应出现霉菌或霉斑。另有乳酸杆菌奶粉,加水冲成牛奶后,放置在温水(40℃)中4-6小时即成为酸乳。
不论以何种食品替代,总的原则是不降低宝宝的营养需要,待宝宝可以增加辅食,减少母乳或牛乳后腹泻会逐渐停止,预后良好。
婴儿乳糖不耐受原因
婴儿乳糖不耐受原因:
(1)早产儿会在一段时间内无法产生足够的乳糖酶,因为宝宝的乳糖酶水平一般在孕晚期的最后阶段才会升高。
(2)曾经患严重腹泻的宝宝,可能暂时无法生成足量的乳糖酶。腹泻一至两周左右,宝宝就可能会有继发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3)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也可能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过敏都可能表现出吃完乳制品后就腹痛或腹泻的症状,但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首先,前者的问题源于消化系统,后者源于免疫系统;其次,乳糖不耐受较少发生在婴儿身上,而多见于成人;相反地,牛奶蛋白质过敏则相对更多见于儿童而少见于成人。
宝宝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如果宝宝患乳糖不耐受,可能会在喝母乳或吃其他乳制品(例如开始吃辅食后吃的奶酪或酸奶)之后30分钟至两小时之间出现腹泻、腹部痉挛、腹胀或放屁等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在1岁之前不应该喝鲜牛奶。
说来奇怪,有些乳糖不耐受的人能吃少量乳制品,另一些则每次吃完哪怕只含一点儿乳糖的食物就会不舒服。
你可能会觉得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过敏差不多,其实牛奶过敏是身体免疫系统的反应,而乳糖不耐受则是消化系统的问题。但是这两者的症状很相似,例如,牛奶过敏或乳糖不耐受都可能吃完乳制品后就腹痛或腹泻。
如果宝宝每次吃完乳制品都会出现干燥瘙痒的皮疹或面部、嘴唇、口腔肿胀发痒,或者出现荨麻疹、流泪、流鼻涕等症状,那么宝宝可能是对牛奶蛋白过敏。
在对婴儿乳糖不耐受原因认识后,缓解婴儿乳糖不耐受的时候,家长都是不能随意的给婴儿选择方法,而且要注意的是,在治疗婴儿乳糖不耐受过程中,对婴儿饮食上一定要选择食物,这样食物宝宝身体不会有负担。
喝牛奶拉肚子怎么办
其实,婴儿也会有喝牛奶发生腹泻的现象。对于我们成年人更多的是因为“乳糖不耐受”,而婴儿称之为“牛奶蛋白质过敏”,这两者有区别,前者是消化系统的问题,后者是免疫系统的问题。
“乳糖不耐受”是怎么回事?
正常情况下,牛奶中的乳糖进入人体后会在小肠内被消化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如果小肠内缺乏一种叫“乳糖酶”的物质(基因问题,这不是病),乳糖就没法消化,然后直接进入大肠,大肠内的细菌利用这些乳糖产生大量短链脂肪酸和氢气,人就会腹泻、腹胀或腹绞痛等。
“乳糖不耐受”真的不好吗?
据研究报道,大肠内的细菌分解未经消化的乳糖,可以提高大肠内的渗透压,增加矿物质溶解度,从而增加矿物质,尤其是钙和镁的吸收。也就是说,摄入乳糖有利于钙的吸收。所以,如果你 “乳糖不耐受”,说明进入你大肠的乳糖更多,你身体对钙的吸收更好。
怎样防止喝牛奶拉肚子呢?
1.少量多次喝。比如250毫升的牛奶分两次喝。
2.和其他食物一起吃。可以和粥、燕麦、面包等一起吃或者吃完饭再喝。
3.喝酸奶。如果你一天需要喝250毫升牛奶来补钙,你可以改为喝250毫升酸奶,还能更好地补钙。(乳糖已经被部分或全部分解了)
4.喝低乳糖牛奶。这种牛奶网上和大超市一般都能买到。(下图是某品牌低乳糖纯牛奶)
氨基酸奶粉的营养价值
氨基酸奶粉去除了部分酪蛋白,增加了乳清蛋白。去除了大部分饱和脂肪酸,加入了植物油,从而增加了不饱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AA(花生四烯酸)。
由于可以直接被吸收,因此能迅速减少肠胃道症状,解决婴儿乳糖不耐受的问题。针对食物蛋白质过敏或者蛋白质不耐受症的患儿,通过专门的蛋白质水解工艺,把高致敏性的普通牛奶蛋白变成低致敏性的小分子蛋白,从而减少了宝宝过敏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