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荨麻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荨麻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营卫不和型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大多属营卫不和型,表现为素体卫外不同,营卫失和。治宜调和营卫、祛风止痒。方用桂枝汤加味,处方:桂枝、白芍、大枣、炙甘草、生姜、当归、生黄芪、白鲜皮、地肤子、防风、荆芥。汤剂酌加白鲜皮、白蒺藜、钩藤等祛风止痒之药即可,疗效较好。很多患者往往有脾胃宿疾,宜用祛风止痒兼健脾除湿方,如:荆防汤合四君子汤加减,同时还应配合饮食禁忌,宜清淡饮食,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胃肠诱发此病。

风湿热型荨麻疹

对于风湿热型患者,治宜清热祛湿、消风止痒。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处方:炙麻黄、连翘、荆芥、杏仁、生石、防风、蝉蜕、桑皮、僵蚕、丹参、甘草。

气血两虚型荨麻疹

对于气血两虚型患者,宜采用补益气血法,常用方为当归饮子、十全大补汤、八珍汤等。若脾气虚为主者为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脾肺气虚明显者,宜用玉屏风散加味。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

1、风热型:相当于急性荨麻疹。皮疹色泽红赤,受风加剧。治宜疏风清热。方用疏风清热饮、消风散加减:荆芥15、防风12、牛蒡子10、苦参30、蝉衣10、石膏10、知母15、木通10、银花25、连翘15等。

2、风寒型:相当于寒冷性荨麻疹。治宜疏风散寒。方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麻黄15、桂枝12、白芍10、羌活10、赤芍10、独活9、防风5、荆芥9、浮萍10、炙草6、生姜15、白藓皮10等。

3、脾胃湿热型:相当于胃肠型荨麻疹。方用除湿胃苓汤合茵陈汤加减:茯苓20、苍术10、白术15、厚朴10、山栀9、茵陈20、防风10、荆芥10、香附15、乌药10、枳壳9、泽泻10、大黄6、砂仁9等。

4、阴虚火旺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疹多在午后或夜间发作,皮疹时隐时现,来去无常,经久不愈。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口干颊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光,脉数无力。治宜养血、滋阴、降火。药用四物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当归、生地、首乌、玄参、地骨皮、白芍、青蒿、龟板、鳖甲、勾藤、五加皮、白藓皮、桑白皮等。

5、冲任不调型:多见于女性,因月经紊乱而引起荨麻疹。发疹有周期性,与月经有关,常有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推后。经来腹痛,经色紫红或有瘀块。经来疹多,症状加重;经清疹退,症状消失。苔薄,舌有紫气,脉弦数。治宜调理冲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当归、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防风、荆芥、甘草等。

6、热毒燔营型:多为感染或药物引起的急性荨麻疹或血清病型荨麻疹。发病突然,皮疹广泛,全身大块状,色绛红,灼热感,奇痒。伴有发热、恶心、心烦不安,口渴喜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黄连、黄芩、生石膏、知母、银花、玄参、人中黄、芦根、土茯苓、滑石、生草等。

输卵管堵塞可以艾灸吗 输卵管堵塞艾灸有用吗

艾灸对于治疗输卵管堵塞有着一定的作用,可以根据输卵管的中医辨证分型艾灸相应的穴位能够起到一定得疗效,但是治疗效果需要根据实际病情而定.

面瘫的中医辨证分型

突然口眼歪斜,面紧拘急,僵滞不舒,或瞬目流泪,畏风无汗,多有受凉吹风经过,舌淡红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突然口眼歪斜,面部松地无力,或咽喉疼痛,或见耳鸣,舌红答薄黄,脉浮滑或浮数。

口眼歪斜,兼见胃胺灼热,口渴口臭,牙龈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

口眼歪斜,耳部起痕瘆,耳内剧痛,兼见胁助胀痛,口苦纳呆,厌油腻,大便不爽,舌红,答黄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口眼歪斜,头晕头痛,目赤耳鸣,兼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

口眼歪斜,兼见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胀满,走窜不定,舌暗,苔薄白,脉弦。

口眼歪斜,兼见院腹胀满,渴不欲饮,肢体困重,舌红答黄腻,脉濡数。

口角歪斜3月之上,闭眼无力及漏白,患侧面肌虚胀无力,兼见少气懒言,头晕目弦,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口眼歪斜,双目干涩,耳鸣,或见面肌抽动,兼见胁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口眼歪斜,肌肉挛缩,面肌抽动,兼见面色黧黑,舌质暗,可见瘀斑,舌下络脉曲张,脉细湿。

初起,以实证多见,如风寒或风热外袭、痰热腑实、肝胆湿热、肝阳上尤、肝郁气滞等。后期,以虚实夹杂或虚证多见,如脾虚湿盛、正气不足、肝肾亏虚。又“久病多瘀”,故后期也常见瘀血阻络的证型。

面瘫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普遍的一种症状,面瘫俗称“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

口臭中医辨证分型

胃热上蒸型:主要表现为口臭,口渴饮冷、口舌生疮糜烂、牙龈赤烂肿痛、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当以清胃泄热为治,可选用黄连上清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三黄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或牛黄清胃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痰热壅肺型:主要表现为口气腥臭,胸痛胸闷、咳嗽痰黄粘稠,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当以清热宣肺为治,可选用羚羊清肺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清气化痰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复方鱼腥草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肠胃食积型:主要表现为口中酸臭,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溏薄或泻下不爽,小便短少,舌淡苔厚浊腻,脉滑。

当以消食化积导滞为治,可选用保和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大山楂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或木香槟榔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复方鸡内金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咽炎的中医辨证分型

一、阴虚火炎型:咽部不适,痛势隐隐,有异物感,粘痰量少,伴有午后烦热,腰腿酸软,舌质红,脉象细数。

二、痰阻血瘀型:咽部干涩,痛呈刺痛,咽肌膜深红,常因频频清嗓而恶心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三、阴虚津枯型:咽干甚痒,灼热燥痛,饮水后痛可暂缓,异物感明显,夜间多梦,耳鸣眼花。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中医治疗慢性咽炎着重于治本,按辩证分型法用药,疗效较好。一般用药为:阴虚火炎型者,用养阴清肺汤加味(麦冬、生地、玄参、白芍、甘草、生石膏、薄荷、川贝粉、丹皮、桑叶等);痰阻血瘀型者,用消瘰丸加味(玄参,牡蛎、川贝、生地、麦冬、三棱、昆布、海藻等);阴虚津枯型者,用生脉饮加味(白晒参、麦冬、五味子、石斛、玉竹、白茅根、竹茹等),每日一剂,频频润咽服之。

注意事项:忌辛辣之品及烟酒刺激。注意口腔卫生。

病毒性角膜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肝经风热:黑睛猝起灰白色星点散翳,抱轮微红,有畏光流泪,疼痛,荧光素染色阳性。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解毒,

方用:银花30g,连翘10g,牛蒡子10g,桔梗10g,当归10g,防风10g,羌活10g,荆芥10g,薄荷(后下)10g,川芎10g,生甘草10g。肝胆火炽:黑睛星点密集,成树枝状或地图状,抱轮红赤较显著,有畏光,流泪,疼痛。荧光素染色阳性。可兼见头痛,口苦,便结,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泻火。

方用:龙胆草10g,黄芩10g,柴胡10g,公英15g,生地15g,泽泻10g,车前子(包)10g,木通10g,生石膏30g,川军16g。湿热蕴伏:黑睛生翳,抱轮红赤,反复发作,羞明,流泪,兼见食欲不振,头重,胸闷,口黏,荧光染色阳性。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化湿清热。

男性阴囊湿疹中医辨证分析

1男性阴囊湿疹中医辨证分析认为这个疾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的,而且是一种过敏性疾病。而且复发性很高的症状,而且往往跟免疫力下降是息息相关。而且鼻炎哮喘,那么扁桃体发炎会加剧的。

2而且吃发物等其实都可以诱发这个疾病。我们知道的,外界环境因素也有关系。男性阴囊湿疹的病人,建议中药内调理,需要去西药辅助。当然了病人可以采用,外涂药膏中草药泡澡。

3平时不要抽烟,喝酒,其实男性阴囊湿疹中医辨证分析也是强调饮食。吃竹笋也是不错,而且不要随随便便吃牛羊的和不要吃狗肉的。及时换洗内裤,尤其是运动后,要及时清洁换洗内裤。

荨麻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荨麻疹以皮肤瘙痒性风团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在中医上荨麻疹属于隐疹范畴,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根据荨麻疹的起病缓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类型,采用不同中药复方治疗,疗效较好。

营卫不和型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大多属营卫不和型,表现为素体卫外不同,营卫失和。治宜调和营卫、祛风止痒。方用桂枝汤加味,处方:桂枝、白芍、大枣、炙甘草、生姜、当归、生黄芪、白鲜皮、地肤子、防风、荆芥。汤剂酌加白鲜皮、白蒺藜、钩藤等祛风止痒之药即可,疗效较好。很多患者往往有脾胃宿疾,宜用祛风止痒兼健脾除湿方,如:荆防汤合四君子汤加减,同时还应配合饮食禁忌,宜清淡饮食,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胃肠诱发此病。

风湿热型荨麻疹

对于风湿热型患者,治宜清热祛湿、消风止痒。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处方:炙麻黄、连翘、荆芥、杏仁、生石、防风、蝉蜕、桑皮、僵蚕、丹参、甘草。

气血两虚型荨麻疹

对于气血两虚型患者,宜采用补益气血法,常用方为当归饮子、十全大补汤、八珍汤等。若脾气虚为主者为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脾肺气虚明显者,宜用玉屏风散加味。

心律失常会引起恶心吗 心律失常能吃人参吗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范畴,常用中医辨证分型如下,心血瘀阻型,治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第二心血不足型,治以益气安神,养心补血。第三心阳不振型,治以温补心阳,安神定志。第四心虚胆怯型,治以养心安神,镇惊定志。第五阴虚火旺型,治以养心安神,滋阴清火。第六水饮凌心型,治以振奋心阳、化气行水。第七气血两虚型,治以双补气血。而人参的主治是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因此当心律失常辨证为有气虚时能吃人参,但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妇科炎症的方法

气虚汗出

症状:症见怕风吹,气短神疲,食欲不好。

方用:加减玉屏风散,取生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防风6克,麦冬、五味子各12克,浮小麦、糯稻根各30克。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再加适量水煮开30分钟,连续2次,合并滤液,均分3次饭后温服,连续服用5~7天。

阳虚汗出

症状:汗出怕冷,心悸气短。

方用:黄芪牡蛎汤,取生黄芪、五味子、炒枣仁、小红枣各15克,煅龙骨(包煎)、煅牡蛎(包煎)、浮小麦各30克,肉桂3克。煎煮方法同上,每天1剂,温服连服5~7天。

气血两虚

症状:汗出,伴有心悸不安,面色苍白,口唇淡白。

方用:取枣皮、炒白术、生黄芪各15克,红糖、当归身各30克。煎煮方法同上,待药汁稍温时,加入红糖溶化后服。每天1剂,温服,连服5~7天。

气血虚弱型

症状:乳汁为血所化,赖气运行。因素体虚弱、或产时失血过多、或产后营养缺乏,气虚血亏,则乳汁无以化。表现为乳汁清稀,甚至全无,乳房柔软,倦怠食少,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虚细。

治则:治以双补气血,佐以通乳。

方用:《傅青主女科》通乳丹加减。方例: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12克,生熟地各15 克,通草6克,桔梗10克。用猪蹄清水煮汤(或用煮肉汤),去掉表面浮油后,煎药服用。

肝郁气滞型

症状:产后抑郁不乐,或郁怒伤肝,致气机不畅,乳道壅塞不通,乳汁运行受阻所致。症状主要为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胸胁胀满,或有微热,食欲不振,脉弦细。

治则:治以疏肝理气,解郁通乳。

方用:经验方解郁下乳汤(柴胡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丹参15克,川芎6克,青皮6克,漏芦10克,细木通6克,穿山甲10克,王不留行10克,丝瓜络12克,桔梗6克,甘草4.5克)。如乳房胀痛而有微热,酌加蒲公英、全栝楼、夏枯草,此外,路路通、枳壳、天花粉、白芷等可随证加减。

荨麻疹中医治疗

荨麻疹往往容易和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相混淆,例如药疹、湿疹、风疹等,但通过具体的观察和症状表现做到明确诊断是不难做到的。

荨麻疹中医治疗一般应该视具体的分型来考虑应用内服的中药,例如风寒型应该祛风散寒止痒,风热型应该祛风清热止痒,风湿型应该散风利湿。不能盲目应用偏方。如果分型困难可选择中成药肤痒颗粒、浮萍丸或防风通圣丸等内服,还可应用艾叶、苍耳子、花椒等适量煎汤做药浴。

对于患有荨麻疹的患者来说,一般需要吃些抗组胺药物控制过敏症状,尽量减少过敏原的接触,对可能造成的过敏物质应该记录,尽力避免。

荨麻疹中医治疗怎么治?荨麻疹属于过敏性的皮肤病,因此是不传染的,不用太担心它的传染问题。平时注意不接触过敏原,不刺激皮肤是预防的关键。

相关推荐

秋季荨麻疹中医辨证治疗

血热症 征候:皮疹红色,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夏季发病,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方药:荆芥穗,防风,僵蚕,金银花,牛蒡子,丹皮,紫背浮萍,干生地,薄荷,黄苓,蝉衣,生甘草。 用法:水煎时间不宜过长,每日一剂,分两次凉服。忌辛辣、发物。 气虚血热型 征候:皮肤瘙痒起疹,时隐时发,小如麻点,大如豆粒,为扁平硬节,高出皮肤,一旦搔破,则连结成片,舌暗苔白,脉弦。 治法:益气滋阴,祛风泻火 方药:生黄芪,当归,生地,炒枳壳,白藓皮,地肤子,防风,连翘,桑叶,炒白芍,牛蒡子,玉竹,荆芥。 用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贫血

贫血属于中医学“内伤血虚”、“虚劳亡血”、“虚黄”的范畴,其辨证如下: (一)心脾两虚、气血双亏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主要症状为头晕目眩、语声低微、心悸气短、四肢无力、饮食无味、大便溏薄、面色苍白、下肢水肿、口唇指甲淡白,可有鼻衄、齿龈或皮肤出血,妇女可见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治则健脾益气、补血养心。适用的非处方中成药有: 1.人参归脾丸或十全大补丸,请阅本刊2007年第6期《神经衰弱和失眠》一文。 2.胎盘片或紫河车胶囊,有大补气血之功能,用于治疗虚损劳伤、营血不足、精气亏损。临床见:咳血气

盆腔炎中医辨证分型

1.热毒型:高热,寒战,头痛,小腹疼痛,带下量多如脓,臭秽,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妙方:野菊花栓:外用,每次1粒,肛门给药,一日12次。 2.湿热型:低热,小腹疼痛灼热感,口干不欲饮,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赤黄相兼,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妙方:金鸡胶囊:每次4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3.湿热淤滞型:小腹胀痛,口苦口干,带下黄而稠,小便混浊,大便干结,舌黯红,苔黄或白,脉弦或弦数。妙方:妇宝冲剂:每次20g,一日2次,开水冲服。 4.淤血阻滞型:下腹持续疼痛拒按,或经行不畅,或量多有块,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方法

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辩证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为主。 2、风寒型,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失宣,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主。 3、血虚受风性,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阴血不足,风邪束表,治以滋阴养血,疏散风邪为主。 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气固表为主。 很多人因为急性荨麻疹的反复发作或者久治不愈转变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病程较长,治疗起来需要时间,往往患者用过不少的药,荨麻疹症状却反复发作,引起

慢性荨麻疹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分为以下类型: 血热症 皮疹红色,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夏季发病,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方药:荆芥穗6克,防风6克,僵蚕6克,金银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黄苓9克,蝉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时间不宜过长,每日一剂,分两次凉服。忌辛辣、发物。 气虚血热

慢性咽炎的中医辨证分型

一、阴虚火炎型:咽部不适,痛势隐隐,有异物感,粘痰量少,伴有午后烦热,腰腿酸软,舌质红,脉象细数。二、痰阻血瘀型:咽部干涩,痛呈刺痛,咽肌膜深红,常因频频清嗓而恶心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而数。三、阴虚津枯型:咽干甚痒,灼热燥痛,饮水后痛可暂缓,异物感明显,夜间多梦,耳鸣眼花。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鱼腥草吃了有什么好处 鱼腥草泡水喝可以祛痘吗

鱼腥草泡水喝对祛痘有一定的作用。 所谓的痘痘,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痤疮,在辨证分型的时候肺经风热症是主要的证型,治疗的原则是清肺热,而鱼腥草的功效中就包含有清热解毒,且鱼腥草本身还有消炎抗菌的作用,所以可以通过适量食用鱼腥草来治疗痘痘。

中医怎么治疗骨性关节炎

一、外科和关节镜下治疗 根据病情采用关节镜下关节冲洗、骨软骨移植、软骨细胞或间质干细胞移植、关节畸形严重者,可采取截骨矫形术、关节破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行关节置换。 二、骨关节炎中医治疗方法 骨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湿热痹阻型 临床表现:关节红肿热痛,特别是四肢小关节,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赤,舌红苔黄。 分析:感受湿热之邪所致 。 治法:清热祛湿,宣痹通络。 方药:宣痹汤加味 2.风邪偏胜 临床表现:关节走蹿疼痛,痛无定处,以四肢小关节为主。 分析:感受风邪所致 。 治法:驱风祛湿,散寒止痛。 方药

身体湿热严重怎么调理 湿热吃什么好得快

湿热者适宜吃以下食物: 湿热者需要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建议多摄入偏凉性食物:植物类有莲藕、冬瓜、苦瓜、黄瓜、萝卜等;动物类有老鸭、鲫鱼、螃蟹等;水果类有西瓜、雪莲果、雪梨、猕猴桃等。 从临床辨证分型来看,湿热可分为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和湿热并重;具体用药需在中医辨证施治下,根据不同证型用药,切忌擅自用药。

荨麻疹怎么办

1、针对病因 荨麻疹治疗要以消除病因为主,有感染时常须应用抗菌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暂且不吃。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荨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难确定或不能发现病因。 2、内服外用 内用药抗组织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局部用药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都可达到暂时的疗效。 3、中医治疗 急性荨麻疹风热型用荆防汤,风寒型用麻桂各半汤治疗。 丘疹状荨麻疹用荆防汤治之。 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时同急性荨麻疹治疗,病程迁延者用活血化瘀,健脾祛湿,温中补肾,辨证治疗。有热者用清热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