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
白茅根的副作用
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白茅的根茎。白茅的根茎密生鳞片。秆丛生,直立,具2~3节,节上有长4~10毫米的柔毛。春秋二季采挖。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切段生用或炒炭用。又称之为茅根、地管、茹根、蓝根等。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等症状。 白茅根的副作用 药理作用主要是: 1.利尿作用:白茅根煎剂和水浸剂灌服,对正常家兔有利尿作用,给药5-10天,利尿作用最为明显,20天左右即不明显。 2.止血作用:白茅根粉能明显缩短兔血浆的复钙时间。
-
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多年生草本。根茎密生鳞片。秆丛生,直立,高30~90厘米,具2~3节,节上有长4~10毫米的柔毛。叶多丛集基部;叶鞘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老时基部或破碎呈纤维状;叶舌干膜质,钝头,长约1毫米;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根生叶长。多年生草本。根茎密生鳞片。秆丛生,直立,高30~90厘米,具2~3节,节上有长4~10毫米的柔毛。叶多丛集基部;叶鞘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老时基部或破碎呈纤维状;叶舌干膜质,钝头,长约1毫米;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根生叶长,几
-
鲜白茅根的化学成分有哪些
化学成份 根茎含芦竹素(arundoin),印白茅素(cylindrin),薏苡素(coixol),羊齿烯醇(fernenol),西米杜鹃醇(simiarenol),异山柑子萜醇(isoarborinol),白头翁素(anemonin);还含甾醇类: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osterol),糖类,多量蔗糖(sucros),葡萄糖(glucose)及少量果糖(fructose),木糖(sylose);简单酸类:枸橼酸(cittic aci
-
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 《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 《日华子本草》:"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 《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 《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 《本经逢原》:"治胃反上气,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 《动植物民间药
-
尿酸650一个月降到150 推荐五:白茅根泡水
白茅根味甘,寒,归肺、胃、膀胱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用其泡水能清热利湿,利水通淋,达到辅助降低尿酸的效果。 1、取白茅根鲜品30克清洗干净。 2、然后在锅中放入适量水,加入白茅根,大约煮15—20分钟后即可关火饮用。 3、如有条件的可将瘦肉洗净切块,把瘦肉和白茅根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煮沸后,文火煮1个小时,最后加盐调味食用更佳。
-
白茅根的作用与功效及禁忌 凉血止血的功效
白茅根味甘,性寒,善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可用于治疗多种血热出血之症,可单用亦可配伍它用。如《妇人良方》治疗鼻衄出血,《千金翼方》治疗吐血不止,皆以茅根煎汤或者鲜品捣汁服用。此外对于治疗咯血、血尿及血淋治疗效果也非常明显。
-
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茅根瘦肉汤
材料: 猪肉(瘦)250克,白茅根60克,盐3克 制作过程 1. 将白茅根洗净,切段; 2. 猪瘦肉洗净,切块; 3. 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一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 白茅根瘦肉汤可以清热生津、利湿退黄。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属淡热者,症见面目俱黄,色泽鲜明,小便不利,色如浓茶饮食减少的患者,亦可用于泌尿系感染而属湿热下注者。
-
白茅根可以治疗肾病吗 肾病及其常见症状
肾病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只要肾脏有病,统统叫肾病,所以,肾病很多。常见的肾病有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脏病、泌尿系统感染性肾病、肾小球疾病、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等。 常见的症状表现有:水肿、肾痛、尿痛、尿频、腹痛、多尿、乏力、尿急、尿失禁、肾火旺、肾衰竭、尿潴留、尿蛋白、面部水肿等等。
-
夏季清热解毒汤 槐花白茅根煲鲫鱼
材料:15到20克槐花,鲜白茅根50到100克,鲫鱼一条,瘦肉50克,生姜三片 做法:槐花白茅根洗净备用,鲫鱼宰杀洗净,煎至微黄后加少许热水,与瘦肉,生姜一起下瓦煲,加入2000毫升清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煲一小时,加食盐调味。 功效:槐花凉血止血,白茅根清肝泻火,将所有食材一起煲汤,具有清凉热血,泻火解毒之功效。
-
白茅根可以治乙肝吗
病情分析: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白茅(学名:Imperata cylindrica )的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切段生用或炒炭用。别名:茅根、地管、茹根、蓝根。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内服,煎汤10-15g(鲜者加倍),捣汁或研末。体虚者用量宜适当。 意见建议:本草正义 白茅根,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干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以主吐衄呕血。泄降火逆,其效甚捷,故又主胃火哕逆呕吐,肺热气
-
白茅根的功效和副作用 白茅根的使用禁忌
白茅根性寒,偏入胃经,容易伤人胃气,因此脾胃虚寒,平日小便多而不口渴者不宜服用。《本草经疏》:因寒发哕,中寒呕吐,湿痰停饮发热,并不得服。 《本草从新》:吐血因于虚寒者,非所宜也。
-
车前草白茅根玉米须能治肾炎吗 推荐:有效治肾炎的偏方大全
配方:黄芪15克,丹参、山楂各10克。 制法:将黄芪、丹参、山楂用沸水冲泡。 用法:每晚睡前1个小时代茶饮服1小杯。 功效:适用于肾炎。 配方:玉米须60克,松萝茶5克。 制法:玉米须和松萝茶置于杯中,用开水浸泡15分钟即可。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服。 功效:健脾、利尿、消肿,适用于脾虚水泛型慢性肾炎。 配方:小西瓜1个,火腿丁、熟鸡肉丁、冰糖各50克,莲子、核桃仁各30克,薏米20克。 制法:小西瓜从顶端1/3处切下,挖出瓜瓤。小西瓜中装入其余所有材料,加少许水,蒸1个小时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
-
血小板减少如何食疗 白茅根红枣粥
白茅根50克,藕节30克,红枣15枚,粳米100克。 制法:将藕节、白茅根煎煮30分钟,过滤取汁,备用。红枣、粳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煮成稠粥,粥将成时,加入藕节、白茅根浓煎汁,拌匀,再煨煮至沸即成。早晚分食。 功效:白茅根红枣粥可清热凉血,健脾止血。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兼有乏力心慌者尤为适宜。
-
白茅根的副作用有哪些
白茅根是中草药的一种,对人体有很好的致病功效和养生功效。我们都听过是药三分毒这句话,每一种中草药都有其独特的药性和副作用,白茅根在治疗疾病上面有很好的功效,也有属于它自己的禁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白茅根的副作用和白茅根的食用方法,一起来看看。 白茅根的副作用和毒副作用: 个别有轻微头晕或恶心外,未见不良反应。 家兔灌服煎剂25g/kg,36小时后活动受抑制,运动迟缓,呼吸增快,但很快恢复。静脉注射10-15g/kg,则出现呼吸增快,运动受抑制。1小时后逐渐恢复,剂量增加至25g/kg,6小时后死亡。 白茅
-
鲜白茅根有什么作用
1.利尿作用 白茅根煎剂和水浸剂灌服,对正常家兔有利尿作用,给药5-10天,利尿作用最为明显,20天左右即不明显。但所用剂量特别是动物进水量均不清楚,又无对照组,尚需进一步研究。也有人认为白茅根的利尿作用与其所含的丰富钾盐有关。 用白茅根熬成的水。吃了以后可以让身体的尿液增多。更多的排出身体的毒素。 2 止血、凉血作用 白茅根粉能明显缩短兔血浆的复钙时间。但白茅根含钙较多,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白茅根粉撒于犬或兔的股动脉出血处,压迫1-2分钟,有止血作用。临床用白茅根治疗鼻衄。 很适合夏天经常流鼻血的人。夏天
-
白茅根的营养价值 利尿消肿
白茅根中含有矿物质钾,具有利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
-
白茅根的副作用
不良反应 服药期间除个别有轻微头晕或恶心外,未见不良反应。 饮食宜忌 宜:急性肾炎,急性肾盂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感染者宜食,咯血,鼻出血,小便出血者宜食,高血压病人宜食,急性发热性病人烦热口渴者宜食,急性传染性黄疸肝炎者宜食,小儿麻疹者宜食。 忌:茅根性寒,故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忌食。 毒副作用 家兔灌服煎剂25g/kg,36小时后活动受抑制,运动迟缓,呼吸增快,但很快恢复。 静脉注射10-15g/kg,则出现呼吸增快,运动受抑制。1小时后逐渐恢复,剂量增加至25g/kg,6小时后死亡。 结语:以上
-
芦根和白茅根的区别
芦根,又名芦茅根、苇根、芦头等,别名众多,是多年生的高达草本类,外形类似于一般的竹,但是却没有竹那么挺拔、粗壮。一般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芦根和茅根的区别 “芦根”为单子叶植物禾本科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等症。“茅根”正名“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功效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主治血热出血、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喘咳、小便淋沥涩痛、水肿、黄疸等。二味药来源不一样,是两个品种,功效相近。芦根属于
-
白茅根的形态特征
白茅(学名:Imperata cylindrica )多年生草本。根茎密生鳞片。秆丛生,直立,高30~90厘米,具2~3节,节上有长4~10毫米的柔毛。叶多丛集基部;叶鞘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老时基部或破碎呈纤维状;叶舌干膜质,钝头,长约1毫米;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根生叶长,几与植株相等,茎生叶较短。 圆锥花序柱状,长5~20厘米,宽1.5~3厘米,分枝短缩密集;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4毫米,基部密生长10~15毫米之丝状柔毛,具长短不等的小穗柄;两颖相等或第一颖稍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