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论治

辩证论治

  • 腹泻拔罐拔哪里 腹泻辩证论治

    1.寒湿困脾:腹泻因感受寒湿而发,大便清稀如水样,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得热则舒,恶寒食少,苔白滑,脉濡缓。 2.肠腑湿热: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大便黄褐臭秽,肛门灼热,发热,腹痛拒按,泻后痛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3.食滞胃肠:暴饮暴食后腹满胀痛,拒按,泻后痛减,大便臭如败卵,纳呆,嗳腐吞酸,苔垢或厚腻,脉滑。 4.肝郁气滞:泄泻,腹痛,肠鸣每因情志不畅而发,舌红,苔薄白,脉弦。 5.脾气虚弱: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饮食则便次增多,腹部隐痛喜按,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若病久不愈,脾虚

  • 小儿厌食推拿处方 小儿厌食辩证论治

    乳食不香,食量极少;或不饥不食,甚至厌恶进食,食则啼闹;面色萎黄,神倦,自汗,声低气短,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脉弱,指纹淡红;或多饮水而不乳食,面唇嫩红,午后夜晚潮热,五心热,盗汗,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淡紫。

  • 水疝的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本病以手术为主要治疗原则。若肾气亏虚证,宜温肾通阳,化气行水;若湿热下注证,宜清热利湿;若肾虚寒湿,温肾散寒,化气行水;若瘀血阻络证,宜化瘀行气利水。 证治分类 1、肾气亏虚证 主证:多见于婴幼儿。站立、哭叫时肿块增大,平卧时肿物缩小,肿物过大时,阴囊光亮如水晶;苔薄白,脉细滑。 治法:温肾通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加减。 2、湿热下注证 主证:多见于成年人。阴囊肿胀,潮湿而热,或有睾丸肿痛;小便赤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大分清饮加减。 常用药:茯苓、 泽

  • 宝宝夜啼的辩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证重在辨别轻重缓急,寒热虚实。婴儿夜间啼哭而白天能正常入睡,首先考虑由于喂养不当所致,应给予相应的指导。要仔细观察,寻找原因,确认夜啼无直接病因者,方可按脾寒、心热、惊恐辨治。虚实寒热的鉴别要以哭声的强弱、持续时间、兼症的属性来辨别。 治疗原则 因脾寒气滞者,治以温脾行气;因心经积热者,治以清心导赤;因惊恐伤神者,治以镇惊安神。 分证论治 1.脾寒气滞 证候:啼哭时哭声低弱,时哭时止,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胃纳欠佳,大便溏薄,小便较清,面色青白,唇色淡红,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

  • 减肥吃中药效果好吗 中药辩证论治减肥

    临床表现为形体肥胖,胸闷憋气,气短乏力,体重倦怠,头晕心悸,脘腹胀满,舌苔白或白腻,脉细或细滑,治宜健脾利湿,祛痰化浊。药用处方:泽泻15克,荷叶12克,茯苓,黄芪,党参,草决明,薏米,防己各15克,白术,陈皮各10克。 临床表现为体态丰盛,多食,消谷善饥,面色红润,口干舌燥,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治宜清胃通腑,凉血润肠。药用处方:麦冬,大黄,厚朴,番泻叶各10克,生地24克,芒硝(冲)9克,玄参18克,甘草5克。 临床表现为形体肥胖,面色暗黑,胸痛胁胀,烦躁易怒,食欲亢进,月经不调或闭经,舌质

  • 产后全身酸痛---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本病辨证首以疼痛的部位、性质为主要依据,结合兼证与舌脉。若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伴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脉细弱,属血虚;若肢体关节肿胀,麻木,重着,疼痛剧烈,宛如针刺,屈伸不利或痛无定处,或遇热则舒,伴恶寒畏风,舌苔簿白,脉濡细,属外感风寒;若疼痛较重,痛有定处,麻木,发硬,重着,屈伸不利,伴恶露量少,舌暗,苔白,脉弦涩,属血瘀;若产后腰酸,足跟疼痛,伴头晕耳鸣,舌淡暗,脉沉细弦,属肾虚。 治疗原则 本病以内伤气血为主,而兼风寒湿瘀,临床表现往往本虚标实,治疗当以养血益气补肾为主,兼活血通

  • 眼皮跳的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本病发病于胞睑,与心肝脾关系密切。辩证以虚证为主。胞睑振跳,劳累加重,心烦失眠,食少神疲者为心脾血虚。胞睑振跳不休,不能自控者为血虚生风。 治疗原则 补养心脾,养血熄风。 证治分类 (一)心脾血虚 症状:胞睑振跳,时疏时频,劳累时重。兼心烦失眠,怔仲健忘,食少体倦。 治法:补养心脾。 方药: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黄芪、茯神、龙眼肉、当归、远志、酸枣仁、木香、甘草、生姜、大枣。 (二)血虚生风 症状:胞睑振跳不休,或与眉、额、面、口角相引,不能自控。 治法:养血熄风。 方药:当归活血饮

  • 暗疮的解决方法 辩证论治

    除了皮肤状态外,暗疮亦是体质的反映。若只针对表面问题,却不知自己属甚么体质,误涂刺激性暗疮药绝对加重病情。在中医角度,必须辨证论治,了解暗疮体质的类型,才能真正向暗疮say goodbye。临床上内服中药及针灸治疗,再加上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心态,病情亦会有明显的改善。

  • 性厌恶辩证论治

    1、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厌恶房事,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疲倦,面色潮红,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治宜滋阴养血,镇心安神,方选养心汤加减。药物举例:生地12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五味子10克,朱麦冬10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2 克,玄参10克,丹参12克,朱远志10克,琥珀粉3克(分2次吞服),花龙骨15克(先煎)。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日。 2、肝郁化火:常有创伤性性经历,遇到异性使厌恶,反对性活动,胸闷不舒,胁肋胀闷,喜叹气,呼出为快,JLl烦易怒,面赤汗出,舌红,苔薄黄,脉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