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如何预防和治疗病毒性肝炎

    和其他一些病毒性传染疾病一样,病毒性肝炎也能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因此,预防病毒性肝炎,及时接种疫苗很重要。另外,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及适当的运动,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少饮酒,最好戒酒。治疗病毒性肝炎,宜早不宜迟,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才是防治病毒性肝炎的上策。当出现上述早期症状时,应及时去正规肝病医院排查并治疗。

  • ​老人病毒性肝炎吃什么好

    1.首乌枸杞肝片: [原料]制何首乌5~10g,枸杞子10~20g。猪肝50~100g。 [制法],先将制何首乌、枸杞子洗净,放入沙锅,加水浸泡片刻,浓煎2次,40mln/次,合并2次煎液,回入沙锅,小火浓缩成50mL。配以水发木耳、嫩青菜、葱花、蒜片,加适量料酒、酱油、姜末、食盐、味精、香醋、水淀粉,将猪肝切片熘炒即成,待温服食。 [功效]养阴柔肝。适宜肝阴不足型病毒性肝炎。 [服法]佐餐当菜,随意服食,宜当日吃完,连服1~2个月。 2.板蓝根煨红枣: [原料]板蓝根15~30g,红枣10~20枚。 [

  • 病毒性肝炎的有效预防

    1.管理传染源 对急性甲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至传染性消失,慢性肝炎及无症状、HBV、HCV携带者应禁止献血及从事饮食幼托等工作。 对急性甲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至传染性消失 对HBV标志阳性肝病患者,要依其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进行治疗和管理指导。 2.切断传播途径 甲、戊型肝炎重点防止粪-口传播,加强水源保护食品及个人卫生,加强粪便管理。乙、丙、丁、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加强献血员筛选,严格掌握输血及血制品应用。 如发现或怀疑有伤口或针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时,可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

  • 病毒性肝炎吃什么药好

    ①干扰素:重组DNA白细胞干扰素(IFN-α)可抑制HBV的复制。隔天肌注,连续6个月,仅有30%-50%患者获得较持久的效果。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为干扰素,可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 ②拉米夫定:是一种合成的二脱氧胞嘧啶核甘类药物,具有抗HBV的作用。 ③泛昔洛韦:是一种鸟苷类药物,它的半衰期长,在细胞内浓度高,可以抑制HBV-DNA的复制。本药副作用轻可与拉米夫定干扰素等合用提高疗效。 对于病毒性肝炎,还可以用丹参或者是少剂量的肝素等,这些药物是能够改善肝部的微循环的,促进炎症因子的清除,而且还能够提高肝功

  • 病毒性肝炎症状有什么表现

    临床表现: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黄疽等,有的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成为慢性;少数人发展成为重症肝炎。重症肝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死亡原因主要为肝昏迷、肝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及继发性感染。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同时或先后感染,混合感染或重叠感染,使症状加重。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以粪一口传播为主,常见发热、黄疽,呈急性经过,罕见迁延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多经输血或血制品以及

  •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法

    1。管理传染源。对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应采取早期隔离措施。隔离是病人暂时不与外界接触,单独在家休息治疗。病人应自觉进行隔离,不要把肝炎病毒传染给别人,防止肝炎的传播、蔓延。急性黄疽型肝炎病人如不能住院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严格隔离治疗。一般从发病日期起隔离3周(不能确知发病日者,可从确诊日期算起)。必须做到: (1)病人与健康人不在一个床上睡眠,病人的被、褥、衣物要与健康人分开,并进行消毒。 (2)病人的食具、漱口用具、水碗、脸盆、毛巾、便盆等也与健康人分开使用。病人要单独吃饭,剩余的食物不要给他人吃。

  • 常用的治疗妊娠病毒性肝炎的单验方有哪些

    常用的治疗妊娠病毒性肝炎的单验方:(1) 鸭跖草全草30~60g,水煎服。(2) 鲜垂盆草50g,大枣5枚,水煎服,宜常服。(3) 生大黄10g (煽服、逐渐减量),茵陈30g,败酱草30g, 厚朴10g,枳实10g,梔子10g,焦三仙10g,草豆蔻10g,水煎服, 每日1剂,分2次服。(4) 茵陈30g,岩柏、鸭跖草、半枝莲各15g,黄芩、焦白术、桑寄生各12g,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5) 苦丁香、白胡椒、白丁香等份,研细末。每次用的时候取少许,吹入鼻中,以流黄水为度,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 病毒性肝炎的检查

    1.其他病毒引起的肝炎 较多见者为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成人巨细胞病毒肝炎,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黄热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及柯萨奇病毒b群均可引起肝脏损害及类似肝炎的表现,但各有其相应临床特点,血清病原学检查可资鉴别。 2.其他肝胆疾病 如脂肪肝,药物性肝损害,乙醇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中毒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及胆石症等病均需鉴别。 3.能引起alt升高及肝脾大的疾病及药物 如伤寒,斑疹伤寒,疟疾,中华支睾吸虫病,布鲁氏分枝杆菌病,慢性血吸虫

  • 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症状 疲劳无力

    病毒性肝炎患者早期即可有疲劳无力感,经常是两腿有沉重感,总想睡觉,稍微活动就感到疲劳,身体日渐消瘦。

  • 病毒性肝炎早期症状 肝掌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手掌上出现红色斑点、斑块,特别是手掌两侧及指根部更为明显。用手按压,红色即消失。

  •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肝炎患者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分顾虑疾病本身的危害。 2、饮食护理:饮食宜多样化。肝炎患者不必强调忌口,饮食原则是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适当吃一些禽蛋、牛奶、豆浆、瘦肉、鱼汤,同时要多吃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注意保持体重,防止因过胖而并发脂肪肝。 肝炎患者还要特别注意不要吃糖过多,平时应该禁酒,也不要喝含酒精的饮料,忌服损害肝脏的药物。 3、适当运动:动静结合,适当运动。如进行户外散步、日光浴、太极拳等。运动量应逐渐增加,以不疲劳为度。患者应每天保持10小时以上的

  • 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吗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包括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丙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丁型肝炎及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戊型肝炎。作为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病毒性肝炎传染是肯定的,但他们确有各自不同的传播方式。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污染手、水、食物和食具等经口感染,一般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大部分为隐性感染。甲型肝炎的预防,重点在于搞好水和粪便的管理、饮食和个人卫生。对于流行季节和高危人群,可接种甲型肝炎疫苗进行特异性

  • 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症状 蜘蛛痣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面部、颈部、手背、前胸等处可出现形状如蜘蛛般的红色血丝形成的蜘蛛痣。用力按压其中心,可发现其消失。

  •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饮食禁忌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病人就是因为不注意饮食而使病情加重,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的效果,而且会加重疾病对患者的危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要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饮食禁忌,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饮食误区,希望能够加深大家的认识。 1、忌辛辣: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故应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2、忌吸烟: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因此肝病患者必须戒烟。 3、忌饮酒: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

  • 病毒性肝炎需与5种肝病相鉴别

    1、其他病毒所致的肝炎 如巨细胞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等,应根据原发病的临床特点和病原学、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鉴别。 2、感染中毒性肝炎 如肾综合征出血热、恙虫病、伤寒、钩端螺旋体病、阿米巴肝病、急性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等,主要根据原发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3、酒精性肝病 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肝炎病毒标志物为阴性。 4、药物性肝损害 有使用肝损害药物的历史,停药后肝功能可逐渐恢复,肝炎病毒标志物为阴性。 5、脂肪肝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脂肪肝大多继发于肝炎后或身体肥胖者,血中甘油

  • 病毒性肝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重症肝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血小板在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中可减少。 (二)肝功能试验:肝功能试验种类甚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进行。 1、血清酶测定常用者有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转氨酶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及隐性感染者均可升高,故有助于早期诊断。 2、黄疸指数、胆红素定量试验黄疸型肝炎上述指标均可升高。尿检查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均增加。 3、血清蛋白质及氨基酸测定慢性活动性肝炎时蛋白电泳示γ-

  • 病毒性肝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毒除侵犯肝脏外,还可侵犯其他器官,如HBV标志可在肾,胰,骨髓,甲状腺等组织中找到,常见并发症有关节炎(12%~27%),肾小球肾炎(26.5%),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及电镜检查,发现关节滑膜上有HBV颗粒,血清HBsAg持续阳性的膜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活检肾小球组织中曾发现有HBcAg沉积,本院对180例肾小球肾炎患者作肾穿刺检查,发现肾内有HBcAg沉积者33例(18.3%),并发结节性多动脉炎者的病变血管壁上可见 HBcAg,IgG,IgM,C3等组成的免疫复

  • 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护理和保健

    1、药物知识: ①干扰素通过作用于细胞表面产生抗病毒蛋白质,从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注射干扰素2~4小时后可出现发热、头痛、面色潮红、全身乏力、酸痛等 “流感样综合征”体温常随剂量增大而增高,反应随治疗次数增加而逐渐减轻,应详细告知病人情况,并嘱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必要时按医嘱对症处理,同时告知病人,因为个人对药物的敏感度不一样所以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发生“流感样综合征”。 ②因干扰素有骨髓抑制的作用,应定期进行肝功能和血常规检查,出现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应及时报告医生。 ③用药过程中部分病人可能出现恶心、

  • 病毒性肝炎最易导致肝硬化

    遗传和代谢障碍:是由于遗传和代谢性障碍疾病发展成的肝硬化疾病,是代谢性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中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最容易引起肝硬化,称为肝炎后肝硬化。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等一般不会引起肝硬化。 慢性酒精中毒:慢性酒精中毒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病因。长期大量饮酒导致人体的酒精摄入过多,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会严重损伤肝细胞,进而发展成为肝硬化。 化学毒物或药物:长期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氯仿、含有砷的杀虫剂,或者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四环素、异烟肼、安定片等,易导致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进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