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
-
正常产褥期有什么表现 腹部包块
产妇在分娩后,由于子宫收缩变小,子宫底平脐,以后会随着身体的恢复可逐渐收缩复旧。所以,产妇常可在下腹部触摸到包块,实际上是产后收缩的子宫。注意触摸可发现,在包块上端,产后第一天平脐,以后每天可下降1-2厘米左右。直至子宫全部降入盆骨后,腹部包块就摸不到了,这个过程大约可持续10-14天左右。
-
产褥期妈妈休息的注意事项
国内有些妇女及其家属因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说什么“坐月子”就不能活动,要躺在床上一个月,吃饭、洗脸都在床上,甚至解大便、小便全在屋里。与此相反,有些地区和有的产妇及其家属又什么都不在乎,“月子”里很不注意,往往产后1~2天就操持家务,只是不下田劳动而已。其实,这两种做法均不利于母婴健康。 当前,国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观念的更新,产妇的休息也日益变得主动和积极起来。但是要看到东方女性身体素质固有的弱点,因此,产妇在产褥期要使自己的全身器官,尤其是生殖器官恢复到孕前的状况,又要喂哺好婴儿,这就要求产妇合理安排
-
产褥期注意事项 产褥早期排便
因产后卧床休息较多,缺乏运动,食物中膳食纤维缺乏,再加之肠蠕动功能减弱,产褥早期腹肌、盆底肌张力降低,容易出现便秘情况,这个时候应当注意在饮食过程中多吃蔬菜并且尽量早日下床活动。如果发生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缓泻药物进行缓解。
-
女性产褥期有哪些注意事项
注意一:产后忌用内置棉条 产后两至六周内会有阴道出血,即民间所说的恶露。初起时鲜红分泌物很多,过了几天就会减少,并逐渐变为带有褐色。这种分泌物常持续到产后第1次月经来潮。 产妇要使用卫生护垫吸收流出的分泌物,并注意清洗外阴,不要用内置棉条,以免引起感染。 注意二:大小便有讲究 产妇在分娩后,如果想大便时应立即去排便,不要忍着也不要太用力。排便时,用一块清洁的卫生垫敷压在有缝线的部位。产后第1天排出小便较多是正常的,起初排尿时会感到伤口疼痛,如果局部有缝线,应用温热的水做局部冲洗,这样在尿液排出时,皮肤就不
-
产褥期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处女膜变化
处女膜在分娩时撕裂形成残缺不全的痕迹,呈数个黏膜瓣,呈经产型(生过孩子所具有的形状),叫处女膜痕。
-
产后怎么促进子宫恢复 产褥期避免长期卧床
产妇在疲劳感消除之后可以试试坐起来,第二天可以适当下床活动一下,这样不但有助于促进肠蠕动,还能促进子宫恢复,避免术后肠粘连和血栓性静脉炎形成,也有利于身体机能和体力恢复,帮助恶露排除。
-
产褥期恶露多久结束 恶露时间延长
如果在此期间,产妇子宫复旧不完全,或者宫腔内残留胎盘,多量胎膜或者发生合并感染时,可出现恶露增多,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并且可闻到臭味。
-
产褥期的正常表现 产后尿多
由于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血容量增加,在产后机体发挥调节功能,促使身体恢复到孕前的血容量,需要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因此就导致了产后常常表现为尿量增多,一般需要2-3周左右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尿量。
-
产褥期产妇的护理
女性在生产后的六到八周的时间是属于产褥期。女性在生育完之后,身体是属于比较虚弱的,子宫等有比较大的创伤。一定要特别注意护理,避免产生一些其他比较严重的疾病症状发生。产褥期的护理一定要先有一个采光好、干净、安静的环境,注意保持空气的流通,室内的温度一定要适宜。饮食要多吃流食,比如红糖水、藕粉、蒸蛋羹等。注意保持阴道的干净清爽,大小便的时候不要太用力。 产褥期对于产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产妇身体是属于比较虚弱的,如果不注意做好护理工作的话,那么产妇是很有可能发生很多的疾病症状。治疗不及时会留下病根
-
产褥期发热怎么办
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出现发热,应该十分重视,因为产后体质虚弱,还要喂哺婴儿,如果再有发热,就会对产妇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引起产妇发热的原因很复杂。如果发热是出现在产后24小时~10天之间,首先要考虑产褥期感染,产褥期感染应该到医院去诊治,不能拖延。如果发热是在产后3 ~28天之间,伴有乳房红肿痛热、有硬结,就应考虑是急性乳腺炎引起的,除了请西医诊治外,也可采用中药敷贴乳房肿痛部位的方法治疗。如果产妇发热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要考虑可能是产褥期感冒。因为产后体质虚弱,对产后坐月子期间发生的感冒也不
-
5大产褥期禁忌变通法让你产后坐月子不用愁
禁忌1:不能碰水 推测原因 古时候没有自来水,只有不太干净的地下水,这对刚生产完的产妇的确有威胁。产房护士长李秋桂表示:“产妇(即便是自然产)应被视同经历手术后的人,身体虚弱加上器官复旧未完成前,妈妈全身毛孔容易扩张,稍有不慎,恐有受凉感冒、伤口感染之虑。” 从中医角度讲,产妇子宫内的废血若没有排干净,会使女性体内的激素及内分泌失调,导致日后衍生出一些并发症。尤其头皮一旦受凉,子宫内的瘀血会凝结,影响恶露排出,所以尤其不赞成产妇在月子期间洗头。 变通方法 1、洗头:干洗、洗后马上吹干、善用帽子 “市面上有
-
产褥期的饮食注意 适量纤维质的摄取
纤维质能够增加人体粪便的体积,促进排便的顺畅。孕晚期由于随着胎儿的长大会压迫到准妈妈下半身的血管,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因此大多数准妈妈会出现痔疮,致使排便困难,因而纤维质的摄取对准妈妈是非常重要的。不过要注意的是,在生产完后,身体需要大量的营养素来帮助各个器官的修复,所以此时摄取太多的纤维质,反而会干扰许多其他营养素的吸收,所以产后妈妈不能摄取过多的纤维质。
-
产后怎么促进子宫恢复 在产褥期要避免保持长时间卧位
不少女人生完孩子就完全瘫在床上了,而且动弹不得,但是当你在生完孩子七八个小时之后,或者是一段修复时间过后,可以稍微下床走动一番,不要长时间的躺着,这样才可以帮助身体的生理功能及体力的恢复,从而促进子宫的恢复。就算是躺着的话也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尽量采用左侧或者右侧的卧位。
-
产褥期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阴道变化
产后阴道腔扩大,阴道壁松弛及肌张力降低,阴道黏膜皱襞因过度伸展而消失,于产褥期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第3周出现阴道皱褶,但阴道在产褥期结束时尚不能完全恢复至未孕时状态。分娩后会阴轻度水肿,于产后2~3天内自行恢复。
-
产后妈妈产褥期摒弃饮食七种误区
误区一:产妇应忌口。 许多孕产妇都有忌口的习惯。其实,产后需要充足而丰富的营养素,主副食都应多样化,仅吃一两样食物不仅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也不利于乳腺分泌乳汁。 误区二:产后体虚,应多吃老母鸡。 产后特别是剖宫产后,新妈妈的胃肠道功能未恢复不能吃过于油腻的食物。老母鸡、蹄膀等食物脂肪含量较高,不适合产后马上吃。产后体虚是因为分娩过程中产妇的体力消耗过大,分娩后又要哺乳引起的。这时,产妇可进食一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虾仁煨面、红薯稀饭等。 误区三:为了早产奶,产后马上多喝汤。 从分娩到产奶中间有一个
-
产褥期的异常情况 产褥热
产后由致病菌经阴道进入子宫、输卵管至腹腔引起感染,称为产褥热。多在产后3~5天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伴有全身不适、下腹痛、脓性恶露。 处理方法: 产后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巾、内衣内裤,避免用盆浴。产褥热处理时用抗生素治疗,最好根据细菌培养种类和敏感度对症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产褥期护理垫的选购方法
1.看材质 棉质面层最理想棉质透气度高,不易引起过敏,而一般的纤维网面较易引起过敏。 2.看吸收能力 吸收能力强能带引恶露流入产品内,储存恶露的能力高,减低因来不及吸收而导致向两边渗漏的机会。 3.测防渗漏能力 当护理垫受压,身体将护理垫向中间压缩时,护理垫两边仍然不会侧漏,最好选用可防褶皱的护理垫,从而减低侧漏的机会。
-
产褥期护理要点
产后清洁很重要 外阴的清洁是产后清洁重要的一点。魏丽惠主任建议,产后外阴清洁最好一周进行两次,不需每天清洗。选择洗液时,应注意安全性,尽量选择配方是植物中药,PH值适合弱酸性外阴环境的洗液,比如妇炎洁,其中含有苦参、百部等可以有效预防妇科炎症的发生。 室内温度需把控 产妇生产后,毛孔和骨缝张开,很容易感受风寒,因此要避免空调直吹、穿堂风。我国古代一般不主张产后洗澡,其实产后洗澡因人而异。产后洗澡需注意,水温应控制在37度左右,避免水温过热,洗澡的时间尽量短,不要泡澡,洗后要注意及时擦干,如果是冬天更需要特
-
产褥期注意事项 产褥期情绪调节
产妇在经历妊娠分娩的紧张与激动后,精神突然极度放松、对哺育新生儿的担心、产褥期的不适等因素均可能造成产妇在产后的精神情绪不稳定,特别是在产后的3-10天左右较为明显。这个时候家人应当注意帮助产妇减轻期间身体不适,给予精神关怀、鼓励、安慰,帮助其恢复自信,这时候产妇自己应当注意调节情绪,放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