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叶
-
淡竹叶的副作用
(1) 竹叶茶取淡竹叶适量,,将竹叶晒干,制成粗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泡,并可以反复加水。代茶频饮,每日1剂。本品具清凉解暑,利尿除烦之功效。适宜于夏季解暑热之用,作为口腔溃疡、疖痈疮肿的辅助治疗。还可用于内热重、口苦口渴、小便短少者。 (2) 竹叶茅根茶取淡竹叶、白茅根各10克,先将淡竹叶、白茅根洗净切碎,放入瓷杯或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温浸半小时。代茶频饮。本品具清热、利尿、止血之功效。适宜于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尿血患者服用。 2、 临床体会 (1) 关于竹叶,中药竹叶有淡竹叶和鲜竹叶二味,都是
-
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淡竹叶用药禁忌
1、无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淡竹叶。 2、肾亏尿频者忌服淡竹叶。 3、孕妇忌服淡竹叶。 4、淡竹叶不宜久煎,入食以鲜品为佳,煮粥时宜稀薄,不宜稠厚。
-
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清心除烦
淡竹叶性甘寒、入心经能够清心火以除烦、入胃经能泄胃火以止渴。用于治疗热病伤津,心烦口渴等症状。
-
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解热作用
用15%酵母混悬液皮下注射引起大鼠人工发热,用淡竹叶水浸膏灌胃有解热作用.对用大肠杆菌皮下注射引起的猫和家兔发热,淡竹叶亦有解热作用,每2g/kg淡竹叶的解热效价相当于33mg/kg非那西汀(phenacetin)的0.83倍。
-
淡竹叶的常用配方
1.淡竹叶治预防中暑:淡竹叶、大青叶、埔姜叶、金银花叶各10克,一枝香6克,水煎(或开水药材淡竹叶泡)当茶饮。 2.治发热心烦口渴:淡竹叶10-15克,水煎服。 3.治尿血:淡竹叶12克,鲜茅根30克,仙鹤草15克,水煎服。 4.治尿路感染:淡竹叶12-15克,叮咚藤、凤尾草各30克,或灯心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治血淋、小便疼痛:淡竹叶、生藕节各30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日2次。6、治膀胱炎:淡竹叶15克,灯心草10克,叮咚藤6克,水煎服。 7.治肾炎:淡竹根及块根、淡竹叶、杜枝杜(芯)各
-
淡竹叶的植物形态
淡竹叶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有短缩而稍木质化的根茎,须根中部常膨大为纺锤形的块根。茎丛生,细长直立,中空,表面有微细的纵纹,基部木质化。叶互生;叶片披针形,长5~20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而渐狭缩成柄状,全缘,两面无毛或具小刺毛,脉平行,小横脉明显,中脉在背面明显突起;叶鞘光滑或一边有纤毛;叶舌截形,长0.5~1毫米,质硬,边缘有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30厘米,分枝较少,小穗疏生,长7~12毫米,宽1.5~2.5毫米,伸展或成熟时扩展,基部光滑或被刺毛,具极短的柄;颖矩
-
淡竹叶的营养价值 抑菌
淡竹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着较强的抗菌、抑菌作用,特别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呈现出较强的抑制力。
-
淡竹叶的营养价值 降血脂
淡竹叶中的黄酮类能清除体内活性氧自由基,达到抗衰老、抗疲劳的作用。淡竹叶中的黄酮类物质还能显著调节血脂,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调整缺血心肌氧的供需平衡,增加冠脉流量。
-
淡竹叶的功效
1、 利尿作用:临床应用证明,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弱,但能明显增加尿中氯化钠的含量。 2、 抑菌作用:该品水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3、 解热作用:用15%酵母混悬液皮下注射引起大鼠的人工发热,用淡竹叶水浸膏灌胃有解热作用.对用大肠杆菌皮下注射引起的猫和家兔发热,淡竹叶亦有解热作用,每2g/kg淡竹叶的解热效价相当于33mg/kg非那西汀(phenacetin)的0.83倍。淡竹叶的解热有效成分能溶于水及稀盐酸,但不溶于醇及醚。 4、 其它作用:竹叶提取有效成分后的残渣,因其
-
淡竹叶的介绍
1、 基本概况:淡竹叶,中药名,禾本科淡竹叶属植物。又名竹叶门冬青、迷身草、山鸡米、金竹叶、长竹叶、山冬、地竹、淡竹米、林下竹。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茎短缩而木化。须根稀疏,中部常膨大为纺锤形。秆直立,中空,节明显。叶互生,广披针形,长5~20cm ,宽1.5~3.5cm,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柄状,无毛蔌两面有小刺毛,脉平行并有小横脉;叶鞘包秆,边缘光滑或略被纤毛;叶舌短小,质硬,具缘毛。圆锥花序顶生,小枝开展;小穗狭披针形,长7~12mm,宽1.5~2.5mm,最下1花为两性,余为中性,脱节
-
喝什么茶去火 淡竹叶茶
材料:15克淡竹叶。 做法:把淡竹叶切碎,然后加水煎3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淡竹叶茶是有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的功效,适用于火热上炎引起的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心烦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状。
-
淡竹叶有什么作用 抑菌作用
淡竹叶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用淡竹叶水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
淡竹叶的食谱精选
1.竹叶茶:取淡竹叶适量。将竹叶晒干,制成粗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泡,并可以反复加水。代茶频饮,每日1剂。本品具清凉解暑,利尿除烦之功效。适宜于夏季解暑热之用,作为口腔溃疡、疖痈疮肿的辅助治疗。还可用于内热重、口苦口渴、小便短少者。 2.竹叶茅根饮:取淡竹叶、白茅根各10克。先将淡竹叶、白茅根洗净切碎,放入瓷杯或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温浸半小时。代茶频饮。本品具清热、利尿、止血之功效。适宜于急性肾炎、急性肾盂炎尿血患者服用。 3.竹叶粥:取竹叶10克,白米50克。先将竹叶煎汤代水,再如常法煮白米做粥。
-
竹叶与淡竹叶的功效区别
1、竹叶长于清心泻火除烦,且能生津,尤其是竹叶卷心清心泻火之力更强,《本草汇言》引唐代孙思邈之语谓其为“肃清气分,凉心胃邪热之药也”,故多用于热病烦渴之证;竹叶卷心还善治温病热人心包,高热神昏者。 淡竹叶长于清热利尿,《本草纲目》谓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本草再新》也认为其有“清心火,利小便”的作用,故多用于心经有热下移小肠而见心烦口疮,小便短赤,热淋涩痛。 2、竹叶轻清,味且兼辛,可凉散上焦风热,除胸中痰热以止咳逆。《丹溪手镜》谓其“味苦大寒,主咳逆呕吐,胸中烦热”,《名医别录》亦谓其“主胸中痰热
-
淡竹叶的形态
多年生草本[2] ,具木质根头。须根中部膨大呈纺锤形小块根。秆直立,疏丛生,高40-80厘米,具5~6节。叶鞘平滑或外侧边缘具纤毛;叶舌质硬,长0.5~1毫米,褐色,背有糙毛;叶片披针形,长6~20厘米,宽1.5~2.5厘米,具横脉,有时被柔毛或疣基小刺毛,基部收窄成柄状。 圆锥花序长12~25厘米,分枝斜升或开展,长5~10厘米;小穗线状披针形,长7~12毫米,宽1.5~2毫米,具极短柄;颖顶端钝,具5脉,边缘膜质,第一颖长3~4.5毫米,第二颖长4.5-5毫米;第一外秤长5~6.5毫米,宽约3毫米,具
-
淡竹叶的选方
1、淡竹叶治预防中暑:淡竹叶、大青叶、埔姜叶、金银花叶各10克,一枝香6克,水煎(或开水泡)当茶饮。 2、治发热心烦口渴:淡竹叶10-15克,水煎服。 3、治尿血:淡竹叶12克,鲜茅根30克,仙鹤草15克,水煎服。 4、治尿路感染:淡竹叶12-15克,叮咚藤、凤尾草各30克,或灯心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治血淋、小便疼痛:淡竹叶、生藕节各30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6、治膀胱炎:淡竹叶15克,灯心草10克,叮咚藤6克,水煎服。 7、治肾炎:淡竹根及块根、淡竹叶、杜枝杜(芯)各15克,
-
淡竹叶的介绍
1、 基本概况:淡竹叶,中药名,禾本科淡竹叶属植物。又名竹叶门冬青、迷身草、山鸡米、金竹叶、长竹叶、山冬、地竹、淡竹米、林下竹。多年生草本,高 40~100cm。根茎短缩而木化。须根稀疏,中部常膨大为纺锤形。秆直立,中空,节明显。叶互生,广披针形,长5~20cm ,宽1.5~3.5cm,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柄状,无毛蔌两面有小刺毛,脉平行并有小横脉;叶鞘包秆,边缘光滑或略被纤毛;叶舌短小,质硬,具缘毛。圆锥花序顶生,小枝开展;小穗狭披针形,长7~12mm,宽1.5~2.5mm,最下1花为两性,余为中性,脱
-
淡竹叶的知识介绍
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或中华淡竹叶的全草。淡竹叶为多年生草本,野生于山坡林下或沟边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发南和西南地区;中华淡竹叶生于山坡、溪边。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地。栽后3至4年开始采收。在6至7月将开花旨,除留种以外,其余均于离地2至5厘米处割起地上部分,晒干,理顺扎成小把即成。但在晒时不能翻动,以免脱节;夜间不淡竹叶能露天堆放,以免黄叶。可连续收获数年。 淡竹叶全草入药。茎圆柱形,长25至30厘米,直径1.5至2毫米。表面淡黄绿色,有节,节上抱有叶鞘,断面中空。叶多皱缩卷曲,叶片
-
淡竹叶的食用方法
淡竹叶煮粥服食,或煎汤、泡茶饮服,有清热利湿,养阴止渴,除烦安神之功,既可治疗热盛津伤之症,又可作为夏季预防中暑之用,或治疗中暑病人,若口渴明显时,加些芦根、石斛,效果更佳。 1、竹叶茶 做法:取淡竹叶适量,将竹叶晒干,制成粗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泡,并可以反复加水。代茶频饮,每日1剂。 功效:本品具清凉解暑,利尿除烦之功效。适宜于夏季解暑热之用,作为口腔溃疡、疖痈疮肿的辅助治疗。还可用于内热重、口苦口渴、小便短少者。 2、竹叶茅根茶 做法:取淡竹叶、白茅根各10克,先将淡竹叶、白茅根洗净切碎,放入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