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

登革热

  • 登革热传染源是什么

    登革热这种疾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伊蚊,健康的人群被带有病毒的这种蚊子叮咬之后,体内就会有病毒。由于是蚊虫叮咬,所以在短时间内这种蚊子是非常容易将疾病传染给很多个患者的。 临床上面也认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的传染源之一。感染了这种疾病的患者没有及时发现,很可能会将病毒感染给健康人群。所以一旦发现患病,就要及时的进行隔离。直到完全康复才能撤离。

  • 登革热的发热特点

    登革热的发热特点 登革热的发热特点是突然高热,发热持续5-7天后骤然退热,热退后1-2天体温可再度升高,这种发热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除发热的突出症状外,患儿在病程中可出现麻疹样皮疹或猩红热样皮疹。有的患儿可出现牙龈出血、鼻衄、咯血、尿血、消化道出血等表现。有的患儿会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重型登革热甚至会发生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登革热的治疗 对登革热的治疗首先应该设法降低体温。在高热时应先采用物理降温,可以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袋冷敷、冷盐水灌肠等方法。由于退热药物对有些患儿可能诱发溶血,所以应

  • 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

    伊蚊生活在城市栖息地,主要在人造容器中繁殖。与其它蚊子不同,埃及伊蚊在白天进食,其叮咬高峰是在早上或黄昏前。雌性伊蚊每次进食会叮咬多人。蚊子叮咬了感染登革热病毒的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登革热病毒随蚊子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 伊蚊吸吮病人血液后病毒即在蚊体内的唾液腺及神经细胞中大量复制,经过8~12天后蚊子就具有了传播登革热的能力,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伊蚊有白天吸血的习惯。它吸血时常不是一次吸饱,而是东叮一下,西叮一下地间断吸血,这样就增加了传播疾病的危险。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健康人。它们在

  • 出血热与登革热的区别

    1人和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登革热病毒多引起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少数感染者可以发生登革热以及登革热出血/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热主要变现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痛和骨关节酸痛,淋巴结肿大,博纳悠皮疹或轻微的皮肤出血点,血小板减轻度减少。 2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多发生于再次感染异性登革病毒的患者或母亲为登革病毒抗体阳性的婴儿,初期有典型的登革热症状,随后并且讯孙发展,出现严重出血,表现为明显的皮肤出血和粘膜出血等,血小板减少,血液

  • 如何预防登革热 良好卫生习惯

    汗臭和香水的味道都能够吸引蚊虫,刚刚做完运动或者劳动后出汗的人群需要及时洗澡,更换干净衣物,以免成为蚊子喜爱的猎物。

  • 登革热会有哪些病理变化

    有肝、肾、心和脑的退行性变;心内膜、心包、胸 膜、胃肠粘膜、肌肉、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出血;皮 疹内小血管内皮肿胀,血管周围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重症患者 可有中央肝小叶坏死及掀胆、小叶性肺炎、肺小脓肿形成等。登 革出血热病理变化为全身微血管损害,导致血浆蛋白渗出及出血。 消化道、心内膜下、皮下、肝包膜下、肺及软组织均有渗出和出 血,内脏小血管及微血管周围水肿、出血和淋巴细胞浸润。脑型 患者尸检可见蛛网膜下腔及脑实质灶性出血、脑水肿及脑软化。

  • 登革热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临床方面 发烧:急性发作,连续高烧二到七天。出血:一定要血压带试验(tourniquet test)阳性,或至少下列一种出血:点状出血、紫斑、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吐血或血便。肝肿大:在泰国90%到96%的小孩子,在疾病的某一时期,会发现有肝肿大。休克:频脉、脉搏弱、脉搏压变窄(小于20毫米水银柱)或者血压变低,伴随有皮肤湿冷,坐立不安。 检验方面 血小板下降(10万以下) 血液浓缩(血球比容增加≧ 20% 以上) 血常规检查:病后白细胞即减少,第4~5d降至低点(2×109/L),退热之一周恢复正常,

  • 登革热的症状 发热

    多数患者发热的特点为突发性,温度迅速升到高至39℃以上,并同时伴有畏寒现象,发热3-4天后温度降至正常,再过2天左右并再次升高,呈现一种马鞍型或双峰型变化。

  • 登革热的表现

    (1)发热 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 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

  • 引起登革热的原因是什么

    (一)发病原因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传染源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虽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作为传染源尚未能确定 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

  • 登革热传染源是什么 登革热属于几类传染病

    流行性登革热定性为乙类传染病,登革热是因为登革热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在临床当中儿童石膏法群体,发生这个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转播感染,因此对这个病我们也要做好预防措施。因此具有一定的季节流行性。

  • 登革热的症状

    临床表现 潜伏期2~15日,平均为6日左右。 (1)发热 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 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

  • 出血热与登革热的区别

    登革热同样会引起出血热,因为分属两类病毒,登革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媒介昆虫传播,可引起自限性的登革热以及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登革出血热或等各休克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是由节肢动物或啮齿类动物传播,引起病毒性出血热的一大类病毒的统称。今天就这两类病毒的传播媒介以及相应的症状进行如下介绍,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帮助。 步骤/方法: 1人和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登革热病毒多引起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少数感染者可以发生登革热以及登革热出血

  • 登革热的饮食

    登革热患者宜食 1、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菜汤,藕粉,蛋花汤,面片等。 2、宜吃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瘦肉、鱼虾、动物血、动物肝肾、蛋黄、豆制品以及大枣、绿叶菜、芝麻酱等。 3、给予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新鲜蔬菜、牛奶、肉汤、鸡汤等。 登革热患者忌食 1、忌辛辣刺激调味品,如辣椒、花椒粉、咖哩粉等。 2、忌烟、酒、咖啡。 3、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以及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黄豆芽、洋葱等均不宜食用。

  • 登革热能够带来哪些危害

    引起剧烈关节疼痛因而又称“断骨热”的登革热,1995年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流行:14万人得病,38人死亡。据“疾病控制中心”报道,登革热多年来不断恶化,失去控制,主要由于过去25年间忽略了关于灭蚊(携带登革热病毒的伊蚊)的治本方案;而人口剧增的拉丁美洲,给水设施和环境卫生又往往跟不上,已沦为这些伊蚊的理想滋生地。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估计,全球将有25亿人可能受到登革热侵袭。6~10月为高发季节,潜伏期为5~8天。 病毒一潜入人体血液,就开始在白细胞内进行复制,乃至消灭白细胞。人体反应为突发呕吐、

  • 以毒攻毒,蚊子寄生菌能防治蚊子传播疟疾和登革热 紫色色杆菌

    研究者们表示,这种紫色色杆菌菌斑对于未来研制新药物有指导作用。或许还能用于制作一种环境友好型杀虫剂。另一方面,研究者们表示,控制疾病有很多策略,但任何一种策略都不能说是最有效的手段。药物、疫苗以及教育对于抑制蚊子引发的致命疾病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还有一种非常古老的手段对其加以控制:如本文所说,以毒攻毒。

  • 登革热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常规检查 (1)周围血象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起病时即有减少,至出疹期尤为明显;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见降低,并有明显核左移现象,有异常淋巴细胞,退热后1周血象恢复正常。 (2)尿常规可有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有时有管型。 2.病毒分离 取早期病人血液,接种于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分离病毒后须经特异性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加以鉴定。 3.血清免疫学检查 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有助于登革热的早期明确诊断。若在患者的血清中检出登革病毒抗原,亦可作为明确诊断依据。 4.反转

  • 登革热的新型疫苗

    登革热I型病毒的抗原植入麻疹疫苗的变异体中,并以此作为疫苗注射到老鼠体内,同时再给老鼠注射登革热病毒。结果显示,这种新疫苗能够长时间、有效地促成老鼠体内抗体的生成,从而破坏登革热病毒。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新一期的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被忽视的热带病》杂志上。 公报说,麻疹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安全有效的疫苗,世界卫生组织正向各国推广这种疫苗,如果以它为直接载体研制登革热疫苗,将有望开发出能够同时预防麻疹和登革热的“双效疫苗”。 据参与这项研究的弗雷德里克·唐吉介绍,登革热共有四种类型,科研人员的最终目

  • 如何对登革热进行实验室检查

    血象病后白细胞即减少,分类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 细胞相对增高。可见中毒颗粒及核左移。1/4 -3/4病例血小板减 少。部分病例尿及脑脊液可轻度异常。血清学检查常用者有补体结合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 试验和中和试验。单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效价超过1:32,红细 胞凝集抑制试验效价超过1:1280者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恢复 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可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