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

骨髓瘤

  • 骨髓瘤患者注意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在骨髓内恶性增殖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产生为特征的一种克隆性血液病。主要表现为骨髓瘤细胞增生、浸润和破坏骨组织及髓外其他组织,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出血、贫血、感染、高钙血症、肾脏病变、高粘血症等症状。 所以患者在平时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可适当活动,但不可剧烈活动,针对严重骨质破坏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以防引起病理性骨析。再者为防止骨析,病人应睡硬板床,忌用弹性床。 2、卧床休息,应注意加强床边护理,保持病人有舒适的卧位,避免受伤。 3、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对卧床的病人应

  • 骨髓瘤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起病徐缓,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被误诊。MM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 1.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2.贫血和出血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症状。皮肤黏膜出血较多见,严重者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3.肝、脾、淋

  • 什么能引起骨髓瘤

    引起骨髓瘤的原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提示,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基因突变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有关。 骨髓瘤的病因据报告化学物质如石棉、砷、杀虫剂、石油化学产品、塑料及橡胶类的长期接触可能诱发本病,但此类报告大都比较零散,尚缺乏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 多发性骨髓瘤在遭受原子弹爆炸影响的人群和在职业性接受或治疗性接受放射线人群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而且接受射线剂量愈高,发病率也愈高,提示电离辐射可诱发本病,其潜伏期较长,有时长达15年以上。 经过上述专家的

  • 怎样诊断骨髓瘤

    骨髓瘤的诊断 1.骨髓瘤根据发病年龄,易发部位以及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可作初步诊断。 2.骨髓中浆细胞>15%,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或骨髓活检为浆细胞瘤,为主要的确诊依据。 3.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轻链排出>每24小时1g。 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l.中国抗癌协会于1999年制订的诊断标准 (1)40~70岁最多发。 (2)多发病变经常累及脊柱、肋骨

  • 早期骨髓瘤能治好

    骨髓瘤患者骨质破坏比较重,平时适宜睡平板床,不宜铺垫太多,这样有利于脊柱保持正常体位。暂时不能下床活动的朋友,也要加强功能锻炼,用脚下蹬,屈伸下肢;如果自己不能活动,需要家属协助,不可放任不理,但要注意适度,不可用力过猛。能下床活动,则不要长时间卧床,长期卧床可导致骨质疏松加重,肌肉萎缩;不要惧怕轻度的疼痛;最好听从血液专科医师意见,不可按照普通骨科病人处理,几乎所有MM患者均存在或轻或重的骨质问题。据我所知,骨科医师不敢让MM患者早期活动,尤其是有病理骨折的患者;其实不然,在一定保护措施下,适度锻炼有益

  • 骨髓瘤的诊断要点

    1、骨髓像 骨髓中异常浆细胞>10%。 2、骨骼的X线检查:①广泛的骨质疏松。②局灶性的溶骨性损害③病理性骨折。溶骨性损害多见于颅骨、骨盆、脊柱、肋骨、股长骨和肱骨的近端。常呈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形穿凿样透高缺损,边缘清晰,周围无新骨形成现象。病理性骨折以脊柱的压缩性性骨折最为典型。 3、免疫学检查:相应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D、IgE升高。 4、尿改变:尿蛋白阳性,尿Bence-Jones蛋白,阳性。 5、血液生化:①球蛋白升高,大多在30~80g/L或更高,正常球蛋白减少。

  • 骨髓瘤症检查

    骨髓瘤症起病缓慢,部分患者可长期无症状,但血清蛋白电泳发现有单克隆经过免疫球蛋白(IG)峰,或尿中轻链阳性,称之为“骨髓瘤前期”,此期可长达3~5年。 1.血清异常球蛋白增多,而白蛋白正常或减少。尿凝溶蛋白半数阳性。 2.贫血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血小板正常或偏低。 3.骨髓检查:浆细胞数目异常增多,可伴有形态异常。 4.骨骼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溶骨性穿凿样骨质缺损区或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

  • 骨髓瘤能治好吗

    瘤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难以杀灭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21世纪,随着肿瘤治疗的科技进步,已发展进入生物治疗的技术系统。其中,多联活化免疫细胞疗法是目前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肿瘤生物治疗方法。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法——多联活化免疫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优于手术、放疗和化疗的最新肿瘤治疗技术,以调动人体的天然抗瘤能力为主,恢复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转移复发率,降低不适,并能够帮助患者稳定病灶、避免扩散、减轻

  • 浆细胞骨髓瘤

    浆细胞瘤是指发生于骨髓以外的恶性浆细胞的增生,包括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其病因未明。骨髓瘤的诊治方案上以放射治疗为首选,同时根据情况可采用手术治疗、联合化疗等治疗方案。治疗方案根据疾病亚型和病人病程、病情的不同而不同。 浆细胞瘤是指发生于骨髓以外的恶性浆细胞的增生,包括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

  • 晚期骨髓瘤吃什么水果好

    荔枝:荔枝中含有丰富的糖分、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脂肪、柠檬酸、果胶以及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不仅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止呃逆,止腹泻的功效,而且还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促进食欲之功效,所以酒精肝患者可适当食用些。 香蕉:香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钾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有利于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同时还可以提高酒精肝患者的免疫力对肝脏起到保护的功效。 柠檬:柠檬具有养肝健脾、防毒解毒的功效,经常适量食用可保护肝细胞免受自由基的破坏,可有效地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加快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功能,进而起到养护肝

  • 如何避免患上骨髓瘤

    1、首先应避免与致癌因素接触,若有接触史或病状可疑者,应定期体检,争取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宜参加适当的经常性活动,以减少脱钙。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尤其要注意口腔粘膜和皮肤的清洁,防止感冒。 2、注意身体锻炼,顺四时而调形体,可采取气功、太极拳等方法,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发生,或配合本病治疗。注意起居有常,劳逸有度,适寒温,避虚邪,尤宜节房事,以防肾精暗耗。宜禁烟酒,注意饮食调养,忌暴饮暴食,饮食偏嗜。避免辛辣肥甘厚味之品。既病之后,可对症选用补血、壮骨和减轻脾肿大的食品。 3、中医方法宜注意调理情志

  • 怎么治骨髓瘤

    骨髓瘤(又称浆细胞瘤)是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之分,以后者多见。骨髓瘤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骨髓瘤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骨髓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中医治疗、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反射治疗,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选择哪种疗法,关键看患者的具体情况。目前医学界又推出一种新的治疗骨髓瘤的方法——生物疗法。这种疗法以其神奇的疗效,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患者们的青睐。 骨髓癌的传统疗法 一、中医治疗 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生所致的恶性肿瘤,主要侵犯骨髓,以溶骨性损害为主。

  • 别把晚期骨髓瘤当成骨质疏松

    多发性骨髓瘤其实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会引起反复发作的或持续加重的腰背痛,严重时甚至造成骨折。不过,大众对这种老年常见血液肿瘤知晓度很低,有必要在这里介绍一下多发性骨髓瘤的特点,以便大家提高警惕。 多发性骨髓瘤是由于骨髓内的浆细胞发生恶性增殖所致,年发病率约为3~4/10万人口。照此推算,上海市每年初发病例可达500人~600人。本病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0岁以下发病者仅占总发病率的3%,儿童发病极罕见。男女发病之比约为3∶1。 由于骨髓内浆细胞大量增殖一方面影响正常造血和骨骼结构

  • 中医治疗骨髓瘤

    有关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问题,我们在几年前已经介绍,今天,我们再次简述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及中医分型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简称MM),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骨髓中大量的异常浆细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坏,又因血清中出现大量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现本周氏蛋白,引起肾功能的损害,贫血、免疫功能的异常。 MM的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以50—60岁之间为多,小于40岁则少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 1。起病缓慢,早期可数月至几年无症状。出现临床症状繁多,常

  • 骨髓瘤症状有什么表现

    骨髓瘤的临床表现 1.好发部位 本病好发于扁骨如颅骨、脊柱、肋骨、骨盆和胸骨;长骨中以股骨、肱骨多见,其他部位的四肢骨、手、足短骨均可发病,不过很少。 2.骨髓瘤的病程 病程为1个月至3年,平均为13个月。 3.骨髓瘤的症状 (1)疼痛:为早期症状,位于脊椎者,腰背痛。 (2)软组织肿胀;见于锁骨、肋骨、胸骨、肩胛骨和骶骨等处,因这些部位比较表浅,易于显现而引起注意。 (3)病理骨折:见于肋骨、椎体等部位,有的病例因骨折而入院检查时发现;肾脏损害,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

  • 骨髓瘤的检查

    1.生化常规检查 血清异常球蛋白增多,而白蛋白正常或减少。尿凝溶蛋白(又称尿本周氏蛋白)半数阳性。 在患者的蛋白电泳或M蛋白鉴定结果中会出现特征性的高尖的“M峰”或“M蛋白”。故常规生化检查中,若球蛋白总量增多或蛋白电泳中出现异常高尖的“M峰”,应到血液科就诊,除外骨髓瘤的诊断。 2.血常规检查 贫血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血小板正常或偏低。 3.骨髓检查 浆细胞数目异常增多≥10%,为形态异常的原始或幼稚浆细胞。 4.骨骼X线检查 可见多发性溶骨性穿凿样骨质缺损区或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 对于MM患者的骨

  • 警惕骨髓瘤

    当你发现贫血;血中蛋白增高;血中肌酐升高;与年龄不相称的骨质疏松等症状是,就要警惕骨髓瘤了。 专家介绍,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白血病,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人,症状包括贫血、骨痛、骨折、免疫力下降、高钙血症、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一种,以中老年男性最为多见。多发性骨髓瘤病程进展较慢,起病隐匿,早期患者无任何症状,以后可出现疼痛表现,疼痛部位以腰部最多见,其次为胸肋、四肢;晚期病人会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髓瘤细胞全身浸润,压迫脊神经根或侵犯脑、脊髓时,可引起感

  • 引起骨髓瘤的原因

    目前认为骨髓瘤瘤细胞虽然主要表达B细胞——浆细胞特点,但其起源却是较前B细胞更早的造血前体细胞(hematopoiesis precursor cell)的恶变。 至于造血前体细胞发生恶变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有众多证据表明骨髓瘤的发生与癌基因有关。 淋巴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与骨髓瘤的关系在近年来受到重视,B细胞的增生,分化,成熟至浆细胞的过程与多种淋巴因子有关,推测IL-6等淋巴因子分泌的调节异常可能与骨髓瘤的发病有关,基于此点,有人试用IL-6抗体治疗骨髓瘤,疗效尚待评

  • 为什么会得骨髓瘤

    致病原因: 骨髓瘤可能的病因有电离辐射、接触工业或农业毒物,与慢性感染、慢性抗原刺激有关,还可能与遗传有关,以及与IL-6等细胞因子有关。日本原子弹爆炸后幸存者中,骨髓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有增加。本病可发生于慢性骨髓炎、肾盂肾炎、结核病、慢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础上,因为长期慢性感染可表现为淋巴-网状系统增生,自身免疫反应及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病理改变: 1.肉眼所见:骨髓瘤与完全或几乎完全为细胞组成的肿瘤相似,表现为灰色或红色,质软,呈髓样,有时可为液性改变。肿瘤组织广泛侵润髓腔,可形成圆形的肿瘤结

  • 晚期骨髓瘤的症状

    1、骨痛:骨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早期常是轻度的、暂时的,随着病程进展可以变为持续而严重。疼痛剧烈或突然加剧,常提示发生了病理性骨折。 2、贫血及出血倾向:贫血是本病另一常见临床表现。据北京协和医院125例分析,绝大多数(90%)患者都在病程中出现程度不一的贫血,其中部分(10.4%)患者是以贫血症状为主诉而就诊。贫血程度不一,一般病程早期较轻、晚期较重,血红蛋白可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