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膜性肠炎
-
假膜性肠炎如何预防
1.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进行抗生素控制计划,防止滥用,对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尤应从严掌握。2.氯林可霉素为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脆弱类杆菌的药物,但对上述细菌感染时,除非其他药物无效或没有条件应用外,一般不宜使用氯林可霉素和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也易并发伪膜性肠炎,临床使用时应予以注意。3.临床工作者,要严重观察使用抗生素的并发症,及早识别和确诊,以免延误治疗,患者出现腹泻,应及时停药进行粪
-
假膜性肠炎是怎么引起的
假膜性肠炎是由两种菌群产生毒素致病。1.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是与抗生素相关的假膜性肠炎的重要发病原因,1935年由Hall等首先从婴儿的粪便中分离出来的细长的严格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这种细菌是体内常驻细菌存在于正常人的肠道中。在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数量仅占厌氧菌的2%~3%,细菌产生的毒素少,甚至不产生对人体致病的毒素。人群中难辨
-
假膜性肠炎最主要的症状是什么
腹泻,多见的症状有腹痛,此外,还可有毒 血症表现如发热、心动过速等。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数增多,粪便检查无特异性改变。
-
假膜性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本病一般发生于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及大手术后应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大多数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1.发热10%~20%的患者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个别的可呈现类白血病反应样血象。轻型患者多呈中等发热,重型患者可出现高热。2.腹泻是本病突出的症状。由于黏膜炎症及外毒素刺激损害了病变肠管的吸收功能,影响肠道对肠内容物的吸收,使肠壁向肠腔内分泌的水、钠增加,液体渗入肠腔,造成大量肠液积聚引起腹泻。3.腹痛
-
假膜性肠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是什么
广谱抗生素应用之后,抑制了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使艰难梭 状芽孢杆菌得以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病。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能产生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毒素和肠毒作用的毒素,前者是假膜性 肠炎的重要病因。本病主要发生在结肠,病变粘膜有凝固性坏死,覆有大小不一、散在的斑点状黄白色假膜,严重者可融合成片。
-
假膜性肠炎的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血生化、血常规可见电解质紊乱,常有低钾,低钠及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要低于3%,白细胞计数可高达20×109/L以上,且以中性细胞为主。粪便常规粪常规检查仅有白细胞,肉眼血便少见。将粪便涂片镜检,若发现革兰阳性杆菌及其芽孢将对临床判断很有帮助,随后可进行分阶段细菌培养,检查有无大量革兰阳性菌。细菌学检查90%的病例在发病时粪便中可培养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送检时为了减少与空气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