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

  • 结肠息肉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或腌制品食物有毒食品等,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二、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三、炎症刺激: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

  • 结肠息肉手术后护理

    首先肠息肉患者手术后应卧床休息,以便减少或者避免出血并发症,注意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呕血、便血,以及有无腹胀、腹痛、腹膜刺激等的症状,还要时常观察咽部有没有水肿、疼痛、有无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改变。2其次肠息肉患者手术后应注意如果是胃、十二指肠息肉摘除的患者,手术后应禁食6个小时,之后才能进流质饮食1天,继而进无渣半流质饮食3天。大肠、直肠息肉术后即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1个星期内忌粗糙食物。3

  • 结肠息肉手术后吃什么 酿猪肚方

    材料:1个猪肚、10克人参、6克橘皮、1和猪脾、300克米饭,酱、盐各适量。做法:将猪肚清洗干净,人参、橘皮等三味细切,与米饭相和。酿猪肚中,以线缝合切口,蒸令极熟,空腹食之,加入适量盐、酱。功效:补虚健脾。适用于结肠息肉手术后,所造成的食欲不振、纳食不香、腹部胀满等症。

  • 结肠息肉的检查诊断

    1.组织病理学检查息肉活检或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对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临床医生必须注意下列几点:①取材:同一腺瘤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分布不一,不同部位的异形增生程度不一。癌变可能是中心性和局灶性,故取材于不同部位的活检标本其病理诊断可能不一,应多处或多次取材,最好将息肉全部切除送检。②标本的标记和定位:应及时正确固定标本并作好标记,使病理医生能辨认标本的头部、基部和切缘。腺瘤伴上皮异形增

  • 结肠息肉危害有多大

    一、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二、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三、是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

  • 结肠息肉的病因有哪些

    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生活习惯:食物中含纤维多息肉的发生就少反之就多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的密切关系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发大的腺瘤;炎症刺激: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

  • 怎么预防结肠息肉

    生活中结肠息肉是高发病的一种,而且对患者的健康的危害很大,所以我们要提高对结肠息肉这种疾病的警惕,做好对结肠息肉预防的工作。避免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临床上息肉可为单

  • 结肠息肉患者的饮食调理

    杞油菜粥菜系及功效为肝调补虚养身,口味清香。粳米100克,辅料为油菜50克,枸杞子30克,调料盐1克。1. 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沥干水分后放入锅中,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煮。2. 油菜洗净,去根,放在加盐的热水中焯一下,捞出,切成4厘米长的段。3. 枸杞用温水泡至回软,洗净捞出,沥干水分备用。4. 见粥变黏稠以后,加入油菜段、枸杞和盐,再稍煮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 结肠息肉的偏方

    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粘液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3.直肠指诊可触及低位息肉。4.肛镜,直乙镜或纤维结肠镜可直视见到息肉。5.钡灌肠可显示充盈缺损。钡灌肠检查表现:1.肠腔内轮廓光整的充盈缺损,多发性息肉表现为多个大小

  • 结肠息肉诊断鉴别

    诊断1、便血或粘液脓血便史。2、肛诊或肠镜发现息肉。3、钡灌肠见多少不一充盈缺损。鉴别诊断1、家庭性结肠腺瘤性息肉:又称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或家族性腺瘤病。本病属常染色显性遗传性,外显率为50%,估计每7000—10000新生儿中有1人发病,国内已有多个家系的报告,亦有20%无家族史,可能是基因突变发生的新病例,发病年龄在20岁左右,开始只有少数息肉,以后进行性增加,大小不一,腺瘤无蒂呈半球形,少数有

  • 结肠息肉是怎么得的 遗传导致

    息肉的形成,还会与基因突变、遗传因素有关系,在目前的研究中显示,息肉发生突变,在遗传上传给男女的概率是等同的。

  • 结肠息肉容易引起癌变

    结肠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很容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但是,结肠息肉最麻烦的地方还……结肠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很容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但是,结肠息肉最麻烦的地方还不在于反复发作上,更多的是其具有极高的癌变危险。因此专家提醒患有结肠息肉的患者,不要以为手术就是完全一劳永逸了,术后的饮食生活习惯还是需要多加注意的。什么情况下结肠息肉容易癌变?专家指出,

  • 结肠息肉会癌变么

    一、看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是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二、看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三、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

  • 治疗结肠息肉偏方是什么

    结肠息肉是指任何隆起于结肠粘膜表面病变的总称。是根据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在胃肠道息肉中,以结肠最为多见,尤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甚。肠息肉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便血、大便中可含有粘液,或伴有里急后重感。治疗结肠息肉的偏方【方药】党参、黄芪、赤芍、桃仁、白芍、莪术、黄药子、枳壳、甘草各9g,薏苡仁60g(先煎)。【适应症】右下腹包块,

  • 怎么看结肠息肉会不会癌变

    1、看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2、看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3、看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4、看息肉的组织属性

  • 结肠息肉可以吃什么水果

    苹果:苹果中的多酚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每天吃3~5个苹果或经常饮用浓度较高的苹果汁,可以提高前列腺的抗菌、杀菌能力,在保证果皮中农药残留安全的前提下,建议吃苹果时连皮一起吃,因为其抗氧化、抑癌功效远远高于果肉。梨:梨其性味甘酸而平、无毒,具有生津止渴、益脾止泻、利尿和胃降逆的功效。吃较多梨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梨的人感冒机率要低。生梨有生津止渴,润燥化痰,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能解除因上呼吸道感

  • 结肠息肉术后饮食

    术后禁食6~8h,如无异常可进温凉的流质饮食,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进食。术后第一天可以吃流质饮食,术后进食的质和量要严格控制,必须从流质开始。先进食少量温开水(约20ml),如无不适,再进食米汤,请根据少食多餐的原则,每次进食的量不可过多。我们食堂的一杯米汤,请您分3—4次喝完。术后第一天只适合进食温开水、粥汤或米汤,请勿进食鱼汤、牛奶等,容易引起腹泻,严重者会出现肠道出血。术后第二天一般可吃

  • 结肠息肉预后

    结肠息肉的病情演变及转归,应根据其病理类别而定,常见几种病变的转归与预后简述如下:腺瘤,由于可能为多发性或有恶变并存,而且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定条件下,良性息肉样恶变都会发生恶变。1、多发腺瘤直径大于2.5cm,或手指、器械触之较硬,或充血明显,或表面有溃疡,即应考虑有恶变的可能性,而其恶变的可能性应与腺瘤性质和大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2、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除炎性息肉

  • 警惕结肠息肉六大致病因素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而结肠息肉则是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是根据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结肠息肉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便血、大便中可含有粘液,或伴有里急后重感。

  • ​老是坐着患结肠息肉的风险高

    研究发现,喜欢久坐不动的人其结肠息肉复发的风险会增高,即使他们在休息期间参与了一些娱乐休闲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或打高尔夫球等,也无法降低这种风险。每天坐着(比如写作或阅读)达11个小时或更多时间的人比每天坐不到7个小时的人患上息肉的风险会高出45%。坐时间越长,患结肠息肉的风险也越高。此外,久坐还与结肠癌早期发病和死亡存在相关性。预防结肠息肉,要改变久坐不动的状态,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一下。其次,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