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
-
结直肠癌的病因
结直肠癌的病因:结直肠癌的发病与很多因素,如饮食习惯、遗传,结肠炎症等有关。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起倡导改变饮食习惯导致大肠癌发病趋势下降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而与之相对的,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菜谱中日益增加。这也是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这一。 2、大
-
结直肠癌的肝转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延长,老龄患者愈来愈多。而结直肠癌多发生于40-60岁,这也就导致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据统计,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15.7/10万人口,占恶性肿瘤的第4~6位,而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结直肠癌的治疗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在结肠癌的治疗中目前仍占主导地位。但除少数早期的肿瘤外,大部分病人常伴有局部或远处转移,即使根治性切除,也因手术无法检测微小转移灶而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因此治疗必须采取综合治疗的手段。 结直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约50%的患者会
-
分子病理学在结直肠癌中的主要应用有哪些
结直肠癌的发病是一个受多基因、多步骤调控的复杂过程。目前临床上用于指导结直肠癌治疗及预后预测的分子指标主要包括RAS(包括KRAS和NR4S)、BRAF基因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基因突变状态与转移性结直肠癌抗EGFR单抗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可作为疗效预测的指标,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和靶向治疗药物。突变型的无需接收信号即可自动活化各该通路并启动下游信号的转导,因此只有野生型KR4S基因的患者才能从抗的治疗中获益,而突变型的患者则不能。因此,许多国家已经将KR4S基因突变作为是否选择EGFR
-
晚期结直肠癌能活多久
首先,直肠癌患者应该保证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充足的休息,适当的锻炼能够增加机体抵抗力。很多患者在晚期都会非常消极,应该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和疾病的抗争。在饮食方面应该以清淡营养的饮食为主,宜多食新鲜的蔬果,多饮水,尽可能避免的摄入肉类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给身体造成不好的效果。 其次,治疗方式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而动脉化疗是常选用的一种化疗方式,它能缩小局部癌肿,并能抑制肿瘤的滋生。与此同时,对体内正常的细胞也会有损伤,所以应该根据病情来进行化疗方法、剂量和浓度的选择。 放疗和化疗可以和中药治疗
-
结直肠癌应该怎么进行预防
一、定期检查:首先,我们要了解,结肠癌好发的人群为四十岁以上的男性,有的患者是因为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引起,有的患者是因为溃疡型结肠炎引起,也有的患者是因为慢性血吸虫病引起。所以,对于这种肠道的炎性疾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时的进行检查,保证排便功能的正常,以免进一步蔓延。 二、改进饮食习惯:患者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饮食计划,均衡营养的调配是非常重要的,足量的摄入新鲜蔬果等富含丰富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类的食物,能够达到营养的补充的效果。与此同时,应该尽可能避免摄入过多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类的食物,以免由它们
-
结直肠癌发病和那些因素有关
(1)维生素: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均与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的相对危险度有关,统计学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并呈剂量反应关系。如Chiu等2003年报道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E的高摄入量与降低患结肠癌的危险性有关。Mc Cullough等2003年报道了对60866名男性和66883名女性参与者所作的随访观察结果,提示维生素D能降低男性大肠癌的发病危险(RR=0.71,95%CI=0.51,0.98),钙在大肠癌的发生中具有保护作用(RR=0.87,95%CI=0.67,
-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①高蛋白、高油脂的饮食人群,容易患得结直肠肿瘤; ②有腺粒性息肉病史,或有结直肠癌家族病史; ③部分疾病,比如炎症性肠病,也认为是癌前病变; 此外肥胖、吸烟也是跟结直肠癌可能有一些关系。 经常吃洋快餐的人群,是否患直肠癌的几率会比较高呢 目前尚没有研究证明哪一类饮食会更容易导致结直肠癌。二三十年前东方、非洲国家的结直肠癌肿瘤的发病率都比较低,专家认为这可能是跟饮食结构有关系。在欧美国家人群常吃高油脂肉类洋快餐,而东方国家人群则是常吃水果蔬菜等纤维素食物,但相对来说,东方国家人群的发病率较少。由此,洋快餐可
-
现在医学上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有哪几种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一般如果患者在做结直肠镜时发现小息肉,医生会选择直接借助结直肠镜切除,并取出组织做病理化验,因此这种手术方式是针对那些恶性但分化良好的小息肉,手术后3-6个月要做定期复查,看是否有复发的情况。 根治性切除手术 手术从肚脐附近切口探查整个腹腔,包括结直肠、腹膜、肝脏、卵巢等,从而可以帮助判断癌细胞的转移扩散情况,更直接也更准确地对肿瘤分期做评估。此类手术术前要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要留置导尿管和胃管。 腹腔镜下切除术 这是一种微创手术,微创最大的有点就是创伤性小,术后恢复较快,术后恢复的
-
结直肠癌的饮食推荐
1、从营养学上来看,猪牛羊肉属于红肉,指的是烹饪前呈现红色的哺乳动物类肉体。如:猪、牛、羊、兔肉等。 2、红肉里富含蛋白质、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 3、后者对于人体的肠道粘膜具有长久的刺激作用,容易破坏肠道正常的菌群分布与作用,从而诱发人体肠道的肿瘤细胞产生。 1、红肉中含有一种有害的糖类分子Neu5Gc,而正常人体内没有。人在摄入后,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质,最终导致肠癌的发生率增高。 2、红肉如果再被腌制、炭火烧烤、煎制肉脯则会产生更多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危害更大。 3、我们控制吃红肉过多,而导
-
如何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一、全结肠镜 单独用全结肠镜做结肠癌筛检降低结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尚无临床试验的结果证实,但全结肠镜往往与其他筛检手段,如FOBT或乙状结肠镜合用,对于降低结肠癌发病和死亡的效果是明确的。Lieberman和Imperiale的研究均显示在脾曲以上检出有进展性新生物(≥1cm直径,绒毛状伴非典型增生的腺瘤及癌)的患者中有一半并无远端结肠及直肠息肉,提示用全结肠镜作为筛检手段的必要性。但是结肠镜费用昂贵,准备繁复,病人接受程度差,且有一定的并发症率(严重并发症率穿孔出血约0.3%,病死率约1/20000),故
-
结直肠癌为什么非常容易发生肝转移
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肝脏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转移部位,结直肠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最终发生肝转移的概率至少在50%以上。在确诊为结直肠原发癌的同时或者六个月内,约有25%~30%的患者发生肝转移。而每年全世界范围内,新发结直肠癌病例超过一百万例,半数以上最终发生肝转移。 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微转移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从解剖学的角度看,引流结直肠的静脉血流,均汇入门静脉第一站即进入肝脏,肝窦是胃肠道血液回流的部位。肝对血流的廓清率高,是肿瘤细胞最容易着床的脏器;结直
-
结直肠癌吃什么药
化学药物治疗结肠癌: 手术后的结肠癌患者化疗一般一年~一年半内可使用2~3个疗程,常用药物主要是5-氟 脲嘧啶(5-FU),也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等,5-FU每个疗程总量可用7~10克。可口服或静脉给药,最好加入葡萄糖液中滴注,每次250毫 克,每日或隔日一次。如果反应较大如恶心、食欲减退、无力、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等,可减少每次用量,或加大间隔期。骨髓抑制明显时可及时停药。口服法:胃肠道反应比静脉给药大,但骨髓抑制反应轻。用药期间必须注意支持治疗,并用减少副作用的药物。 中药治疗结肠癌: 可改
-
结直肠癌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结肠梗阻:是直肠癌的晚期并发症之一,可为突然发生,也可为逐渐发生。多由肿瘤增生阻塞肠腔或肠腔缩窄所致,也可由于肿瘤处发生急性炎症、充血、水肿、出血等所致。 2、肠穿孔直肠癌:并发穿孔有2种情况,穿孔发生在癌肿局部;近侧结肠穿孔,系癌肿梗阻的并发症。穿孔发生后,临床可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局限性腹膜炎或局部脓肿形成。弥漫性腹膜炎常伴有中毒性休克,病死率极高。直肠癌的预后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但与其病程、癌肿浸润范围、分化程度和有无转移则密切相关。
-
结直肠癌的病理分型
1.饮食因素 高脂,高肉食,低纤维饮食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高脂饮食不但可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而且可促进肠道内某些厌氧细菌的生长,胆醇和胆盐一经厌氧菌分解形成不饱和胆固醇,如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在肠道内部都有增加,后两者都是致癌物质或辅癌物质,因此可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 2.遗传因素 在结直肠癌患者家族中,约有1/4有癌肿的家族史,其中半数亦为消化道肿瘤。由于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患癌病人体内由遗传得到一种易感性,加上某种激发因素,使组织细胞生长迅速,就会发展成为癌,细胞遗传基因突变,变为具有肿瘤遗传特
-
结直肠癌的危害主要都有哪些
直肠癌的危害主要有哪些?直肠癌的出现会给一个患者甚至一个家庭产生极大伤害,然而无论困难再大,只要早期进行治疗和预防拥有强大的内心,相信患者仍可以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那么,直肠癌的危害主要有哪些?专家为您讲解相关内容。 直肠癌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1、直肠癌早期排便增多有粘液和脓血 直肠癌的危害大的就是威胁人的生命,直肠癌在早期症状一般有排便次数增多,有便不尽感,大便常常带有粘液和脓血。随着癌块增大,肠腔逐渐狭窄,致使粪便变细,排便困难。肠腔完全阻塞后,则引起便秘、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因而失去了早期治疗
-
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单纯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 适用范围是恶性息肉小而带蒂,癌细胞局限于息肉项部,且分化良好。治疗结肠癌手术前应在癌变部位的黏膜下注射墨汁以便内镜的观察或作为切除的指示。术后3~6个月复查1次,以后的复查分别在第1年和第3年时进行。 结肠癌根治性手术: 1.肠道准备 术前结肠癌患者的肠道准备包括机械性导泻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机械性清洁通常使用高渗聚乙烯葡萄糖溶液,例如口服磷酸钠(快速磷酸苏打)。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结肠癌时有两个重要原则:第一按时给药,确保在有细菌污染时,在损伤区域周围有足够的抗生素组织浓度;第
-
晚期结直肠癌最青睐的3类人
20岁的小美是一名学生,原有痔疮,去年年初经常发现大便带血,以为是痔疮出血,没在意。拖了一段时间不见好转,才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是肠癌,已经有腹腔和卵巢转移,属于晚期。医生为她做了直肠切除手术,并切除了卵巢。据家人介绍,小美平时喜欢吃肉,蔬菜基本不吃,人较胖,也不太爱锻炼,身高160厘米左右,体重有140多斤。 爱吃肉食者,一般相对摄取蔬菜、水果的量较少,导致膳食纤维量摄入少。肠道中若缺少膳食纤维,容易发生便秘,使毒素在肠道内滞留,对肠道造成伤害。此外,有研究显示,食用红肉的人细胞内亚硝酸盐的水平升高,而
-
大便出血疼痛还有哪些可能 结直肠癌易发人群
如果是直系亲属中有得过结直肠癌的,那么患此病危险性会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约1/4的新发患者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年龄越大,患病的几率越大,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从而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性。 如果是患有某些结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等,都可能增加癌症的发病机会。 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的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
结直肠癌
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肿瘤因转移、浸润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变。大肠癌因其发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1.右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疲劳、腹痛。右半结肠癌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疲劳、乏力、气短等症状。右半结肠因肠腔宽大,肿瘤生长至一定体积才会出现腹部症状,这也是肿瘤确诊时,分期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 2.左
-
防癌抗癌食物 结直肠癌蒜泥白肉
经常食用大蒜,可使患肠癌的风险降低30%,而且常吃生大蒜的人,胃癌发病率非常低。 这是因为大蒜能显著降低胃中亚硝酸盐含量,从而减少胃癌发生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