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霉素
-
克林霉素与克拉霉素有什么区别
克拉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阻碍细胞核蛋白50S亚基的联结,抑制蛋白合成而产生抑菌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对克拉霉素敏感的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咽炎、窦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毛囊炎、蜂窝组织炎、丹毒等皮肤及软组织的轻中度感染。克林霉素属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为林可霉素的衍生物,抗菌谱与林可霉素相同,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临床上用于治疗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及厌氧菌(包括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放线菌等)所致的中、重度感染,如吸
-
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的区别 用法用量不同
每日口服给药一次,整片吞服,可与食物同时服用。对沙眼衣原体、杜克嗜血杆菌或敏感淋球菌所致的性传播疾病,仅需单次口服本品1000mg。对其他感染的治疗:总剂量1500mg,每日一次服用本品500mg共三天。或总剂量相同,首日服用500mg,第2至第5日每日1次口服本品250mg。 成年人空腹口服,一般疗程为5~12日。成人一次150mg(1片),一日2次;也可一次300mg(一日1次)。儿童一次按体重2.5~5mg/kg,一日2次。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低于0.05%的给药量排入母乳,虽然有报道对婴儿的影
-
克拉霉素的生产方法
1.以红霉素为原料,水解脱去氨基上的一个甲基,再和氯甲酸苄酯反应,对5位侧链四氢吡喃环上的羟基和氨基进行保护,然后在二甲亚砜和四氢呋喃中和碘甲烷反应,对6位上的羟基进行甲基化,再催化氢解脱去保护基,和甲醛反应对氨基进行羟甲基化,最后还原为甲基,即为克拉霉素。 2.(1)红霉素A肟(019-2)的制备在反应瓶中加入无水乙醇50ml和红霉素(019-1)10.0g(13.6mmol),搅拌下滴加冰醋酸,溶液呈透明后,加入盐酸羟胺7.0g(100.0mmol),在适当的酸碱缓冲体系下,升温至50~60 oC ,
-
服用克拉霉素后的6种死法
死法一 死于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所有大环内酯类药物,均有QT间期延长、心室颤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中也有心脏病患者服用克拉霉素后死亡率升高的报道。 克拉霉素的禁忌症包括某些心脏病,如心律失常、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禁用。 死法二 死于肝功能衰竭 口服克拉霉素最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头痛和味觉改变等反应。与其它大环内酯类药物一样,克拉霉素也有造成肝功能异常的报告。这种异常可能会很严重,有极少数肝功能衰竭而致死的报道。 ◆克拉霉素的常用
-
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的区别 禁忌不同
对阿奇霉素、红霉素、其他大环内酯类或酮内酯类抗生素,或任何赋形剂过敏的人,不能使用阿奇霉素。 对罗红霉素、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的人,不能使用罗红霉素。 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的人,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肝功能损害者、水电解质紊乱患者、服用特非那丁治疗的人,某些心脏病(包括心律失常、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不能使用克拉霉素,并且克拉霉素禁止与阿司咪唑、西沙必利、哌迷清和特非那丁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