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
-
丝虫病的病原是什么
世界上寄生于人体的丝虫有8种,我国仅有班氏丝虫和马来 丝虫流行。班氏和马来丝虫成虫形态相似,细长如线,乳白色,表面光 滑,雌雄异体。雌雄成虫常相互缠绕,寄生于淋巴管及淋巴结 内。寿命可长达12年或更久。雌虫胎生幼虫,成丝状活动,称微丝蚴。微丝蚴从淋巴系统 进人血循环后,白天多藏匿于肺的微血管内,夜间进人周围血液 循环,具有明显的夜周期性。微丝蚴周期性的机制尚未完全清 楚,微丝蚴在人体内可存活数月至
-
香榧子的功效与作用 治丝虫病
临床研究证明香榧对微丝蚴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将其与血余炭制蜜丸服用,可使微丝蚴转阴率达45%。
-
如何诊断患者是否患上丝虫病
结合流行病学史,如3-5个月前在蚊虫孳生季节到流行区 旅游或居住,有蚊虫叮咬史;加上典型的周期性发热、离心性淋 巴管炎、淋巴结肿痛、乳糜尿、精索炎、象皮肿等症状和体征应 考虑为丝虫病。实验室检查可确定诊断。
-
丝虫病治疗措施
治疗药物主要是海群生(hetrazan,又名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DEC)。海群生对两种丝虫均有杀灭作用,对马来丝虫的疗效优于班氏丝虫,对微丝蚴的作用优于成虫。国内海群生的常用疗法为4.2g7日疗法治疗班氏丝虫病;1.5~2.0g3~4日疗法治疗马来丝虫病。患者服药后可因大量微丝蚴的死亡而引起变态反应,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处理。为了减少海群生的副作用,现在防治工
-
被蚊子咬了会得什么病 丝虫病
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在我国仅有斑氏及巴来丝虫病流行,长江以南地区流行。丝虫寄生在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引起淋巴管炎症及阻塞,形成象皮肿、腹水等。临床还有丝虫热、肺部嗜酸粒细胞侵润综合征等。
-
丝虫病 - 病理改变
1.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幼虫和成虫的分泌物、代谢及虫体分解产物及雌虫子宫排出物等均可刺激机体产生局部和全身性反应。早期在淋巴管可出现内膜肿胀,内皮细胞增生,随之管壁及周围组织发生炎症细胞浸润,导致淋巴管壁增厚,瓣膜功能受损,管内形成淋巴栓。浸润的细胞中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2.慢性期阻塞性病变淋巴系统阻塞是引起丝虫病慢性体征的重要因素。由于成虫的刺激,淋巴管扩张,瓣膜关闭不全,淋巴液淤积,出现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