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

吴茱萸

  • 吴茱萸的繁殖方法

    根插繁殖选4-6年生、根系发达、生长旺盛且粗壮优良的单株作母株。于2月上旬,挖出母株根际周围的泥土,截取筷子粗的侧根,切成15厘米长的小段,在备好的畦面上,按行距 15厘米开沟,按株距10厘米,将根斜插入土中,上端稍露出土面,覆土稍加压实,挠稀粪水后盖草。2个月左右即长出新芽,此时去除盖草,并浇清粪水1次。苗高5厘米左右时,及时松土除草,并浇稀粪水1次。翌春或冬季即可出圃定植。移栽方法是:接株行距

  • 吴茱萸的营养价值 吴茱萸的营养成分

    吴茱萸中含有吴茱萸烯、罗勒烯、 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因碱、羟基吴茱萸碱、吴茱萸卡品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环磷酸鸟苷、柠檬苦素、吴茱萸苦素、吴茱萸苦素乙酯、黄柏酮、花色甙、异戊烯黄酮、酮类如吴茱萸啶酮、吴茱萸精、甾体化合物、脂肪酸等。

  • 制吴茱萸的配伍应用

    制吴茱萸配伍大枣:吴茱萸温肝暖脾、降逆止呕;大枣甘温 补脾和胃、养血安神.吴茱萸得大枣则温散而不燥烈,大枣与吴茱萸则益气养血而不壅滞。二药合用,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效 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之胃脘疼痛、妊娠恶阻以及厥阴头痛、干呕等症。制吴茱萸配伍当归:吴茱萸辛热燥烈 疏肝行气、温中散寒 善下行温肝肾、暖胞宫;当归辛甘而温 补血行血 为妇科养血调经之常用之品.吴茱萸得当归则温散而不伤阴血 当归得吴茱萸

  •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的性味热,味道辛、苦,有稍微的毒性,吴茱萸的果实是五角星形状的,表面是粗糙的,还会有一些凸起的斑点,主要是用来壮阳止泻,驱寒止痛的,同时还可以对治疗呕吐有一定的效果。 吴茱萸可用来祛寒,同时也可以通经络,止痛,如果吴茱萸用来做饭的话,能够暖脾胃,能够增进食欲;同时如果是有舌苔白,或是没有食欲,小腹抽搐的疼痛的情况,都可以用吴茱萸的来治疗哦。吴茱萸能够如脾胃经络,有祛寒止痛的效果,同时对于防治

  • 吴茱萸的营养价值 降血压

    吴茱萸水煎剂具有降低血压、抑制血栓形成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及血栓疾病。

  • 制吴茱萸的用药禁忌

    1.阴虚火旺者忌服。2.《本草蒙筌》:肠虚泄者尤忌。3.《本草纲目》:走气,动火,昏目,发疮。4.《本草经疏》:呕吐吞酸属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气,非风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腹痛属血虚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于肠胃,而非酒食生冷、停滞积垢者不宜用;小肠疝气,非骤感寒邪及初发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乱转筋,由于脾胃虚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湿生冷干犯肠胃者不宜用;一切阴虚之证及五脏六腑有热无寒之

  •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的功效【性味】辛;苦;热;小毒。《本经》:味辛,温。《别录》:大热,有小毒。《药性论》:味苦辛,大热,有毒。【归经】入肝、胃经。《汤液本草》:入足太阴、少阴、厥阴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胃、大肠、肾经。吴茱萸具有止呕,抗溃疡,健胃作用,镇痛作用,抗血栓形成,抗菌,抗病毒,保肝作用。用于厥阴头疼,寒疝腹疼,寒湿脚气,经行腹疼,脘肚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散寒止痛包

  • 制吴茱萸的性味与功效

    味辛、苦,性热。功效:温中止痛,疏肝理气,和胃止呕。主治肝胃不和,脾胃寒湿,脘腹冷胀,恶心、呕吐,胁痛,疝气,脚气疼痛,及经行腹痛等病症。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吴莱萸汤(《伤寒论》):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治疗呕而腹满,脘痛吞酸;②验方(《本草纲目》):吴茱萸三钱,煎汁,入盐少些,口服,治疗老人多年脾泄。在著名方剂治疗胃痛腹痛腹泻的左金丸、戊己丸中,治疗脚气疼痛的鸡鸣散中,在治疗老人五更泄

  • 用什么泡脚降血压 吴茱萸米醋水

    配方:吴茱萸50克,米醋150毫升。用法:将吴茱萸水煎汁,倒入盆中,加入米醋搅匀,趁热洗浴,一般每次30-40分钟,每日浸泡2次。功效:平肝潜阳,通络止痛,适用于肝火亢盛 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能缓解头晕头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

  • 扁桃体发炎有什么偏方 吴茱萸

    食材:吴茱萸适量、陈醋适量做法:将吴茱萸适量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陈醋调和,制成山楂大小的药丸,永塑料布固定在双脚涌泉穴上,再用胶布固定,两天后取下。功效:涌泉穴是人体的长寿穴,长按此穴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而吴茱萸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的作用,对于治疗扁桃体炎有一定的疗效。

  • 吴茱萸的营养价值 助阳止泻

    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疏肝理气、助阳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腹脘冷痛、寒凝气滞、肝郁胸闷、五更泄泻、脾肾阳虚等症。

  • 吴茱萸食用方法

    吴茱萸粥材料:吴茱萸2克、粳米50克、生姜2片、葱白2茎制作: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吴茱末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用法:每日早晚服用。3--5天为一疗程。功效: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吐。适用于虚寒性痛经以及脘腹冷痛、呕逆吞酸。来源:《食鉴本草》吴茱萸酒配方:吴茱萸、明矾各15克、白酒适量。制法:将前2味共研细末,入白酒调和成泥膏状,制成药酒饼2个,备用。用法:外用。取药酒饼

  • 吴茱萸的功效作用

    1.散寒止痛:①用于头额冷痛经常发作,日久不愈,兼吐涎沫者,与党参、生姜同用。②用于冷气腹痛,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同服,也可用本品与香油和酒煎服。③用于寒湿脚气上逆、腹痛、闷乱不识人,与木瓜、槟榔、生姜配用,如吴萸木瓜汤。④用于寒湿阻胃,胃脘胀痛、吞酸烦心,与黄连、高良姜配用。2.理气止呕:①用于胃中虚寒,症见食后欲吐,腹痛,或干呕吐涎沫,可与炮姜同用;若为肝火犯胃,症见胁痛,吞酸,呕吐者,可与

  •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调节神经系统

    吴茱萸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还有增加颈动脉血流量,它的醇提物有镇痛的功效,有一种吴茱萸提出生物碱还有镇静睡眠的作用。

  • 中药吴茱萸相关配伍及炮制

    配伍:1、《伤寒论》吴茱萸汤: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沬,苔白脉迟等。2、《医方简义》导气汤: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3、《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鸡鸣散: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治寒湿脚气痛,或上冲入腹。炮制;1、吴茱萸:除去杂质。2、制吴茱萸: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干燥。(每l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

  •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散寒止痛

    吴茱萸辛散苦泄,性热祛寒,善能散寒止痛,还能疏肝解郁,降逆止呕,兼能制酸止痛。1、常与干姜、甘草同用,治霍乱心腹痛,呕吐不止;2、与半夏、生姜等同用,可治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3、配伍黄连,可治肝郁化火,肝胃不和的胁痛口苦,呕吐吞酸。

  • 中药吴茱萸生理特性及相关论述

    生理特性本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相关论述1、《本草衍义》:吴茱萸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2、《本草纲目》: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咽喉口舌生

  • 宝宝夜啼偏方 吴茱萸治疗心热夜啼

    用吴茱萸12克,将其研磨成细末后加米醋调和成糊状,贴在宝宝双脚足心处,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服药3次,可治疗脏热心烦所引起的小儿夜啼,效果良好。

  • 补脾胃的药酒有哪些 吴茱萸香砂酒

    原料:吴茱萸,炒砂仁各6克,木香,生姜各3克,豆豉30克,黄酒120毫升。做法:所有药材和生姜,豆豉一起放入黄酒中,煮取60毫升,去渣,即可饮用,每日服1剂,分3次饮完,每次20毫升,温热饮。功效:温中散寒,理气止痛,适宜于胃脘疼痛,恶心呕吐,恶寒肢冷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