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巨虚
-
下巨虚的定位与主治 下巨虚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条口下约1横指,距胫骨前嵴约1横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针0.3-0.7寸,留20分钟,艾炷灸5-10分钟,或温和灸10-20分钟。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宁神镇静,主治小腹痛,乳痈,睾丸痛,下肢痿痹,痢疾。
-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及功效 上巨虚一按疼痛的原因
主要考虑是肠胃功能不佳导致的。 上巨虚主要作用是调和人体脾胃,可以帮助改善人体肠胃蠕动,促进消化以及加速大便排出,要是上巨虚有问题,那么这时候很有可能是肠胃功能不佳导致的,属于一种身体技能反应,建议及时进行就医。
-
下巨虚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下巨虚常用配伍治疗
小肠气痛证可配关元,带脉,归来;下肢痿痹可配阳陵泉,悬钟,足三里;乳痈可配梁丘,屋翳,天宗。
-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和下巨虚保健用法
1.慢性腹泻,大便稀薄的患者,可用艾条先灸下巨虚,再灸上巨虚,每穴3-5壮,坚持数日即可缓解症状。 2.拇指揉按上巨虚5-10下,然后自上巨虚向下巨虚推按10下,再按下巨虚5-10下,反复3-5次,可以起到调理肠胃,缓解便秘的作用。
-
下巨虚的准确位置图 下巨虚保健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由内而外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通经络,调肠胃,远离腹痛,泄泻,下肢痿痹的困扰。
-
下巨虚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下巨虚穴穴位解剖
在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布有绯肠外侧皮神经,隐神经的皮支,深层为绯深神经。
-
下巨虚在哪里 下巨虚主治病症
胃热、腹痛,泄泻痢疾,下肢痹症,足痿,乳痈,癫痫,小腹痛,腰背控睾而痛,寒热身痛,暴惊狂言,气逆,转筋,胫重,足跗不收,跟痛。
-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虽然同属于足阳明胃经,都具有调肠胃,通经络的作用,但各自的功用仍然有所不同,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病症,下巨虚治疗小肠的病症效果更佳。
-
下巨虚的准确位置图 下巨虚功效作用
类属:为小肠经之下合穴。 功效:调理肠腑,行气活血,舒筋活络。 作用机制:1.该穴属胃经,为小肠经之下合穴,“合治内腑”,故本穴擅长调理肠腑,行气止痛,止泻,治疗小肠气痛,泄泻等;2.由于阳明经循乳里,该穴通过清泻阳明湿热可用于治疗乳痈;3.本穴通过舒筋活络可治疗下肢痿痹。
-
下巨虚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简易取穴:正坐弯腰,找到上巨虚穴,再垂直向下3寸,按压有酸胀感即是。
-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在哪里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3寸,下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6寸。先找到足三里穴,由此往下四横指,就是上巨虚,上巨虚再往下4横指,即为下巨虚。 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虽然同属于足阳明胃经,都具有调肠胃,通经络的作用,但各自的功用仍然有所不同,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病症,下巨虚治疗小肠的病症效果更佳。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作用 上巨虚为大肠的小合穴,下巨虚为小肠的下合穴。经络中的下合穴是指脉气从足三阳经上分出,注入六腑的部位,所以下合穴
-
上巨虚一按疼痛的原因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主要有以下不同。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上巨虚和下巨虚两者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而下巨虚在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其次就是上巨虚主要用于治疗大肠类疾病;而下巨虚主要用于治疗小肠类疾病,作用具有一定不同。
-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及功效
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上巨虚属于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而下巨虚在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上巨虚和下巨虚是人体常见的穴位,都属于足阳明胃经腧穴,经常进行按摩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其中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疾病,比如便秘、过敏性肠炎等;而下巨虚对于小肠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痢疾、泄泻等。
-
下巨虚的作用是什么
下巨虚的作用 下巨虚属足阳明胃经,为小肠经之合穴,有调理肠胃,疏通乳络,安神定制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本经所过的肢体病症:偏风,下肢痿痹,足不履地,足跟或足趾间痛,下肢浮肿。 2.头面五官病症:唇干,流涎,喉痹。 3.消化系统病症:泄泻,大便脓血,痢疾,胃中热,胃脘痛,不思饮,肉脱。 4.神志病症:癫痫,暴惊,狂言。 5.其他病症:小腹痛,腰脊痛引小腹,胸胁痛,乳痈。 下巨虚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快速取穴: 1.坐位屈膝, 先确定条口,从条口向下量1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