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下巨虚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下巨虚常用配伍治疗

下巨虚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下巨虚常用配伍治疗

小肠气痛证可配关元,带脉,归来;下肢痿痹可配阳陵泉,悬钟,足三里;乳痈可配梁丘,屋翳,天宗。

下巨虚的准确位置图 下巨虚保健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由内而外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通经络,调肠胃,远离腹痛,泄泻,下肢痿痹的困扰。

上巨虚一按疼痛的原因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主要有以下不同。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上巨虚和下巨虚两者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而下巨虚在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其次就是上巨虚主要用于治疗大肠类疾病;而下巨虚主要用于治疗小肠类疾病,作用具有一定不同。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3寸,下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6寸。先找到足三里穴,由此往下四横指,就是上巨虚,上巨虚再往下4横指,即为下巨虚。

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下巨虚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简易取穴:正坐弯腰,找到上巨虚穴,再垂直向下3寸,按压有酸胀感即是。

下巨虚的功效与作用 下巨虚的配伍功效

1、下巨虚穴配天枢穴、气海穴:治腹痛;

2、下巨虚穴配曲池、太白:主治泄痢脓血;

3、下巨虚穴配阳陵泉、解溪主治下肢麻木;

4、下巨虚穴配下廉穴、幽门穴、太白穴:治疗泄痢脓血;

5、下巨虚穴配下廉穴、丘墟穴、侠溪穴、肾俞穴:治疗胸胁满引腹。

下巨虚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下巨虚穴穴位解剖

在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布有绯肠外侧皮神经,隐神经的皮支,深层为绯深神经。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及功效

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上巨虚属于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而下巨虚在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上巨虚和下巨虚是人体常见的穴位,都属于足阳明胃经腧穴,经常进行按摩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其中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疾病,比如便秘、过敏性肠炎等;而下巨虚对于小肠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痢疾、泄泻等。

巨骨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巨骨常用配伍疗法

1.配肩髃,臑俞,曲池,外关,合谷,通经活络,治疗经脉痹阻之肩臂疼痛,麻木不举,上肢屈伸不利等。

2.配扶突,曲池,天井,手五里,丰隆,理气化痰,治疗气滞痰凝之瘰疬。

3.配云门,天府,公孙,理气散结,治疗痰气郁结之瘿气。

4.配臑会,少海,间使,太冲,太溪,滋阴散结,治疗阴虚痰凝之瘿气。

5.配孔最,尺泽,鱼际,降气止咳,清热止血,治疗肺热咯血。

刮痧对肠胃有作用吗 强健脾胃刮天枢穴

定位: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刮拭功效:理气健脾,调中和胃,适宜于治疗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配伍: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配气海至绕脐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便秘,腹泻。

下巨虚是什么经络

1、下巨虚穴:经穴名。属足阳明胃经,小肠之下合穴。《灵枢·本输》名巨虚下廉。《素问·气府论》名下廉。

2、别名:巨虚下廉、足之下廉。

3、《千金要方》名下巨虚。巨虚,指小腿部胫腓两骨之间较大的空隙处。《素问·针解》“巨虚者,跷足独陷者。”为与上巨虚相对,《千金翼方》冠以“下”字。《灵枢·本输》称“巨虚下廉”,其意相同。

4、穴义:胃经气血在此处于较高的天部层次。

5、下巨虚:下,下部也。巨,范围巨大也。虚,虚少。(下,下方;巨,巨大。虚,中空。穴位于胫、腓骨之间的空隙下方,故名。)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 物质处于较高的天部层次,较低的天部层次气血物质虚少。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足三里穴及下部胃经诸穴汇聚而成,为天之上部的水湿云气。由于气血物质位于天之上部,天之下部的气血物质相对虚少,故名。下廉、巨虚下廉名意与下巨虚同,廉为廉洁,指气血虚少之意。

6、小肠合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上部的水湿云气,其性及所处层次与小肠经气血相同,故为小肠经合穴。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和下巨虚保健用法

1.慢性腹泻,大便稀薄的患者,可用艾条先灸下巨虚,再灸上巨虚,每穴3-5壮,坚持数日即可缓解症状。

2.拇指揉按上巨虚5-10下,然后自上巨虚向下巨虚推按10下,再按下巨虚5-10下,反复3-5次,可以起到调理肠胃,缓解便秘的作用。

上巨虚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上巨虚常用配伍治疗

1.配中脘,足三里,大横,公孙,合谷,神阙,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温中散寒,治疗寒积中焦之腹中切痛,肠鸣。

2.配下脘,梁门,天枢,曲池,支沟,四缝,针刺泻法,消积导滞,治疗饮食积滞之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等。

3.配天枢,合谷,阴陵泉,下巨虚,内庭,针刺泻法,清热除湿,治疗湿热泄泻。

4.配天枢,阴陵泉,水分,关元,神阙,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温中散寒,理肠化湿,治疗寒湿泄泻,腹痛肠鸣。

5.配行间,气海,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气滞泄泻。

6.配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关元俞,针刺补法,健脾和胃,化湿止泻,治疗脾虚泄泻。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及功效

位置

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上巨虚属于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而下巨虚在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功效

上巨虚和下巨虚是人体常见的穴位,都属于足阳明胃经腧穴,经常进行按摩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其中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疾病,比如便秘、过敏性肠炎等;而下巨虚对于小肠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痢疾、泄泻等。

相关推荐

上巨虚的准确位置 上巨虚功效作用

类属:为大肠经之下合穴。 功效:调理肠胃,通腑化滞,行气活血,舒筋活络。 作用机制:1.该穴属胃经,为大肠腑之下合穴,是大肠腑气直接下通止穴,“合治内腑”,故本穴擅长调理肠胃之功能;六腑的特点是“泻而不藏”,以通为顺,以滞为病,故本穴能通腑化滞,行气活血,清利湿热,治疗肠腑气滞的脘腹胀满,腹痛,便秘及湿热壅滞肠腑的肠鸣,泄泻,痢疾,肠痈。2.因阳明经多气多血,本穴通过舒筋活络,补养气血可以治疗下肢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挛急的实证,以及经脉,肌肉失养之虚证。

脊中的意思是什么 脊中的配伍疗法

1.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腹胀胃痛; 2.配上巨虚穴、下巨虚穴:治腹泻痢疾; 3.配鸠尾穴、大椎穴、丰隆穴:治癫痫; 4.配肾俞穴、太溪穴:治腰膝痛; 5.配至阳穴、阳陵泉穴、胆俞穴:治黄疸。

曲垣的准确位置作用 曲垣穴常用配伍治疗

1.配肩髃,肩髎,臑俞,曲池,以祛风除湿,舒筋利节,治疗风寒湿痹之肩痛,上举不利等症。 2.配肩外俞,秉风,天宗,后溪,以祛风散寒,除痹止痛,治疗风寒入络之肩背拘急疼痛。 3.配曲池,合谷,除痹止痛,治疗经气不利之上肢疼痛不举,上肢不遂等。

下巨虚在哪里 下巨虚主治病症

胃热、腹痛,泄泻痢疾,下肢痹症,足痿,乳痈,癫痫,小腹痛,腰背控睾而痛,寒热身痛,暴惊狂言,气逆,转筋,胫重,足跗不收,跟痛。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作用

上巨虚为大肠的小合穴,下巨虚为小肠的下合穴。经络中的下合穴是指脉气从足三阳经上分出,注入六腑的部位,所以下合穴和六腑的关系非常紧密。小肠,大肠作为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之一,基本任务就是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与排泄。现代人“文明病”,“富贵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机体新陈代谢与排泄功能的障碍与紊乱,因而,像体内营养过剩,脂肪堆积,形体肥胖等疾病,都可取上,下巨虚穴进行必要的调整。 上巨虚功能主治:理气和胃,消积化滞,疏经调气,清利湿热,主治腰痛,痢疾,肠鸣,便秘,泄泻,肠痈,下肢瘫痪等。 下巨虚功能主治:调

上巨虚的准确位置作用 上巨虚穴位解剖

在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隐神经的皮支,深层为绯深神经。

便秘按摩脚底哪里 便秘按摩脚底穴位选取

与便秘形成最为密切的当属脾经,胃经和膀胱经,而最重要的治疗穴位便是位于脚趾端这三条经络的终,始点,其中隐白,厉兑,至阴,上巨虚,下巨虚,行间,足三里是很重要的穴位。

手术后按摩哪里会放屁

天枢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要有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清利湿热作用,因此按摩这个部位是可以帮助放屁的。 下巨虚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的位置,主要有调肠胃、通经络、安神志的作用,因此按摩这个穴位,也可以帮助放屁。

上巨虚的准确位置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6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中指)处。 取穴:站立弯腰,找到足三里,垂直向下3寸处即是。

按摩手法解酒肠胃不适

在中医里面认为,经常做穴位按摩,可以帮助健胃消食、化积滞等胃部养生。足三里、下脘、四缝等这几个穴位就是肠胃问题的关键穴位。 足三里穴 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它,几乎包治百病。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我们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里就能治好。养胃护胃,扎针的方法效果好,按摩、刮痧等其他方法效果也一样。 四缝穴 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