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硬化

小儿肝硬化

  • 小儿肝硬化症状

    临床表现: 1、代偿期: 可仅有食欲不佳、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主要体征为肝大,脾脏亦可增大。 2、失代偿期: 临床表现逐渐明显,患儿渐见消瘦、乏力,出现门脉高压、腹水、脾功能亢进、有出血倾向。 亦可见肝掌、蜘蛛痣,但婴幼儿时期较少。患儿面色晦暗,常伴有贫血。 3、后期: 侧支循环形成,有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为门脉高压的结果。 4、分类: (1)门脉性肝硬化: 起病过程较缓慢,可潜伏数年。 (2)坏死后性肝硬化: 发展较迅速,不易代偿,常在短期内由继发感染导致肝衰竭而死亡。 多数病儿常以

  • 小儿肝硬化病因

    小儿肝硬化病因: 一、发病原因: 其病因很多,可由肝脏本身疾病所致,也可以是全身系统性疾病的一部分表现。感染是导致小儿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先天性胆道梗阻及先天性代谢缺陷和遗传病也为小儿肝硬化较常见的病因。 二、发病机制: 1、感染: (1)病毒种类: 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庚型肝炎、巨细胞病毒性肝炎)、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先天性梅毒;寄生虫病(日本血吸虫、肝吸虫、弓形体病)等。 (2)致病机制: 因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等感染肝脏后,渐进展为肝硬化,儿童中常见为乙型或丙型

  • 小儿肝硬化检查诊断

    一、血常规: 全血细胞计数减少。肝硬化代偿期血清胆红素、ALT、凝血酶原时间均可正常,血清白蛋白水平轻度下降是肝功障碍的早期指征; 血清碱性磷酸酶、胆固醇及磷脂增高,ALT中等或轻度增高;而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为肝硬化有活动性病变的实验室异常。 二、超声检查: 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门静脉周围发现有侧支血管形成是肝外门静脉阻塞的一个征象。正常情况下可见到呼吸对门静脉血流有调节作用,如果此征消失提示门静脉高压。但出现此征亦不能绝对排除门静脉高压。 三、食管X线钡剂造影: 在成人,钡剂造影

  • 小儿肝硬化预防保健

    预防 1、定期体检: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做好随访:防止病情恶化。 3、感染是导致小儿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加强孕期保健,防止孕期各种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乙肝病毒、巨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先天性梅毒等感染,以免造成小儿肝脏损害而发生本症。 4、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5、同时应合理喂养,平衡膳食,做好小儿生后的各种预防接种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治各种慢性炎症性肠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