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 什么是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于结核菌侵犯脑膜、脑实质所引起的炎症,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病型,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感染源主要是来自患有开放性肺结核的成人,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为主,往往在初染结核后6个月到1年内发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食欲差、逐渐消瘦、睡熟后出汗多,长期不规则的低热,诊断治疗不及时,病情逐渐加重至出现高热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本病如未经抗结核药物治疗,病死率达100%。自卡介苗普遍接种和抗结核药物的应用以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诊断不及时和治疗不当,病死率和后遗症的发生仍然较高。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如何预防

    主要见于1~5岁小儿。以春冬发病较多。麻疹和百日咳常为结脑发病的诱因。头部外伤、手术及过劳等都可为偶见之诱因。 预防结脑最基本的办法是防止小儿受到结核感染,有效措施如下: 1、必须做好BCG初种及复种工作 经验证明,有效的BCG接种可防止或减少结脑的发生。 2、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传染源 早期发现成人结核病患者,尤其在和小儿密切接触的人员中如父母、托儿所的保育员及幼儿园和小学里的教师,做好防痨工作,加强成人结核的管理和治疗。 3、提高小锗机体抵抗力正确的喂养,合理的生活制度和坚持计划免疫以提高身体抵抗力和减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西医疗法

    西医治疗 该病应注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应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合理应用激素治疗及对症处理。 1、一般治疗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卧床休息,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2)加强护理,预防坠积性肺炎及褥疮等症的发生; (3)最好住院治疗,并应加强随访及督促坚持治疗。 2、抗结核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的轻重以及耐药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轻症患儿 对病情较轻、早期、初治患儿可采用链霉素加异烟肼联合治疗。链霉素用量为20~30mg/kg,每日1次肌注,用2~3个月后根据病情可改为隔日1次肌注,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 1、一般疗法 必须严格执行下列各项措施:①切断与开放性结核病人的接触。②严格卧床休息,营养必须丰富。③细心护理。改变患儿体位。细心护理眼睛、粘膜及皮肤,预防皮肤褥疮。耐心喂养,保证入量。昏迷患儿应用鼻饲法。④最好住院治疗,只在条件不许可时才可考虑门诊治疗,但应加强随访及督促坚持治疗。 2、抗结核药物疗法 治疗原则为早期和彻底治疗(不间断治疗和长期治疗)。目前多采用SM、INH、RFP和PZA合并治疗。其中INH为最主要的药物,整个疗程自始至终应用。疗程1~1.5年,或脑脊液正常后不少于半年。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结核杆菌侵入淋巴系统进入局部淋巴结,因菌血症经血行播散进入脑膜和脑实质,包括室管膜下等部位,并在此复制。当宿主免疫功能降低或因年老,病灶内的结核菌激活而破入蛛网膜下腔,随脑脊液播散,历时数天至数周即可引起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多为全身性粟粒结核病的一部分,通过血行播散而来。北京儿童医院1964~1977年所见1180例结脑中,诊断出粟粒型肺结核者占44.2%。在这14年,从152例结脑的病理解剖发现,有全身其他脏器结核病者143例(94%);合并肺结核者142例(93.4%)(其中以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2.脑脊液检查: (1)常规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 (2)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3)免疫球蛋白测定 (4)乳酸盐及乳酸脱氢酶测定,溶菌酶指数测定以及脑脊液抗结核抗体检查。 3.病原学的依据 (1)CSF细菌涂片和细菌培养检出率较低。 (2)皮肤结核菌素试验。 (3)早期诊断: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SF中结核菌的DNA。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应该如何护理

    一、密切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意识,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给予低流量吸氧,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颅内压增高可影响脑脊液循环,使脑水肿进一步加重,严重可致脑疝危急生命。患儿颅内压增高发生时间越早,压力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因此对颅内压增高先兆的观察尤为重要。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如果发现幼儿紧邹眉头或抚摩额头,血压升高,心率、呼吸变慢,前囟门膨隆,烦躁、惊厥等表现,则为颅内压升高,若出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呼吸不规则,瞳孔缩小或大小不一,对光反射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