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呕吐
-
小儿呕吐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多见于年长的儿童,发病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同时可伴随有恶心呕吐或腹泻呕吐症状,多在腹痛开始后数小时发生,一般不重。胆道蛔虫:胆道蛔虫会引起患儿阵发性右上腹剧烈绞痛伴随频繁呕吐,但吐出物常为蛔虫或胆汁。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在起病早期患儿常出现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但是黄疸出现后呕吐症状会逐渐减轻。急性胃肠炎:小儿急性胃肠炎以单纯性胃炎多见,可因饮食不当或服用药物所致。患儿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一般不严重。临床上常见由于进食被细菌污染的食物
-
儿童保健小儿呕吐的常见疗法
食疗法 1.炒焦米或锅巴手掌大小一块,煎服或焙焦研末姜汤送下。适于伤食呕吐。 2.黄芩、竹茹各9克,水煎频服。适用于胃热呕吐。 3.青、陈皮各4.5克,干姜3克,水煎服。适用于肝气犯胃的呕吐。 4.红糖两匙,将姜汁一匙,炖温服。适于胃寒呕吐。 外治法 1.大黄、胡椒、枯矾,共捣烂,炒热敷脐。 2.吴茱萸、盐,共研细末,与葱、姜共捣烂,敷脐上,以艾灸之,每次10壮,每日一次。 推拿治疗 1.寒吐 补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宫,推三关,推天柱,揉中脘。 2.热吐 清胃,补脾土,清大肠,退六腑,运内八卦,挤揉天
-
小儿呕吐有哪些表现
小儿呕吐:消化不良 始终应结合年龄因素和疾病谱考虑尽早争取分辨其呕吐为功能性或器质性及内科性或外科性,以便确定诊疗原则。 (1)时间和次数呕吐开始出现的时间和每天呕吐的次数因疾 病可有明显差别如新生儿生后数小时内开始吐咖啡色粘液和3岁幼儿反复呕吐咖啡色物2年余显然源于不同原因。前者可能误咽母血所致,后者则食管裂孔疝机会较多。 (2)方式呈溢出样如奶汁从新生儿口角少量流出;或自口内反流涌出;或从口腔大量吐出;或自口腔和鼻孔同时喷出。在新生儿期前者可能是生理性的,后者则多见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3)内容
-
1岁小儿呕吐是什么原因
如果宝宝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出现呕吐症状,很有可能是由于喂食问题造成,例如喂养过量,不消化等。 如果小孩子在其他方面都很健康,但是吃过东西以后马上就会出现呕吐,或没有其他原因发生呕吐,那么很有可能是胃食管反流造成的。胃肠细菌也有可能是导致小孩呕吐的原因之一,一般最常见的是胃肠道感染、急性胃肠炎。 呼吸道感染也可能会引起呕吐,因为小孩子的鼻腔,如果被鼻涕堵塞了,也会产生恶心想吐的感觉。 如果小孩子出现了腹部疼痛、呕吐物发绿、持续痛苦状、苍白出汗等等,那小孩子呕吐,有可能是某种严重的疾病的征兆了,这种情况需要立
-
小儿呕吐的原因
1、喂养或进食不当:新生儿期喂奶过多,奶的配方不当,吃奶时吞入大量空气;婴儿及幼儿一次进食量较多或食物不易消化。 2、消化功能异常: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果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及败血症等疾病时,在高烧、恶心、食欲减退的同时,常伴有呕吐。 3、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胃炎、肠炎、痢疾、阑尾炎等疾病,由于局部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呕吐,此时多会伴有恶心、腹痛及腹泻等其它消化系统症状。 4、神经系统疾病:脑炎、脑膜炎、头颅内的出血或肿瘤以及颅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能引起呕吐,以呕吐前无恶心并呈喷射性为特点,但往
-
小儿呕吐后的饮食调理方法
适用于肝气犯胃之呕吐方: 鲜土豆100克,生姜10克,鲜橘汁30毫升,佛手20克。将土豆、生姜、佛手榨汁,兑入鲜橘汁调匀,烫温服用,互日1次。 适用于小儿惊恐气逆之所致呕吐: 天麻9克,钩藤12克,石决明15克,藕粉如克,白糖适量。将天麻、钩藤、石决明布包煎水去渣,趁热冲熟藕粉,白糖调味,顿服。日1剂,连服4——5剂。 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之呕吐: 佛手10克,生姜2片,白砂糖适量。前2味水煎取汁,调入白砂糖温服。 适用于适用于脾胃虚寒,反胃呕吐: 瘦羊肉500克,大蒜30克,葱、姜各5克,精盐、白糖各3克
-
小儿呕吐怎么推拿
伤食呕吐 主要症状:呕吐酸腐或不消化食物,口气臭秽,肚胀腹痛,大便酸臭,或秘或溏,苔厚腻。 治疗原则:消食导致,和中降逆。 按摩处方:揉板门,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按弦走搓摩。 按摩方法: 揉板门:用拇指在大鱼际平面上揉100-300次。 运内八卦:用拇指沿顺时针方向运手掌内八卦100-300次。 横纹推向板门:用拇指桡侧缘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100-300次。 分腹阴阳:用拇指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100-200次。 按弦走搓摩:用手掌从两胁腋下搓摩至天枢处50-100次。 胃寒呕
-
小儿呕吐发烧原因和治疗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及颈部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我的原则是38.5度以下,不要吃退烧药,打退烧针,要给宝宝多喝水。注意环境温度是否过高。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
-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呕吐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拇指直推膻中穴1~3分钟。 (2)家长用两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30~50次。 (3)顺、逆时针摩腹各1分钟。 (4)以拇指端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约1分钟。 2、随证加减 (1)伤食吐型:呕吐频繁,口气臭秽,呕吐物常伴未消化的乳块或食物残渣,大便量多,气味酸臭,或溏或秘,腹部胀满,吐后则舒,嗳腐厌食,矢气恶臭,舌质淡,苔厚腻。 常用手法加①清脾经100次,揉板门300次。 ②清大肠20O次,退六腑100次。 ③以指点揉中脘穴1~3分钟。 (2)寒吐型:起病较缓,呕
-
小儿呕吐推拿图解 小儿呕吐护理注意
1.小儿饮食注意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忌食生冷瓜果。 2.小孩呕吐时应保持坐起或侧卧只是,防止呕吐物吸入器官。 3.呕吐频繁,小儿出现脱水症状时,应请医生症状,推拿可作为一种辅助疗法。
-
小儿呕吐两种按摩方法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1)患儿仰卧,家长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钟。(2)家长将双手拇指分放于患儿剑突两侧的季肋处,然后向两旁分椎1~3分钟。(3)先掐后揉内关穴1分钟。(4)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处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钟。 2.随证加减:(1)感受风寒者,常用手法加: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②推揉太阳穴50次。③清肺经200次,清大肠200次。(2)脾胃虚弱,神疲乏力者,常用手法加: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②捏脊5~7遍。③按揉足三里
-
小儿呕吐按摩图解 第五步: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下肢外膝眼下约3寸,胫骨外侧约小儿一横指的位置。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经穴,通过按摩刺激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按摩时可用拇指指腹面对准穴位着力,按揉足三里穴50-100次。
-
小儿呕吐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治疗 1.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十分重要。如因肠道内或肠道外感染所致者应控制感染。消化道畸形或机械性肠梗阻应及时外科手术解除梗阻。停用引起呕吐的药物,纠正不恰当的喂养方法。急性中毒应及时洗胃。 2.一般治疗 严密观察病情,记出入量,注意呕出物及大便的性状。注意体位,多采取头高、右侧卧位或平卧位,呕吐小儿头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呕吐剧烈者或疑为外科性疾患应暂时禁食。对新生儿吞咽羊水所致的呕吐可用1%碳酸氢钠或清水洗胃1次。 3.对症治疗 溢乳者应改善哺乳方法,喂乳时注意采
-
小儿呕吐推拿图解 小儿呕吐推拿手法
清脾经:脾经位置为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亦指螺纹面,不屈指推桡侧或拇指正面自指尖直推向指根为清脾经。推300-500次。 清大肠: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缘,由虎口推向指尖为清大肠,推300-500次。 退六腑:六腑位置为前臂尺侧缘,阴池(神门)至抖肘(少海)成一直线。用中指食指指腹,自肘关节推至掌根为退六腑,推100-500次。 推天柱骨:天柱骨位于颈后发际正中到大椎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指指面自上而下直推,为推天柱骨。推3-5分钟、 横纹推向板门:板门位置为手掌大鱼际平面,板门与横门之间推揉100-300次为
-
小儿呕吐与溢奶的区别是什么
家长常因孩子吐奶而烦恼,其实婴儿吐奶有溢乳与呕吐之分。溢乳是小儿无恶心,无腹压增高,毫不费力地从口腔溢出乳汁的现象,常在喂奶后即刻发生,吐出量与喂进量相仿,颜色和所进奶汁相似,不伴有其他症状,医生检查时也无异常发现。孩子溢奶是一过性的,一般4个月左右容易溢奶,以后就逐渐好转。病理性吐奶,吐前有恶心、腹压增高,迫使胃内容物从口腔涌出,呈喷射性,吐出的奶量大于喂进量,颜色异常,如间杂黄绿色、咖啡色,有酸臭味。吐时可伴有发热或腹部阳性体征,患儿精神萎靡,或烦躁哭闹,或表现不哭不吃,有的甚至伴有尖叫等,这种情况就
-
孩子呕吐的原因 会引起小儿呕吐的常见疾病
1、急、慢性胃炎:表现为突然呕吐,吐出的胃内容物,同时伴有上腹部不舒服。 2、急性阑尾炎:患儿突然有腹痛,持续加重,数小时后右下腹压痛明显,同时伴有呕吐,但呕吐的次数不多,伴烦躁。 3、肠套叠或肠梗阻:患儿突然呕吐,与进食无关。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加重可呕吐黄色或绿色粪质样物。同时伴有腹痛。 4、食物中毒:各种不洁食物、有毒食物食后均可引起急性胃炎等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并伴腹泻、腹痛。 5、脑炎、脑膜炎: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呕吐呈喷射状。病情加重,可昏迷、抽搐。
-
小儿呕吐推拿手法图示 第一步:运内八卦
内八卦在手掌内侧,为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开胸化痰,利气利膈,消食除胀的功能,对于治疗小儿胃气上逆、呕吐等有很好理气止呕的作用。具体操作方法为用左手托起小儿四指,使其掌心朝上,用右手的拇指外侧缘在内八卦穴上运揉50次。
-
小儿呕吐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小儿呕吐是小儿常见的症状,见于不同年龄的多种疾病。呕吐是由于食管、胃或肠道呈逆蠕动,并伴有腹肌强力痉挛性收缩,迫使食管或胃内容物从口、鼻腔涌出,严重呕吐甚至使病儿呈呼吸暂停的窒息状态。 在护理方面,应该注意: 饮食宜定时定量,不宜太饱,食物宜新鲜、卫生。不要过食辛辣、熏烤和肥腻的食物。 呕吐时要让患儿侧卧,以防呕吐时食物呛入气管。 给小儿服药时药液不要太热,服药宜缓,可采用少量多次服法,必要时可服一口,停一息,然后再服。 哺乳不宜过急,以防吞进空气。哺乳后可抱正身体轻拍背部,使吸入的空气得以排出。 呕吐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