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

小儿缺铁性贫血

  • 小儿缺铁性贫血常见症状

    发病多在6个月至3岁,大多起病缓慢。 1.一般表现: 出现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及粘膜苍白,最为明显的是口唇、口腔粘膜、甲床和手掌。 2.造血器官的表现: 常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 年龄越小,贫血越严重,病程越久,此症状越明显,但很少出现超过中度的肿大。 3.神经精神变化 轻者出现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慢。 婴幼儿可出现呼吸暂停现象(breath bolding spells)。学龄儿童在课堂上表现行为异常如乱闹、不停的小动作等。 4.对代

  •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12种食物

    黑木耳:含丰富的铁质,比动物性食品含铁量较高的鸭蛋还要高13倍,是防治缺铁性贫血的较好食品。可以将其与大枣共煮食用,也可凉拌或炒肉食用。 鸡肝、猪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铁质,是日常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见食物。可以炒吃、煮吃或冷拌或卤用,均受孩子们的喜爱。 鹌鹑肉和蛋:适用于小儿缺铁性贫血。可取鹌鹑肉和蛋加口芪15克,煮熟后去口芪吃肉、蛋。经常食用,或每日食鹌鹑蛋3~5枚,煮或卤均好。 鸽子:鸽子肉含有多种造血所需的微量元素,进食后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可以多食鸽肉以补血。用嫩鸽子一只,宰杀后洗干净,

  •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首先应做好婴儿喂养指导。母乳中铁虽不够,但其吸收较好。如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应选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或及早在食物中加铁,呼吁食品部门,进行工业化生产,制造强化铁的婴幼儿食品,可在牛奶、谷类、面粉中加入硫酸亚铁。如在1000ml牛奶中加硫酸亚铁0.06g等于纯铁12mg,就能满足婴儿的需要。铁的吸收若按10%计算,则小儿时期的推荐供给量为10~15mg/日,青春期女孩为18mg/日。 关于加用强化铁的饮食,足月儿从4~6个月开始(不晚于6个月),早产婴及低体重儿从3个月开始。最简单的方法即在奶方中或辅食中加硫

  • 1岁半宝宝贫血怎么补 小儿缺铁性贫血有什么症状

    缺铁性贫血可表现为: 1.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较为明显,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另外可由于贫血,导致髓外造血,肝脾淋巴结可以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肝脾肿大越明显。 2.在消化道方面:食欲减退,可有异食癖,可有呕吐,腹泻,口腔炎等表现、 3.神经系统方面: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低于同龄儿。 4.心血管系统方面:可出现心率加快,严重者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5.免疫系统方面: 由于缺铁导致造血功能受影响,常导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合并

  • 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偏方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的贫血。以皮肤、粘膜、唇甲苍白为特征。属中医学“血虚”、“萎黄”、“虚劳”范畴。 未病先防 (一)合理喂养 及时给出生3~5个月的婴儿添加辅食,多食富含铁又易吸收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肝、动物血、大豆、黑木耳、香菇、紫菜、菠菜等。食品种类要多样化,不可养成偏食习惯,并少吃厚味荤腥,生冷粘腻之物。教育小儿养成爱吃新鲜蔬菜的习惯。乳食要定时、定量、有节。对早产儿、双胎儿早期给予铁剂(元素铁0.8~1.5毫克/公斤/日)。 (二)孕母卫生 积极治疗母体疾患,治疗母患

  •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检查方法

    1.血象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降低,特别是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相应地减少,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平均血红蛋白(MCH)低于26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低于0.30。涂片中红细胞变小,染色浅,中间透亮区加大。重症病例,红细胞可能呈环形。脆性降低,周围血象中很少见到有核红细胞。普赖斯-琼司曲线左移,且基底加宽。网织红细胞百分数正常,绝对值低于正常。严重贫血的病例,白细胞数量可减低,同时出现淋巴细胞相对增高。血小板计数多数正常,部分病例可出现血小板计数增高,但在严重病例中可稍降低,但极少达到

  • 如何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时,除了出现贫血的一般症状外,有些孩子还出现所谓“异食癖”,也就是孩子特别爱吃一些奇怪的东西,如吃树皮、沙土、报纸、生大米、面粉等。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并不难,治疗效果也很好。只要按医生嘱咐合理服用铁剂、祛除引起缺铁的病因,此病不久就会痊愈。但对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还是预防,尤其要做好婴幼儿的合理喂养及定期健康检查。 我们人体所需的铁主要靠食物供给,食品中含铁最高的是黑木耳、海带,但植物中的铁不易吸收;而动物的血、肝脏和肉类、豆类及蛋类中的铁较容易吸收。用铁锅作饭炒菜也能得到一定量的无机铁盐。 小

  • 小儿缺铁性贫血家庭护理

    1、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由于贫血患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肺炎等,因此患儿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去,并注意勿与其他病人接触,以避免交叉感染。 2、合理喂养是纠正贫血的重要途径。应多给予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血以及牛肉、鸡蛋黄、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红枣等,并纠正偏食习惯。因母乳中含铁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故提倡母乳喂养,并注意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如3-4个月的婴儿,可给蛋黄1/4个,以后逐渐增加到1个,5-6个月加菜泥,7个月后可加肉末、肝泥。设法提高婴食欲,同时

  •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缺铁性贫血(又叫营养性贫血)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它是由于缺乏造血所必需的铁而引发的。据调查,6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的发病率在20%~40%。 6岁以下婴幼儿(不包括新生儿)的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时,就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①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铁的需要量增加,尤其是早产儿。②饮食中缺铁。婴儿3~4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铁已用尽,而以乳类为主的饮食中含铁量极少,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③铁的过多丢失,如肛裂、肠息肉、钩虫病等引起的少量、慢性失血。④其他如腹泻、急慢性感染等。 贫血患儿的症状通

  • 小儿缺铁性贫血服用铁剂注意什么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较常见的疾病之一,铁剂是治疗此病的特效药物,一般常采用口服。 但家长在给孩子服用铁剂时,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药店药师在遇到前来购买铁剂,为小儿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顾客时,应该加以提醒。 过量服用。 铁剂如果用量较大,可刺激胃肠黏膜,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昏迷,甚至死亡。此外,铁剂的药片、药丸外面包有糖衣,因此切勿让小孩将硫酸亚铁糖衣片当作糖果误食,以免造成铁剂急性中毒。 服药时间或用法不当。 口服铁剂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上腹部不适等,饭前服用常使孩子

  • 什么是小儿缺铁性贫血

    铁缺乏是引起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 人体需要铁来制造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红色素,负责输送氧气。如果你的宝宝没有摄入足够的铁,他的红细胞数量就会偏少,而且他体内红细胞的体积也会偏小,因此,他的身体组织将无法获得所需的足够氧气。 在宝宝身体迅速生长发育的时期,他需要更多的铁,如果摄入不足,他会特别容易患贫血。不过,缺铁性贫血也不是一夜间发生的,而是长期严重的铁缺乏,才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宝宝缺铁的原因有几种,包括先天铁(宝宝从母体里获得的)储备不足、膳食中缺铁(如:鱼肉

  • 小儿缺铁性贫血预防指导

    一、做好婴儿喂养指导。 母乳中铁吸收较好,最好使用母乳喂养。如不能用母乳喂养时,采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 1、加用强化铁的饮食。 足月儿从4~6个月开始(不晚于6个月),早产婴及低体重儿从3个月开始,加强饮食中铁的含量。最简单的方法即在奶方中或辅食中加硫酸亚铁,如食用含铁谷类或交替使用硫酸亚铁滴剂。硫酸亚铁滴剂足月儿纯铁用量不超过1mg/kg/日(2.5%FeSO40.2ml/kg/日),早产儿不超过2mg/kg/d。每日最大总剂量为15mg。但在家庭使用最多不超过1个月,以免发生铁中毒。另外,人工喂养儿在

  •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缺铁性贫血对宝宝的身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铁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宝宝抵抗力差,容易患病。 2、缺铁使胃酸分泌减少、脂肪吸收不好,使宝宝消化能力减弱。 3、贫血可降低血液的摄氧能力,使身体各器官、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宝宝稍一运动就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不适。 4、贫血使宝宝身体处于缺氧状态,肌肉软弱无力。 贫血对宝宝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 1、影响宝宝智力。研究表明,宝宝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大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一半,而成人大脑的耗氧量只占全身耗氧量的五分之一。宝宝贫血使摄氧能力下降

  • 小儿缺铁性贫血日常保健

    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由于贫血患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肺炎等,因此患儿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去,并注意勿与其他病人接触,以避免交叉感染,因感染后能使贫血加重。 合理喂养是纠正贫血的重要途径。应多给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血以及牛肉、鸡蛋黄、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红枣等,并纠正偏食习惯。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铁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并注意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如3~4个月的婴儿,可给蛋黄1/4个,以后逐渐增加到1个,5~6个月加菜泥,7个月后可加肉末、肝泥,设法提高婴

  •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1、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而新生儿的血容量和含铁量与体重成正比,所以出生体重如果比正常标准低的话,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几率也会比正常体重的新生儿高。 2、饮食缺铁也是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母乳的含铁量比较高,铁的吸收率也比较高,母乳喂养的产后妈妈在哺乳期间要注重食用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而使用奶粉喂养的孩子,家长要使用含铁量合乎标准的配方奶粉,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宝宝能够摄入足够的铁元素。 3、如果小儿的生长速度比较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此时铁的需求量也会增多。如果体内贮存

  • 小儿缺铁性贫血预防方法

    专业指导 一、做好婴儿喂养指导。 母乳中铁吸收较好,最好使用母乳喂养。如不能用母乳喂养时,采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 1、加用强化铁的饮食。 足月儿从4~6个月开始(不晚于6个月),早产婴及低体重儿从3个月开始,加强饮食中铁的含量。最简单的方法即在奶方中或辅食中加硫酸亚铁,如食用含铁谷类或交替使用硫酸亚铁滴剂。硫酸亚铁滴剂足月儿纯铁用量不超过1mg/kg/日(2.5%FeSO40.2ml/kg/日),早产儿不超过2mg/kg/d。每日最大总剂量为15mg。但在家庭使用最多不超过1个月,以免发生铁中毒。另外,人

  • 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要怎么护理

    虽然缺铁性贫血对于女性而言非常常见,而且只要身体调理好,缺铁性贫血就不会有很大的危害,但是,如果小儿由于饮食等因素,而出现了缺铁性贫血的问题,那么就会影响到小儿的发育,甚至让小儿更容易患上其他疾病,我们要注意对小儿进行身体护理。 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要怎么护理 (一)合理喂养 及时给出生3~5个月的婴儿添加辅食,多食富含铁又易吸收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肝、动物血、大豆、黑木耳、香菇、紫菜、菠菜等。食品种类要多样化,不可养成偏食习惯,并少吃厚味荤腥,生冷粘腻之物。教育小儿养成爱吃新鲜蔬菜的习惯。乳食要定时、定量

  • 小儿缺铁性贫血是什么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影响婴幼儿健康的营养缺乏症,主要是因为婴幼儿体内铁元素不足而导致的贫血症状,常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铁是婴幼儿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如果婴幼儿体内的铁元素不足,除了会引起婴幼儿贫血之外,还可因缺铁而降低许多含铁酶的生物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代谢功能,使机体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循环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精神神经症状以及皮肤黏膜病变等一系列非血液系统的表现。 因此,家长们应该对此疾病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让宝宝摄入足量的铁元素,在日常照顾和护理婴幼儿时应该密切留意孩子的

  •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铁元素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需要的量很少,但不可缺少也无法替代。特别是对于婴幼儿来讲,由于他们的成长发育速度非常快,体内的铁元素更要保持足量才能够保证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很多,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而新生儿的血容量和含铁量与体重成正比,所以出生体重如果比正常标准低的话,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几率也会比正常体重的新生儿高。 2、饮食缺铁也是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母乳的含铁量比较高,铁的吸收率也比较高,母乳喂养的产后妈妈

  • 小儿缺铁性贫血食疗方

    1、龙眼肉15g,红枣3~5枚,粳米100g。同煮成粥,热温服。有养心补脾、滋补强壮的功效。 2、参枣莲子粥健脾益气,养血补虚。适用于缺铁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病后体质虚弱。党参15g,红枣20g,莲子30g,粳米或大米30g。将党参切成片,红枣洗净,剖开去核,莲子打碎。将粳米淘洗干净与党参、红枣、莲子一起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米熟即可。婴幼儿食粥浆,儿童食粥及红枣,每日1剂,分2次食完,食至贫血痊愈。 3、新鲜羊骨2斤(1000g),粳米200g。羊骨洗净捶碎,加水熬汤,去渣后,入粳米共煮成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