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

  • 新生儿破伤风注意事项有哪些

    1.大力推广新法接生:新生儿出生后,脐带必须严格处理。严格执行完全可预防本病。2.接生消毒不严者,争取在24小时内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再重新结扎,近端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以碘酒,同时肌注破伤风抗毒素或人免疫球蛋白。3.对不能保证无菌接生的孕妇,目前已在开展的给孕妇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的方法,此法能有效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

  • 有效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偏方

    治金疮浸酒方(破伤风)破伤风一病见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又名伤痉、金疮痉、金疮中风等,多因外伤金疮而中风邪所致。临床表现为在伤愈或未愈时,见发寒发热,面肌痉挛,呈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舌强口噤,继则角弓反张;后期说话、吞咽、呼吸均感困难,甚则窒息以致死亡。古代文献中记载,有以雀屎、鸡屎白、蒜、大豆、杏仁等制成药酒治疗本病的方法,介绍如下。《普济方》【配方】雀屎(炒研)半合。【制法】以酒七合,煮五合

  • 怎样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胺风”“七日风”等,是由于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脐带断端消毒不严,使破伤风杆菌通过脐部侵入人体所致,或者是出生后在护理时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使细菌侵入。这种细菌侵入人体后,大多4 ~ 6天才发病,故称“四六风”。本病发病愈早,病情愈严重,死亡率也愈高。 但是此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大力推广新法接生。所用的接生器具、纱布等,事先

  • 新生儿破伤风指的是什么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厌氧芽胞杆菌由胳部侵人引起的 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在出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 骨骼肌的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脐风” “七日 风”“锁口风”之称。

  • 新生儿破伤风的传播途径

    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通常与接生时的卫生条件有较大关联,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地区,接生时没有严格对分娩器材进行消毒,尤其是需要剪短脐带的剪刀和接生者的双手,这些会直接接触到新生儿的脐部,而破伤风杆菌正是通过脐部入侵,因此,在接生过程中的这些不达标的卫生和消毒条件都属于传播途径。新生儿破伤风也有通过创伤感染的情况,传播途径破伤风芽胞杆菌是土壤中常见的菌群之一,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新生儿因外伤受带有破伤风杆

  • 得了新生儿破伤风怎么办

    1.止痉药:破伤风的抽搐是由于破伤风杆菌痉挛毒素与神经细胞结合所致,反复严重抽搐会造成重要脏器,特别是脑、心、肾的缺氧而导致严重后果。抽搐的能量消耗大,同时还会引起呼吸系统并发症。故有效地控制抽搐,就成为治疗破伤风的关键。止痉药以能控制抽搐,使患儿处于嗜睡状态,刺激能醒为宜,理想的止痉药物应该是能很快控制抽搐而不具有呼吸抑制及其他副作用。2.中和毒素:破伤风抗毒素可中和游离破伤风毒素,对已与神经节

  • 新生儿破伤风检查

    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3—14天,以4—6天间发病最多,故俗称“四六风”。潜伏期越短。病死率愈高。哭闹不安,张口及吸吮困难,随后牙关紧闭,出现苦笑貌,伴四肢抽搐,呈强直性痉挛,甚至角弓反张。任何轻微刺激均可引起痉挛发作。呼吸肌和喉肌痉挛可引起窒息。患儿神志清,早期不发热。痉挛期可因全身肌肉强烈痉孪而致体温升高。可因继发感染而死亡。痉挛期四肢肌肉呈强直性痉孪,腔直肌可强直如板,甚可表现角弓反张,如并发

  •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破伤风症状

    新生儿破伤风主要是由脐带感染所致,潜伏期一般为1周。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时吮奶困难,以后进展与成人相似。患儿有角弓反张,面肌张力增高(表现有闭眼、皱眉皱额、口半张唇收缩等)特殊面容。呼吸肌痉挛可导致窒息死亡。

  • 新生儿破伤风为什么呼吸窘迫

    症状严重的破伤风病人,除了会频发抽搐之外,往往还会有呼吸窘迫及发绀的反复出现。产生呼吸窘迫以及发绀的原因,大概是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呼吸肌及腹壁肌痉挛②喉肌痉挛③胃内容物反流阻塞呼吸道④喉头的分泌物过多⑤严重抽搐所引起脑缺氧⑥使用过量的镇静剂而抑制呼吸中枢⑦肺部感染。呼吸窘迫与抽搐互为因果,在严重的病例,二者成为恶性循环,故有此症状者多属严重病例。

  • 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一般为4-12天,平均7天,故民间有“锁口风”、“脐带风”、“七日风”、“四六风”之称,新生儿破伤风首发症状,常表现为不能吸乳( 咀嚼肌痉挛所致 )。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吃奶困难、如用压舌板压舌时,用力愈大,张口愈困难,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一般是指从出生到发病的时限。潜伏期短,说明细菌的毒力强,产生的毒素多,故病情重。潜伏期短于6天者,预后多较严重。有一组资

  • 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

    1、做好脐部的处理,除脐周封闭外,另须用3%双氧水清洁脐部,再涂以25%碘酊,后用75%酒精纱布湿敷脐部,每日2次,直至脐炎消失。2、喂奶时要抱起患儿取斜坡位,并应注意观察面色、呼吸、吞咽情况,喂完后要抱片刻再取右侧卧位,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防止吸人;抽搐频繁者,注意保护舌。3、痉挛频繁者暂禁食,静脉补充液体或血浆。痉挛减少后,可用胃管鼻饲。4、每日为患儿洗温水澡,用手按摩痉挛的肌肉既可保持皮肤的

  • 预防新生儿破伤风抽搐的措施

    破伤风的抽搐是由于破伤风杆菌痉挛毒素与神经细胞结合所致,反复严重抽搐会造成重要脏器,特别是脑、心、肾的缺氧而导致严重后果.抽搐的能量消耗大,同时还会引起呼吸系统并发症.故有效地控制抽搐,就成为治疗破伤风的关键。止痉药以能控制抽搐,使新生儿患儿处于嗜睡状态,刺激能醒为宜,理想的止痉药物应该是能很快控制抽搐而不具有呼吸抑制及其他副作用.1.安定:可作为首选,与其他镇静剂配合应用,效果良好,且可减少其他

  • 家长如何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要认识破伤风,先认识一下破伤风杆菌。破伤风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土壤,尘埃,人畜粪便中均有。用未消毒的剪刀,线绳来结扎脐带,接生者的手或包盖脐残端的纱布未消毒,破伤风杆菌即可由此侵入。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后可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该毒素可以引起肌肉强烈持久的收缩。破伤风临床表现早期为哭吵不安,吸允困难,随后出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轻微刺激如声,光,轻触,饮水,轻刺常诱发痉挛发作,经及时处理

  • 新生儿破伤风是怎么感染上的

    (一)传染源带有破伤风杆菌的人和动物是本病传染源。在通常情况下不引起疾病,仅在发生创伤并受到破伤风杆菌侵入时才会引起疾病。潜伏期2小时到数月数年。(二)传播途径破伤风芽胞杆菌是土壤中常见菌群之一,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及家禽、家畜等肠道中,随粪便排出体外而污染土壤,并随土壤或尘埃经创伤或伤口进入人体。其感染方式主要有:1、创伤感染:因外伤受带有破伤风杆菌的泥土或其他异物感染。2

  • 如何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1.新法接生 大力推广新法接生,应将剪刀用火烧红,冷却后或用2%碘酒涂剪刀待干后断脐,线绳也应用2%碘酒消毒后结扎脐带,并多留脐带残端数厘米,争取在24h内脐带按严密消毒方法重新处理,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再重新结扎,2.紧急情况 如遇紧急情况,除脐带处理要严密消毒外,同时:(1)青霉素:肌注青霉素3~4天。(2)破伤风抗毒素: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3000U。(3)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肌注入体破伤

  • 哪些疾病易与新生儿破伤风相混淆

    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患儿常有围生期严重窒息史,多在生后12小时左右发生惊厥,开始为微小的抽搐,以后可出现强直性或阵挛性惊厥,发作时无牙关紧闭。⒉新生儿颅内出血 惊厥出现较早,一般在生后2~3天出现,缺氧或难产的足月儿多见,常可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硬脑膜下腔出血;早产儿缺氧后可表现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通常在生后12~24小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无牙关紧闭。头颅CT可确诊。⒊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 新生儿破伤风的中医辨证治疗

    新生儿破伤风多因严重痉挛导致窒息、全身衰竭和继发感染而死亡 ,故在治疗上应把住三大关 ,即痉挛关、营养关和感染关。前者是导致后两者的根本所在。镇静剂过量可造成软瘫、呼吸抑制 ,而镇静剂不足则难以有效控制痉挛并使病情拖延。因此 ,根据患儿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不同 ,恰当使用镇静剂是西药治疗的关键。同时 ,利用止痉汤中蝉蜕、僵蚕祛风止惊 ,蜈蚣、全蝎熄风止痉 ,其疗效十分显着。此外,每日西药镇静剂 2~

  • 新生儿破伤风症状

    潜伏期3~14天,多为4~7天,此期愈短,病情愈重,病死率也愈高。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吃奶困难,如用压舌板压舌时,用力愈大,张口愈困难,有助于早期诊断。随后牙关紧闭,面肌紧张,口角上牵,呈“苦笑”面容,伴有阵发性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呼吸肌和喉肌痉挛可引起青紫之窒息。痉挛发作时患儿神志清楚为本病的特点,任何轻微刺激即可诱发痉挛发作,经合理治疗1~4周后痉挛逐渐减轻,

  • 新生儿破伤风有哪些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把住接生关,提倡新法接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果来不及去医院,可用2%碘酒消毒断脐剪刀、浸泡结扎脐带的绳子。如果在家土法接生,接生器具没有或来不及严格消毒,应在24小时内剪掉脐带的远端,然后涂碘酒重新结扎。有不洁生产史的新生儿生后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3000单位,或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75-250单位。止痉是治疗本病成败的关键。首选作用快、副作用小、安全度大的地西泮(安定),首次静脉

  • 新生儿破伤风病因有哪些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或“脐风”。1、发病原因感染方式常为用未消毒的剪刀,线绳来断脐,结扎脐带;接生者的手或包盖脐带残端的棉花纱布未严格消毒时,破伤风梭菌即可由此侵入,新生儿破伤风偶可发生于预防接种消毒不严之后,伤风杆菌不是组织侵袭性细菌,仅通过破伤风痉挛毒素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