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角膜
-
视力快速下降警惕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角膜变性,表现为角膜中央或某一部位进行性变薄,呈圆锥状向前隆起,导致角膜不规则散光和高度近视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视功能障碍,通常视力难以得到良好的矫正。 圆锥角膜多见于10~25岁的青少年,是导致青少年视力严重低下的常见病之一。其病程发展缓慢,90%为双眼先后发病,双眼病变程度也多不一致。 圆锥角膜根据病变初期和进行期发展的不同程度可分为可疑、轻度、中度、重度四种形态。圆锥角膜早期,患者会觉得视力有所下降,近视和散光度数逐渐增加,框架眼镜矫正视力的效果逐渐下降,此时常规眼科检查无法发
-
得了圆锥角膜都有哪些症状
(1)前部型圆锥角膜:临床上较常见,按临床过程分为4期: ①潜伏期:此期可无任何症状,临床上很难诊断。若一眼已确诊为本病,另眼用视网膜检影镜检查出检影异常(出现剪动性红光反射),以及在确诊病例亲属中发现视网膜检影异常者,都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②初期:本期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屈光不正。裸眼视力下降,但可用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初起时可能只出现单纯近视,以后逐渐向规则或不规则散光发展,故总是表现出近视散光。角膜逐渐向前凸起,其形态可用多种方法检查出来。如用Placido盘作定性分析,此期的Placido盘角
-
圆锥角膜需要做哪些检查
1.遗传学检查 甲状腺及胸腺功能的相关检查,血液及房水的生物化学检查。 2.病理学检查 根据穿透性角膜移植时切除的圆锥角膜组织标本,光镜下最显著的病理改变为中央部角膜基质层比周边部明显变薄,以圆锥顶为最薄,早期便有上皮细胞受损,表现为细胞水肿,核固缩,胞质内细胞器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晚期时基底细胞消失,只剩下1~2层扁平细胞,在圆锥底部周边,可见铁质聚集在上皮细胞各层及前弹力膜中,前弹力膜发生增厚和纤维变性,在相差显微镜下可见此膜失去正常的均质性,呈波浪状,并有断裂,裂口可由其下的基质胶原凸起或上皮细胞所填
-
圆锥角膜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药物治疗 (1)有内分泌紊乱者,积极行内科治疗。 (2)抗氧化治疗,如应用维生素E和维生素P等。 2.加压包扎 晚间用压迫绷带包扎患眼,以抑制圆锥角膜的发展。在急性角膜水肿期尤为重要,其有利于角膜水肿消退及后弹力层伤口愈合。 3.有人局部滴毛果芸香碱缩瞳可增进一些视力。 4.光学矫正 (1)戴眼镜:早期病例戴眼镜后可获理想视力,尤其早期单纯近视者。通常先试用眼镜,实在不能矫正时,再考虑用接触镜矫正视力。 (2)角膜接触镜: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增加角膜不规则散光。戴接触镜后会产生一个规则的前屈光面,可消
-
圆锥角膜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后部型圆锥角膜与前部型的主人鉴别在于后部型角膜后表面的弯曲度加大,前表面的弯曲度正常;而前部型角膜前后表面的弯曲度均有变化。 球形角膜为先天性角膜异常,累及范围极大,可侵及全角膜,表现为角膜基质及周边部均匀变薄,仅为正常角膜厚度的1/5左右,在某些病例甚至可以见到周边部较中央部更薄,在外力的撞击下极易发生角膜穿孔,组织学检查角膜各层组织均具备,其病因与发病机制未明,可能与圆锥状角膜同属一类疾病,曾有报道某些病例一眼为圆锥状角膜,另一眼为球形角膜。
-
激光治疗近视的危害 诱发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疾病,近视激光手术本身并不会导致圆锥角膜。也就是说你本身没有圆锥角膜,那么近视手术一般是不会引起圆锥角膜的。但如果你本身就有圆锥角膜(但在潜伏期,还没有表现出来),那么近视激光手术以后圆锥角膜可能提前发病。
-
圆锥角膜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1.遗传学说:Ammon(1830),Jaensch(1929),Anelsdorst(1930)等人认为圆锥角膜属于隐性遗传,但也有些病例可连续二代或三代出现症状,对这样的病例,应考虑是规律或不规律的显性遗传。 这种理论的拥护者提出,圆锥角膜常合并其他先天异常,也是此病包含有遗传因素后个佐证,如视网膜色素变性,蓝色巩膜,无虹膜,虹膜裂,马凡氏综合征,前极白内障,角膜营养不良,先天愚型等。 较多学者认为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Ammon(1830)报告6个家系均有不规律的病例,高桥报告一家同胞3人均患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