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请这样锻炼他
孩子胆小请这样锻炼他
对孩子胆小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包括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胆小的主要表现,胆小是可以转变的,并树立转变孩子胆小的信心,认真设计具体措施,而不是简单的说教。特别是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开始。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为了在客人面前说话,可以先教他准备几句话,准备送茶送水,演练一下。当客人到了以后,鼓励他照着去做。客人的表扬,对他的言行就是一种强化。几次之后,就能大胆应酬了。
为了在班级大胆发言,可先请几个与孩子关系较好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练习讲小故事,一人讲一个。事先帮助孩子准备一个简短故事,讲了一次,下次就会勇敢一些。然后跟老师联系,请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他,事先让孩子准备好,回答之后,教师会表扬他,而且提出希望,下一次孩子就会跃跃欲试。
也可以在孩子预习功课时,让他写出几个不懂的问题上课提问。班上有联欢活动时事先与老师联系,让孩子准备一个小节目,或者参加一个集体节目,得到锻炼机会。
为了让孩子培养自己办事的胆量,可以选择孩子能办的一件事,告诉他应该怎样办。他自己不敢去办,家长不妨陪他去,事情由孩子办。由小事到较大的事,由简单的事到较复杂的事,几次下来,孩子的勇气和能力都增强了。
孩子胆小的原因是什么
1、经常恐吓
有些家长见孩子要哭要闹,或者淘气调皮不听话,就用大灰狼、老虎、狮子等凶猛的野兽进行恐吓,想以此来唬住孩子;有的甚至用魔鬼、妖怪、狐狸精、雷公等迷信物来吓唬;有的家长索性关掉电灯,发出各种怪叫声,造成一种阴森可怕的气氛。恐吓对制止孩子一时的哭闹,会有一些作用,但它的副作用却是很大的,它会给孩子带来长时间的心理创伤。因为孩子缺乏科学常识,家长随意杜撰出来的那些可怕的东西,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抹不掉的阴影,以致一到晚上或没有他人时,一想起就害怕。这种孩子不敢接触新奇的事物,不敢去陌生冷僻的地方,心里经常有一种紧张恐怖的感觉,胆量自然很小。
2、过分娇惯
过分的宠爱,实际上就是不相信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是懦弱者。胆量是从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一次次成功的实践,使他们有了更大的实践的渴望;一次次失败的尝试,使他们对失败和挫折有了心理适应能力,以致不怕失败了。若家长老是怕孩子做不好,不让他做,使他没有实践的机会,孩子的胆子怎么会大起来呢?因此,不能娇惯,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要允许孩子失败,让他们多动手,在反复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胆量。
3、看恐怖片
小孩可能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鬼,什么是僵尸什么的,他可能不会感到恐惧。但是这些恐怖电影或者游戏里不仅是有视觉的恐怖,还有背景音乐,尖叫或者其他感官上的刺激,对于小孩子来说,即使不知道鬼是可怕的,也会因为其他的感官刺激而感到恐惧。
孩子三四岁时最容易怕生
社会环境
造成孩子怕生
宝宝认识了父母后,对父母有了依赖感,也开始怕见生人了。园长认为,造成孩子怕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遗传有关;另一方面,与后天的环境有关,而环境起主要作用。
主任也说,社会环境造成了孩子怕生。有些家长怕孩子出去“被人欺负”,就限制孩子的交往,使得孩子的活动空间只有学校和家里两个地方,缺少和陌生人接触的机会,孩子一旦见到生人,就很茫然很害怕。
走出去
给予孩子自信
杨园长说,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有意识地加以培养,让他多接触陌生事物。社会是个锻炼人的大课堂,多让孩子走出去,和社会接触,与不同的人“碰撞”,利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场景和对象,有意识为孩子创造机会,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勇敢和自信,学会与人交往。比如带孩子出去吃饭,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告诉服务员想吃什么菜;带孩子乘车,教孩子去向售票员买票或者问路;在公共场所游玩,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和散步的老人、玩耍的孩子主动搭话。
通过参与社会生活,让孩子在不断和人接触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了锻炼自己的孩子,杨园长曾经在孩子9岁的时候让他自己去银行存了4000元钱,这对孩子的胆量是个很大的挑战。杨园长说,当时为了鼓励孩子完成这项工作,她绘声绘色地为孩子讲了小马过河的故事,慢慢引导孩子,让孩子终于鼓起勇气,自己去银行存上了款。
请进来
锻炼孩子胆量
客人来访也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可以趁着有客人的时候教孩子怎样做,告诉宝宝主动和客人打招呼、让座、倒水等,孩子做了这些事一定要表扬他们,在小事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宝宝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应该让他主动和好朋友打电话,约好朋友到家里来玩,还应该让孩子自己到幼儿园或者学校打电话请假,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交际能力,又锻炼了孩子的胆量。
理解孩子
消除其疑虑
即使宝宝真地怕生,家长也要理解孩子,多和他谈心,了解孩子不安和担心的原因,努力消除孩子心中的疑惑和恐惧。同时要尊重孩子,如果孩子真地不愿意叫陌生人“叔叔”“阿姨”,或者不肯在陌生人面前表演节目,家长也不要勉强孩子,以免适得其反。
家长可以事先跟孩子沟通一下,介绍一下陌生人的简单情况以及自己对孩子的希望。比如可以这样跟孩子说:“今天妈妈要带你见一些你以前不认识的人,他们都是妈妈的同事,和妈妈是好朋友。他们都很喜欢小孩,见到你一定会喜欢的。如果妈妈让和他们打招呼,你能问叔叔阿姨好吗?”
儿童性格内向怎么纠正
1、多带孩子参加亲朋戚友的聚会
2、多让孩子邀请他的朋友上门做客
3、多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
4、按孩子意愿给他报个兴趣学习班
除了上述这些,要带内向性格的孩子多接触外界之外,父母平时还要注意孩子的日常行为。
让孩子适当遭遇困境。即使内向的孩子缺乏安全感,但父母也不能对他事事包办,让他适当遭遇一些困难和挫折,锻炼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要叫孩子胆小鬼。性格内向的孩子原本就是脸皮比较薄,遇事容易害羞和发窘,父母就不要再叫他胆小鬼,这无疑是给他贴上害羞的标签,应该以鼓励为主,多为他敞开大门。
不要期望孩子受到众人捧。内向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成百上千人的掌声,他们需要的是几个真正的朋友懂得欣赏便足以。因此,父母不要强迫孩子成为众星。
最后,提醒爸爸妈妈们,内向孩子性格的纠正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要期望一蹴而就。内向性格不是自闭症,本身无害,父母有足够耐心和细心去纠正,相信孩子就会得到更好的改善。
孩子胆小该如何对待
1.不要操之过急
对待胆怯型的孩子,创设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非常重要。当孩子不愿意与其他孩子相处时,家长不能硬逼着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块玩,因为害羞的孩子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交往;当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现时,也不要强迫他,因为这样做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将来会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绝来应对,使害羞升级。
2.鼓励使人大胆
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扣上“没用”、“胆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责只会更加打击本就自卑的他。当孩子表现不如人意时,父母应当耐心予以安慰和鼓励。在尴尬的节骨眼上给孩子一个温暖坚定的眼神,他的信心才会慢慢增长,直到把过度的羞怯抛到脑后。
3.在家别太宠溺
胆怯表现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过多宠爱与纵容,与社会的接触欠缺,这不免使其对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产生未知的恐惧。在家时,家长别让孩子太由着性子或凡事替孩子包办,而应适时放手,让他多到社会上去见识见识。
4、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和氛围,按照孩子自己的想法去成长和发展,父母最好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这样孩子的潜能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父母永远都不要当孩子未来的策划者,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在成长道路上能时刻纠正自己错的引导者,做孩子的后盾。
5、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现出勇敢、坚强的一面,时间长了,在耳濡目染中,孩子也会变得更加坚强勇敢的。在平时,父母也可以给孩子讲一讲英雄故事,来鼓励孩子做个独立、坚强、勇敢的人。
6、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尝试让自己的孩子出去多和其他孩子交朋友,并尝试和陌生人交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依赖大人,自己要有自己的想法。当然,如果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是得需要请教父母来帮忙,让孩子自己学会独立。
7、培养自信
孩子胆子小多半是因为孩子缺乏自信造成的,所以为了可以让孩子摆脱胆小的困扰家长们应该想办法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比如孩子做成功某件事情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打击,这样的话可以慢慢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改善孩子胆子小的症状。
孩子胆小的解析
胆小属于人的本能反应。所有人面对未知危险、“强大”对手时都会表现出胆怯、退缩、无所适从。还有一类胆小属于相对固定的行为方式,通常是在孩子先天气质的基础上,再加上成长中多次遇到“威胁”刺激,而逐渐形成了一种反射性的行为。
从天性的角度看,胆小孩子的气质特点是:安静、温和、腼腆、顺从、忍让、谨慎、软弱,少有主动要求。这些特点发展下去都属于内向性格,其中很大成分是遗传而来。对这样的孩子,要多一些宽容和接受,凡事多加鼓励,肯定其做事有独立性,勇敢有为。
从后天的角度说,胆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本质说明孩子的独立性欠缺。对这样的孩子,切忌简单粗暴、严加管束、过度保护、批评贬低、包办代替。父母莫要表现得过于“强大”,否则会造成孩子“窝囊”无能。千万不要批评孩子是“胆小鬼”。因为他们尚不能自我评价,自己好不好全由大人说。如果孩子感觉自己被人视为“胆小鬼”,有可能就不愿再去尝试那些“胆大”的做法而维持“胆小”的状态。不要不断地责怪孩子表现不佳,允许各种各样的弱点贯穿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才是理性的父母。
孩子胆子小怎么办
孩子胆子小是怎么回事
1、家长的恐吓
很多家长们都不理解为什么父母胆子都不小为什么孩子会如此胆小呢?孩子胆子小是怎么回事?据了解,导致孩子胆子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父母金晨恐吓孩子造成的,家长们经常用一些魔鬼、妖怪等说法来吓唬孩子的话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长期如此孩子怎么会不胆小呢?
2、家长过于严厉
导致孩子胆子小还与家长们的教育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家长过于严厉的话也会造成孩子胆子小的情况,孩子犯错后家长们过于严厉的惩罚也会导致孩子失去自信胆子小,长期在这种氛围下生活的孩子会变得很没有自信,自然也就变成胆小鬼了。
3、过分骄纵
导致孩子胆子小除了家长的过于严厉之外还与过分骄纵有关,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出现骄纵的情况更是多件,家长们的过分宠溺也是造成孩子胆子小的情况,家长什么都不舍得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感受终究会将孩子推向胆小的悬崖。
4、先天因素
孩子胆子小还有可能是因为先天因素造成的,有些孩子胆小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孕妇在怀孕期间受到惊吓或者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所以由于是先天因素造成的话家长们只要正确引导即可。
5、限制交往
孩子胆子小的话还有可能是因为受到限制交往造成的,想要孩子变得胆子大的话孩子的圈子是很重要的,家长们应该多让孩子与同龄孩子沟通交往,这样的话可以有效改变孩子胆子小的情况。
孩子胆小该怎么办?
1.不要操之过急
对待胆怯型的孩子,创设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非常重要。当孩子不愿意与其他孩子相处时,家长不能硬逼着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块玩,因为害羞的孩子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交往;当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现时,也不要强迫他,因为这样做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将来会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绝来应对,使害羞升级。
2.鼓励使人大胆
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扣上“没用”、“胆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责只会更加打击本就自卑的他。当孩子表现不如人意时,父母应当耐心予以安慰和鼓励。在尴尬的节骨眼上给孩子一个温暖坚定的眼神,他的信心才会慢慢增长,直到把过度的羞怯抛到脑后。
3.在家别太宠溺
胆怯表现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过多宠爱与纵容,与社会的接触欠缺,这不免使其对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产生未知的恐惧。在家时,家长别让孩子太由着性子或凡事替孩子包办,而应适时放手,让他多到社会上去见识见识。
4、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和氛围,按照孩子自己的想法去成长和发展,父母最好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这样孩子的潜能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父母永远都不要当孩子未来的策划者,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在成长道路上能时刻纠正自己错的引导者,做孩子的后盾。
5、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现出勇敢、坚强的一面,时间长了,在耳濡目染中,孩子也会变得更加坚强勇敢的。在平时,父母也可以给孩子讲一讲英雄故事,来鼓励孩子做个独立、坚强、勇敢的人。
6、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尝试让自己的孩子出去多和其他孩子交朋友,并尝试和陌生人交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依赖大人,自己要有自己的想法。当然,如果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是得需要请教父母来帮忙,让孩子自己学会独立。
7、培养自信
孩子胆子小多半是因为孩子缺乏自信造成的,所以为了可以让孩子摆脱胆小的困扰家长们应该想办法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比如孩子做成功某件事情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打击,这样的话可以慢慢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改善孩子胆子小的症状。
孩子胆子小改变有妙招
当前一些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经常给小孩讲些古里古怪的“鬼”、“妖怪”等故事,甚至有些家长还以此来吓唬孩子,这极容易使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胆量的重要性毋庸讳言。只有拥有胆量和勇气的人,才能披荆斩棘,走向成功。但也希望家长在培养孩子胆量的时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不要过分严苛。
心理学专家认为,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先天因素。 父母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孩子遗传了他们的特点。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尽量多给予孩子关心和爱,鼓励孩子与别人交往。爸爸妈妈要做孩子的榜样,不要一遇事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胆小怕事的情绪。
2.环境因素。 现在大多数人都住在商品房,一家一户的封闭环境使孩子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生活空间,造成孩子孤独、胆怯的性格。
3.教育不当。 当孩子哭闹时,家长经常用“鬼”、“妖怪”等来吓唬孩子;也有些家长当孩子想出去玩时,便用“外面有骗子,会把你骗走”等话语来打消孩子的念头,使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还有的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孩子做错了事,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使孩子因怕失败而退缩。
有些孩子胆小怕事,缺少勇敢精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家长对子女过于关注,甚至溺爱,事无巨细都越俎代庖而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
当孩子满怀信心地在家长面前表现自己时,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嘲笑、挖苦,使得孩子灰心丧气;或者当孩子打过一次针后,切肤之痛使他下一次再到医院就会害怕……
孩子胆小怕事怎么办
首先,家长们要知道上述中所说的,这是成长中的一种现象,不必担心,随着时间,这种现象也会慢慢出现变化,不必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过早或者小题大做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本来可能不会出现胆小,慢慢的被认为胆小也就胆小了。
其次,社交活动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在人群中独处,同龄的孩子早就不怕生了,那必要的时候,就要做他的伙伴,带着他多参加同龄孩子所少参加的社交活动,任何可能的社交活动,让他多些见识,所为见多识广,害羞的心理也就会逐渐消退。
再次,不要喝令他,或者要求他怎么做,当然如果他愿意这样做,也可以,如果在他对此已经产生逆反心理了,就需要父母的理解,循序善诱,告诉他的某些做法是不对的,但不要急于一时,不要给他造成紧张,太多的厌恶和太多的呵护都会让他以为自己在大人眼中就是这样的不成器,心理负担会越来越重。
最后,找到内因,也许孩子只是内向,是先天造成,是家庭环境无法改变造成,但孩子却十分懂事听话,就不要有过多的担心,因为内向和外向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乐观和悲观才会造成人心理上的改变,多尝试和他交流,即使内向,但内心快乐,他的心里也是健康的,不要因此而瞧不起他,因为孩子的自尊是一切美好生活的前提。
另外,如果您发现孩子的害怕心理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还是尽量早一点寻求医生配合治疗。
让胆小的孩子勇敢起来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机智勇敢、聪明能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孩子在公众场合不敢发言,在面对陌生人或不熟悉的环境时容易局促不安,不能与人坦率自然地交往。对于这类胆小的孩子,家长必须加以引导:
☆不少孩子内向胆小 日前,石家庄市的王女士给记者寄来了一封信,讲述自己孩子胆小的困扰:“我的孩子今年13岁,从小就有点胆小、内向,现在感觉更明显了,说话都不敢正面和人眼神接触,脸往往转到一边,还显得很紧张,表情不自然。上课老师提问的时候,他也很紧张,声音很小,下课也不愿活动,也没有很好的朋友,总是独来独往。孩子对自己一点也不自信,其实他的样子很俊俏,但他总觉得自己长得很丑,同时还老担心自己犯错误。我感觉孩子心理好像有个什么心结没有解开。他目前所在的学校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是非常好的一所中学,当时入学时他的成绩刚刚上线,作为家长,难免对他要求更为严格些,有时说话也不很注意。因为他办事磨蹭,所以经常挨训。是不是孩子的心理压力太大了,我们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
其实,不仅是王女士的儿子,在生活中,不少孩子身上都存在着胆小的毛病。记者经过采访发现,生活中,有的孩子一见到陌生人就紧张,一说话就面红耳赤;有的在人多的公共场合特别拘束,不敢与人对视,不敢说话,也不愿意说话,即使偶尔言谈,也前言不搭后语;还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去公共场合,哪怕是去亲朋好友家也难以适应……这些都是孩子胆小的表现。
☆孩子胆小有原因孩子胆小除了自身性格之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河北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刘毅玮告诉记者,孩子胆小的外部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家长保护过度。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多过细,怕磕着、怕摔着、怕有任何不适意,总把孩子带在身边,形影不离,使孩子形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当孩子逐渐长大时,保护的惯性照样持续,没能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适当“放飞”,结果是孩子离开大人就害怕。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或者听话,常常用不恰当的语言或方法,使孩子因对自己不满意、自卑而胆小。王女士的儿子就属于这一种情况。另外,一些幼儿园孩子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做某些事,就用狼啊、虎啊、鬼啊吓唬孩子;大众传媒中的一些画面、一些故事讲了可怕的内容,或者生活中某些偶发事件,如着火、跑水等吓着了孩子……这些经历,都有可能在孩子心理上留下可怕的阴影,造成孩子胆小。
孩子交往太少,对陌生人和群体不适应。有些孩子从小很少与人交往,除了父母、长辈,极少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极少有走亲访友的机会。这样,使孩子交往能力萎缩,怕见生人,怕在众人面前讲话。
☆让孩子勇敢向前冲,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胆小的人在追求目标时,总是缺乏主动性、勇气和信心,所以可能因此而错过原本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胆小是孩子成长和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踢开这块绊脚石,勇往直前地向前走呢?
刘教授说,对于胆小的孩子:
首先家长应该注重对其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要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当然,开始时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而不能一下子不管,让孩子手足无措,更加胆小。
其次,家长可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家长要鼓励和带领孩子多和别人交往,特别是开朗活泼的同龄人交往,并带领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借助家庭、学校、孩子的伙伴、亲朋好友的作用,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交平台。
第三,面对胆小的孩子,家长切忌与同龄孩子对比或者辱骂孩子,应该不失时机地与孩子沟通。给孩子以鼓励和赞扬,帮助并引导孩子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尽可能避免孩子因胆怯所造成的心理紧张,以缓解孩子的胆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刘教授说,让孩子胆大自信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只要家长下工夫,孩子胆小的问题不难解决的。
孩子胆小怕事与父母教育方式不对
孩子胆小的问题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许多做法不够正确,在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处理过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紧张。
给孩子选择年龄小的玩伴如果孩子胆小,大多数家长根据“近朱者赤”的理由,希望并鼓励孩子与年龄大一些且胆子大的伙伴交往,但对一部分孩子而言,其结果反而不妙。在与比自己强大的同伴接触中,他们变得更自卑,更拘束。
因此,家长切勿一厢情愿把孩子往优秀的群体中赶,“正负得负,负负得正”的情况,在教育中也会是屡见不鲜的。所以,最好就是为孩子选择一个性格开朗、身体壮实、年龄比你孩子小一些、其家长待人热情大方的小伙伴,让孩子经常与小伙伴在一起玩耍。这样的小伙伴容易与年龄稍大但胆小的孩子玩到一起,而你的孩子也就有了可以仿效的小榜样,而且小伙伴的家长待人热情大方,保证了孩子去玩时,大人不会干涉。
放手磨孩子
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炼。有的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孩子,或怕其经不起摔打,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家长的包办代替会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离开父母便神色慌张,不知所措。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家长千万不要轻易地将之剥夺,而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爱玩沙子、玩泥巴,家长应努力不去干涉他怎么玩。
孩子胆小怎么教育
1、孩子胆小怎么教育之顺其自然
孩子胆怯的不良心理行为是随着年龄增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而来的,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克服,一定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耐心引导。
如孩子不敢自己去买东西,家长可先带着孩子一同购物;告诉孩子购物的一般程序,下次再陪孩子去同一家商店,鼓励要买多少等。开始时孩子可能不敢说话,家长可帮他开个头,然后让孩子接着往下说。几次下来,孩子渐渐熟悉了这家商店后,家长就可以在远处看着孩子自己去购买,以后再让孩子单独去其他商店。
2、孩子胆小怎么教育之扩大接触范围
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广泛接触社会,引导孩子与其他人接触,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游戏、购物、接待客人等活动中去。对不敢去找别人玩的孩子,可先带他观看别的小朋友游戏,当他被别人的欢乐情绪感染时,请别的小朋友来邀请他,并鼓励他积极参与。
3、孩子胆小怎么教育之放手磨炼孩子
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炼。有的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孩子,或怕其经不起摔打,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家长的包办代替会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离开父母便神色慌张,不知所措。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家长千万不要轻易地将之剥夺,而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爱玩沙子、玩泥巴,家长应努力不去干涉他怎么玩。
4、孩子胆小怎么教育之发现闪光点
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说话声音太小等,父母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强烈地反应,而应善于发现并强化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避免拿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最胆小怯弱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许在父母看来这微不足道,但作父母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