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身体发育标准,看看你家宝宝达标了吗? 1岁的孩子
宝宝身体发育标准,看看你家宝宝达标了吗? 1岁的孩子
如果孩子在1岁前还没开始走路,在接下来的半年内应该开始学走自己走路。孩子大约在1岁6个月时,走路姿势会变得更加成熟。
2岁以下的孩子能学会拉着玩具走,开始学跑,垫脚站,不用帮助就可以在家具上爬上爬下。
12个月的时候对于用拇指和食指捏起非常小的物体仍然很艰难,但是在1岁半前后,这对孩子来说已经很简单了。比如喜欢搭积木,随便乱涂画,倒容器里的东西。
1岁以后的孩子几乎可以理解你说的每句话。可以说一些单个的字词(15-18个月),会使用简答的词组(18个月到2岁),会用2-4个词的句子、重复对话中听到的词。
宝宝身体发育标准,看看你家宝宝达标了吗? 3岁的孩子
可以毫不费力的站起、跑跳、大步前进。现在的动作已经很灵活,可以随意地向前或者向后移动。
开始掌握很多手指和手部精细动作,单独活动每一根手指,也可以协调几根手指的活动。
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能讲出最常5-6个词的句子,会讲故事。
宝宝一岁八个月发育标准是什么
宝宝是我们家长的心腹,宝宝的发育是我们每一个家长都非常的关心的哦,那么当我们我们宝宝一岁八个月的时候宝宝的发育标准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只有在这个范围内才是正常的发育哦,那么你知道宝宝一岁八个月发育标准是什么吗,下面来看下吧。
8个月,宝宝各项发育指标:体重:男孩为7.23~11.29kg,女孩为6.79~10.51kg;身长:男孩为66.3~76.3cm,女孩为64.8~74.7cm;头围:男孩为45.1±1.3cm,女孩为41.2~46.3cm;胸围均值:男孩为44.9cm,女孩为43.7cm;前囟:1×2cm;牙齿2~4颗。
1.宝宝夜里起来小便的次数增多:宝宝现在晚上起来很少吃奶了,大部分是想小便,这不是宝宝尿频,而是宝宝在为不尿床做准备。
2.生理性腹泻几乎没有了:宝宝大多已经能接受辅食,肠道菌群日益稳定,生理性腹泻几乎没有了。
3.小心钙中毒:现在的宝宝几乎不可能缺钙,爸爸妈妈都很有补钙的意识,这里要提醒您的是,补钙过量会损害脑肾组织,形成不可逆损害,到时候后悔可就晚啦。
4.如果母乳量逐渐减少的话,减少哺乳次数:尽量分配在清晨、睡前和晚上睡觉的时候喂宝宝,平时奶不多的话不要总让宝宝含着乳头,以免将来形成乳头依恋,不好断奶。
5.四季养护之春季养护要点:春季万物复苏,细菌病毒也活跃了起来,宝宝容易罹患感冒,出疹子,腹泻,口腔疾病等,看护要点就是保证宝宝睡眠充足,营养均衡,不缺水,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注意空气质量,大风天就不要出去了。另外要注意不接触患病的人。
6.预防免疫:这个月没有国家规定的免疫计划,具体接种项目您可以听一下社区医生的建议。满8个月没打麻疹疫苗的,这个月可以补种。
宝宝学会了许多新本领,这意味着他正走进一段跌跌撞撞的旅途。对妈妈来说紧张的日子开始了,不过你应该试着放松自己的心情,克制你与生俱来的保护本能,让他自己成长和学习。要确保一个对宝宝来说安全的家居环境,你可以试试这个很好的方法:从宝宝视野的高度,去发现那些可能会给宝宝带来危险的地方。比如,要确保那些易碎品不会翻倒,把那些不稳当的家具搬到宝宝不会经常去的屋子里。另外窗帘和遮阳帘的绳子收到宝宝够不着的地方,给茶几的尖角套上衬垫、给马桶座上装“锁”、将危险的室内盆栽植物移到高处、把会引起中毒的清洁用品和药物锁起来、给电源插座装上盖,如果你家里有楼个楼梯的顶部和底部装上安全门。
宝宝一岁八个月发育标准是有很明确的规定的哦,当我们宝宝发育到一定时间段的时候,我们家长要定期的给我们的宝宝做身体测量和检查哦,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保障我们的宝宝身体发育正常,有一个健康的宝宝也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的心愿了哦。
宝宝身体发育标准,看看你家宝宝达标了吗? 婴儿到一岁内智力发育指标
1、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片刻(2秒)。
2、精细动作:触碰手掌,他会紧握拳头
3、适应能力:眼球会跟红球过中线(稍有移动即可)、听到声音有反应。
4、语言:自己会发出细小声音。社交行为:眼睛跟踪走动的人。
1、大运动:俯卧时可抬头45度、抱直时头稳。
2、精细动作:两手可握在一起、拨浪鼓在手中留握0.5秒。
3、适应能力:眼睛跟红球可转180度。语言:笑出声。
4、社交行为:模样灵敏、见人会笑。
1、大运动:轻拉腕部即可坐起、独坐头身向前倾。
2、精细动作:抓住近处玩具。
3、适应能力:拿住一积木注视另一积木。
4、语言:对人及物发声。
5、社交行为:见食物兴奋。
1、大运动:独坐自如。
2、精细动作:耙弄到小丸(直径约0.5公分)、自己取一积木,再取另一块。
3、适应能力:积木换手、伸手够远处玩具。
4、语言:发da-da、ma-ma无所指。
5、社交行为:对镜有游戏反映、能分辨出生人。
1、大运动:会爬、拉双手会走。
2、精细动作:拇指、食指捏住小丸。
3、适应能力:从杯中取出积木(正方形,边长2cm)、积木对敲。
4、语言:会欢迎、再见(手势)。
5、社交行为:表示不要。
1、大运动:会拉住栏杆站起身、扶住栏杆可以走。
2、精细动作:拇指、食指动作熟练。
3、适应能力:拿掉扣住积木的杯子,并玩积木;找盒内的东西。
4、语言:模仿发语声。
5、社交行为:懂得常见物及名称、会表示。
1、大运动:扶物、蹲下取物;独站片刻。
2、精细动作:打开包积木的纸。
3、适应能力:积木放入杯中;模仿推玩具小车。
4、语言:有意识的发一个字音。
5、社交行为:懂得「不」;模仿拍娃娃。
1、大运动:独自站立稳;牵一只手可以走。
2、精细动作:试把小丸投入小瓶;全掌握笔留笔道。
3、适应能力:盖瓶盖。
4、语言:叫妈妈、爸爸有所指;向他/她要东西知道给。
5、社交行为:穿衣知配合。
宝宝一岁身高体重标准是多少
一岁宝宝的身高体重标准:
一岁宝宝身高体重:12个月孩子身长达到:男婴平均76.5厘米(70.9-82.1厘米),大于81.5厘米为过高,小于70.7厘米为过矮。女婴平均75.1厘米(69.7-80.5厘米)。大于80.0厘米为过高,小于68.6厘米为过矮。12个月孩子体重:男婴平均9.9千克(7.8-12.0千克),女婴平均9.2千克(7.2-11.3千克)。
一岁宝宝的智力发育:
1.身体运动与控制:宝宝走路时看到地上有喜欢的玩具,会蹲下来玩一会,再起来接着走
2.探索与操作:宝宝能把空饮料瓶盖盖上
3.语言:见到爸爸、妈妈时,宝宝能主动叫“爸爸”和“妈妈”
4.社会适应:宝宝开始模仿大人学做家务吗?如:擦桌子,扫地。
以上就是有关宝宝一岁身高体重标准,希望我们介绍的这一切能够帮助到各位家长。我们都知道宝宝一岁了,身体的发育情况开始放缓,但是他们身体所需的营养却还在不断的增加,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尽可能做一些健康营养的辅食,还有多给宝宝运动,这样才能让宝宝的身体更加的健康。还有不要让宝宝暴饮暴食,这样很容易造成营养的浪费,而且宝宝也会出现肥胖、消化不良等状况。
发育迟缓超过3个月需警惕
按照传统观念,胖乎乎的宝宝会被认为是最健康、最可爱的,现在,很多有小宝宝的家长都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宝宝的身体、体重等发育情况与邻居、同事家同月龄的宝宝做比较,如果体重和身高都高于其他宝宝,就觉得宝宝很健康,相反,则会产生些许自卑,并开始检讨自己在喂养方面是不是有问题。
【现象】新妈妈们爱攀比宝宝发育情况
“你家宝宝多重?多高?”“你家宝宝会翻身了没?”“你家宝宝出牙了没?”很多新妈妈碰了面,最喜欢互相问类似的问题,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比同龄宝宝重、高、发育得快就会沾沾自喜;如果发现自家宝宝比人家的轻,就会有挫败感,心急得不得了,就怕宝宝发育赶不上其他宝宝。“其实,宝宝们的身高、体重增长及其他一些发育情况差别是很大的,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家长就不必担心。”郑州市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朱晓华说,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生长发育监测的时候,应该正确看待孩子的发育情况。
【专家】孩子生长发育差别大
“其实孩子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较大。”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保科主治医师赵红香说,比如人们总说三个月的宝宝会翻身,可最近很多家长都反映自己的宝宝早就超过3个月了,还不会翻身,很着急。“这和孩子冬天穿得厚也有很大的关系,穿得厚自然翻不过去,家长可以多让宝宝做练习和观察。”赵红香说,现在儿保监测婴幼儿发育情况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联合国卫生组织发布的标准,一个是我国1985年发布的标准。“因为采用的标准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
【提醒】发育迟缓超过3个月就要警惕了
赵红香说,对于孩子的体重问题,并不是说胖孩子就健康,而对于翻身、出牙、说话、学走路等,孩子们之间的差异很大,只要宝宝的发育比正常标准推迟的时间少于3个月就不用担心,如果超过3个月就应该警惕了。
婴儿发育稍迟无须过分担忧
婴儿发育情况是每一个妈妈最关心的,这一点只有这正当了母亲的人才能够理解。只要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几乎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份宝宝发育标准,这些标准要么是从书籍上摘抄下来的,要么是从网络上下载下来的,如果自己的宝宝在发育上落后于标准,妈妈们就会心急如焚,甚至会立刻带孩子进行检查,其实这样做有些多余,育儿单靠标准是不行的。
网络和育儿书籍中的“宝宝发育标准”让新妈妈们每日忙着“对号入座”,一旦孩子达不到,就怀疑宝宝不正常,甚至怀疑是脑瘫,于是终日惴惴不安。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小儿脑病科专家,专家告诉这些新妈妈
专家:3个月大的孩子,迟缓半个月以上才需要检查;3~6个月大的孩子,迟缓1个月以上才需要检查;6个月~1岁大的孩子,迟缓两个月以上才需要检查。
很多标准是可以参考的,但是其实这些是给医生们看的,并不适合妈妈们“对号入座”。并不是说只要不符合标准就是孩子有问题,“这就像一个地里的庄稼,不可能要求它们都一般高,肯定参差不齐,孩子们的发育也是如此,是允许有一定落后范围的。我们在临床中得出的经验是,3个月大的孩子,落后半个月以上需要进一步检查;3~6个月的孩子,落后1个月以上需要进一步检查;6个月~1岁的孩子,落后两个月以上需要进一步检查。”李恩耀举例,“比如说,10个月的孩子有平衡感了,已经可以站立,但如果1岁时才会站立也是正常的,若超过1岁3个月了还不会站立,那就可能有问题,应该引起重视。所以说,掌握准确"落后"多少算异常,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网络上还是育儿书籍之中,宝宝发育标准都是随处可见,这些标准并不是错误的,只不过我们在使用上应该灵活掌握,这些标准实际上只是一个范围,就如同上文所说的那样,即使是一块地里的庄稼也是有高有低的,有的孩子发育较快,有的孩子则发育稍迟,这些都是正常的,家长无须担心,只有孩子发育速度明显低于标准的情况下我们才需要带孩子进行检查。
三个月婴儿发育指标
1.三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体重
3个月的男婴体重可达6.03千克,女婴可达5.48千克,每天增长25~30克。
2.三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身高
男婴此时约60.30厘米,女婴约58.99厘米。由于体重增长比身高增长速度快,所以孩子比较胖。
3.三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头围
男婴头围平均39.84厘米,女婴头围平均38.67厘米。
4.三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胸围
男婴胸围平均40.10厘米,女婴胸围平均38.76厘米。
5.三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坐高
男婴坐高平均40.00厘米,女婴坐高平均39.05厘米。
6.三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动作
孩子仰卧时,大人稍拉他的手,他的头可以自己稍用力,不完全后仰了。他的双手从握拳姿势逐渐松开。如果给他小玩具,他可无意识地抓握片刻,要给他喂奶时,他会立即做出吸吮动作。此时,他会用小脚踢东西。
7.三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听觉
随着月龄的增长,听觉能力也逐步提高。到3个月时,婴儿的听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听到声音后,头能转向声音的方向,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当成人与他说话时,他会发出声音来表示应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和孩子说话,适当让孩子听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将有利于孩子的听觉发展。也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
8.三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语言
孩子在有人逗他时,他非常高兴,会笑,并能了出“啊”、“呀”的语音。如发起脾气来,哭声也会比平常大得多。这些特殊的语言是孩子与大人情感交流的方式,也是孩子意志的一种表达方式,家长应对这种表示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
9.三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感觉
当听到有人与他讲话或有特别的声响时,孩子会认真地听,并能发出咕咕的应和声,会用眼睛追随走来走去的人。如果孩子满2个月时仍不会笑,目光呆滞,对背后传来的声音没有反应,应该检查一下孩子的智力、视觉或听觉是否发育正常。
10.三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睡眠
第3个月的孩子比上个月时睡眠时间要短些,一般在18小时左右,白天孩子一般睡3~4次,每次睡1.5~2小时,夜晚睡10~12小时。白天睡醒一觉后可以持续活动1.5~2小时。
11.三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心理
第3个月的孩子喜欢听柔和的声音,会看自己的小手,能用眼睛追踪移动的物体,会有声有色地笑,表现出天真快乐的反应。对外界的好奇心与么应不断增长,开始用咿呀的发音与你对话。
婴儿发育标准表 宝宝发育需要注意这些指标
婴儿发育标准表
根据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国家卫生部妇社司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订了《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该标准已于2009年6月2日由卫生部正式公布。男孩和女孩的发育情况不同,家长可参考以下表格数据,看看孩子的身高体重是否正常。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数据并非绝对标准,只要孩子的身高体重值在正常范围内,身体无异常病症,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身高、体重是衡量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将小儿正常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方法介绍如下:
婴幼儿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
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婴幼儿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
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
1、营养
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宝宝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宝宝个子矮小。
2、睡眠
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宝宝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宝宝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岁-7岁,11-12小时。宝宝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的宝宝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情绪和生长发育正常,也不必强求。
3、运动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3-4个月前的宝宝,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并应随着月龄的增长,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宝宝不应过久地抱着或坐着,宝宝抱着不便于活动全身,久坐会影响下肢发育。同时,宝宝学会坐后,常常不愿学翻身和爬。
4、疾病
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宝宝身长的增长,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长。如经长期测量观察,宝宝的身长始终低于同年龄小儿平均身长的10%以上,则称为生长迟缓;低于30%以上,则属异常,都应及时诊治。
5、遗传和性别
据报道相当一部分宝宝的身长受遗传影响。在性别方面,男孩一般高于同龄女孩。
6、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气候地区
据调查,我国北方宝宝比南方宝宝要高些。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水平高的地区,宝宝也长得较高。
婴儿发育稍迟无须过分担忧
网络和育儿书籍中的“宝宝发育标准”让新妈妈们每日忙着“对号入座”,一旦孩子达不到,就怀疑宝宝不正常,甚至怀疑是脑瘫,于是终日惴惴不安。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小儿脑病科专家,专家告诉这些新妈妈
专家:3个月大的孩子,迟缓半个月以上才需要检查;3~6个月大的孩子,迟缓1个月以上才需要检查;6个月~1岁大的孩子,迟缓两个月以上才需要检查。
很多标准是可以参考的,但是其实这些是给医生们看的,并不适合妈妈们“对号入座”。并不是说只要不符合标准就是孩子有问题,“这就像一个地里的庄稼,不可能要求它们都一般高,肯定参差不齐,孩子们的发育也是如此,是允许有一定落后范围的。我们在临床中得出的经验是,3个月大的孩子,落后半个月以上需要进一步检查;3~6个月的孩子,落后1个月以上需要进一步检查;6个月~1岁的孩子,落后两个月以上需要进一步检查。”李恩耀举例,“比如说,10个月的孩子有平衡感了,已经可以站立,但如果1岁时才会站立也是正常的,若超过1岁3个月了还不会站立,那就可能有问题,应该引起重视。所以说,掌握准确"落后"多少算异常,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网络上还是育儿书籍之中,宝宝发育标准都是随处可见,这些标准并不是错误的,只不过我们在使用上应该灵活掌握,这些标准实际上只是一个范围,就如同上文所说的那样,即使是一块地里的庄稼也是有高有低的,有的孩子发育较快,有的孩子则发育稍迟,这些都是正常的,家长无须担心,只有孩子发育速度明显低于标准的情况下我们才需要带孩子进行检查。
宝宝发育指标对照表
1、体重
体重是体现宝宝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它能反应婴儿的营养情况,营养、辅食添加、疾病等都会影响到体重,让我们来看看宝宝体重的对照表:
中国0~3岁男宝宝体重参照值(kg)
中国0~3岁女宝宝体重参照值(kg)
2、身高
身长也是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受遗传、种族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让我们来看看宝宝身高的指标吧。
中国0~3岁男宝宝身高参照值(cm)
中国0~3岁女宝宝身高参照值(cm)
3、头围
头围是反应孩子脑发育的重要指标,因此也是宝宝发育指标不可或缺的一项,一般头围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增长得最快,3岁时已经和成人差不多了,让我们来看看宝宝头围的指标吧。
中国0~3岁宝宝头围参照值(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