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家长给孩子喂饭的危害

家长给孩子喂饭的危害

家长给孩子喂饭的危害 你知道吗?

对咀嚼功能的伤害。由于家长喂饭,往往导致小孩进食时狼吞虎咽,不能充分咀嚼食物,使牙齿的正常发育、脸部的肌肉锻炼受到影响,对牙齿的坚固、预防龋齿等起到不好的作用,甚至对小孩未来的面容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对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食物咀嚼不充分,咽下肚子不易消化。

心理负担过重或角色不明。在喂饭的过程中,家长的各种行为和形形色色的表现,给小孩带来不同程度地心理压力和伤害。如有的家长由于赶时间,一边喂饭一边催促小孩快吃,久而久之会使孩子感到吃饭是一种负担,觉得进食毫无乐趣。许多孩子对吃饭所持的抵制态度,厌食、挑食的习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还有的家长,在给孩子喂饭时,往往一边喂饭一边与其游戏,一顿饭经常要喂一个小时以上。这样作为孩子心情固然不错,但是孩子并不明白这是在吃饭还是在做游戏,角色不明。如形成不良习惯,一旦没有游戏伴随,饭当然就吃不下去了。这种行为如继续下去,将导致小孩的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还有的家长在喂饭时,为了让孩子多吃一点,一边喂一边承诺给孩子各种东西。这样一旦形成习惯,孩子就可能认为,通过吃饭可以获取某些利益。

影响小孩动作平衡的建立。据专家研究,中国人聪明与我们长期使用筷子作为进食的工具有关。孩子自主进食,完成一个进食动作,需要手、嘴、眼的相互协调配合,如用筷子,动作就更加精细,协调与平衡能力就更强。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自己吃饭呢?这就要讲究年龄了哦。

宝宝自己吃饭的方法

萌芽期:10个月后。宝宝此时开始对餐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0个月以上的宝宝总想自己动手,喜欢摆弄餐具,而且每次喂饭他都喜欢来抢夺你手中的餐具,这正是训练宝宝自己进餐的好时机。对食物的自主选择和自己进餐,是宝宝早期个性形成的一个标志,而且对锻炼协调能力和自立性很有帮助。

黄金期:12~18个月。孩子满周岁后,就是让孩子自食其饭的实际诱导期,而其中12~18个月之间,又可视之为“黄金诱导期”;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迅速发展,若给予以适当的诱导,则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喂饭给宝宝健康带来的4大伤害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寻找食物是动物的本能,我们可以看到,婴儿一出生就会用啼哭来表示饥饿,用嘴来寻找食物,稍大一点,就会用手捧着妈妈的乳房或奶瓶快乐地吮吸。

喂饭给幼儿带来的4大伤害

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到了1岁以上,饮食量不断增加,对各类食物的适应能力渐渐增强,咀嚼功能逐步建立,对食物的色香味有了自己的辨别力,这时小儿就开始有自主进食的渴望。

在这一阶段,小孩逐步成为进食的主体,父母的作用应从主导转变成辅助作用,通过鼓励和协助小孩进食,让小孩感到进食的快乐,和大人一起享受食物的美味。

如果这时父母仍然给小孩喂饭,势必给小孩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喂饭,小孩“受伤”知多少?

其一是对咀嚼功能的伤害。

由于父母喂饭,往往导致小孩进食时狼吞虎咽,不能充分咀嚼食物,使牙齿的正常发育、脸部的肌肉锻炼受到影响,对牙齿的坚固、预防龋齿等起到不好的作用,甚至对小孩未来的面容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二是对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

食物咀嚼不充分,咽下肚子不易消化。

其三是心理负担过重或角色不明。

在喂饭的过程中,父母的各种行为和形形色色的表现,给小孩带来不同程度地心理压力和伤害。如有的家长由于赶时间,一边喂饭一边催促小孩快吃,久而久之会使孩子感到吃饭是一种负担,觉得进食毫无乐趣。

许多孩子对吃饭所持的抵制态度,厌食、挑食的习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还有的父母,在给孩子喂饭时,往往一边喂饭一边与其游戏,一顿饭经常要喂一个小时以上。这样作为孩子心情固然不错,但是孩子并不明白这是在吃饭还是在做游戏,角色不明。

如形成不良习惯,一旦没有游戏伴随,饭当然就吃不下去了。这种行为如继续下去,将导致小孩的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还有的家长在喂饭时,为了让孩子多吃一点,一边喂一边承诺给孩子各种东西。这样一旦形成习惯,孩子就可能认为,通过吃饭可以获取某些利益。

其四会影响小孩动作平衡的建立。

据专家研究,中国人聪明与我们长期使用筷子作为进食的工具有关。孩子自主进食,完成一个进食动作,需要手、嘴、眼的相互协调配合,如用筷子,动作就更加精细,协调与平衡能力就更强。如果到了五六岁仍需家长喂饭,这对孩子的动作平衡与协调,甚至对智力都有不良影响。

还有,喂饭过量可能将孩子的胃撑大,造成小儿肥胖。

喂饭作为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爱本无可非议,但如果过分关爱,往往事与愿违,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这是每一个父母所不愿意看到的。父母应让孩子知道,吃饭的主体是孩子自己,而不是父母,吃饭是自己生长的需要,并不是为父母而吃饭。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不要口对口喂饭

老一辈人以及部分家长,喜欢口对口地给孩子喂饭,或将食物嚼碎后再喂。不自觉地用舌头感知食物温度,或在喂奶前先用奶嘴尝一口试试温度,有些家长还会跟孩子吃同一碗饭。这些习惯都应该摒弃,否则可能将大人口腔内、肠胃里的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孩子。(博仕胃肠病医院在以往的临床检查上已经查出大量这样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案例)

小孩不吃饭怎么调理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给孩子进食,减少两餐间的零食。引导孩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吃得杂、吃得全的习惯。吃饭时不要逗孩子说笑,不要边看电视边吃饭,不要追着孩子喂饭;吃饭时间到,孩子就应该和家长一样,安静坐在饭桌专心吃饭,否则孩子注意力分散,会影响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不但食欲不振,还会导致消化不良。

孩子吃饭慢怎么办

首先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吃饭慢,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孩子对今天的饭菜不感兴趣,不想吃,还有就是孩子可能上一顿饭吃的太饱,这顿饭难免就有些吃不动了,如果家长这个时候再在旁边一个劲的催孩子吃饭,那孩子就会产生叛逆心理,反而吃的更慢了,呵呵

还有一个更重要,也是大多数家长容易忽视的原因,就是平时把孩子娇惯坏了,比如孩子的零食很多,就会把零食当饭给吃了,到了该吃饭的时候,反而不吃了,还有就是,有的小一点的孩子,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经常边吃边玩,家长呢,一个劲的在旁边陪着哄着让孩子吃饭,有的家长还得追着孩子喂饭,对,你没有看错,是追着喂饭,你想啊,都追着喂饭了,孩子还会好好吃吗?、?这样会让孩子更加等寸进尺,下次吃饭的时候会更加肆无忌惮,更是玩的更HIGH了。

好了,上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应对方法

拿我自己举例,在我孩子3岁的时候,也像大多数同岁的孩子一样,不好好吃饭,到了饭点,不来吃饭,他忙着做什么呢?玩游戏,

好吧,看我的招数吧,呵呵

有一天晚上,到了晚饭时间,我向往常一样喊宝宝吃饭,宝宝说待会吃,忙着打游戏,我和老公早就预料到了,我们俩三两下就把饭吃完了,因为晚上事先只做了我们两个人的饭,就压根没给宝宝做饭,冰箱里的食物也全藏起来了,零食也被我封杀了,这么说吧,房间里找不到任何可以直接吃的食物,够狠吧,呵呵

过了1个小时,宝宝去厨房找吃的,冰箱也找,啥都没有,最后活活饿了一个晚上,早上天没亮,我就起床做饭,发现宝宝早早的坐在餐桌旁的凳子上,好了,计划成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到了饭点,只要我喊一声,宝宝再也没有不按时吃饭了,而且吃饭的效率很好,呵呵

其实我想通过我的这个经历告诉大家,孩子不好好吃饭,在确定没有生病的前提下,主要的原因就是平时家长把孩子惯坏了,为了孩子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该下手狠的时候,还是得下手狠,俗话不是说吗,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能帮到各位家长,呵呵

和孩子吃饭注意事项

1.营造良好用餐环境

用餐环境与孩子的吃饭情况有密切联系,有必要为其营造一个能够集中精力的饭桌环境。倘若孩子吃饭时,大家吵吵闹闹、肆意聊天,小朋友注意力易被分散很难集中用餐。所以,家长应营造一个轻松、安静的饭桌环境,让他们可以专心吃饭。

2.爸妈要以身作则

其实,孩子用餐的恶习可能正是受家长影响,比如吃相不雅。家长如何做,孩子也会照着做。想要孩子吃相雅观,家长先别急着责骂孩子,而应看看自己是否做好,在最开始就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用餐习惯乃至生活习惯。

3.不在吃饭时训斥孩子

这是不少家长常做的事情,但此做法不可取。若是爸妈选在饭桌上进行批评教育,会毁掉孩子原本轻松、愉悦心情,让他胃口大失,时间久了还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4.不追着孩子喂饭

想让孩子多吃点出发点没错,但如果追着孩子逼迫他们吃饭就不对了。饭桌不是战场,家长应放轻松,不妨放手让孩子多一点自由。尽可能为他们准备多样化的饮食,至于吃多少由孩子决定。

老年人带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一、早教:只教孩子认字、念书。不同的时代对教育的理念大不相同。在很多老人眼里,早期教育无非就是“智力开发”, 早点教孩子认字、念书。事实上,新的观点是“会玩的孩子最聪明”,家长更重要的是要开发孩子的天性和特长。可以让老人看一看这方面的书籍,和父母一起带领 幼小的孩子触摸真实多彩的世界、参加户外运动等,在孩子开心的笑颜中,让老人逐渐接受全新的教育理念。

二、管教:过严或过松。很多的老年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不能排除这两种情况,不适非常的严厉就会非常的宠爱,前者是做什么事都会定一个规矩,什么事都不能违反了规矩,后者却是受不了孩子的撒娇,不管孩子要什么都给。

事实上,孩子也需要尊重和理解,更要有适当的自由空间。面对这种问题,年轻的父母首先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多在家里,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此外两代人要协商建立可行的家规,出现问题有章可循。

三、喂养:追着孩子喂饭。临床发现,由祖父母喂养的幼儿,更易出现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这可能是因为老人更加心软、慈善,以至于逾越了“关爱”与“溺爱”的边界。

但事实上,老人由于经验丰富、有耐心,可能更明白哪些食物最适合孩子的成长、哪些东西孩子喜欢吃。因此,家长们最好统一思想认识,共同商讨。对于 给孩子选什么食物、怎么去烹饪,可以多征求老人的意见;而看见老人有追着孩子喂饭、吃一口饭奖一颗糖果等宠溺行为时,父母则要及时制止,让老人明白放任孩 子的不良行为,只会害了他们。

四、安全:眼睛腿脚不灵带来隐患。在隔代育儿各种矛盾中,安全隐患是最致命的。老人由于上了岁数,可能眼睛不够灵 光、腿脚不够灵便,导致了各种安全隐患。对此,一方面,年轻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找个有精力确保孩子安全的人,陪同祖辈一起照 看孩子。另一方面,不能打消老人的热情和积极性,而要和他们一起想办法,把隐患降到最低。比如,给家里安上防撞角、安全锁、安全餐椅等,让老人照顾孩子更 方便、更顺手。

希望老年人在看到这些带孩子需要注意的事情之后,能够正确的带孩子,能够让孩子既能学到一定的知识,还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四类孩子最易反复感冒

●第一类:“被多吃”的孩子。不少家长就怕孩子饿着,经常把“再吃点儿”“多吃点儿”挂在嘴边,甚至追着孩子喂饭。这就可能导致儿童脾胃功能不足,消化不良、蓄积过多内热而诱发感冒。尤其是一些“嘴壮”的孩子,由于积食,更容易反复感冒,这类孩子多属于胃强脾弱,可通过观察口腔发现,孩子一般舌苔厚、有口臭。

●第二类:不爱喝水的孩子。水参与了人体的所有代谢,喝水少自然爱生病,因此水也是预防和治疗孩子感冒发烧最重要的“药”。建议家长从小让孩子养成爱喝白开水、主动喝水的习惯,切不可用饮料、果汁代替白开水。感冒、发烧、呕吐或腹泻脱水时,更应频繁饮水。

●第三类:穿得太多的孩子。不少老人自己怕冷就觉得孩子也怕冷,穿得里三层外三层,小脸经常捂得红扑扑的。明代医家万全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意思是要确保婴幼儿平安健康,就不能给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

●第四类:缺乏室外运动的孩子。与活动量大的儿童相比,不爱运动的孩子食量小,消化和吸收能力弱,免疫力较低,容易反复感冒、发烧。

孩子饮食有哪些不宜的地方

不宜吃得过咸

3个月内的新生儿,无需添加辅料让食物变咸。此时他从母乳或牛奶中吸收的盐分已足够身体的正常供需。3个月后宝宝肾功能逐渐健全,可适当吃一点盐。但不宜吃得过咸,长期食物过咸的食物会使人体内水分潴留和心脏排血量增加, 引起肾脏病和高血压。

乳饮料不宜替代奶制品

现在的小孩对口味的要求越来越高,奶粉和纯牛奶味道寡淡,往往不喜欢喝,但是味道五花八门的乳饮料,却是他们的最爱。有家长就干脆拿乳饮料代替牛奶,给孩子补充营养。可怕的是,一些厂家为迎合这种需求,便在乳饮料中添加一些国家允许的食品添加剂。6岁以上的儿童喝了可能没什么问题,但6岁以下的孩子儿喝了,就有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不宜追着“喂饭”

吃饭是一个源自本能的美好体验,家长追着孩子“喂饭”,就会破坏这个体验; 再者,让孩子自己吃饭,他知道自己吃了什么东西,也有利于消化系统的专心运作;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行为很不卫生,空气中的尘土、微生物及有害气体,会损害人体健康。

不宜“暴食”

孩子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经常吃得过饱,不仅会让孩子体形过于肥胖,而且因为消化液的分泌供不应求,容易产生各种消化道疾病。

不宜吃“补品”

孩子体质差,最让家长心焦了。为提高孩子免疫力,家长们最擅长的做法就是给孩子吃补品,期待补品能帮助孩子改善体质、恢复健康,但这只是家长们的一厢情愿。补品的实际作用并不大,用不好的话,还会适得其反。尤其是6岁以内正是孩子发育的关键,由于大部分补品中含有过多激素或类激素物质, 食用后反而可能造成个子矮小或性早熟。

小儿吃饭多还拉肚子怎么回事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喂饭的时候都会担心小孩吃不饱,或吃得太少影响成长,因此在喂食的时候都会让孩子吃的越多越好,其实,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小孩的肠胃功能有限,如果吃得太多,会增加肠胃负担,导致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拉肚子等情况。

宝宝经常积食会影响生长发育

宝宝积食的四个症状:

1.食欲下降,吃饭没胃口,还常常感到恶心。

2.睡眠不安稳,在床上身体一直翻动,辗转反侧,不断变换睡姿,能够折腾一晚。

3.腹部不适,喊肚子疼,出现腹胀、不排便或者排便有结节等症状。

4.口气不好,可以明显闻出嘴里有酸腐的异味。

宝宝积食的护理妙招:

首先,家长要改变喂养行为,因为大多数小孩脾胃受伤是后天造成的。家长要让孩子按顿吃饭、按时吃饭,而不是无规律饮食。也不要追着孩子喂饭,要让他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以免影响他判断饥饱。

其次,膳食平衡很重要,孩子积食后,饮食要有节制,可以稍清淡一些,营养搭配要合理,不能一味给孩子吃高热、高甜的食物。家长应该多跟专家交流,或者在专业的书籍报刊中获得膳食指导。

最后,如果孩子属于严重积食,就要立即就医。

给孩子喂饭要注意什么

给宝宝喂饭首先要注意安全

卫生因为这时宝宝的消化系统尚处于发育、完善当中,还是一个相当脆弱的系统,常人都吃的东西,小孩子不见得能消受得了。所以食物既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凉;味道也不宜太重,不可太酸、太咸、太辣、太油。所有的食物都要注意卫生,水果和蔬菜务必要清洗干净,饭食要经高温煮熟,以确保杀灭所有病菌。不可以给宝宝喝生水,一定要喝温开水,市面上买的矿泉水最好也别给他喝,有的婴儿喝矿泉水和纯净水会导致痢疾和腹泻。

给宝宝的饭量要适宜

宝宝吃饭妈妈一定要在旁边

在给宝宝喂饭时,千万不可以扔下他不管,要看着他吃下去。因为宝宝的舌头和咽喉协调能力还有待增强,容易出现卡食、食物进入气管、呼吸道受阻等现象。因此,不宜给他吃过大、过硬的东西和圆形食物,例如葡萄、热狗、爆米花、硬糖、大块面食、肉块、整块的果冻等。以前曾经多次发生过婴儿被果冻咽死的不幸事件,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千万不可以粗心大意。

宝宝吃饭要准备适合宝宝的餐具

当宝宝8个月大时,就可以让他学着使用杯子了。给他买一个把大、带盖儿的儿童杯,教他拿,以及怎样从里面喝水。最好不要给他用吸管,因为他有可能磕倒,伤着喉咙。这时的宝宝仍然不宜喝太多果汁,多了容易导致腹泻。一般情况下,宝宝每天的果汁饮用量不得超过250毫升。饭前不宜喝太多,这样会把胃充满,使宝宝不能再吃其它东西了。有的宝宝会对某种果汁过敏,因而当你第一次喂他时,需要先拿少量做试验。不要让宝宝抱着杯子或瓶子睡觉,这不仅容易受伤,而且流出的液体还有可能进入耳朵,导致耳疾。

给孩子喂饭危害大

曾经有这样的例子,从开始学吃饭起,有个小朋友就是奶奶和妈妈轮流追着喂,还没吃两口,跑了去玩玩具去了,又没吃两口,看电视去了,总之,他吃顿饭,别人累的喘粗气,浑身是汗,他自己却还没吃饱。久而久之,因为喂饭,他竟然对吃饭产生了抵触情绪,一度身体不好,甚至都五六岁了,还不能独立吃饭,要一口一口地喂。

其实,好多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喂饭,是对孩子彻头彻尾的伤害。因为,喂饭容易使宝宝失去耐心,不喜欢沟通,变得烦躁不安。从小就失去了宝贵的耐心,长大后,这种性格就会成为短板。

如果说喂饭会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有些妈妈们一定觉得萌萌在危言耸听,接下,让我们一起花两分钟时间看看下面的真实案例:

案例:

小A(女生)是我的前同事,特别爱吃,办公室抽屉装满了零食,饭量1个人顶我们三个。每天就是吃、吃、吃!体重据说180斤,来公司不到一年都坐坏了3把椅子了,行政的经理都翻白眼了,这简直影响我们年底的成本控制呀!一天实在忍不住问小A:你从小就这么爱吃吗?她说听她妈妈说从小奶奶就怕她吃不饱,每次都喂很多,很多时候都是等她都吐了才停止喂。就这样她越吃越多,可是吃再多似乎都不饱,结果就是越来越胖,最后就现在这个样子了。

小A是典型的喂饭导致的内部感知力迟钝,因为从小就是被喂喂喂!她们从来不需要自己感知饱了而指挥手和嘴巴停止进食。其实在婴幼儿期间,让宝宝自己感知饥饿、饱涨是非常重要的感知发展。但喂饭就是这个感知能力发展的最大杀手。如果小A奶奶和妈妈知道了当年喂饭的严重后果,时间倒流他们一定不会再拼命喂饭了。

孩子不爱吃饭又瘦怎么办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给孩子进食,减少两餐间的零食,少给孩子吃甜食。引导孩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吃得杂、吃得全的习惯。吃饭时不要逗孩子说笑,不要边看电视边吃饭,不要追着孩子喂饭;吃饭时间到,孩子就应该和家长一样,安静坐在饭桌专心吃饭;否则孩子注意力分散,会影响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不但食欲不振,还会导致消化不良。

哪些孩子最容易经常感冒

第一类:“被多吃”的孩子。不少家长就怕孩子饿着,经常把“再吃点儿”“多吃点儿”挂在嘴边,甚至追着孩子喂饭。这就可能导致儿童脾胃功能不足,消化不良、蓄积过多内热而诱发感冒。尤其是一些“嘴壮”的孩子,由于积食,更容易反复感冒,这类孩子多属于胃强脾弱,可通过观察口腔发现,孩子一般舌苔厚、有口臭。

第二类:不爱喝水的孩子。水参与了人体的所有代谢,喝水少自然爱生病,因此水也是预防和治疗孩子感冒发烧最重要的“药”.建议家长从小让孩子养成爱喝白开水、主动喝水的习惯,切不可用饮料、果汁代替白开水。感冒、发烧、呕吐或腹泻脱水时,更应频繁饮水。

第三类:穿得太多的孩子。不少老人自己怕冷就觉得孩子也怕冷,穿得里三层外三层,小脸经常捂得红扑扑的。明代医家万全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意思是要确保婴幼儿平安健康,就不能给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

第四类:缺乏室外运动的孩子。与活动量大的儿童相比,不爱运动的孩子食量小,消化和吸收能力弱,免疫力较低,容易反复感冒、发烧。

相关推荐

老人带孩子的6个弊端

1怕孩子淘,宅在家里 年纪大了跑不动,咱还是在家看电视、玩玩具吧! 如此后果: 1.孩子长期跟着老人宅在家中,身体缺乏锻炼,体弱多病。 2.没有足够光照,缺乏维生素D,影响长高。 3.听力不好的老人,对孩子说话声音过大,看电视时将音量调得过高,时间长了都会损伤孩子的听力。 4.总待在家里缺少跟外人的接触,导致怕生、内向,长大后不懂与人交流和沟通。 2怕孩子哭,给零食满足 只要你别哭,想吃什么都给你买! 如此后果: 1.给孩子吃垃圾零食,不但对健康无益,长期食用添加剂过多的食品还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2.

导致宝宝噎食的坏习惯有哪些

导致孩子噎食习惯一:给小孩吃花生、瓜子、果冻等食物 甜甜的果冻,香脆的瓜子和花生,这都是孩子们喜欢吃的食物,可稍不留神,这些东西就有可能成为噎住孩子的"危险食物"。原因是这些食物体积比较小,很容易噎到孩子。 导致孩子噎食习惯二:小孩吃时大哭或大笑 孩子时有些家长会为了哄孩子而逗他笑或者吓唬孩子而把他惹哭了,如果孩子在吃的时候一边玩耍说笑,食物就容易从咽门掉进气管里卡住。 导致孩子噎食习惯三:孩子边吃边玩耍 小孩子都喜欢边吃边玩,而很多家长都会纵容孩子一口孩子玩一会儿。最经常见的是孩子

家长如何增长孩子的记忆力好呢

1、看橱窗 目的:发展观察力和记忆的准确性 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宝宝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宝宝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他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你也可以观看其他的事物,如观察文具盒里的物品,然后说出盒中共有多少件东西;观察公园里的花坛,说出有几种颜色的花,等等。 2、字词记忆 目的:扩大短时记忆的广度 让宝宝重复给他讲过的故事,看能记住多少字词;在一定时间内说出一些他熟悉的词汇,如交通工具、生活用品、动植物等方面的词,看他能记住多少。 3、重复手势 目的:扩大动作记忆的广度 让宝宝

孩子不吃怎么办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得有厌食症,孩子的厌食症却急坏了父母们,父母害怕孩子的营养跟不了身体的发育,但是却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现象,今天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如果孩子不愿吃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小孩的厌食有是疾病的原因,也有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营养不够,采用哄、骗等方式强迫孩子,但是这却导致了孩子的反抗和厌食的心理。 果糖、巧克力等甜食吃多了,对食欲也有影响,尤其在吃前吃甜食,容易引起血糖升高,中枢神经抑制,人就不想吃东西了。 大量进食蛋白质也会使孩子食欲减退,因为一下子摄入太多高蛋白物质

孩子厌食症是出来的吗

书上说,2-3岁的孩子每天至少喝600毫升牛奶,我女儿连200毫升都喝不下,每顿也只能几口,该怎么办呢?”昨日,刘女士带着营养不良的女儿就诊后,才知道是家人的“强迫养”导致孩子出现“厌食症”。 刘女士介绍说,3岁的婷婷(化名)从小食量就不大。按育儿书籍上的标准,婷婷没有一次达标过。为此,家里人都十分着急,为了让婷婷多吃点,家长“轮流值班”,每隔三个小时就她吃一顿,想方设法哄她将牛奶或辅食吃完,每次的时间都在半个小时以上。如今,3岁的婷婷,体重不足13公斤,总是抗拒吃,每次都是到处跑,家长

母乳养讲究多 5个误区须避免

1.平躺奶 大多数的妈妈都会采用平躺奶的姿势,这种姿势不仅方便,而且很容易哄宝宝睡觉。但是危险是极大的,因为宝宝的喉管距离耳道的通道平直、较短,宝宝吸允的奶水很容易流入耳道,导致中耳炎,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听力。而且平躺喝奶,也容易引发窒息的危险。 2.公众场所奶。 虽然孩子饿了会让妈妈心疼不已,但是也要考虑周遭环境是否适宜奶。如果身处公共场所,直接袒胸露乳地奶不仅会造成大家的不便,若碰到色狼对自己也存在危险。所以尽量避免在公共场所奶,妈妈们可以准备一些母乳装在奶瓶中,或者选择洗手间或者休息室

宝宝吃误区

桌误区一:追着孩子 总想让孩子多吃些,这是中国家长普遍的想法,“多吃才能长大个儿”,“妈妈做这么好吃的你才吃那么一点,不行,再吃两口”在这些桌上常听到的配音声中,孩子的吃这件事渐渐变了味儿,小的时候追着,长大了又得逼着吃,搞得桌像是战场,一顿下来,家长累心又费力。到底追着孩子是好还是坏呢?要怎么让孩子才对? 桌误区二:桌上训孩子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孩子在餐桌上挨过父母的批评,好多家长平时工作忙很少能跟孩子坐在一起,于是吃时就成了家长关心孩子的重要时间,先问学习成绩,再问思想

中国式养娃:这些法子真心不靠谱

1.中国式 好多中国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没有吃饱,在孩子碗里塞满了菜。当孩子吃不下离开餐桌时,总是拿碗追在他的身后,对他说:“孩子,再吃一点,把这点吃完”。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 这种方法会让孩子对吃失去兴趣,也不利于良好的吃习惯的养成。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让孩子认为浪费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珍惜粮食。 因此,中国式可以休矣,请让孩子自己动手吃,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中国式说“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这样对孩子说:“这个你不能动,那个你不能碰,你不能那样

小孩不爱吃什么原因 活动少消耗少

外出活动很少,消耗少,自然就没有饥饿感,不爱吃了。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子,小孩子们,家长总喜欢抱着.大孩子,户外主动活动少,运动量不够。然后,在孩子不饿的时候,家长们让孩子,并且填鸭式或追赶着

为什么孩子对吃没兴趣

为什么孩子对吃没兴趣? 为让自己的宝贝吃得好,长得快,家长什么都舍得:舍得花钱买营养丰富的食品、舍得花时间了解育儿知识、舍得花精力鼓励孩子进食……可最让他们苦恼的是,自己尽心尽力,孩子却不买账!家长虽然能够决定给孩子吃什么、设定进食的时间、选择合适的进食地点和方式,但是孩子却可以选择他们是否愿意吃、每次吃多少。如果你不考虑孩子的选择,那小家伙很可能会以他自己的方式来反抗。 消极怠慢。就像第一个例子那样,孩子虽然能接受家长养,但心不在焉。对于吃心不在焉的孩子家长往往就会采取少量多次养的方式。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