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精枣的鉴别 鲜枣吃多会伤胃

糖精枣的鉴别 鲜枣吃多会伤胃

比起干枣来,鲜枣更加鲜嫩爽口,往往一吃就收不住。不过,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提醒,鲜枣千万不能吃太多,否则会伤肠胃。

这是因为,首先,大枣的水分含量低。大多数水果的水分含量为80%—90%,而大枣仅为67%。所以别的水果多吃点,其实大部分都是水。而大枣吃多了,“干货”就比较多了。

其次,大枣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明显高于其他常见水果。比如葡萄的膳食纤维含量平均为0.4%、苹果平均为1.2%,而大枣则高达1.9%。膳食纤维(尤其是不可溶的纤维素)在胃和小肠中不能被消化,少量摄入具有促进排便、预防便秘的作用,可一次大量摄入则会刺激肠胃,造成胃肠不适。

冬枣太甜可以吃吗 冬枣太甜吃多了好吗

自然成熟的冬枣,吃多了会导致糖分、热量摄入过多,引发消化不良和腹胀等问题,但不会危害健康。但如果是泡糖精水的冬枣吃多了,导致糖精钠摄入过多,轻则影响肠胃消化吸收,使食欲减退,严重者会造成急性出血及多脏器损害等,引发恶性中毒。

冬枣发苦还能吃吗 糖精枣是什么

糖精枣主要是指将未成熟的青枣放入热水中焯一下,冬枣立刻就能催熟变红,然后再将变红的枣子放在糖精水里浸上几个钟头,枣子就变得又红又甜,这就是所谓的糖精枣,一般不建议食用糖精枣,不利于人体健康。

新鲜大枣皮苦是怎么回事

第一种,很多枣农在大枣还没怎么成熟的时候,急于上市,于是用一些催熟的农药喷洒,让还未成熟的枣过早的上市,未成熟的枣就会带有苦涩的味道。

第二种,如果是枣子甜的发苦的情况,吃过之后后味是苦的,那可能不慎买的是“糖精枣”。

第三种,鲜枣放的太久了,如果出现了腐烂变质的话也会吃起来有苦味。

冬枣哪个品种最好 尝味道

尝一尝冬枣的味道是最直观的挑选方法,如果冬枣吃起来甜味浓且内外甜度一致,汁水多,口感脆的话,则表示是自然成熟的新鲜冬枣;若是冬枣的果皮甜过果肉,后味微苦,或清洗过的水也有甜味的话,则多是糖精枣,不宜挑选。

糖精枣怎么辨别 发苦的新鲜大枣能吃吗

不建议吃。

对于有苦味的鲜枣,尽量别吃,首先变质的东西对身体没有好处,食用之后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另外,如果是农药导致的大枣发苦,食用也可能会导致农药中毒,对身体造成伤害,应当清洗干净再食用;

最后,浸泡过糖水的糖精枣也是不建议吃的,因为我国明确禁止在鲜枣等瓜果中添加糖精钠,并且市面泡大枣用的糖精钠来源不可靠,也不好控制量,如果不法商贩大量使用劣质糖精钠甚至是工业糖精钠,就极有可能对消费者的肝脏甚至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糖精枣的危害太惊人

有道理吃枣的季节,可最近海口查获了3.3吨“糖精枣”,这让大家闻风丧胆,见枣就怕!那么关于糖精枣你知道多少呢?什么是“糖精枣”?糖精枣的危害?以及如何鉴别“糖精枣”?

又到了吃枣的季节,满大街又青又红的枣子看起来格外诱人?但是一定要小心“糖精枣”,这种枣是劣质枣人为加工制成,吃多了会影响人的健康,严重情况下甚至可以致癌。

什么是“糖精枣”?糖精枣的危害?

糖精枣是由劣质枣添加糖精钠、甜蜜素,使其变红、变甜。

据了解,糖精钠是有机化工合成产品,是食品添加剂,除了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外,不参与体内代谢、不产生产热量、无营养价值、随尿排出,对人体无任何营养价值。

当食用糖精钠量较多时,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国家标准中已经明确将鲜枣等瓜果列为允许添加之外。短时间内吃大量糖精钠,会造成急性大出血,对肝脏、肾脏都会造成不利影响,严重了可以致癌。

如何鉴别“糖精枣”?

一看:糖精枣颜色绿红分明,边界特别清晰;

二摸:一般糖精枣果皮褶皱,蒂部萎蔫,不耐储藏,放置一段时间后果皮果肉分离、容易烂;

三尝:糖精枣果皮是甜的,整个枣极甜,甚至发苦,而且洗枣的水也是甜的。

糖精枣的鉴别 鲜枣吃多少适宜

一天吃多少鲜枣合适呢?一般说来,每天吃一把就能满足人体的需求了。如果胃没什么炎症、溃疡或伤口,吃多点也没关系。

不过,就算胃很健康,不同的人对某些刺激性物质的耐受力也不一样。因此,胃不好的人一定要少吃鲜枣。而肠胃健康的人,最好慢慢吃,稍微感到腹胀不适,就要及时停下来。

糖精枣的危害和辨别方法

糖精枣是怎么回事?热水+糖精=催红枣

枣还没熟却已经热卖,实验证实甜枣都是糖精泡的。尚未成熟的绿色大枣经过糖精水泡后,在短时间内由绿色变成微黄、红色,红绿界线很明显,从外形上看,与从市场上买来的又红又脆的大枣几乎无异。从口感上说,绿色大枣只脆不甜,但是用糖精水泡过后却变得很甜,尤其是表皮,比枣肉更甜,吃完一粒大枣后,甜味就已经甜到了咽喉,口中余味仍然很甜。

大枣中的花青素遇热就会变红。糖精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到700倍(一般为500倍),因此1万倍的糖精稀释水溶液仍有甜味,因此只需一点儿糖精就可以泡很多大枣。稍微增加了糖精的量,这样泡出来的大枣就甜得发苦了。

经过处理后的青枣慢慢泛起红晕,10小时后,青枣大部分变成暗红色,红色较均匀,但色泽并不鲜亮。“糖精枣”的表面有种黏黏的感觉,而正常枣表面较为光滑;用手捏开“糖精枣”,发现枣皮与枣肉有分离。用舌尖舔“糖精枣”表皮能感觉到明显的甜味,细细品味会感到苦。用水冲洗后,“糖精枣”甜度会明显降低。一天后,“糖精枣”变软,表面褶皱明显,而正常枣比较硬,表面光滑。

俗话说,一日三枣,长生不老。鲜枣上市的季节,还是提醒大伙,购买时要多留个心眼,可不要掉进糖精枣这甜蜜的陷阱里。

糖精枣有什么危害?长期食用糖精钠或致癌

糖精化学名称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市场销售的商品糖精实际是易溶性的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钠盐,简称糖精钠。糖精钠的甜度约为蔗糖的450-550倍,故其十万分之一的水溶液即有甜味感,浓度高了以后还会出现苦味。

由于食用糖精对人体健康有害无益,所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对糖精严格控制使用,其控制标准一般为不超过消费食糖总量的5%。而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糖精使用量超出正常使用量的14倍。

糖精钠是有机化工合成产品,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而不是食品,添加到水果当中并不合法。据了解,糖精钠除了在味觉上能引起甜的感觉外,无任何营养价值,其生产原材料为钾、苯、氯磺酸,若加工不精细,还含有重金属物质。长期食用过量糖精钠,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降低人的食欲,甚至引起血小板减少。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糖精钠,易造成急性大出血,严重者还会损害肝脏、肾脏,并导致癌症。

如何辨别糖精枣?

枣几月份成熟?枣品种的成熟期在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大枣才有枣味。最好在应季时买枣子。鲜食的枣子,农民一般在枣子青色时,就采摘上市。如果枣子全身比较红,且红得发紫,最好别买。由于糖精钠对人体健康有害无益,因此消费者在选购鲜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首先要看颜色,“糖精枣”遍体暗红,色泽并不光亮,而天然枣色泽鲜亮,红得不均匀。

其次用手摸,“糖精枣”表面发黏,用手捏会发软。

最后可以用舌头舔,“糖精枣”的表皮很甜,甚至发苦。

此外,有研究显示,半红期枣中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性都要高于全红期的枣,因此,不管是从营养,还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青里带红的枣都是最佳选择。一旦买到糖精泡过的大枣也不要太害怕,重复浸泡冲洗,可减少大枣外皮的糖精浓度。

鲜枣多吃会伤胃

又脆又甜的鲜枣,是营养丰富的天然“维生素药丸”。比起干枣来,更加鲜嫩爽口,往往一吃就收不住。不过,营养学家提醒,鲜枣千万不能吃太多,否则会伤肠胃。

这是因为,首先,大枣的水分含量低。大多数水果的水分含量为80%—90%,而大枣仅为67%。所以别的水果多吃点,其实大部分都是水。而大枣吃多了,“干货”就比较多了。

其次,大枣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明显高于其他常见水果。大枣高达1.9%膳食纤维(尤其是不可溶的纤维素)在胃和小肠中不能被消化,少量摄入具有促进排便、预防便秘的作用,可一次大量摄入则会刺激肠胃,造成胃肠不适。大枣中的膳食纤维主要集中在皮中,枣皮是非常薄而硬的,吞入胃中之后,如果你的胃黏膜刚好有炎症或溃疡,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会造成疼痛或不适。

一天吃多少鲜枣合适呢 一般说来,每天吃一把就能满足人体的需求了。如果胃没什么炎症、溃疡或伤口,吃多点也没关系。不过,就算胃很健康,不同的人对某些刺激性物质的耐受力也不一样。因此,胃不好的人一定要少吃鲜枣。而肠胃健康的人,最好慢慢吃,稍微感到腹胀不适,就要及时停下来。

怎样挑选红枣

1、表皮褶皱少的新鲜:

新鲜的红枣比较饱满,果皮上褶皱较少的一般是当年产的。而且,好的红枣表皮经过擦洗后很光亮。

2、颜色越深的越甜:

不少人误以为枣的颜色深浅跟其新鲜度有关,颜色越深的越陈。但其实枣一旦被摘下,其表皮的颜色变化很小。通过表皮的颜色,我们可以判断枣的甜度。颜色越深的,成熟度更高,也就越甜。

3、顶端有柄的没蛀虫:

红枣的含糖量通常在60%—80%,很容易被虫蛀。顶端没有柄的就需注意了,如果再有小孔,就是被虫蛀过的了。还可以用手捏一捏,感觉果肉软而空的,也可能是虫蛀的。

如何辨别糖精枣?

糖精枣是为了谋求私利的商家通过青枣加工糖精来销售,8月9月份以来尤其猖狂。如何辨别鉴别糖精枣呢?

品尝:尝,这是最直接的办法。浸泡过糖精的枣子表皮都是甜的,用舌头舔一舔,就能明显感觉到甜味,咬开枣子后,枣子的表皮会比果肉还甜,有的甜得发苦。而自然红的枣子表皮是没有甜味的。

外形:自然红的枣子朝阳的那一面呈红色,背阳的那一面呈青色,红色和青色之间过渡自然,过渡部分是黄色。但糖精枣有的是整个都被泡为红色,有的只是部分浸泡在糖精水中变成红色,没有被浸泡的部分还是青色,因此,整个枣子青红分明,两色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红色和青色之间没有过渡的黄色。

相关推荐

冬枣多了拉肚子怎么办 冬枣不适合什么人

鲜枣进食过多引起胀气,腹胀气滞者和有腹胀现象的孕妇,均属于忌食人群。大枣虽好,服用也应适量,而且由于食用过多胀气,对于那些湿热比较重、舌苔比较黄的人以及牙病患者来说,则最好少鲜枣性温体热的人不可多。同时体质燥热的女性朋友,也不适合在经期服食鲜枣,因为这极有可能引起经血过多而害身体健康。 鲜枣表皮坚硬极难消化,时一定要充分咀嚼,否则加重肠道的负担,也影响营养的吸收。急慢性炎、溃疡者生枣时一定要将皮去掉,否则容易损黏膜。鲜枣味甘甜刺激酸分泌所以酸过多、经常反酸者不易食用 鲜

如何挑选鲜枣

1、看枣的表皮颜色 好的大枣皮色呈紫红或深红,颗粒大小均匀、果形短壮圆整,皱纹少,痕迹浅,皮薄核小,肉质厚而细实。 如果皱纹多,痕迹深,果形凹瘪,皮略泛绿,则是未成熟的鲜枣。 2、看鲜枣的蒂端 蒂端有红色或深红色的圈眼进一步的延伸,说明是受太阳光线的照射比较充足。颜色呈自然色没有明显的红绿交界线是自然成熟的鲜枣。 如果红色鲜枣的蒂端为青色,并且口感并不脆甜,则有可能并不是自然成熟的鲜枣,而是放熟的,放置时间较旧的鲜枣里面的维生素C含量损失较大。 3、尝味道 尽量挑选八成熟的枣品尝,如口感松脆香甜,可判定为

鲜枣的五大禁忌 忌多

鲜枣是常见的一种水果,富含葡萄糖、果糖、蔗糖等糖类物质,口感比较甜,在鲜枣中糖分含量较高,且膳食纤维含量丰富,食用鲜枣后饱腹感也比较强,但多了鲜枣容易刺激肠导致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同时鲜枣是温性水果,鲜枣得太多还易出现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上火症状,不利于身体健康。

红枣注意事项

1、枣皮要嚼细 红枣是滋补调养佳品,可以经常食用,但切忌过量,食用过多引起酸过多、腹胀等问题。而且红枣的枣皮消化起来比较困难,一定要细嚼慢咽。 2、枣后要喝水或漱口 红枣的高含糖量对牙齿有一定危害。如果太多红枣,却没有饮用足够的水,很容易蛀牙。已经患上牙病的人更是不宜食枣。 3、带枣皮炖汤 大枣皮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炖汤时应连皮一起烹调。 4、一次不要超过20枚 大枣虽然可以经常食用,但一次最好别超过20枚,得过量有损消化功能,引发便秘。过多食用大枣引起酸过多和腹胀。 5、腐烂的大枣不要

冬枣特别甜是怎么回事

正常情况 冬枣本来就是一种甜度比较高的水果,而冬枣的品种有很多,有一些品种的冬枣甜味非常浓,几乎没有酸味,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糖精枣 冬枣味道特别甜还可能是糖精枣,有的商家为了增加冬枣的甜度,将它放入糖精中浸泡,这样的冬枣味道也特别甜。但是糖精枣与正常冬枣不同的是它的外皮也很甜,而且后味有些发苦,摸起来质地也比较粘手。

冬枣太甜可以吗 怎么避免买到糖精枣

1、一般冬枣的成熟期在10月份,想又红又甜的枣子,最好等到10月底。 2、在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枣子,一般无证摊贩很可能售卖糖精枣。 3、买枣子并不是又红又大就好,正常的枣子表皮细腻、光滑,稍微捏一下有弹性,尝起来水分适中,甜味平和。学辨别自然成熟的枣子和糖精枣

冬枣发苦是怎么回事 怎么看冬枣有没有泡过药水

自然熟的冬枣是由青色逐渐变为红色,所以多为青里透红,青红之间没有很明显的分界线;而糖精浸泡过的冬枣多为暗红或暗黄色,青色部分界限明显。 自然成熟的冬枣表皮光滑、坚硬,果皮和果肉紧密贴合;而糖精枣的表皮黏腻,甚至可能有褶皱、果皮松弛、果蒂偏软的情况。 自然熟的冬枣清脆爽口,果肉部分清甜,果皮基本无味,有股自然的清香,而糖精枣由于浸泡原因,果皮比果肉更甜,后味微苦,且清洗过的水也有甜味。

冬枣越放越甜吗 冬枣太甜了有问题吗

不一定。 甜度不太好确认,有人喜欢甜有的人则不喜欢甜,对于甜度的感觉也不同。还有,冬枣鱼龙混杂,品种不同,当然甜度也不同了。再加上冬枣本身就含糖量高,鲜枣含糖量达43%,比较甜,所以有些不太爱甜的朋友可能表示难以适应。 只是,冬枣过于甜也出现大家所说的有可能是用糖精泡过。这种糖精泡过的不好,不宜。特别是过早的冬枣的时候定要小心,还没有到成熟的季节冬枣就特别甜特别红就要注意了。

四招教您巧挑冬枣

知道了“冬枣”背后的猫腻,您就更得练就火眼金睛,学挑选货真价实的冬枣了。其实,真假冬枣不难鉴别,教您四招,包您学了就了就用,用了就灵! 第一招:看颜色。正宗冬枣果皮色泽自然过渡,青-黄-红三色间杂分布;糖精枣却是青红两色界限特别分明(这是由于泡水时的水面分界线留下的),或者完全变红一点青、黄色都没有。 第二招:摸表皮。正宗冬枣果皮饱满圆润,摸起来脆嫩而有韧性。在热水中浸泡几个小时,果皮免不了有点褶皱,尤其是尾部容易发软溃烂。就像冬天洗澡时间过长,我们的手指头皮肤也褶皱一样。 第三招:尝味道。正宗

冬枣红的好还是绿的好 糖精枣的危害

糖精枣是指用糖精钠浸泡过的枣,这样的冬枣味道极甜,颜色鲜红,看起来十分诱人,但是这是一种违法行为,糖精枣食用后不仅没有应有的营养价值,而且它的甜度极高,影响人体肠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食欲,而且食用过多还导致血小板减少,抑制血液再生,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