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尿酸的注意事项
血清尿酸的注意事项
(1) 磷钨酸还原法:① 为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每次测定应包括质控血清,所得值需在允许范围。② WHO推荐的OCV为±5%,RCV为±10%。我国推荐的RCV为7.5%。③ 红细胞中含有多种非特异性还原物质,因此应用血清或血浆作样本。④ 草酸钾与磷钨酸反应,形成不溶性的磷钨酸钾,可造成显色液混浊。因此不能用草酸钾作抗凝剂。⑤ 血清和尿液尿酸在室温可稳定3天。尿液冷藏后,可引起尿酸盐沉淀析出。其解决方法为:将尿液pH调至7.5-8.0,并加热到50℃,使沉淀完全溶解,然后再行测定。⑥ 尿酸在水中溶解度极低,配制标准液时,加碳酸锂加热助溶。如无碳酸锂,可用碳酸钾或碳酸钠代替。⑦ 用钨酸沉淀蛋白时,部分尿酸可与蛋白一同沉淀,而且沉淀量随滤液pH值的不同而异。如滤液pH<3,尿酸回收率小于90%,pH值3.0-4.3,回收率93%-103%;pH值2.4-2.7,回收率74%-97%。⑧ 钨酸钠质量要有保证。如含有钼,则可与血液中酚类物质起反应,影响测定结果。⑨ 比色时间要严格掌握,室温放20-30min内比色效果最佳。(2) 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① 为确保满意的质量,每次测定都应同时测定质控血清,所得值应在允许范围。② 标准液浓度准确与否及吸取标本量的准确度,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如果结果倾向偏高或偏低,应从标准液及吸取标准量上找原因。所用玻璃器材要清洁干燥,吸量管准确度要高。③ 干粉试剂于2-6℃保存,至少可稳定6个月。复溶后的试剂在室温可用6-8h;在2-6℃可稳定12-24h,若发现干粉受潮结块,或有颜色出现,及复溶后与定值血清测定值不符,说明试剂已变质,应弃去不用。④ 最后的呈色反应属Trinder反应,故受氧化还原剂的影响很大,污染还原剂时,结果显著降低或不显色。而污染氧化剂时可使结果偏高或使试剂变红。
血清尿酸偏高
1、嘌呤摄入过多:血尿酸高含量与食物内嘌呤含量成正比。摄入的食物内RNA的50%,DNA的25%都要在尿中以尿酸的形式排泄这也是血尿酸偏高原因之一,严格限制嘌呤摄入量可使血清尿酸含量降至60umol/L(1.0mg/dL),而尿内尿酸的分泌降至1.2mmol/d(200mg/d)。
2、血尿酸偏高原因是由于内源性嘌呤产生过多导致的。内源性嘌呤代谢紊乱较外源性因素更为重要。嘌呤由非环状到环状的从头合成过程要经过11步反应,其中酶的异常多会导致嘌呤合成过多。
3、血尿酸偏高原因还包括有由于其他的疾病引起的:如长期禁食和糖尿病,常造成血中酮体升高并由尿液中排出,竞争性地抑制肾小管对血液中尿酸的排泄,所以可使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增高,尿酸超过正常值一般来说要考虑是痛风可能。这是一个代谢性疾病,如果不控制会导致全身各系统都会出现问题。
4、肾脏疾病: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者的血清尿酸浓度都可明显地增高。而且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血尿酸水平越高,发生痛风的机率越大,但部分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可以是正常的。
所以说,引起血尿酸偏高的原因是两个,一个是日常生活饮食不合理,导致体内摄入的高嘌呤食物太多,从而引起的血尿酸嘌呤,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那么,平时就要多注意日常饮食习惯,不可摄入嘌呤含量过多的食物。目前,上海等地有一流的设备与技术。
两外一个原因,就是,本身的肾功能发生了障碍,这个治疗起来可能会有点麻烦,即使这样,患者朋友也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
怎样预防痛风 合理进食
根据工作与活动量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进食,不要吃得过饱,也不要随意增加进餐次数,以免热能及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因保持理性体重。血清尿酸盐水平与人的肥胖程度,体表面积和体重指数呈正相关,肥胖病人体重降低后,血清尿酸水平降低,痛风发作减轻。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有何表现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高尿酸血症期是指血尿酸高于正常值,但无关节炎、痛风石等症状,有 5%〜12%的高尿酸血症最终表现为痛风发作。血清尿酸盐浓度愈高,时间愈长, 发生痛风的机会愈多。
诊断痛风的检查项目都有哪些
关节腔穿刺检查: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肿胀关节腔内可有积液,以注射针抽取滑囊液检查,具有极其重要诊断意义。滑囊液的白细胞计数一般在(1~7)×109/l,主要为分叶核粒细胞。无论接受治疗与否,绝大多数间歇期的患者进行关节滑囊液检查,仍可见有尿酸钠晶体。
血尿酸测定:
痛风急性发作期绝大多数痛风病人血清尿酸含量升高。一般认为采用尿酸酶法测定,男性416μmol/l(7mg/dl),女性>357μmol /l(6mg/dl),具有诊断价值。若已用排尿酸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则血清尿酸含量可以不高。缓解期间可以正常。有2%~3%病人呈典型痛风发作而血清尿酸含量小于上述水平。
尿常规检查 :
痛风病程早期一般无改变,累及肾脏者,可有蛋白尿、血尿、脓尿,偶见管型尿;并发肾结石者,可见明显血尿,亦可见酸性尿石排出。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滑囊液或疑为痛风结节的内容物进行定性分析来判定尿酸钠,是痛风最有价值的方法。方法是首先测定待测标本的吸收光谱,然后与已知尿酸钠的吸收光谱比较。若两者相同,则测定物质即为已知化合物。
血常规和血沉检查:
急性发作期,痛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为(10~20)×109/l,很少超过20×109/l。中性白细胞相应升高。肾功能下降者,可有轻、中度贫血。血沉增快,通常小于60mm/h。
痛风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进行准确的诊断
一、血,尿常规和血沉:
1、血常规和血沉检查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为(10~20)×109/L,很少超过20×109/L,中性白细胞相应升高,肾功能下降的痛风患者,可有轻,中度贫血,血沉增快,通常小于60mm/h。
2、尿常规检查痛风病程早期一般无改变,累及肾脏者,可有蛋白尿,血尿,脓尿,偶见管型尿。并发肾结石者,可见明显血尿,亦可见酸性尿石排出。
二、血尿酸测定:急性发作期绝大多数病人血清尿酸含量升高,一般认为采用尿酸酶法测定,男性416μmol/L(7mg/dl),女性>357μmol/L(6mg/dl),具有诊断价值,若已用排尿酸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则血清尿酸含量可以不高,缓解期间可以正常,有2%~3%病人呈典型痛风发作而血清尿酸含量小于上述水平,有三种解释,中心体温和外周关节温度梯度差较大。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分泌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血清尿酸排泄,而远端关节内尿酸钠含量仍相对较高。已用排尿酸药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三、尿尿酸含量测定:在无嘌呤饮食及未服影响尿酸排泄药物的情况下,正常男性成人24h尿尿酸总量不超过3.54mmol/(600mg/24h),原发性痛风病人90%尿尿酸排出小于3.54mmol/24h,故尿尿酸排泄正常,不能排除痛风,而尿尿酸大于750mg/24h,提示尿酸产生过多,尤其是非肾源性继发性痛风,血尿酸升高,尿尿酸亦同时明显升高。
一旦痛风就得一辈子吗
是的,痛风难以根治
痛风是一种血清尿酸增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而血清尿酸的增高是由于个体因素排泄尿酸减少或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导致尿酸沉积引起的,目前来说并没有药物能够根治这种代谢紊乱,因此痛风完全根治的可能性不大,一旦患有痛风就可能得一辈子。
尿酸的意义
(1)血尿酸增高:
1)血尿酸增高主要见于痛风,但少数痛风患者在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测定正常。血尿酸增高无痛风发作者为高尿酸血症。
2)在细胞增殖周期快、核酸分解代谢增加时,如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清尿酸值常见增高。肿瘤化疗后血尿酸升高更明显。
3)在肾功能减退时,常伴有血清尿酸增高。可见于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炎,其他肾脏疾病的晚期如肾结核,肾盂肾炎,肾盂积水等。
4)在氯仿中毒、四氯化碳中毒及铅中毒、子痈、妊娠反应及食用富含核酸的食物等,均可引起血中尿酸含量增高。
(2)血尿酸降低:
恶性贫血,范科尼综合征血尿酸降低。
老人得了痛风应该怎么治疗好
1、疼痛期痛风:顾名思义,痛风患者在这个阶段疼痛非常明显,因此治疗上应以止痛为主,使用的药物包括秋水仙碱、塞来昔布(西乐葆)、依托考昔(安康信)、激素(强的松)等。一般而言,痛风患者疼痛时常用秋水仙碱、西乐葆、安康信这类药物,激素因为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一般不建议使用。然而,当严重的多关节痛风发作时,仅用上述药物无法缓解疼痛时,则可使用强的松进行止痛治疗痛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减少副作用)。
2、无痛期痛风:当痛风患者疼痛缓解后,一般就进入缓解期,这一时期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但仍需进行降尿酸治疗。降尿酸的方法包括多饮水(每日2500ml以上),低嘌呤饮食,降尿酸药物治疗痛风。而降尿酸治疗的目标(停药时间)为维持血尿酸在300umol/L以下达半年。
3、静止期痛风:控制高尿酸血症开始时必须每日并用秋水仙碱或NSAID治疗,这是因为控制高尿酸血症的各种疗法在开始几周或几个月内易于引起痛风急性发作。定期检查血清尿酸盐浓度有助于评价药效。根据能否有效降低血清尿酸盐浓度,来调节药物的种类与剂量。痛风石需要数月乃至数年才能溶解,应维持血清尿酸水平<4.5mg/dl(<0.26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