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排便困难怎么办
宝宝排便困难怎么办
宝宝排便困难怎么办?
1、平时应给宝宝多饮水。
2、饮食方面,母乳喂养母亲的饮食也要以清淡、消化为主。
3、定时把孩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4、给宝宝做腹部顺时针按摩,每天两次,每次5~10分钟,促进肠蠕动。
5、适量运动,可给宝宝做做被动操等来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
6、适当的应用肠道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帮助缓解便秘。
7、适当增加菜汁和果汁的摄入量,同时要注意辅食添加的原则,不要过急过快,防止超过宝宝的消化能力而引发消化功能紊乱出现便秘。
宝宝出现5种异常大便为正常
1、墨绿色胎便
胎便属于正常新生儿的大便,主要是由婴儿吞咽的液体,发育中的肠道代谢废物及肠道中产生的其它物质形成的,所以,婴儿出生头2至3天内的大便,是婴儿在母亲体内怀孕10个月堆积的废物,一般为墨绿色浆糊样大便,当这些废物排完后,大便的颜色和性状就会发生变化。
2、黄色软膏状大便
母乳喂养的宝宝经常排黄色软膏状大便,有时妈妈吃了某些食物后,宝宝的大便会变成绿色或褐色,有时可见奶瓣,1天排大便4到10次不等。
3、绿色大便
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通常为绿色,性状均匀的大便,有时也会排黄色和褐色的大便,喂宝宝的奶粉不同有时大便的情况也不一样,大便1天1至4次。
4、黄绿色大便
这是混合喂养宝宝的大便,大便的颜色、性状,次数是介于母乳与配方奶喂养之间,有时偏向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有时偏向配方奶喂养宝宝的大便。
5、多彩大便
其实很多时候宝宝每天排的大便几乎是相同的,包括颜色、性状和次数,但些时候,大便的颜色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对母乳喂养的宝宝而言,宝宝大便的颜色可能与母亲的饮食总类有关。
新生儿便秘症状
婴幼儿一般每天1-2次大便,便质较软,若2-3天不解大便,而其他情况良好,有可能是一般的便秘。但如果出现腹胀、腹痛、呕吐等情况,就应及时送医院检查。
1、胎便
若生后二十四小时不见胎便,应怀疑是否消化道先天畸形而致粪便梗阻,须及时诊治。稍大些的宝宝如果排便时间间隔超过36小时没有胎便排出或排出少量不正常胎便,这都属于不正常情况,应注意宝宝是否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疾病。
2、普通大便
如果宝宝排便间隔超过48小时,就可以算是便秘了。有些宝宝出生不久,大便就不顺畅,隔1-2天或3-4天才排便1次,而且排出来的便便干硬、宝宝排便时哭闹不停。由于便便干硬,每次排便困难,会使宝宝产生恐惧心理,害怕排便,导致恶性循环。
新生儿宝宝通常出现的便秘多为功能性便秘,这常会被家长忽视,而导致病情加重。如果宝宝便秘时间较长,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甚至腹痛、头晕、睡眠不安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脱肛或肛裂出血等症状,所以爸妈一定要注意,严密观察,如果发现便秘,应及早治愈,否则会引发严重后果。
宝宝常期性便秘易致反复感冒
1、饮食不足或喂养不当
人工喂养的婴儿,其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过多,加上平时饮水少,或者突然改变饮食习惯,都会引起便秘。
2、局部因素
常见的有肛门周围的感染、肛裂等。因排便时出现疼痛而造成排便困难。
3、营养不良、佝偻病等
因为腹壁或肠壁肌肉张力低下,肠蠕动慢,引起排便困难。
4、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狭窄等。前者多表现为出生时胎粪24小时后才排出,完全排尽超过二天,有胆汁样的呕吐,腹胀,以后大便干结,需要用灌肠、开塞露或腹泻剂治疗。后者主要是肛门口狭窄,不能使大便通过,经扩肛后可好转。
根据以上四个原因,妈妈们可以作相应的处理。由于饮食不当引起排便困难的婴儿,可喂些果汁、菜汤,平时多喝些开水,用米汤冲稀牛奶或者加些蜂蜜,这样大便就能变软,易于排出。如果仍排便困难,可用肥皂头塞入肛门口,刺激其产生便意,促进排便。如再不见效,可用开塞露或缓泻剂,但这只能作为临时的措施。一般来讲,要使宝宝排便通畅,应培养其良好的饮食及定时排便的习惯,并鼓励其多活动,增加肠蠕动。如有肛周感染及肛裂,可局部用高锰酸钾坐浴,再加上应用抗生素。至于肠道畸形所造成的排便困难,应去专科医院就诊。
宝宝便秘的表现
1.普通大便
如果宝宝排便间隔超过2天(48小时),就是便秘了。有些宝宝出生不久,大便就不顺畅,隔1~2天或3~4天才排便1次,而且排出来的便便干硬、宝宝排便时哭闹不停。由于便便干硬,每次排便困难,会使宝宝产生恐惧心理,害怕排便,导致恶性循环。新生儿宝宝通常出现的便秘多为功能性便秘,这常会被家长忽视,而导致病情加重。如果宝宝便秘时间较长,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甚至腹痛、睡眠不安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脱肛或肛裂出血等症状,所以爸妈一定要注意,严密观察,如果发现便秘,应及早治愈,否则会引发严重后果。
2.胎便
若生后二十四小时不见胎便,应怀疑是否消化道先天畸形而致粪便梗阻,须及时诊治。稍大些的宝宝如果排便时间间隔超过36小时没有胎便排出或排出少量不正常胎便,这都属于不正常情况,应注意宝宝是否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疾病。
宝宝拉大便困难怎么办
1、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小婴儿如果出现了便秘因为只喝母乳,我们建议母亲本人要多吃一些含膳食纤维多的蔬菜水果或者是西瓜、绿豆汤这样的东西来预防小宝宝便秘。对于吃奶粉的宝宝要注意选择它的品牌,建议可以选择一些防便秘的奶粉,特别是奶粉中加有双歧杆菌或者益生菌的奶粉或者低龄配方奶粉都对预防便秘有一定的好处。大人在冲调奶粉的时候按照奶粉罐上的说明来冲,奶粉的冲调宁淡勿浓。如果开始添加辅食的孩子便秘,要适当加上蔬菜泥。四到六个月的孩子加辅食加米粉蛋黄忽略了蔬菜泥,对于便秘来说一定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甚至可以给孩子煮一些白萝卜水理气通便。另外调节温度不要让居室温度太高,孩子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太多,粪便当中的水分也减少,大肠会返吸收水分,孩子拉出干硬小球状的奶粉,多喝水,喝西瓜水、绿豆汤。
2、增加孩子活动让肠道蠕动起来,对于三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只能被动运动,如果这样的孩子整天平躺很少把孩子立起来或者趴着,肠蠕动很缓慢,也会增加便秘。对于这样的小婴儿做做腹部的按摩,或者适当让孩子趴一趴,或者竖起来抱宝做做被动操增加肠胃蠕动。
3、观察孩子每天喜欢在什么时候大便,以后每天到这个时候都要有意识让孩子去排大便,如果一旦孩子的大便定时以后往往不太容易出现便秘,最好不要因为节假日或者大人的事情改变孩子的排便规律。
4、对于便秘的孩子还可以采用温水泡浴的方法,孩子在温水里面泡浴的时候适当按摩肚子,或者肛门局部的轻柔按摩都可以增加孩子排便。
宝宝排便困难这就是便秘吗
宝宝排便困难 这就是便秘吗?
从医学上讲,排便困难是指宝宝需要用力或者哭闹至少10分钟才能排出便便,但排出的便便还是软便。便秘是指宝宝每周排便次数≤2次,而且大便又干又硬。大多数家长认为的宝宝便秘,其实并没有这么严重。
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宝宝排便次数可能多到每天12次,也可能少到每周3~4次。正常情况下,宝宝排便的频率会随月龄的增长而减小。宝宝排便困难或便秘大多是功能性的,很少是器质性的。这种功能性的便秘在婴儿期比较常见,妈妈们不用过分担心。如果宝宝的体重、身高等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并且没有 其他症状,那么通过正确的喂养和护理方法就能减少它的发生。
什么样的便秘需要看医生?
妈妈们要多留意宝宝排便的频率,大便的颜色、软硬度和量的多少,并且注意是否有便血的情况,还要观察宝宝是否有腹痛症状。如果宝宝每周排便≤2 次,而且伴有大便干结,或者需要用力/哭闹至少10分钟才能排出软便,或者出现体重增长不足、呕吐、大便带血等其他症状,那么就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了!
应对排便困难/便秘:喂养和护理小妙招
1、坚持母乳喂养,合理安排妈妈的饮食,避免吃辛辣的食物。
2、适量增加宝宝的液体摄入,除了水之外,还可以是含山梨醇的果汁(如西梅汁、梨汁、苹果汁等),能增加大便次数及大便中的水分。
3、给宝宝合理地添加辅食,平衡营养,增加淀粉、全麦的摄入可以起到软化大便的作用。
4、补充钙剂、铁剂可能会引起便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补充。
5、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给宝宝适当服用益生元或益生菌,以补充纤维素。
6、做好宝宝的臀部护理,减少红屁股与肛裂的发生,避免因肛门疼痛引起的便秘。
7、做好宝宝的行为调整,养成良好的排便规律。最早可以从2~3月龄开始进行排便训练,先定时把便,等宝宝大一些后可以使用便器进行训练。
新生儿便秘家长怎么判断
1、胎便
若生后二十四小时不见胎便,应怀疑是否消化道先天畸形而致粪便梗阻,须及时诊治。稍大些的宝宝如果排便时间间隔超过36小时没有胎便排出或排出少量不正常胎便,这都属于不正常情况,应注意宝宝是否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疾病。
2、普通大便
如果宝宝排便间隔超过48小时,就可以算是便秘了。有些宝宝出生不久,大便就不顺畅,隔1-2天或3-4天才排便1次,而且排出来的便便干硬、宝宝排便时哭闹不停。由于便便干硬,每次排便困难,会使宝宝产生恐惧心理,害怕排便,导致恶性循环。
新生儿宝宝通常出现的便秘多为功能性便秘,这常会被家长忽视,而导致病情加重。如果宝宝便秘时间较长,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甚至腹痛、头晕、睡眠不安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脱肛或肛裂出血等症状,所以爸妈一定要注意,严密观察,如果发现便秘,应及早治愈,否则会引发严重后果。
宝宝大便一粒一粒的怎么办
事实上,这位小宝宝应该是便秘。便秘的重点在于“排便的时候是否困难”,而不在于“是否每天都排便”。如果宝宝排便过程困难,即使他每天都排,也算便秘;如果宝宝排便轻松,即使3天才排一次,也不算便秘,而考虑是攒肚了。(攒肚的宝宝虽然几天才排便一次,但排出的大便软、黄,排便过程轻松,这就是攒肚与便秘的区别。)
一般来说,观察宝宝大便的形状,便可知道宝宝排便是否困难:
大便一粒一粒分散开,呈羊屎便状:表明孩子排便非常困难;
大便颗粒状,结在一起,像葡萄串一样:表明孩子排便很困难;
大便结在一起,表面干燥有裂痕,呈玉米棒状:表明孩子排便有点困难;
大便呈条状,平滑不干燥:表明孩子的排便比较轻松、排便正常。
便秘的时候,宝宝常常会表现出烦躁易怒的情绪,由于肠道蠕动慢,消化慢,还会影响到宝宝的胃口……这时当妈的心里更是郁闷,宝宝并没有吃什么上火的东西,为什么会便秘呢?
应对宝宝排便困难喂养和护理小妙招
1、坚持母乳喂养,合理安排妈妈的饮食,避免吃辛辣的食物。
2、适量增加宝宝的液体摄入,除了水之外,还可以是含山梨醇的果汁(如西梅汁、梨汁、苹果汁等),能增加大便次数及大便中的水分。
3、给宝宝合理地添加辅食,平衡营养,增加淀粉、全麦的摄入可以起到软化大便的作用。
4、补充钙剂、铁剂可能会引起便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补充。
5、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给宝宝适当服用益生元或益生菌,以补充纤维素。
6、做好宝宝的臀部护理,减少红屁股与肛裂的发生,避免因肛门疼痛引起的便秘。
如何治疗和护理新生儿便秘
有的妈妈反应,自己的孩子什么方面发育的都不错,就是容易便秘,生活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良习惯,每天用棉签刺激肛门给宝宝排便也没有用,医生建议使用开塞露,但是总是用药也不好。但是如果大便长时间存留在体内,会使毒素淤积在幼儿体内,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造成食欲不佳,从而产生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相信这样的事情不只是这一个妈妈遇到,怎么才能应对新生儿的便秘呢。
首先妈妈们要注意宝宝是否便秘,注意一下几点信号:1、食欲减退.2、大便干燥,3、腹部胀满,4、排便困难
研究表明,引起新生儿便秘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先天的缺陷,二是不良的生活习惯。第二种情况则较常见。新生儿便秘大多数发生在吃牛奶的孩子身上,牛奶较母乳来说蛋白质含量高,不易消化,喝牛奶的孩子长长2~3天解一次大便。如果排便并不困难,并且大便也不硬,婴儿精神好,体重也增加,这种情况就不是病,只是排便的一种习惯。这时就应该重点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地排便习惯,均衡膳食,增加一些纤维素的摄入,保证宝宝的运动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如果除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外,每次排便时还非常用力,排便困难令宝宝痛苦难言且哭闹不安,并在排便后可能出现肛门破裂便血,这时则应积极处理,入院就医,配合医务人员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