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血hcg报告
怎么看血hcg报告
由于hcg是女性怀孕时所分泌的特异性激素,所以hcg可用于协助孕早期怀孕具体情况的诊断。
妇女受孕后,从第9-11天起即可测出血中hcg升高,正常发育的绒毛所分泌的hcg量很大,每天的滴度不断的快速上升,hcg水平每2天左右约升高一倍。即如果hcg每两天增加的量大于66%(就算有先兆流产,hcg的增加比率不会变),比如今天是234,如果后天测出来是450左右就可认为是正常宫内早孕。相反,如果连续两次增加速度缓慢,表明宫外孕或者胚胎不正常发育迟缓。比如今天是234,后天是300,再2天才400,这样的hcg值肯定不正常,保胎的成功率极低。
不过,如果HCG增加速度非常快,表明有葡萄胎的可能,必须紧密监测,当然也有可能是双胞胎。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
红细胞(血红蛋白)——人体组织器官“输氧员”
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120~160克/升
红细胞数4.0~5.5×1012/升
正常成年女性 血红蛋白浓度110~150克/升
红细胞数3.5~5.0×1012/升
婴幼儿和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血容量急剧增加而导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比正常成人低约10%~20%。
红细胞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主要功能是给人体各组织输送氧。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由铁、原卟啉和珠蛋白组成,红细胞的功能主要由其中所含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红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都会产生红细胞疾病。
红细胞数量减少会产生贫血。贫血患者会有头昏、乏力、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
红细胞增加会产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出现皮肤黏膜红紫、脾肿大、血栓、出血等临床表现。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由于血液浓缩,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会偏高;慢性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会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此外,骨髓增生性疾病中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显著增多,数值可达7.0~10.0×1012/升,血红蛋白增多,数值可达170~250克/升。红细胞发生质的异常时会产生血红素成分异常的卟啉病、珠蛋白成分异常的血红蛋白病。比较常见的β-海洋性贫血,即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就属于血红蛋白病。
白细胞——人体重要的防御机构
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为
4.0~10.0×109/升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数的50%~70%
淋巴细胞占20%~40%
单核细胞占3%~5%
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嗜碱性粒细胞占0~1%
白细胞对人体具有保护和防御功能。中性粒细胞能够吞噬和杀死细菌,防止细菌和有害物质侵入机体。淋巴细胞与免疫有关,它是机体保护自己不受病原体侵袭的主要细胞。单核细胞能够从血液中清除死亡或不健康的细胞、废物和碎片以及杀死入侵的细菌。
白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都会产生白细胞疾病。化学毒物(苯、铅、汞)、药物(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及抗甲状腺药)、放射线(X射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病毒感染)、免疫等因素都会引起粒细胞减少。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低于4×109/升时,称粒细胞减少症;若低于0.5~1×109/升时称粒细胞缺乏症。还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有白细胞减少,患者有头晕、乏力、食欲减退、发热等临床表现。急性感染、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均会引起白细胞增多,白细胞数大于10×109/升。大多数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可达数万,甚至十万。
血小板——与止血和血栓形成有关
人体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9/升。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它具有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与止血和血栓形成有关。当血管损伤后发生出血,局部小血管立即发生反射性收缩,血小板很快与血管内皮下已暴露的胶原组织和基底膜接触发生黏附,同时发生聚集和释放反应,在血管损伤处形成血小板血栓。加上血液凝固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堵住伤口,使出血停止。
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改变会产生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数低于100×109/升,称为血小板减少。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性损伤、肝硬化脾肿大等,最常见的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时,患者皮肤和黏膜出现出血和瘀斑,并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和眼结膜下出血。严重者有便血、血尿,妇女常有月经过多。
血小板数超过400×109/升称为血小板增多。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血小板显著增多,常在1 000~3 000×109/升之间,并有出血及血栓形成,脾肿大。血小板无力症是血小板膜有先天性缺陷引起,自幼有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和形态正常,但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不良,血小板聚集反应障碍,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异常。
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平均值和网织红细胞
正常人的红细胞比积
男性0.42~0.49(42%~49%)
女性0.37~0.43(37%~43%)
红细胞比积增加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常达0.5(50%)以上,在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时,常需以红细胞比积作为参考。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比积可增加高达0.6(60%)以上。红细胞比积减少见于各种贫血,有助于贫血的诊断和判断贫血的程度。
红细胞平均值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这些数据可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
红细胞平均体积:正常值为82~92飞升(fl)
数值增高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数值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正常值为27~31皮克(Pg)
数值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正常值为0.32~0.36克/升
数值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网织红细胞是尚未成熟的红细胞,它的高低直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盛衰。
外周血网织细胞正常值为0.5%~1.5%。
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的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后。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网织红细胞正常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肾性贫血。
教你如何看血液检查报告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106个/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怎么看B超报告单
一般情况下,B超单上会有以下项目的检查结果:胎囊、胎头、胎心、胎动、胎盘、股骨、羊水和脊柱。下面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指标:
1.胎囊
只有怀孕早期可见到胎囊。在怀孕1.5个月时直径2厘米左右,2.5个月时5厘米左右为正常。正常的胎囊所处位置应该是子宫的前壁、后壁、子宫的底部、上部或者中间的位置。形状应该是圆形、椭圆形或者其他清晰的形状。如果胎囊没有一个规则的形状,而且不能被很清晰地被看见,那么胎囊应该是在子宫靠下的部位。孕妇还会觉得小腹处有疼痛的感觉,阴道也有血流出来,那么就可能会出现流产的情况。
2.胎头
如果胎儿头的轮廓是完整无缺的话,那么就是正常,如果出现了缺损或者形状不规则就是不正常的。正常胎儿没有脑积水的情况而且脑中线没有出现移位的现象,足月胎儿头部双项径应该大于等于9.3厘米。一般情况下,孕5个月后,胎头双项径应该和月份相一致。即怀孕28周BPD为7.0厘米左右,怀孕32周为8.0厘米左右,再根据这个规律推算下去。如果孕妇已经怀孕八个月了,那么腹中宝宝的头部双项径应该以平均0.2厘米/周的速度的增长。
3.胎心
如果能够听到胎心并且很强就代表正常。如果声音微弱甚至听不到就代表不正常。倘若处于正常的状态,那么频率大概是120次/分到160次/分。
4.胎动
如果可以感觉到胎动,而且比较厉害的话,基本说明腹中宝宝很好。如果孕妇不能感受到体内的孩子在动,或者感受到的胎动不是很强烈,那可能是表明孩子还在睡觉,但是也有可能是孩子出现异常,要综合其它项目分析。
5.胎盘
B超单会表明胎盘在子宫壁上所处的区域。一般来说,如果胎盘没有出现异常,那么胎盘应该有两点五厘米至五厘米那么厚。报告单上将钙化这一项分为Ⅲ级,Ⅰ级表示是早期成熟,而且医生能够发现比较匀称的回声,怀孕第三十个星期到第三十二个星期可以明显看出这种变化;Ⅱ级说明胎盘已经离成熟不远了;Ⅲ级则说明胎盘已经处在彻底成熟的阶段了。等到孩子临近诞生的时候,胎盘的成熟度也在加深,而回声比起之前显得更加不均匀。
6.股骨长度
代表胎儿大腿骨的长度。股骨的正常长度与对应的月份的胎头双项径的长度差两三厘米左右。例如,如果胎头双项径有7.2厘米那么长,那么股头长度就是5.2厘米。
7.羊水
如果子宫内羊水大概有三到七厘米那么深,表示还是比较正常的。如果深度大于七厘米,说明过多,如果不足三厘米,表示过少。
8.脊椎
如果胎儿的脊柱没有什么缺损或者是断裂的地方,表明脊柱还是正常的。否则,脊柱可能出现了畸形。
9.脐带
如果脐带在羊水中能够自由浮动,表明没有出现异常,如果通过B超可以在孩子的脖颈处看见脐带,表明已经出现了脐带绕颈。
淋巴肿瘤血常规报告怎么看
血常规检查一般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有的医院还包括血小板计数。随着血细胞自动分析仪的普及应用,部分医院的血常规已增 加至十几个项目。看血常规检查报告单,首先要看一下上述4项内容,然后再看其它各个项目是否都在正常范围。有的报告单用英文代号表示检查项目,即:Hb代 表血红蛋白、RBC代表红细胞、PLT代表血小板、WBC代表白细胞、N代表中性粒细胞、L代表淋巴细胞、B代表嗜碱性粒细胞、E代表嗜酸性粒细胞、M代 表单核细胞。正常血象中见不到幼稚细胞,若报告单中报告见到幼稚细胞,应引起高度重视,这时应该请教医生。
淋巴瘤病人的血象有何变化?
如 前所述,淋巴瘤病人可有贫血,血象中有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但也有部分病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可以在正常范围内。病人是否有进行性贫血是临 床上判断淋巴瘤发展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还常常提示病人有无骨髓侵犯。如病人并发白血病,则血象中可有大量的异常幼稚细胞。也常有部分淋巴瘤病人白细胞及 血小板总数高于正常,霍奇金病病人可有嗜酸细胞轻度升高。一般来说,血象变化对淋巴瘤的诊断意义不大,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动态观测血象变化对调整治疗方案 有很大帮助。
淋巴瘤病人为何会贫血?
约 有10%~20%的淋巴瘤病人在就诊时有贫血,甚至在发生淋巴结肿大前几个月即可发现有贫血,晚期病人更是经常出现贫血。前面已经说过淋巴瘤是淋巴细胞系 的病变,而贫血是红细胞系的异常,两者有何关系呢?这主要有以下几点:1、淋巴瘤广泛侵犯骨髓,使得红细胞系增殖受到抑制,产生并进入血循环中的红细胞数 量减少,不能补偿血循环中红细胞的衰老和破坏,故不能维持其动态平衡状态。2、由于淋巴瘤细胞的干扰,骨髓中红细胞发育成熟过程障碍,即发生“质”的改变, 生成无效红细胞,产生的红细胞不能发挥其正常运输氧的功能。3、脾功能亢进,血细胞破坏增多。4、淋巴瘤病人常发生反复的出血,特别是消化道的出血,使红细胞 损失过多,从而进一步加重了贫血。5、尤其在大剂量化疗时,化疗药物使红细胞损伤而寿命缩短引起贫血。以上几个方面原因常同时存在,使得淋巴瘤病人发生 贫血。
通过专家的介绍后我们知道了淋巴肿瘤血常规报告怎么看了,希望有了淋巴癌早期症状的话,就要及时去医院做血常规检查。做完检查以后按照上面的方法去看一下,如果自己还是不能确定的话, 可以让医生瞧瞧,一旦确诊该手术的手术,该保守治疗的保守治疗。
怎么看血检怀孕报告
在看血检怀孕报告的过程中,HCG指标是很重要的一项。此外,血检报告中还包括另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那就是孕酮。孕酮参考值如下:
孕7周:52.7-100.1 nmol/L;
孕8周:64.6-113.8 nmol/L;
孕9-12周:78-159.2 nmol/L;
孕13-16周:98.3-185.7 nmol/L;
孕17-20周:153.8-241.2 nmol/L;
孕21-24周:234.6-457.4 nmol/L;
孕25-34周:403.4-626.2 nmol/L;
孕35周以后:483.6-776.8 nmol/L。
总体来说,血检作为检测怀孕的一种重要方式,相比于尿检和B超检查血检不仅准确率高而且能够较早判断女性是否怀孕。在进行血检前女性保持正常的作息和合理的饮食即可,并不需要空腹或者其他特别的准备,而且其检查费用也并不算太高。
血检怀孕的参考指标主要有血液中HCG含量及孕酮含量,相应阶段时各指标的含量在上文都有具体说明,希望各位妈妈们能够合理作息、均衡膳食、安心养胎,拥有一个健康可爱的小宝宝!
如何看动脉血气分析报告单
动脉血气分析三步法
简单地讲,三步法包括: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7.4±0.05。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
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PCO2增加,PH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正常P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 例如,如果PCO2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PH值应该是7.48(增加0.08);如果PCO2为60mmHg(增加20mmHg),则PH值应为7.24(降低2×0.08)。
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这时,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PH值与实际PH值,如果实际PH值低于理论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PH值高于理论PH值,则说明同时有代谢性碱中毒。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PH值,可以有±0.02的波动。
实例
例1:病人的PH值为7.58,PCO2为20mmHg,PO2为110mmHg。
分析:
第一步,PH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
第三步,PCO2降低20mmHg,PH值应升高2×0.08(±0.02)即为7.56±0.02,与实际PH值相符,因此该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
结论:此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
血尿酸高如何看体检报告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许多体检者反映他们在健康体检过后,面对报告单上的许多专业术语、医学符号,一头雾水。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体检报告呢?
血尿酸高并不等于痛风,但与痛风发作有密切关系。人体内高尿酸状况,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会有第一次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这时才开始称之为痛风。痛风是人体尿酸过高引起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等。经常性发生痛风有可能造成关节永久性损伤,甚至导致肾脏疾病。
血尿酸正常值范围为150~420mmol/L,高于420UMOI/L为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偏高的人,饮食上要注意酸碱平衡,多摄入碱性的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限制摄入含嘌呤多的食物,蛋白质类食物首选含嘌呤低的牛奶、鸡蛋;肥胖者应减肥,高脂血症则应限制脂肪摄入;戒烟、酒等。
血脂化验报告单要怎么看
怎样看血脂化验报告: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验项目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等6项。
TC:代表血浆总胆固醇,也有用T-CHO代表血浆总胆固醇的。
TG:代表甘油三酯:HDL-C代表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代表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ApoAl: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A1。
ApoB: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B。
这些指标的正常数值一般情况如下:总血浆胆固醇:3.36~5。78mmol/L(130~200mg/dl)。
血浆甘油三酯:男性为0.45-1.81mmol/L(40-160mg/dl);女性为0.23-1.22mmol/L(20-108mg/dL);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2.19mmol/L(35-85mg/dL);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2mmol/L(120mg/dL);载脂蛋白B:69~99mg/dl;当发现血脂化验单上的以上数值超出正常范围时,首先应该检查一下血的样本是不是在空腹状态下采取的。一般要求病人在采血前一天晚10点钟开始禁食,于次日早上9点至10点钟采取静脉血。其次还应注意受试者的饮酒情况,因为饮酒能明显升高血浆中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再次,脂质和脂蛋白水平本身有较大的生物学波动,其中部分是由于季节变化、月经周期及伴发疾病等原因所导致。
总胆固醇:增高,常见于胆道梗阻、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淀粉样变性、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传染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某些慢性胰腺炎、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a-脂蛋白血症、老年性白内障及牛皮癣等。减少,常见于严重贫血、急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肪痢、肺结核、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
甘油三酯: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糖原累积症、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常提示易患冠心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常提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冠心病、脑血管病。
看血脂化验报告的方法包括载脂蛋白中的ApoA、ApoB可用于估计心脑血管风险度,高密度脂蛋白ApoA下降和ApoB增高在心脑血管病中最为明显,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和其他异常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