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吃什么好
呼吸衰竭吃什么好
1.慢性呼衰伴有感冒风寒者豆腐250克加水略煮,入淡豆豉12克武火煮沸后文火煮半小时,再入葱白5条,待香气大出后入调味即可,随意饮用。
2.慢性呼衰痰多厚粘者粳米50克常法煮粥,粥成和入鲜竹沥30毫升、蜜糖15毫升,调匀服食。
3.慢性呼衰咳嗽痰多胸闷者黄豆60克水浸发,白萝卜100克切片,加适量水煮至黄豆熟,再入鲜芫荽15克、葱白4根,稍沸加调味即可,随意服食。
4.慢性呼衰胸闷头痛者川芎15克加适量水煮沸10分钟后,加入鲜荷叶边、鲜银花、西瓜翠衣、鲜扁豆花、丝瓜皮、鲜竹叶心各15克(无鲜货用干的,剂量减半),煮沸后转用文火煮5分钟,取汁饮用。
5.慢性呼吸衰竭伴下肢浮肿者鲤鱼1尾宰杀洗净后,赤豆50克水浸发,同煮汤,加调味服食。
6.慢性呼衰咳喘气促口干者雪梨2个去皮核切片,燕窝5克挑去绒毛,清水浸软,放入炖盅加适量水炖3小时,加入冰糖烊化服食。
呼吸衰竭的分类
一、按动脉血气分析
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如严重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
Ⅱ型呼吸衰竭:也叫高碳酸性呼吸衰竭。缺O2伴CO2潴留(Ⅱ型)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最常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二、按病变部位
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呼衰。
三、按病程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衰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O2,或伴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所致代偿失调,出现严重缺O2、CO2潴留和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呼衰,本章将予重点阐述。
四、按病因
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呼吸衰竭分类根据可分成:
1、泵衰竭: 即由于呼吸驱动力不足(呼吸运动中枢)或呼吸运动受限(周围神经麻痹,呼吸肌疲劳,胸廓畸形)引起呼吸衰竭称泵衰竭;
2、肺衰竭: 由于气道阻塞,肺组织病变和肺血管病变所致的呼吸衰竭称为肺衰竭。
治疗上应针对病因处理。按照呼吸功能不全侧重程度又可将呼吸衰竭分成氧合衰竭和通气衰竭如肺间质病,肺炎等。ARDS主要表现氧合衰竭,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则二者兼有之。
什么是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 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必须及时处理,否则容易有生命危险。
呼吸衰竭的概述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心肺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在海平面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部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医学教|育网搜集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呼吸衰竭的病因
呼吸道病变(20%):
支气管炎症痉挛、上呼吸道肿瘤、异物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肺组织病变(10%):
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散性肺纤维化、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矽肺等,可引起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肺动脉样分流,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肺血管疾病(15%):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肺毛细血管瘤,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胸廓病变(20%):
如胸廓外伤、畸形、手术创伤、气胸和胸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10%):
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急性呼吸衰竭
1.呼吸道病变
支气管炎症、支气管痉挛、异物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肺组织病变
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散性肺纤维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可引起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肺动脉样分流,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3.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等,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4.胸廓病变
如胸廓外伤、手术创伤、气胸和胸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5.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
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呼吸衰竭的表现
1.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①Ⅰ型呼吸衰竭 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②Ⅱ型呼吸衰竭 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加氧疗来纠正。
(2)按病程分类 按病程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衰是指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O2,或伴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日常活动。
2.症状
除原发病症状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急促、精神神经症状等,并发肺性脑病时,还可有消化道出血。
3.查体发现
可有口唇和甲床发绀、意识障碍、球结膜充血、水肿、扑翼样震颤、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呼吸衰竭怎么办
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改善缺氧、纠正CO2潴留和代谢功能紊乱;
3.防治多器官功能损害;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
预防
1.减少能量消耗 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减少支气管分泌物,排除顽痰,降低气道阻力,减少能量消耗。
2.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增强营养提高糖、蛋白及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必要时可静脉滴注复合氨基鼓、血浆、白蛋白。
3.坚持每天作呼吸体操,增强呼吸肌的活动功能。
4.使用体外膈肌起博器 呼吸肌疲劳时,可以使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改善肺泡通气,锻炼膈肌,增强膈肌的活动功能。
呼吸衰竭怎么办
概 述呼吸衰竭,会使我们的生命面临威胁。呼吸不顺畅,会使人发生胸闷、气促等现象。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呼吸,生命的象征也就消失了。患上了呼吸衰竭,曾经让我处于绝望中,对生活毫无信心。后来在家人的帮助下,经过了有效的治疗,如今身体已经康复了。整个人也变得活泼、乐观了许多,下面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步骤/方法:1积极治疗疾病,有感染时应使用抗生素,去除诱发因素。
2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量,可给于解除支气管痉挛、祛痰药物如沙丁胺醇(舒喘灵)、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乙酰半光氨酸(痰易净)、盐酸溴己新(必嗽平)等药物.必有时可用尼可刹米、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3纠正低氧血症,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注意事项:减少能量消耗,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增强营养提高糖,蛋白及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
呼吸衰竭如何护理
呼吸衰竭如何护理?呼吸衰竭是如何引起的?怎样能够保证呼吸道通畅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护理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创伤、休克、肺及呼吸道疾病、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疾病所引起的。它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为肺泡内气体和肺毛细血管内血液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发生障碍,并表现为严重的低血氧症或伴有高碳酸血症。救治时应迅速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潞留。积极治疗原发病和病因。呼吸衰竭所致病死率很高,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护理。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如下:
(一)保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泡的气体交换
1、正确使用各种通气给氧装量
应用鼻导管给氧要使导瞥与鼻前庭密切连接,不能放在鼻孔前。对于严重的呼吸衰竭病人不宜用此法。对用鼻导管给氧者,要插入足够深度,并应固定好,切忌脱落。
面罩给氧简便,病人易于接受。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活瓣氧罩,有利调节氧气流量,控制给氧浓度。如果使用普通面罩应注意二氧化碳再吸入产生的影响。
对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对各种通气型式的改变,应常规为病人作血气分析。随时记录呼吸支持方式、血气分析结果,并及时处理报警指示出现的问题。
2、防止下呼吸遁细菌污染
对用鼻导管给氧者,应保持鼻腔清洁,每12小时置换消毒鼻导管,以防感染。
对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者,应及时清除导管内分泌物。吸痰操作时应注意避免对呼吸道和通氧装置的污染。
每天应更换湿化器中液体。呼吸套管应1人1套。1—3天更换,不应反复使用。
呼吸衰竭食疗方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多呼吸衰竭的患者是做过一定的了解的,但是往往很多时候了解的还是相对比较片面的,别的人就更加不要说了,通常对于上面提出来的这个问题一般是不知道的。针对这个现象,下面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呼吸衰竭患者吃着什么好?
1.慢性呼衰伴有感冒风寒者豆腐250克加水略煮,入淡豆豉12克武火煮沸后文火煮半小时,再入葱白5条,待香气大出后入调味即可,随意饮用。
2.慢性呼衰痰多厚粘者粳米50克常法煮粥,粥成和入鲜竹沥30毫升、蜜糖15毫升,调匀服食。
3.慢性呼衰咳嗽痰多胸闷者黄豆60克水浸发,白萝卜100克切片,加适量水煮至黄豆熟,再入鲜芫荽15克、葱白4根,稍沸加调味即可,随意服食。
4.慢性呼衰胸闷头痛者川芎15克加适量水煮沸10分钟后,加入鲜荷叶边、鲜银花、西瓜翠衣、鲜扁豆花、丝瓜皮、鲜竹叶心各15克(无鲜货用干的,剂量减半),煮沸后转用文火煮5分钟,取汁饮用。
5.慢性呼吸衰竭伴下肢浮肿者鲤鱼1尾宰杀洗净后,赤豆50克水浸发,同煮汤,加调味服食。
6.慢性呼衰咳喘气促口干者雪梨2个去皮核切片,燕窝5克挑去绒毛,清水浸软,放入炖盅加适量水炖3小时,加入冰糖烊化服食。
7.慢性呼衰肺肾阴虚者甲鱼1只宰杀去内脏清洗,海参60克,川贝10克,加姜、料酒、适量水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加冰糖适量服食(食欲不佳者不宜)。
8.胎盘粥:牛或猪胎盘1个,粳米100克。将牛或猪胎盘洗净,切成碎块,加适量水煮烂后加粳米煲成粥,加调味品食之。早晚餐食用。
9.枇杷梨:梨子1个,枇杷30克。将梨子洗净,控空心,去核,加入枇杷,糖少许,隔水蒸炖,熟后温食。每日1次,连服数天。
10.青蛙白椒:白胡椒10克,青蛙1只。将白胡椒10克放入青蛙口中,用针逢合后,放在碗中加水适量,隔水炖之即成。饮汤及食部分蛙肉(肠肚不宜食),两天1次,连服5-8次。
预防呼吸衰竭
1.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合并细菌等感染时应使用敏感抗生素,去除诱发因素。2.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量,可给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祛痰药物,如沙丁胺醇(舒喘灵)、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解痉,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沐舒坦)等药物祛痰。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3.纠正低氧血症,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缺氧和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有严重意识障碍,出现肺性脑病时应使用机械通气以改善低氧血症。4.纠正酸碱失衡、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预防1.减少能量消耗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支气管黏膜水肿,减少支气管分泌物,降低气道阻力,减少能量消耗。2.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增强营养提高糖、蛋白及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必要时可静脉滴注复合氨基鼓、血浆、白蛋白。3.坚持锻炼每天作呼吸体操,增强呼吸肌的活动功能。
肺心病呼吸衰竭
总结慢性肺心病采用BiPAP通气机间断规律正压支持通气治疗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的疗效。
方法:对27例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正压支持通气,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和观察肺部体征变化。
结果: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咳痰无力、痰液阻塞气道、肺部体征明显。使用BiPAP正压支持通气前后
血气及血氧饱和度结果:PaCO2(mmHg)持续鼻塞吸氧时平均为49.8±5.6,BiPAP平均为75.5±8.0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PaCO2上机前(mmEfg)平均为79.5±15.0,BiPAP平均为62.3±13.5,
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SaO2持续鼻塞吸氧时平均为80.7±3.9,BiPAP平均为90.6土1.6,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2)心率在正压支持通气前平均为92.7次/min,采用BiPAP后为79.5次/min,二组差异有显著性(t=7.25,P<;0.001)。
症状及体征对比:上机前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咳嗽频繁无力,痰液不易咳出,肺部痰鸣音多,气道阻塞明显,用BiPAP平均3d后,患者感呼吸困难缓解,咳嗽有力,痰液排出量增多,肺部痰鸣音明显减少,气道阻塞缓解。
结论: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及时配合BPAP压力支持通气,可有效地减少患者呼吸作功。消除呼吸暂停,缓解辅助呼吸肌疲劳。EPAP逐步增高,可使气道轻度扩张,阻力逐渐衰减,从而改善患者的肺顺应性及减少分流,减轻内生负压的损害;
的增高,使气道被动扩张,可增加通气,稳定或降低PaCO2,减少揣流及呼吸辅助肌作功,从而使患者呼吸困难的感觉减轻,功能残气量增加而使吸人气体分布均匀,低通气区域肺泡缺氧减少,有利于气体交换,缓解血管痉孪,气体一血流比趋于正常。故BiPAP压力支持通气治疗对改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起到良好的作用,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
呼吸衰竭分类
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呼吸衰竭图册1.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氧疗是其指征。
2.Ⅱ型呼吸衰竭:缺O2伴CO2潴留(Ⅱ型)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加氧疗来解决。
按病变部位
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呼衰。
按病程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呼衰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O2,或伴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所致代偿失调,出现严重缺O2、CO2潴留和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呼衰。
按病因
1、泵衰竭: 即由于呼吸驱动力不足(呼吸运动中枢)或呼吸运动受限(周围神经麻痹,呼吸肌疲劳,胸廓畸形)引起呼吸衰竭称泵衰竭; 2、肺衰竭: 由于气道阻塞,肺组织病变和肺血管病变所致的呼吸衰竭称为肺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