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茄子病毒病的表现

茄子病毒病的表现

茄子病毒病

茄子病毒病近年来发生较重,以保护地最为常见。其症状类型复杂,常见的有花叶坏死型、花叶斑驳型等。上部新叶呈黄绿相间的斑驳,发病重时叶片皱缩,叶面有疮斑。叶面有时有紫褐色坏死斑,叶背表现更明显。

发病规律

病毒由接触摩擦(TMV)传毒和靠蚜虫传毒(CMV)。高温干旱、蚜虫量大、管理粗放、田间杂草多发病重。发病高峰出现在6~8月高温季节。

防治方法

①种子消毒: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不带病毒的种子。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而后用清水洗净后再播种。或将种子用冷水浸泡4—6小时,再用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浸10分钟,捞出直接播种。有条件时,可将干燥的种子置于70℃恒温箱内进行干热消毒72小时,注意,干燥程度不够的种子不能进行干热处理,否则会将种子烤死。

②防治蚜虫:在温室、大棚内或露地畦间悬挂或铺银灰色塑料薄膜或尼龙纱网,可有效地驱避菜蚜,必要时喷药杀蚜,减少传毒媒介。

③药剂防治:病毒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剂。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净500倍液,或20%病毒克星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或20%病毒宁500倍液,或抗病毒可湿性粉剂400 600倍液,或1.5%的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

可试用以下3类阻止剂:

一是病毒的钝化物质,如豆浆、牛奶等高蛋白物质,清水稀释100—200倍液,喷于茄子植株上,可减弱病毒的侵染能力,钝化病毒。也可喷植物病毒钝化剂—912,每7.5克药粉加入少量温水调成糊状,再加入100克开水浸泡12小时,充分搅匀,晾凉后加1.5千克水,分别于定植后、初果期、盛果期的早、晚各喷施一次。

二是保护物质,例如褐藻酸钠(又名海带胶)等喷于植株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和减弱病毒的侵入,而不会影响蔬菜的生长,通气透光,且不会产生抗药性。

三是增抗物质,被植株吸收后能抑制病毒在植株体内的运转和增殖。可喷施NS-83增抗剂(又名混合脂肪酸)100倍液,共喷3次,定植前15天1次,定植前2天1次,定植后再喷1次,可钝化TMV病毒。

塞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

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塞卡疫情期间,有报道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茄子病毒病防治方法

危害症状

茄子病毒病常见有花叶型、坏死斑点型和大型轮点型等3种。花叶型:整株发病,叶片黄绿相间,形成斑驳花叶,老叶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花斑纹,心叶稍显黄色;坏死斑点型:病株上位叶片出现局部侵染性紫褐色坏死斑,大小0.5~1毫米,有时呈轮点上坏死,叶面皱缩,呈高低不平萎缩状;大型轮点型:叶片产生由黄色小点组成的轮状斑点,有时轮点也坏死。

发生特点

此病由病毒侵染引起。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蚕豆萎蔫病毒(BBWV)、马铃薯X病毒(PVX)等,单独或复合侵染。TMV、CMV主要引起花叶型症状,BBWV引起轮点状坏死,PVX引起大型轮点。主要靠桃蚜、豆蚜等传毒,汁液摩擦接种也很容易。

此病喜高温干旱环境。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发病盛期为春季4~6月、秋季9~10月。茄子的感病生育期在开花结果期。

周边毒源植物多、田边杂草多、偏施氮肥、蚜虫防治不佳、管理粗放及连作的田块发病重。年度间春季或秋季温度偏高、雨水偏少、蚜虫发生严重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要点

①及时治蚜:及时防治好蚜虫,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

②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如海丰一号、同丰37号、湘研10号等品种。

③种子消毒:先用清水浸种2~3小时,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30分钟,清水淘洗干净后再催芽播种。

④培育无病适龄壮苗:无病株采种,无病土育苗,适期播种。育苗阶段注意及时防治蚜虫,有条件的采用防虫网覆盖育苗。

⑤加强栽培管理:发病初期应及时拔除病株并在田外销毁; 土壤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使土层疏松肥沃,利于辣椒根系发育,减轻病害。合理密植,铺地膜,加盖小拱棚,定植后,前期供足水分,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地湿,促进发根,中期注意通风,防止徒长,促进发棵,促花、保果,后期加强水肥,防止早衰,以保大量结果。撤膜后加强肥水管理,防止高温干旱。

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用1~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药剂可选用2%菌克毒克水剂2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800倍。定植前10天,定植缓苗后及盛果期各喷1次0.1%硫酸锌,也有一定的防病效果。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茄子病毒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大家能认真领悟,学以致用,做好茄子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更多病虫害防治技术,请访问中国农药第一网病虫害防治专栏。

月子病的表现

1.妇女在月子里筋骨腠理之门大开,气血虚弱,内外空虚,不慎风寒湿邪侵入,临床常见浑身怕冷、怕风、出虚汗,关节疼痛,遇冷遇风疼痛加重,好着衣,严重的患者甚至热天穿棉衣,中医理论认为“寒邪入骨”。

2.情绪抑郁,容易引起肝气郁结,导致气血不畅,气血受滞容易失去营养,不慎风邪可以侵入,其临床症状是:怕冷、怕风、关节疼痛,此外还伴有麻木、抽搐、胀痛等因素。

3.妇女在月子里过多房事可伤阴、伤精,阴精两亏导致筋骨空虚,风邪乘虚侵入。它的临床症状是:除浑身怕冷、怕风,关节疼痛之外,主要是浑身沉重,无力,腰酸、困、疼,不耐疲劳,部分患者伴有风湿与类风湿症状。

大脖子病症状

1、大脖子病的症状

大脖子病,这类疾病的患者有着明显的病理特征,往往是脖了肿大的患者颈部出现了明显的粗肿和发热症状,但是这只是一些典型症状,大脖子病还有其它的表现。大脖子病患者多表现为以下症状:焦虑、易紧张、情绪起伏大、失眠、易受惊吓、神经 质;发抖、肌肉无力、多言、好动、四肢麻痹;心跳加快、心 悸、心律不整、血压升高;饮食增加、体重减轻、易口渴、大 便次数增加。

2、大脖子病患者的饮食

建议不要吃豌豆和花生,因为这一类食物如果吃得太多容易导致甲状腺肿。另外旅行大脖子病还要注意不能吃大豆,因为大头吃得太多容易妨碍甲状腺素重吸收,容易导致甲状腺素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而流失,这样就导致身体甲状腺素不足。

3、大脖子病的介绍

一般俗称的大脖子病主要是指单纯的甲状腺肿。单纯的甲状腺肿,我们在临床上又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地方性的甲状腺肿,一类叫做散发性的甲状腺肿,地方性的甲状腺肿,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的土壤 ,或者水源里面缺碘,是因为缺碘引起来的,大脖子病的发病人群比较多,所以我们叫做地方性的甲状腺肿,另外一种就是散发性的甲状腺肿,像在城市里面有的人发,有的人不发,这个就叫做散发性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患者没有甲亢症状,131碘摄取率可增高,但高峰不前移。T3、T4正常或T3偏高,TSH和TRH兴奋试验均正常。

月子病的表现

“月子病”是指女性在生育后一个月内感受了外邪——风寒后,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其中以关节疼痛者居多,不少女性常会出现手腕、手指关节和足跟部麻木或疼痛等。此病的成因在于分娩后的产妇内分泌发生了变化,全身肌肉、肌腱的弹性和力量下降,关节囊和关节附近的韧带张力减弱,使关节变得松弛,在此状态下,如果产妇过早过多地从事家务劳动或过多地抱小孩,会加重关节、肌腱和韧带的负担,容易使手腕、手指关节等部位发生劳损性疼痛。

另外,女性在此期间,一般卧床休息多,下地活动少,足跟底部脂肪垫变薄、退化、弹性下降,易导致足跟脂肪垫出现水肿、充血等炎症,引起疼痛。此外,随意用冷水洗涮或受对流风直吹等冷刺激均可诱发神经炎,导致手足麻木和疼痛,或发生肩关节酸痛等症状。

寨卡病毒的临床表现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塞卡疫情期间,有报道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2015年巴西的寨卡暴发流行中发现了很多小头畸形的新生儿(出生的新生儿头围与匹配的相同性别和孕龄的孩子比,低于平均值超过了两个标准差)。在2015年5月-2016年1月间,共报道4000例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分娩了小头畸形儿,与往年小头畸形的比例相比,上升了20倍。35例小头畸形新生儿的头颅CT及头颅超声提示存在弥漫性脑组织钙化,主要发生在侧脑室旁,薄壁组织旁和丘脑区域、基底节区域。皮质和皮质下萎缩造成的脑室萎缩也能见到。小部分婴儿出现关节挛缩,提示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对寨卡疫情开展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存有关联。然而,在解释婴儿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的关系之前仍需要做出更多调查。

茄子病毒病的症状及防治

一、症状识别 主要在成株期显症,系统发病。常见有三种症状:①茄子植株上下叶片皆能发病,整株发病。病叶表面凹凸不平,叶片黄绿相间,形成斑驳花叶。老叶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斑纹,心叶稍显黄色,为花叶型。②植株上位叶片出现局部侵染性紫褐色坏死斑,大小为0.5-1mm,有时轮点状坏死,叶面皱缩,呈高低不平的萎缩状,此为坏死斑点型。③叶片产生由黄色小点组成的轮状斑点,轮点有时也坏死。为大型轮点型。

二、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毒病的品种,如柳条青、辽茄1号、辽茄3号、抚茄1号等。

(2)种子用10%磷酸钠浸种20-30min,用水洗净(约20min)后播种。

(3)整枝打杈等田间操作前,要用肥皂水洗手两次,清除手中病毒,防止传播。

(4)早期防治蚜虫和红蜘蛛,减少传毒介体。

(5)加强肥水管理,清除田间地边杂草。

(6)药剂防治。喷施20%毒克星(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抗毒剂1号300倍液、高锰酸钾1000倍液。隔7-10d喷1次,连喷3次。

副流感病毒的表现

副流感病毒(HPIVs)常常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病毒,其致病性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与RSV一样,人类副流感病毒可以造成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和喉咙痛)。它也能造成严重的反复感染的下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特别是在老年人中和有免疫缺陷人群中。人类副流感病毒的四种亚型各有不同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I型和II型的最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造成儿童喉气管支气管炎,I型是这种儿童喉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而II型次之。I型和II型均能造成其它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疾病。III型经常导致肺炎和细支气管炎。IV型很难检出,可能是因为它很少导致严重的疾病。副流感病毒的潜伏期一般在1~7天左右。



病毒构造 副流感病毒是单链的RNA病毒。病毒表面含有溶合酶和红血球凝聚素—神经氨酸苷酶的醣蛋白刺。从血清学上人类副流感病毒可分为4型(I型到IV型),其中IV型又分a和b两个亚型。病毒颗粒大小不一(平均直径大小在150纳米~300纳米之间),形态各异。在外环境下不稳定,在物体表面存活几个小时,肥皂水就很容易使其失去活性。

流行病学特征 与感染者近距离密切接触或接触了污染物而传播的。但具有传染性的物质接触了人的眼睛、口腔或鼻子里的粘膜后就会发生感染,或通过吸入由于喷嚏和咳嗽产生的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而感染。人类副流感病毒可以在这种悬浮状态下存活一个小时以上。人类副流感病毒无处不在,绝大部分人在儿童时代已受感染。血清学监测表示,5岁及以上儿童有90%~100%有抗人类副流感病毒III型的抗体,有大约75%有抗人类副流感病毒I型和II型的抗体。



病毒性心肌炎的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有些什么临床表现,它主要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和部位,轻的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重的可能出现心源性的休克或者是猝死。 多数的患者在发病之前1~3周可能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比如说发热、倦怠、肌肉酸痛,或者恶心、呕吐,甚至腹泻这样的消化道症状。 接着就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水肿,严重的可以引起晕厥或者猝死。 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绝大部分是以心率失常为主诉或者首症的,其中少数可以表现为晕厥或者阿斯综合征,就是突然之间意识丧失这样的严重情况。

埃博拉病毒病的治疗方法

人一辈子生病的地方可能有很多,都不希望自己得埃博拉病毒病,因为这很有可能是致命的。那么,要想保持健康,我们该怎么做呢?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纤丝病毒科(filoviridae)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肌痛,出血,皮疹和肝肾功能损害。据WHO 最新公布的数字表明,自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全世界已有1100 人感染这种病毒,其中793 人死于埃博拉病毒病。

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无效,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同时加以一些辅助性治疗,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排除个别病例,埃博拉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并没有什么作用。

干扰素对埃博拉也是无效的。在猴子试验中,凝固干扰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学家宣称,4只感染埃博 拉病毒的猕猴中有3只康复。

很多时候,面对埃博拉病毒病,我们要认真了解相关知识,否则对身体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引发器官的病变,严重会危及生命。

大脖子病症状

所谓的大脖子病其实就是常常所说的粗脖子病,一般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脖子会非常的肿胀,所以说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患者是需要及时的去接受一些检查和治疗的,那么在生活当中,如果出现大脖子病的话有哪些比较详细的症状表现,是需要我们注意的,现在就去提去认识一下吧!

只要我们了解这些疾病的症状表现,才可以更好的发现自己在生活当中是否会受到这种因素的威胁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缓解这种疾病带来的伤害,让自己远离这种疾病威胁,保证健康。

大脖子病就是我们常说的粗脖子病、大脖子病,这类疾病的患者有着明显的病理特征,往往是脖了肿大的患者颈部出现了明显的粗肿和发热症状,但是这只是一些典型症状,大脖子病还有其它的表现,今天就让我们和大家说一说大脖了病的症状都有什么吧,帮助大家及早的认清这类疾病。

大脖子病患者多表现为以下症状:焦虑、易紧张、情绪起伏大、失眠、易受惊吓、神经 质;发抖、肌肉无力、多言、好动、四肢麻痹;心跳加快、心 悸、心律不整、血压升高;饮食增加、体重减轻、易口渴、大

便次数增加;皮肤湿润、体温升高、怕热、出汗、呼吸困难、短促;眼突、视力模糊、怕光、眼痛、眼胀、易流泪;外观可能明显喉咙肿胀、脖子变粗、喉咙异物感;经 期紊乱或停经、不 孕、流 产;并且可能会出现所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先天性大脖了病系先天性腺素合成障碍,严重时即是散发性 呆小病,后者是婴儿时的一种粘液水肿综合征,其特点是生长发育障碍,智力迟钝,全身弥漫性 粘 液水肿,同时有明显的甲状 腺功能减退的症状和体征。

上面就是大脖子病的症状介绍,通过这些介绍我们会发现除了明显的粗脖子症状之外,还会出现心率不齐血压升高体重减轻等等问题,所以说当你发现这种问题的时候,绝对不可以轻易的去忽视。

相关推荐

病毒性泡疹临床表现

单纯疱疹在临床上分为原发型和复发型两种,原发型表现为疱疹性齿龈口腔炎、疱疹性外阴道炎、接种性单纯疱疹,疱疹性湿疹、播散性单纯疱疹、新生儿疱疹等,病毒性疱疹复发型有口唇疱疹(颜面疱疹)、生殖器疱疹、疱疹病毒Ⅱ型感染症、复发性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等。 带状疱疹起病突然或先有痛感,损害为炎性红斑上发生群集性绿豆大小水疱,间有出现丘疹、大疱或血疱,各群之间皮肤正常,皮疹常沿外周神经作带状分布,单侧性多见,以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区多见,其交是上肢臂丛神经和下肢坐骨神经区,偶可影响眼部,引起角膜炎、虹膜炎、全眼球炎等,病程

甲亢和大脖子病有什么区别

大脖子病和甲亢病都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患者对于这两种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够,导致了好多患者会经常混淆,因而也会使得患者误判错误的选择治疗方法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大脖子患者的病发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的不正常的饮食、不良的生活规律导致了患者体内的碘不足,碘的重要性,以及碘对于人体的作用相信都会有一定的了解。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缺乏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不足,从而引起了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剩,并不断刺激甲状腺使其增生、变大形成甲状腺肿即我们所说的大脖子病。 甲亢是由于甲状

手足口发烧是好事坏事

有好也有坏。 1、好处 发烧本身不是一种疾病,它是我们人体对抗疾病的一种正常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细胞抵抗细菌,因此当孩子感染手足口病时,身体要通过发烧的表现来对抗体内的病毒感染,当孩子经历过这个病程之后,疾病会自然消退,身体抵抗力也会增强。 另外发烧程度的轻重也是可以作为判断孩子病情轻重的标准。 2、坏处 患儿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使患者头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尤其是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加上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要是反复发烧不退,很容易引起喘促、昏迷

乳头瘤病毒病毒特征

乳头瘤病毒属乳多空病毒科,质粒为直径50—60毫微米的正二十面体。能引起人、牛、狗、兔等的乳头瘤(po-pilloma)。对各种不同种的动物有其固定的种类,原则上不互相感染。最有名的便是肖普乳头瘤,它是由肖普(R· E·Shope)于1933年在美国雪兔(Lepus timidus)中分离得到的。 在自然感染中仅对美洲白尾兔(Sylvilagus floridanus)产生乳头瘤(但需多量病毒感染),多数于发病后数月即痊愈,但也有一部分恶化。对家兔皮肤进行接种能形成乳头瘤,不过并不能从中分离到有感染性的病

尿毒症发病时的症状表现

1、呼吸系统症状:酸中毒时患者呼吸慢而深,严重时可见到酸中毒的特殊性Kussmaul呼吸。患者呼出的气休有尿味,这是由于细菌分解唾液中的尿素形成氨的缘故。严重患者可出现肺水肿,纤维素性胸膜炎或肺钙化等病变,肺水肿与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钠水潴留等因素的作用有关。 2、皮肤症状: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症状,可能是毒性产物对皮肤感受器的剌激引起的;有人则认为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 3、心血管系统症状:慢性肾功能衰竭者由于肾性高血压、酸中毒、高钾血症、钠水潴留、贫血及毒性物质等的作用,可发生心力衰竭

甲亢和大脖子病是一样的吗

1、甲亢和大脖子病是一样的吗 虽然说现在的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但是也有很多的烦恼。生病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是有些人很注重健康,所以有很好的生活规律。但总有一些不幸的人,就像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脖子粗大的人,被称为大脖子病,很多人认为大脖子病就是甲亢,虽然说甲亢的症状和大脖子病的症状很相像,但是大脖子病和甲亢是不同。甲亢的危害远远超越大脖子病带来的危害。 2、甲亢的症状 首先患有甲亢的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大家可以据此判断是否患上甲亢。比如早期容易出现情绪较容易激动、精神过敏、舌和二手平举向前伸出时有细震

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1.急性肝炎 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潜伏期在15~45天之间,平均25天,总病程2~4个月。 (1)黄疸前期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本期持续平均5~7天。 (2)黄疸期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患者轻度脾大,本期2~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

感染艾滋病毒后的表现

1,频繁或严重的阴道感染 2,宫颈涂片异常 3,盆腔感染 其它症状: 1,复发性阴道酵母菌感染 2,生殖器溃疡 3,生殖器疣 4,黏膜疱疹感染 5,颈部淋巴腺肿大

风疹病毒igg的症状表现

1、潜伏期 一般为14~21天。 2、前驱期 较短,大多只有l~3天。有低热和卡他症状,多数较轻,常因症状轻微或时间短暂而被忽略 3、出疹期 典型临床表现为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持续1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结肿后24小时出现,是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开始在面部,24小时内遍及颈、躯干、手臂,最后至足部;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现,一般历时3天,出诊后脱皮极少。在前驱期末和出疹早期,软腭可见红色点状粘膜疹,与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粘膜疹相似,无特异性。出

病毒性疱疹的临床表现

病毒性疱疹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2~20日,平均6日。 2、常见症状龈口炎(herpeticgingivostomatitis)是小儿时期原发性感染中常见病型,大都见于颊内、口唇或牙龈,也可侵及口唇周围的皮肤。起病时局部先呈充血,随即发生圆形滤泡,其直径约2mm,迅速破裂后成浅表溃疡,内含微量纤维性渗出物。有时涉及舌和软腭,亦可出现颌下及前颈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由于局部疼痛,往往表现烦躁和拒食。此外,一般症状较少,但在原发性病例,特别在营养不良儿和免疫缺陷儿,病情较重,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热度可高达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