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狭窄诊断标准
椎管狭窄诊断标准
椎管狭窄的诊断:
(1)症状和体征
随椎管狭窄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部位的神经根痛,肌肉萎缩、受累平面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传导性感觉、括约肌和性功能障碍。
(2)脑脊液变化
脑脊液蛋白含量可显示不同程度的增高。脑脊液动力试验可以正常、部分梗阻或完全梗阻。
(3)X线平片
椎管呈广泛性狭窄。
(4)脊髓造影
显示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部分或完全性梗阻。
(4)CT、MRI检查
CT检查能清楚显示椎管狭窄的部位、范围、椎间盘突出、髓核钙化等;MRI检查能测定椎管宽度,了解脊髓受压的范围与程度,对诊断最为有用。
鉴别诊断:
(1)脊髓肿瘤
又称椎管内肿瘤,常易与椎管挟窄症发生混淆。MRI是最具诊断价值的方法,各类肿瘤各有其信号特点。而脊髓血管造影可显示肿瘤病理性血管及其供应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情况。
(2)脊髓空洞症
病程缓慢,有感觉分离现象,并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腰穿时蚨网膜下腔大多通杨,脑脊液检查大多正常。MRI可证实脊髓空洞症的诊断。
(3)脊髓蛛网膜炎
病程长、范围广,感觉障碍不明显,可有缓解期。脑脊液检查蛋白升高,白细胞可增多。MRI和脊髓碘油造影显示脊髓腔不定型狭窄。
(4)运动神经元疾病
特点为肌萎缩及受侵肌肉的麻痹,并有舌肌萎缩,可见肌束颤动,病理反射阳性,无感觉障碍。脑脊液动力试验正常,细胞及生化检查正常。放射学检查无异常发现。
如何诊断检查胸椎管狭窄
诊断:本病的诊断并不很困难,在接诊下肢截瘫患者时,应想到胸椎椎管狭窄症。诊断本症主要依据下列各点:
1.一般症状 患者多为中年人,发病前无明确原因逐渐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僵硬不灵活等早期瘫痪症状,呈慢性进行性,可因轻度外伤而加重。
2.清晰的X 线片 显示胸椎退变、增生。应特别注意侧位片上有无关节突起增生、肥大、突入椎管,侧位断层片上有无胸椎黄韧带骨化(OYL)和(或)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并排除脊椎的外伤及破坏性病变。
3.CT 检查 可见关节突关节肥大向椎管内突出,椎弓根短,OYL 或OPLL 致椎管狭窄。
4.MRI 检查 显示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征。
5.脊髓造影 呈不完全梗阻或完全梗阻。不完全梗阻者呈节段性狭窄改变,压迫来自后方肥大的关节突和(或)OYL,或前方骨化的后纵韧带。
实验室检查:其他如血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氟化物检查正常,这些检查有鉴别诊断意义。应常规检查血糖、尿糖,因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有时合并糖尿病,未经治疗会增加手术的危险性。
其他辅助检查:
1.胸椎X 线检查 X 线平片上可显示不同程度的退变性征象,其范围大小不一。椎体骨质增生可以很广泛,亦可仅1~2 节;椎弓根短而厚;后关节大多显示增生肥大、内聚、上关节突前倾;椎板增厚,椎板间隙变窄。有时后关节间隙及椎板间隙模糊不清,密度增高。部分平片显示椎间隙变窄,少数病例有前纵韧带骨化、椎间盘钙化、椎管内钙化影或椎管内游离体。其中侧位片上可发现肥大增生的关节突突入椎管,这是诊断本症的重要依据。
X 线平片上较为突出的另一征象为黄韧带骨化和后纵韧带骨化。在正位片上显示椎板间隙变窄或模糊不清、密度增加。侧位片,特别是断层片可显示椎板间隙平面由椎管后壁形成向椎管内占位的三角形骨影,轻者呈钝角,由上、下椎板向中间骨化,中间密度较低;重者近似等边三角形,密度高,接近关节的密度。数节段黄韧带骨化时,椎管后壁呈大锯齿状,“锯齿”尖端与椎间隙相对,椎管在此处狭窄严重。约半数患者的X 线平片有后纵韧带骨化征象,椎间隙与椎体后缘有纵行带影突入椎管。黄韧带和后纵韧带骨化可发生于各节段胸椎,但越向下,其发生率越高,且病变程度也越重。
此外,个别患者的X 线片上可显示脊椎畸形,包括圆背畸形、脊髓分节不全、脊椎隐裂、棘突分叉及侧弯畸形等。颈椎及腰椎X 线片上有时也有退行性变征象,以及后纵韧带、黄韧带、项韧带或前纵韧带等的骨化征。
2.CT 检查 CT 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与定位至关重要,但定位要准确,范围要适当,否则易漏诊。CT 检查可清晰显示胸椎椎管狭窄的程度和椎管各壁的改变。椎体后壁增生、后纵韧带骨化、椎弓根变短、椎板增厚、黄韧带增厚及骨化等,均可使椎管矢状径变小;椎弓根增厚内聚使横径变短;后关节突增生肥大及关节囊增厚、骨化使椎管呈三角形或三叶草形。但在检查中应避免造成假象,CT 扫描应与椎管长轴成垂直角度,尤其是对多节段扫描时,如与椎管长轴不成垂直而稍有倾斜,则显示的椎管矢状径较实际情况更为狭窄。
3.其他检查
(1)奎肯试验及化验检查:腰椎穿刺时可先做奎氏试验,多数呈不完全性梗阻或完全梗阻,小部分患者无梗阻。脑脊液检查,蛋白含量多数升高,细胞计数偶有增多,葡萄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细胞学检查无异常。本项检查大多与脊髓造影同时进行。
(2)脊髓造影:脊髓造影可确定狭窄的部位及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比较可靠的资料。常选用腰椎穿刺逆行造影,头低足高位观察造影剂的流动情况。完全梗阻时只能显示椎管狭窄的下界,正位片上常呈毛刷状,或造影剂从一侧或两侧上升短距离后完全梗阻;侧位片上呈鸟嘴状,常能显示主要压迫来自后方或前方。不完全梗阻时可显示狭窄的全程,受压部位呈节段状性充盈缺损。症状较轻或一侧下肢症状重者,正、侧位观察或摄片难以发现病变时,从左、右前斜位或左、右后斜位水平观察或投照可显示后外侧或前外侧充盈缺损,即病变部位。小脑延髓池穿刺亦可酌情选用。
(3)磁共振检查:这是一种无损害性检查,现有取代脊髓造影的趋势。其显示脊髓信号清晰,可观察脊髓是否受压及有无内部改变,以便与脊髓内部病变或肿瘤相鉴别。胸椎椎管狭窄在MRI 上的改变为:纵切面成像可见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以及脊髓前后间隙缩小甚至消失,在有椎间盘突出者,还可显示突出部位压迫脊髓;横切面成像则可见关节突起肥大增生与黄韧带增厚等,但不如CT 检查清晰。
(4)大脑皮质诱发电位(CEP)检查:采用刺激双下肢胫后神经或腓总神经,头皮接收。在不完全截瘫或完全截瘫病例,CEP 均有改变,波幅峰值下降以至消失,潜伏期延长。椎板减压术后,CEP 出现波峰的恢复,截瘫明显好转。因此,CEP不但可以用于术前检查脊髓损害情况,且术后CEP 波峰的出现,预示脊髓能较好恢复。
腰椎的椎管有什么意义
腰椎椎管是由各个腰椎的椎孔相连而成的,椎孔有两个径,矢状径是自椎体的后续至两椎板联合处内缘的最长距离。椎孔横径为两侧椎弓根向外突出的内缘间最宽距离。以矢状径距离最有临床意义。一般认为,如果矢状径为10毫米-13毫米即可划分为相对椎管狭窄。如果有椎间盘膨出或椎体后缘骨刺2毫米造成轻微的压迫可发生神经受压迫症状。椎管矢状径为lo毫米或更小者为绝对椎管狭窄,临床上称为腰椎管狭窄症。当然要结合临床症状来看,如果椎管矢状径小于13毫米,且有椎管狭窄的症状和体征,也可下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有的椎管矢状径小于10毫米。但无临床症状和体征,即使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也无任何临床意义。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还应看椎管的横径,有的患者矢状径大于13毫米,但有黄韧带肥厚钙化,挤压硬膜囊也可出现腰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其椎管内的储存空间,包括硬膜外腔和蛛网膜下腔完全消失。大多数原发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在青壮年时期就会出现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与后天因素关系不大。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如腰椎间盘突出后形成的椎管狭窄,多在突出的椎间盘复位或变位后症状消失,多以腰4的椎管矢状径最小。
脑血管狭窄诊断方法
依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确诊。无创检查:超声波及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有创检查:脑血管造影。
脑供血动脉超声检查
联合B型超声成像与经颅多普勒检查检测脑供血动脉狭窄,其中经颅多普勒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检测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无创检测方法。B型超声扫描可实时的显示动脉的纵向剖面,多普勒检查有助于评价颈动脉的血流状况,基于预先设定的参数,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
CT血管造影(CTA)
主要了解颈动脉系统颅外段有无狭窄、钙化斑块及其程度、范围。超声检查方法如不能肯定,可补充进行CTA检查。CTA可以精确地显示血管腔的直径,如果需要的话,在窗宽850HU、窗位200HU的条件下进行电影显示。可以最大限度地区分血管壁、管腔和软组织或钙化斑块。CTA用于颈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前、术后的对比研究较MRA具有优势。
磁共振血管造影
1、MRA: 无需对比剂,主要依靠血液的流动性即可进行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且观察范围明显比CTA大,可从主动脉弓至颅内脑血管。
2、增强MRI扫描: 增强MRA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MRA,它速度更快、清晰度更高。它的成像质量与血管造影已非常接近。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是评价脑血管的’金标准’,但它是有创检查、非首选检查方法。当B超、CTA、TCD和MRA等检查怀疑脑血管有狭窄(特别是颅内脑血管狭窄)时,为明确诊断,导管造影是必需的。此种检查可以动态、全面地观察脑血管的血流情况、变异情况、侧支代偿情况和Willis环的完整情况。
脊柱脊髓损伤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脊柱脊髓伤的诊断除了依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诊断方法。临床上常用的检查如下:
1、X线检查
常规摄脊柱正侧位、必要时照斜位。阅片时测量椎体前部和后部的高度与上下邻椎相比较;测量椎弓根间距和椎体宽度;测量棘突间距及椎间盘间隙宽度并与上下邻近椎间隙相比较。X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2、CT检查
CT检查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和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3、MRI(磁共振)检查
MRI(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MRI可显示脊髓损伤早期的水肿、出血,并可显示脊髓损伤的各种病理变化,如脊髓受压、脊髓横断、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脊髓萎缩或囊性变等。
4、脊髓造影
脊髓造影对陈旧性外伤性椎管狭窄诊断有意义。
脊髓损伤怎么检查比较准确
X线检查:常规摄脊柱正侧位,必要时照斜位。阅片时测量椎体前部和后部的高度与上下邻椎相比较;测量椎弓根间距和椎体宽度;测量棘突间距及椎间盘间隙宽度并与上下邻近椎间隙相比较;测量正侧位上椎弓根高度;X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CT检查: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和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MRI(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MRI可显示脊髓损伤早期的水肿、出血,并可显示脊髓损伤的各种病理变化、脊髓受压、脊髓横断、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脊髓萎缩或囊性变等。
SEP(体感诱发电位):是测定躯体感觉系统(以脊髓后索为主)的传导功能的检测法,对判定脊髓损伤程度有一定帮助,现在已有MEP(运动诱导电位)。
颈静脉加压试验和脊髓造影:颈静脉加压试验对判定脊髓受伤和受压有一定参考意义。脊髓造影对陈旧性外伤性椎管狭窄诊断有意义。
椎管狭窄的典型症状
典型症状为间歇性跛行
很多腰椎管狭窄的老人,在行走过程中会出现腰腿疼痛和下肢酸软、麻木、无力、跛行,而且不能远距离行走,严重的行走几十米都很困难,患者往往需要蹲下休息一会儿,方可继续行走。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能够持续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李佛保教授解释,这种“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的典型症状。这是因为,直立行走时腰椎管的空间变小,此时神经受压加重,神经缺血加重,换个姿势休息下,神经缺血得到了改善后,又可以继续行走。
李佛保教授提醒,关于椎管狭窄的诊断,门诊的体格检查比较难发现,作为医生一定要详细地问病史,而病人也要学会准确描述自己的不适。此外,椎管狭窄与许多下肢关节的病变症状有相似之处,要注意避免相混淆而造成误诊。在确诊椎管狭窄前,一定要先排除是否有下肢关节的病变。关于影像学检查,李佛保教授介绍,CT或MR的检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适宜观察局部椎管的狭窄情况,对于整个脊椎的狭窄情况,用造影的方式来检查则更为清晰。
颈椎狭窄的症状
颈椎椎管狭窄大多以四肢感觉麻木、刺痛为首发症状,常从手臂部开始,逐渐加重,并渐出现双手握力下降,持物不住,胸部束带感,下肢出现如踩棉花堆的感觉,站立、行走不稳,步态沉重,起步困难。重者出现下肢痉挛、瘫痪、便秘、小便失禁。
但这些患者颈部症状不如四肢严重,可能有轻度的僵硬不适和疼痛。不加以注意可能会产生误诊误治。 其实本病的诊断并不困难,有了上述一些表现,再拍两张X线片就可诊断。
除正侧位x线片上表现颈椎迟行性变外,在标准侧位片上测量第5或第6颈椎椎体后缘中点到相应椎板连成的最短距离,即椎管前后径,若小于13毫米,称相对椎管狭窄,小于10毫米为绝对椎管狭窄。
为了使测量更加可靠,使用椎管比值测定即颈椎椎管前后径除以颈椎椎体前后径,正常应大于0.75,椎管狭窄者小于0.75,甚至小于0.5。若能做CT检查,就更加直观,可以直接观察到椎管的形状和狭窄程度、部位等。
椎管狭窄吃什么药比较好
椎管狭窄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疾病,通常系指各种形式的椎管、神经管以及椎间孔的狭窄,及软组织引起的椎管容积改变及硬膜囊本身的狭窄等引起的一系列腰腿痛及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根据其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多种类型,所以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方法。
椎管狭窄吃什么药比较好 药物的特点
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休息、理疗、按摩、服药等。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药物具有方便,廉价等诸多优点。椎管狭窄的功效和作用通常有缓解疼痛、改善椎管狭窄症状、舒筋活络、活血化瘀功效等方面的功效和作用,所以在选择方面要结合患者药物的疗效点。
椎管狭窄吃什么药比较好 药物的推荐
椎管狭窄疼痛患者可以选择云南白药膏、三七片、跌打丸、虎骨膏、骨仙片、骨刺消痛液等等药物,其原因是这类药物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和作用。常用消炎止痛西药有消炎痛、吲哚啦新、布洛芬、芬必得等。有肌肉痉挛时还可服用舒筋灵片的药物。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很多朋友对椎管狭窄吃什么药比较好的问题有所了解,有关方面的专家提醒,药物是椎管狭窄治疗的方法,但不是唯一手段,所以有必要还要注意结合其他的治疗方法,进而更好的确保治疗效果,避免疾病的各种危害。
椎管狭窄的治疗
腰椎管狭窄的病因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十分复杂,有先天性的腰椎管狭窄,也有由于脊柱发生退变性疾病引起的,还有由于外伤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或腰手术后引起椎管狭窄。其中最为多见的是退变性腰椎管管狭窄症。原发性腰椎椎管狭窄:单纯由先天性骨发育异常引起的,临床较少见;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由椎间盘椎体、关节退化变性或脊椎滑脱、外伤性骨折脱位、畸形性骨炎等。其中最常见的是退行性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多隐匿,病程缓慢,好发于40~50岁之间的男性。引起狭窄的病因十分复杂,依据其临床狭窄部位的不同,患者典型的症状可包括:长期腰骶部痛、腿痛,双下肢渐进性无力、麻木,间歇性跛性,行走困难。其中麻木可由脚部逐渐向上发展到小腿、大腿及腰骶部,腹部出现束带感,严重时出现大小便异常,截瘫等。做腰部过伸动作可引起下肢麻痛加重,此为过伸试验阳性,是诊断椎管狭窄症的重要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