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窍门教您正确检测胆囊结石
小窍门教您正确检测胆囊结石
1、关于胆囊胆管联合造影。通常认为,本检查对结石发现率较高,但有的患者虽确有结石,而检查结果却是胆囊胆管不显影或结石阴性。这是因为:(1)有严重肝功能障碍或高度阻塞性黄疸时,肝脏不能排泄造影剂到胆囊胆管;(2)患者过度肥胖时,造影剂如用量不足,则胆囊胆管显影较淡,结石不易看清;(3)在患幽门梗阻、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时,如用口服造影剂,则造影剂不能被很好吸收,显影常不佳;(4)妊娠后期或哺乳期,造影剂易进入乳腺内,胆囊胆管内的造影剂可减少;(5)胆囊胆管因某种生理或病理原因,排空太快或充盈太慢,当摄像时造影剂已排空或尚未进入胆囊胆管;(6)奥狄括约肌松弛,致胆管内压力降低,胆汁及造影剂直接自胆管流入肠道,而不进入胆囊,胆管内造影剂所存无几;(7)长期素食者,胆汁蓄积在胆囊内不排出,新胆汁及造影剂不能进入胆囊;(8)患慢性胆囊炎时,因胆囊壁增厚可影响显影的清晰度。鉴于以上情况,如胆囊胆管不显影或结石阴性时,倘未能排除系上述原因所致,不要轻易放弃胆结石诊断的可能。
2、关于B超检查此项检查。对胆囊结石的发现率虽可高达90%以上,但并非100%,换言之,即少数病例仍有漏诊或假阴性。原因是:(1)结石较小或泥沙样结石,光团及声影不明显;(2)由于结石对胆囊壁的刺激可引起炎症,致使胆囊壁的回声亦较强,如当声束的投射角度恰处于炎症较重的胆囊壁之后时,结石回声与胆囊壁回声发生重叠,可被误认为是胆囊壁而漏诊;(3)胆囊隐蔽或位置异常,不易探到;(4)胆囊萎缩或结石充满胆囊,胆囊内胆汁与结石的明显差别消失,致胆囊轮廓模糊不清,结石不易辨认;(5)肥胖者的胆囊常显示不清;(6)仪器灵敏度过高,特别是远场增益太大时,胆囊附近组织的回声增强后,容易干扰结石回声;(7)操作者经验不足。故如B超检查结石阴性,应充分考虑是否为上述某种原因所致,只有在排除这些原因之后,才能对结石作出否定的诊断。
3、关于CT扫描检查本检查。胆囊结石发现率不如胆囊胆管联合造影和B超检查高,因胆囊胆管是中空器官,内含空气,可影响其检查效果。故不能根据CT扫描结果阴性,便否定结石的存在。
综上所述三种诊断胆囊结石的方法也是目前胆结石最主要的检查方法,但是还是有某些局限性,不能过分依赖。那么只有对其局限性要有充分认识,就可以避免或减少漏诊和误诊等现象。
胆囊结石如何预防
1.胆石病预防的提出和概念 胆结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胆石类型在大城市和农村富裕地区已经转向胆固醇结石。尽管外科手术能有效治疗胆囊结石病,又有新发展的腹腔镜手术和许多非手术方法供胆石病治疗作选择,然而胆石病仍然是医学和社会上的大问题。胆囊结石病症状反复发作,有并发急性胆囊炎、胆囊积脓、胰腺炎、胆囊癌的危险;手术治疗有可能损伤胆道;胆石病还有一定的死亡率。美国为治疗胆石病每年要花费50亿美元的医疗费用(表1)。我国12亿人口按5%计算有6000万患者等待治疗,且每年还不断有新的胆囊结石患者出现。因此解决胆囊结石病的惟一方法是预防。
1987年,在美国召开了首次世界性预防胆石病会议,提出了胆石病三级预防概念,即初级预防,防止胆石形成;二级预防,防止无症状胆石转化为症状胆石;三级预防,防止非手术疗法后胆石复发。最近,Hofmann再次强调了胆囊结石的初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提出四级预防胆固醇胆石病,即预防胆石形成;预防出现胆石症状; 预防治疗后复发和预防胆石并发症。强调重点是初级预防,并针对初级预防进行了一系列预测胆石病高危人群的研究。
2、预后
手术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很少见,手术死亡率在50岁以下的病人中约0.1%,在50岁以上者为0.5%。手术死亡常见于术前被认为是危险较大的病人。约95%的病例,手术后症状可得到缓解。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有哪些区别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区别
胆囊结石
事实上,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在最大的区别是在超声图像上。胆囊结石的患者通过超声能够发现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光团,图上常常会贤惠出半月状和新月状以及圆球形。同时在结石的后方能够发现声影,超声会在结石的表面上反射出去,令结石的后方出现超声波的空缺区。从而让结石强光团的后面出现一个长条形的无回声的暗区,这也被称作为结石后方声影。
胆囊息肉
患有胆囊息肉在患者在超声图像检查过程中,能够发现胆囊壁内侧面上有很多小乳头状的凸起,大多数都有蒂,不会随着患者的体位改变而移动,有可能是一枚,也有可能是多枚。会是谁,胆囊息肉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名称,它包括了真性息肉、真性息肉和胆固醇结晶以及腺肌增生症。所以,在超声的过程中,胆囊内壁会出现一个或者是多个强光点或者是强回声。
阅读完上文,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这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因此,一旦有患者患上这两种疾病,需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这样才能够确诊患者患上的疾病到底是什么,从而通过正确的方法来进行良好的治疗。
为什么会得胆囊癌
目前胆囊癌变的原因还不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是综合因素引起,可能包括结石的机械刺激,炎症,胆固醇代谢异常和胆汁的刺激作用,使黏膜增生、变性,继而发生癌变。胆囊癌患者同时有胆囊结石者占75%~100%,而在胆囊结石患者中患胆囊癌者占3%~14%,其发病率较无结石者为高.至于有无某种化学致癌物的影响,尚无足够证据。
1.危险因素熟悉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①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胆囊结石患者;②病程较长,胆囊结石病史在5年以上者;③胆囊结石患者B超提示胆囊壁有局限性增厚者;④胆囊结石直径>2cm或胆囊颈部嵌顿结石;⑤胆囊结石患者,近期胆囊区疼痛变为持续性,并有明显消化功能障碍症状,消瘦乏力者;⑥单发胆囊息肉直径≥10mm或<10mm但多发者:⑦胆无功能、瓷化胆囊,以及发展成为瓷化胆囊的胆囊壁钙化;⑧胆胰管合流异常:⑨接触一些致癌物质,如甲基胆蒽。
2.胆石症与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癌的关系
(1)国外报道70%~90%的胆囊癌与胆囊结石同时存在,国内报道两者同时存在率为40%~86%。
(2)结石直径越大,胆囊癌发病率越高。
(3)有胆囊结石者发生胆囊癌的危险性较无胆囊结石者高出6~15倍。
(4)推测胆囊癌的发展过程是:胆石症/胆囊炎一胆囊黏膜上皮增生一部分不典型增生出现一轻者引起原位癌,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引发浸润癌。
(5)胆汁代谢过程中,鹅去氧胆酸的产物胆石酸为一致癌物质,胆囊癌患者的胆石酸增加,同时也有人认为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酸盐,在感染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厌氧菌校形芽胞杆菌感染时,可演变成致癌物质。可能是刺激胆囊黏膜产生癌症的原因之一。
导致胆囊癌的因素有哪些
1.危险因素熟悉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①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胆囊结石患者;②病程较长,胆囊结石病史在5年以上者;③胆囊结石患者B超提示胆囊壁有局限性增厚者;④胆囊结石直径>2cm或胆囊颈部嵌顿结石;⑤胆囊结石患者,近期胆囊区疼痛变为持续性,并有明显消化功能障碍症状,消瘦乏力者;⑥单发胆囊息肉直径≥10mm或<10mm但多发者:⑦胆无功能、瓷化胆囊,以及发展成为瓷化胆囊的胆囊壁钙化;⑧胆胰管合流异常:⑨接触一些致癌物质,如甲基胆蒽。
2.胆石症与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癌的关系
(1)国外报道70%~90%的胆囊癌与胆囊结石同时存在,国内报道两者同时存在率为40%~86%。
(2)结石直径越大,胆囊癌发病率越高。
(3)有胆囊结石者发生胆囊癌的危险性较无胆囊结石者高出6~15倍。
(4)推测胆囊癌的发展过程是:胆石症/胆囊炎一胆囊黏膜上皮增生一部分不典型增生出现一轻者引起原位癌,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引发浸润癌。
(5)胆汁代谢过程中,鹅去氧胆酸的产物胆石酸为一致癌物质,胆囊癌患者的胆石酸增加,同时也有人认为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酸盐,在感染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厌氧菌校形芽胞杆菌感染时,可演变成致癌物质。可能是刺激胆囊黏膜产生癌症的原因之一。
胆囊结石的癌变几率
1、胆囊结石一般没有症状,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被检查出患有本病。并且在检查中,3毫米以下的胆囊结石在CT和核磁共振中很难被发现,所以很容易被漏诊。在此建议大家较好每年做快速体检,如果身体出现什么异样以便能尽早进行治疗。
2、大多数胆囊结石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胆囊结石患者并无症状,只有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也有许多关于胆囊结石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3、胆囊结石隐匿性强,常给人们造成不痛不痒、身无百病的假象。正是由于胆囊结石早期毫无症状的表现,容易使患者忽视它的存在,而延误治疗。当胆囊结石症状并发或性质改变时,往往造成意想不到的痛苦和无可挽回的伤害。
胆结石严重吗
对于胆囊结石严不严重不能一概而就。
因为患者的病变程度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即所谓“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这种胆囊结石就属于“安静”的胆囊结石;而另一种胆囊结石就比较严重了,可呈现显著“胆绞痛”及胆囊内、外严重并发症,造成很不适的病症出现。所以对胆囊结石严不严重还是要看患者本身的胆囊结石严重程度。
胆囊结石如何预防
1.胆石病预防的提出和概念 胆结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胆石类型在大城市和农村富裕地区已经转向胆固醇结石。尽管外科手术能有效治疗胆囊结石病,又有新发展的腹腔镜手术和许多非手术方法供胆石病治疗作选择,然而胆石病仍然是医学和社会上的大问题。胆囊结石病症状反复发作,有并发急性胆囊炎、胆囊积脓、胰腺炎、胆囊癌的危险;手术治疗有可能损伤胆道;胆石病还有一定的死亡率。美国为治疗胆石病每年要花费50亿美元的医疗费用表1。我国12亿人口按5%计算有6000万患者等待治疗,且每年还不断有新的胆囊结石患者出现。因此解决胆囊结石病的惟一方法是预防。
1987年,在美国召开了首次世界性预防胆石病会议,提出了胆石病三级预防概念,即初级预防,防止胆石形成;二级预防,防止无症状胆石转化为症状胆石;三级预防,防止非手术疗法后胆石复发。最近,Hofmann再次强调了胆囊结石的初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提出四级预防胆固醇胆石病,即预防胆石形成;预防出现胆石症状; 预防治疗后复发和预防胆石并发症。强调重点是初级预防,并针对初级预防进行了一系列预测胆石病高危人群的研究。
2、预后
手术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很少见,手术死亡率在50岁以下的病人中约0.1%,在50岁以上者为0.5%。手术死亡常见于术前被认为是危险较大的病人。约95%的病例,手术后症状可得到缓解。
胆囊结石怎么医治呢
体外震波碎石
1984年Lauerbwch首先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胆石症(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lithotripsy,简称ESWL)。常用的震波碎石机为EDAP LT-01型,该机由镶嵌在一个抛物面圆盘上的320枚压电晶体,同步发出震波,形成宽4mm、长75mm的聚集区,声压为9×107PZ。一般采用1.25~2.5次/sec的冲击频率,100%的治疗功率,历时60~75分钟,胆囊内结石便可粉碎。此外,还采用B型超声实时成象,对结石定位,并监控碎石的过程。
为提高结石粉碎后的消失率,在震波前后服用熊去氧胆酸(UDCA)8mg/kg/d,以达到碎石和溶石的协同作用。结石消失后为巩固疗效,可继续服用半年。此法安全有效,仍有约11.2%结石复发率,治疗费用昂贵,治疗适应范围严格,均属不足之处。
1.胆石病预防的提出和概念胆结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胆石类型在大城市和农村富裕地区已经转向胆固醇结石,尽管外科手术能有效治疗胆囊结石病,又有新发展的腹腔镜手术和许多非手术方法供胆石病治疗作选择,然而胆石病仍然是医学和社会上的大问题,胆囊结石病症状反复发作,有并发急性胆囊炎,胆囊积脓,胰腺炎,胆囊癌的危险;手术治疗有可能损伤胆道;胆石病还有一定的死亡率,美国为治疗胆石病每年要花费50亿美元的医疗费用(表1),我国12亿人口按5%计算有6000万患者等待治疗,且每年还不断有新的胆囊结石患者出现,因此解决胆囊结石病的惟一方法是预防。
1987年,在美国召开了首次世界性预防胆石病会议,提出了胆石病三级预防概念,即初级预防,防止胆石形成;二级预防,防止无症状胆石转化为症状胆石;三级预防,防止非手术疗法后胆石复发,最近,Hofmann再次强调了胆囊结石的初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提出四级预防胆固醇胆石病,即预防胆石形成;预防出现胆石症状;预防治疗后复发和预防胆石并发症,强调重点是初级预防,并针对初级预防进行了一系列预测胆石病高危人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