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常用的秘方
心力衰竭常用的秘方
方一
葶苈子10---20克,大枣5--10枚。水煎,1日分2--3次服,每日1剂。
本方尤适用于心急气喘,略吐痰涎者。
人参、三七、檀香若干克。将3药等分为末,每次2--3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本方适用于气虚血滞所致的心力衰竭。
方三
黄芪20克,人参10克,麦冬、五味子各10克,丹参12克。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
方四
赤小豆90克、鲤鱼300---500克。煲炖,熟烂后服食,1日数次。
方五
黄芪30--60克,粳米100克,红糖少量,陈皮末1克。先将黄苠浓煎取汁,再人粳米、红糖同煮,待粥成时调人陈皮未少许,稍沸即可,早晚温热分服。
心力衰竭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呢
1、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由于心力衰竭时肺部瘀血,易继发支气管炎和肺炎,必要时可给予抗菌素。
2、血栓形成和栓塞:长期卧床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脱落后可引起肺栓塞。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与栓子大小有密切关系。小的肺栓塞可无症状,大的肺栓 塞可表现为突发呼吸急促、胸痛、心悸、咯血和血压下降,同时肺动脉压升高,右心衰竭加重。相应肺部呈现浊音,呼吸音降低伴有湿罗音,部分病人有胸膜摩擦音 或胸腔积液体征,巩膜可有黄染,或有短阵心房颤动发作。
起病后12-36小时或数天后在下肺野出现三角形或园形密度增深阴影。巨大的肺动脉栓塞可在数分钟 内导致心原性休克和猝死。心力衰竭伴有心房颤动者,易发生心房内血栓,栓子脱落而引起脑、肾、四肢或肠系膜动脉栓塞。
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及时翻身按摩肢体作被动活动,预防血栓形成,对有栓子脱落引起肢体动脉栓塞者,轻症者可用尿激酶或链激酶进行溶血栓治疗,肢体缺血严重者应作外科治疗。
3、心原性肝硬化:由于长期右心衰竭,肝脏长期淤血缺氧,小叶中央区肝细胞萎缩和结缔组织增生,晚期出现门脉高压,表现为大量腹水、脾脏增大和肝硬化。处理:经强心利尿等治疗,腹水仍不减退,大量腹水影响心肺功能者,可行穿刺适量放液。
4、电解质紊乱:常发生于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尤其多见于多次或长期应用利尿剂后,其中低血钾和失盐性低钠综合征最为多见。
慢性心力衰竭者怎么饮食调理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排血量减少及/或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引起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系统瘀血及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所出现的心脏循环衰竭的症候群。
临床分为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常见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炎、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肺原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等。
慢性心力衰竭常有反复发作,有部分病人可获痊愈。因此,对于患有慢性心衰的病人来说,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避免激动和紧张外,还要注意饮食调理:
1.少食多餐,严禁吃得过饱,每日食物可分4至5次食用。
2.适当补充维生素B1和维生素C,有利于保护心肌。
3.如果缺钾可食用含钾高的海带、紫菜、瘦肉、橘子等。
4.选用低热量、低盐、富含维生素、易于消化、不易产气的食物。
5.轻度心衰病人每日食盐控制在5克左右,不吃腌制食品,最好不吃用碱或小苏打制作的食品。
6.适当控制总热量,蛋白质也要适当控制。
心力衰竭是怎么引起的
西医病因:
心力衰竭见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心肌病变或心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功能减低,心腔血液不能恰当地排出所致。由心肌病变引起的心力衰竭。可称为心肌衰竭或泵衰竭(见”泵衰竭”条)。除基本病变外.心力衰竭常由某些因素所诱发:①感染:可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脏功能。风湿活动、病毒性和中毒性心肌炎均可直接损害心肌;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进一步损害原有瓣膜病变;呼吸道感染可因发热、心动过速、咳嗽,而产生暂时性肺动脉高压和心脏负荷增加,均可诱发心力衰竭。②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使心室充盈减少和心输出量减低。③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妊娠和分娩均可增加心脏负荷。④肺栓塞,特别是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⑤体力活动过度和情绪波动可增加心脏负荷,而导致心力衰竭。⑥过多摄入食盐可加重钠和水的潴留,使血容量增加,心脏前负荷增加,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⑦对心脏功能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受体阻滞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维拉帕米(异搏定)等可诱发心力衰竭。洋地黄中毒除引起心律失常外,可加重心力衰竭。但不恰当地停用洋地黄也可引起心力衰竭复发。
发病机理:
心脏的工作效能可以每搏输出量或心输出量来代表。虽然心肌收缩性是决定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但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和心率对决定心输出量也起着重要作用。各种心血管疾病,均通过这些因素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变化,而影响心脏工作效能和导致心力衰竭。失代偿期主要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容量和静脉回流量增加,心脏肥厚。
病理生理:
心力衰竭大多由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所致。根据病理生理基础,可分为以下6种:(1)心肌病变引起的心肌收缩力减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冠心病伴有广泛性心肌纤维化、室壁瘤)、充血型心肌病、心肌炎(病毒性、细菌性、中毒性)、心肌浸润性病变(肿瘤、淀粉样变性、血色病等)。(2)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①左心室射血阻抗增加:高血压、主动脉口狭窄、梗阻型心肌病等。②右心室射血阻抗增加:肺动脉口狭窄、各种引起肺动脉高压的疾病。(3)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左房室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右房室瓣关闭不全、左至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血管病等。(4)组织代谢增加和(或)血循环加速: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动静脉瘘、脚气病等。(5)机械性心室充盈受阻:左房室瓣狭窄、右房室瓣狭窄,心包疾病(急性心包填塞、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限制型心肌病等。(6)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减低:冠心病、高血压、梗阻型心肌病、心室肥厚、心肌缺血等。
心力衰竭中药秘方有哪些
〖 组 成 〗
附子(先煎3小时)15~30克党参24克(或人参6克)桂枝9克川芎12克赤芍15克红花6克葶苈子12克车前子30克灸甘草9克。
〖 用 法 〗
上方每日1剂,浓煎成200毫升,分3次服,7~10日为一疗程,有效者,休息1天后再服1~2疗程。心衰纠正后,改用归脾汤、生脉散或香砂六君子汤调理善后。
饮食应少油腻,多蔬菜水果。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但也不必完全免盐。
[方一]
党参(或人参)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鸡血藤12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腹胀、便溏,加干姜、苍术、砂仁;夜尿多、下肢欠温,加仙灵脾、桂枝;胸闷、胸痛,加广郁金、红花、元胡;咳嗽、气喘、难以平卧,加葶苈子、苏子、莱菔子;肢体关节疼痛,加防风、防己、桂枝、北五加皮;尿少、肢肿,加桂枝、生姜皮、泽泻。
本方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心力衰竭,其临床主要见症如:气短,活动后气喘,或平卧时胸闷气促,神疲乏力,食少,下肢轻度浮肿。苔薄白、舌质红,脉虚数或结代。
[方二]
附片10克,白术12克,干姜10克,桂枝12克,赤芍10克,益母草15克,北五加12克,茯苓、万年青根各10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气短加人参、黄芪;脘痞、食少、恶心,加砂仁、川椒、姜半夏、生姜;腹胀有水、苔白腻,加木香、大腹皮、草果;胁下痞块,加桃仁、红花、泽兰、丹参;咳嗽、痰多清稀,加炙麻黄、细辛、法半夏、五味子。
本方温阳利水,适用于阳虚水肿所致的心力衰竭,其主要临床症状如:心悸、胸闷气喘,难以平卧,脘痞腹胀,或伴腹水、胸水,下肢浮肿,尿少,畏寒肢冷,颈脉怒张,胁下痞块,唇甲青紫。舌质紫黯、苔薄白而滑,脉沉细而数或促或叁伍不调。
急性心力衰竭有哪些症状
一、急性心力衰竭常见症状
粉红色泡沫痰、心排血量增多、四肢抽搐
二、急性心力衰竭症状
病人常突然感到极度呼吸困难,迫坐呼吸,恐惧表情,烦燥不安、频频咳嗽,咯大量白色或血性泡沫状痰液,严重时可有大量泡沫样液体由鼻涌出,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大汗淋漓,四肢湿冷,两肺满布湿罗音,心脏听诊可有舒张期奔马律,脉搏增快,可呈交替脉。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心原性休克。
肾衰竭会引发什么疾病
慢性肾衰竭常并发高血压、贫血、心力衰竭、心包炎、心肌病、水电紊乱及酸碱失衡、肾性骨病、骨折,感染等。
除以上各系统并发症外,慢性肾衰竭长期透析者还可并发铝中毒,常规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易并发铝中毒。
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铝中毒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透析液中含铝量过多。
当透析液中铝含量接近50μg/L 时,铝相关性骨病的发病率很高。
喝酒怎么也会伤心脏
1.心脏增大:常是酒精性心肌病最早的表现。多在体检、胸透、做彩超时发现,心脏呈普大型。早期病例于戒酒4~8周后心脏迅速缩小;晚期病人虽然也能有所缩小,但很难恢复到正常。
2.心力衰竭:常缓慢出现心慌、气短、乏力,继而呼吸困难。重者合并右心衰竭,出现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肝淤血,胸腔积液等。
3.心律失常:房颤与室性早搏多见。同一种心律失常可反复出现,如酗酒猝死者多为室颤所致。
4.去首高血压:舒张压增高而收缩压正常或偏低称之为“去首高血压”,此点有别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5.心外损害:主要有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肌病、痛风性关节炎、肾功能不全等。
凡有上述表现,同时符合我国酒精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有大量饮酒史(约合纯酒精125毫升,即每日啤酒4瓶或白酒150克)、持续10年以上(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女性>40克/天,男性>80克/天,饮酒5年以上)者,在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心脏病后,应考虑本病。
酒精性心肌病治疗的关键是戒酒。病程早期,戒酒可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消除,心脏大小可恢复正常。即使心脏明显扩大伴有严重心力衰竭者,戒酒治疗仍可使预后得到改善。
有轻度心力衰竭时,限制体力活动,低盐饮食及适当利尿治疗可改善心功能;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其治疗同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以利尿药、洋地黄、血管扩张药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为主,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包括低血钾和低血镁。
怎样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最好
首先,心力衰竭是因心脏排血功能减退,过程心脏排血量不足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现象。又称心功能不全。正常血液循环的维持有赖于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血管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以及足够的循环血量。慢性心力衰竭可表现为心脏排血功能正常而血管舒缩功能失常或循环血量不足所致的循环障碍,虽亦可见心排血量减低,但称为循环功能不全或周围循环衰竭。
其次,慢性心力衰竭常有反复发作,有部分病人可获痊愈。因此,对于患有慢性心衰的病人来说,家庭护理尤为重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避免激动和紧张外,还要注意饮选用低热量、低盐、富含维生素、易于消化、不易产气的食物。
然而,轻度心衰病人每日食盐控制在5克左右,不吃腌制食品;尤其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最好不吃用碱或小苏打制作的食品。适当控制总热量,蛋白质也要适当控制。
心衰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常规化验坚持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诱因、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指导治疗。血常规:贫血为心力衰竭加重因素,WBC增加及核左移提示感染,为心力衰竭常见诱因,尿常规及肾功能:有助于与肾脏疾病所致的呼吸困难和肾病性水肿的鉴别;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的检测:低钾、低钠血症及代谢酸中毒等是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诱因;肝功能:有助于与门脉性肝硬化所致的非信源性水肿的鉴别。
2、心电图检查:心力衰竭本身无特异性心电图变化,但有助于心脏基本病变的诊断,如提示心房、心室肥大、心肌劳损、心肌缺血,从而有助于各类心脏病的诊断,确定心肌梗死的部位,对心律失常作出正确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3、超声心动图:采用M型、二维或彩色超声技术测定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及心脏结构,并推算出左室容量及心搏量(SV)和射血分数(EF)。
肺心病有哪些症状
肺心病的病程发展缓慢,症状也是逐渐出现的。
1、早期,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尚能代偿;晚期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患者首先有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哮喘病史,逐步出现疲乏、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加剧,X线检查和其他检查有肺气肿的表现。
2、如果病情逐渐发展,代偿功能逐渐消失,累及心脏则出现心悸、气急、发绀、心前区或剑突下疼痛。由于右心室向肺排血受阻碍,回流到右心室的静脉血也受到阻碍,形成静脉瘀血,就会出现胸水、腹水、全身水肿或肝脾大。
3、当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时,通气障碍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以导致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呼吸衰竭的早期表现是发绀、心悸和胸闷,进一步发展出现头痛、头胀、烦躁、精神错乱及抽搐等精神症状,称为肺性脑病。
4、心力衰竭常与呼吸衰竭同时发生,表现为心悸、气喘、少尿、发绀加重、食欲减退及呕吐等,心脏检查有杂音、心律失常。严重的有皮肤出血,甚至全身广泛性出血。
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竭是怎么回事
1、肺、心功能代偿期。本期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活动后感心悸、气短、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体检有明显肺气肿体征,由于胸膜腔内压升高,阻碍腔静脉回流,可见颈静脉充盈,桶状胸,呼气延长,肺底听到哮鸣音及湿音,心浊音界缩小,心音遥远,肝浊音界下降,肝大伴压痛,肝颈静脉反流阳性,水肿和腹腔积液等。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本期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为主,或有心力衰竭。
(1)呼吸衰竭。常见诱因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多为通气障碍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同时存在。低氧血症表现为胸闷、心慌、气短、头痛、乏力及腹胀等。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出现明显发绀。
(2)心力衰竭。肺心病在功能代偿期只有肺动脉高压及右室肥厚等征象,而无心力衰竭表现。失代偿期出现右心衰竭、心慌、气短、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甚至全身水肿及腹腔积液,少数患者还可伴有左心衰竭,也可出现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心力衰竭常见并发症
难治性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急性右侧心力衰竭、急性左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人心力衰竭、小儿心力衰竭、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
二、心力衰竭并发病症
1、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由于心力衰竭时肺部瘀血,易继发支气管炎和肺炎,必要时可给予抗菌素。
2、血栓形成和栓塞长期卧床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脱落后可引起肺栓塞。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与栓子大小有密切关系。小的肺栓塞可无症状,大的肺栓塞可表现为突发呼吸急促、胸痛、心悸、咯血和血压下降,同时肺动脉压升高,右心衰竭加重。相应肺部呈现浊音,呼吸音降低伴有湿罗音,部分病人有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体征,巩膜可有黄染,或有短阵心房颤动发作。起病后12-36小时或数天后在下肺野出现三角形或园形密度增深阴影。巨大的肺动脉栓塞可在数分钟内导致心原性休克和猝死。心力衰竭伴有心房颤动者,易发生心房内血栓,栓子脱落而引起脑、肾、四肢或肠系膜动脉栓塞。
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及时翻身按摩肢体作被动活动,预防血栓形成,对有栓子脱落引起肢体动脉栓塞者,轻症者可用尿激酶或链激酶进行溶血栓治疗,肢体缺血严重者应作外科治疗。
3、心原性肝硬化:由于长期右心衰竭,肝脏长期淤血缺氧,小叶中央区肝细胞萎缩和结缔组织增生,晚期出现门脉高压,表现为大量腹水、脾脏增大和肝硬化。处理:经强心利尿等治疗,腹水仍不减退,大量腹水影响心肺功能者,可行穿刺适量放液。
4、电解质紊乱:常发生于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尤其多见于多次或长期应用利尿剂后,其中低血钾和失盐性低钠综合征最为多见。
(1)低血钾症:轻者全身乏力,重者可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常加重洋地黄毒性,必须及时补充钾盐,轻症可口服氯化钾3-6g/日,重者可用氯化钾1-1.5g溶于5%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必要时可重复给予。
(2)失盐性低钠综合征是由于大量利尿和限制钠盐摄入所引起,多发生在大量利尿之后。发病较急,出现软弱无力,肌肉抽搐,口渴及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可有头痛、烦躁不安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低钠性脑病表现。患者皮肤干燥,脉细速,尿量减少,甚至血压降低。化验:血钠、氯化物、二氧化碳结合力皆低,红细胞压积增高。治疗,应不限制食盐,并可用3%氯化钠液100-500ml缓慢静脉滴入。
心力衰竭发病原因主要有哪些
心力衰竭见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心肌病变或心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功能减低,心腔血液不能恰当地排出所致。由心肌病变引起的心力衰竭。可称为心肌衰竭或泵衰竭。
除基本病变外,心力衰竭常由感染因素所诱发,感染可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脏功能。风湿活动、病毒性和中毒性心肌炎均可直接损害心肌;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进一步损害原有瓣膜病变;呼吸道感染可因发热、心动过速、咳嗽,而产生暂时性肺动脉高压和心脏负荷增加,均可诱发心力衰竭。
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如心脏瓣膜病时,由于心肌负荷过重而发生心肌肥大和心脏扩大,继则心肌收缩性相对不足而导致心力衰竭,此时泵功能障碍是继发的,在除去瓣膜障碍时较易逆转。
除了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内膜炎等,心脏以外的疾病,如急性肾炎、中毒性肺炎、重度贫血、溶血、大量静脉补液以及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等等,也可以引起心力衰竭。
对心脏功能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受体阻滞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维拉帕米(异搏定)等可诱发心力衰竭。洋地黄中毒除引起心律失常外,可加重心力衰竭。但不恰当地停用洋地黄也可引起心力衰竭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