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的诊断
支原体的诊断
支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形态学检查、支原体培养、抗原检测、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解脲支原体MB抗原的研究表明:MB抗原是解脲支原体感染时被识别的主要外膜抗原,具有种特异性,包含血清特异的和交叉反应的抗原决定簇。编码MB抗原的基因长1200多个碱基、N端1/3为保守区,包含群特异的抗原决定簇:C端2/3是由重复序列组成的可变区,包含型特异的抗原决定簇,对该抗原的研究及对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免疫机制起重要作用。MB抗原位于解脲支原体膜的表面,N端固定于膜上使C端重复区暴露于微生物周围的微环境。N端可以作为其分群分型的基础,C端最可能首先与宿主的防御系统相遇而引起主要的抗体反应,是理解它的发病机制和免疫机制的基础。MB抗原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它在疾病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测定支原体抗体的血清学试验方法中,有支原体特异性血清学检测和非特异性血清学检测:支原体特异性血清学检测方法中,最常用的是补体结合试验,另有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查法、生长抑制试验、代谢抑制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支原体的非特异血清学方法有肺炎支原体冷凝集试验与MG链球菌凝集试验,对支原体肺炎能起辅助诊断的作用。检测特异性抗体IgG的方法尚不能达到早期快速诊断的目的,抗原的检测为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目前已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标记抗体、肺炎支原体膜蛋白单克隆抗体和反向间接血凝法直接检测分泌物和体液中支原体抗原的报道,具有很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能产生特异性IgM和IgG类抗体。IgM类抗体出现早,一般在感染后1周出现,3~4周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为2~3周,当患者出现症状而就诊时,IgM抗体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IgM抗体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指标。如IgM抗体阴性,则不能否定肺炎支原体感染,需检测IgG抗体。IgG较IgM出现晚,需动态观察,如显著升高提示近期感染,显著降低说明处于感染后期。
实验室如何诊断衣原体感染?
1.血清检测
血清学鉴定法:最常用的是琼脂扩散法,即将支原体接种到琼脂皿上。然后再用浸过适量血清的滤纸放到琼脂表面,观察哪一种能抑制支原体生长。也可用琼脂表面的菌落作荧光抗体染色法,用落射荧光显微镜观察,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最初生长在琼脂表面上的菌落而不必将支原体传代。
血清学诊断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敏感性高:微量免疫荧光法(MIF)具有快速特点。
2.基因诊断
利用DNA探针对支原体诊断其敏感性稍差,但特异性高,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敏感性、特异性均高。具体检测方面如下:
(1)标本处理
1.取材部位为子宫颈管,男性为尿道,将灭菌白金耳深入宫颈管或尿道1cm左右,转动数圈,停留约30s,取出后置标本缓冲液中。
2.解脲脲原体DNA提取:
将宫颈管内或尿道内刮取物置含0.5%NP-40、0.5%Tween20,1%SDS和2mg/ml蛋白酶K的TES缓冲液(50mmol/L Tris-HCl,50mmol/L NaCl,100mmol/ L EDTA,pH 8.0),置37℃裂解60 min,沸水5min,酚,氯仿抽提DNA乙醇沉淀,沉淀物溶于20μl TE缓冲液(100mmol/L Tris-HCl,1mmol/L EDTA,pH 8.0)。
(2)引物设计
引物来源于解脲脲原体,脲酶基因序列:
UU1:CAGATACATTAAACGAAGCAGG(1613-1635)
UU2:GTGGTGACATACCATTAAC(1837-1819)
(3)PCR扩增
传统的方法为的反应体积为100μl,含5x反应缓冲液20μl和FD-DNA聚合酶2μ、4种dNTP各200μmol/L以及引物对各25pmol/L。上述成分预先一次性分装于0.5ml离心管,-20℃备用。临用加模板DNA 2μl,短暂离心,加100μl矿物油覆盖。现在试剂已商品化,反应体积为25μl,单管已分装好,只要加入模板DNA即可。置DNA扩增仪进行40次循环扩增。每次循环包括90℃变性45s(第一次循环变性2min),55℃退火30s和72℃延伸40s(最后一次循环72℃,延伸5min)三个步骤。每次扩增均应作阴阳性对照。
(4)扩增产物的检测
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取10u l PCR扩增物作1.5%琼脂糖凝胶电泳、0.5μg/ml溴化乙锭染色,以PGEM-3Zf(+)DNA-Hae Ⅲ为分子量标准,置紫外透射仪观察结果。
3.支原体培养
a.采集标本,一般为泌尿生殖试子或刷片,少数取前列腺液,精液、关节液,或取输卵管,直肠活检物,近年来用初段尿标本离心物,以取代尿道拭子。拭子取材时,将拭子插入男性尿道2-4cm,用力擦取。该方法容易造成尿道损伤及继发感染。用时须慎重。女性则需先清洁宫颈鳞状与柱状上皮结合部,用细胞刷收集宫颈标本,能增加感染细胞的数量,较棉拭子敏感性高。
b.常用培养基为牛心浸液或蛋白胨,并含1%新鲜酵母浸液,10-20%动物血清及0.5%氯化钠,还可加葡萄糖和精氨酸以促进MH和MG生长,加入尿素以供UU代谢,适量加青霉素抑制杂菌。
支原体感染的原因
支原体感染和衣原体感染一样,目前均已成为性传播疾病的重要病原体而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不过它们常常因为感染后无症状或无特异症状而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因此诊断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单靠临床表现是不够的,必需经过规范专业的实验室检查、诊断,才能够确诊,进而有效治疗。
权威解析:引起支原体感染(支原体阳性)的原因
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新生儿则由母亲生殖道分娩时感染。成人男性的感染部位在尿道粘膜,女性感染部位在宫颈。新生儿主要引起结膜炎和肺炎。
支原体只能粘附在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的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上,而不进入组织和血液。支原体引起细胞损害的原因为: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的支原体从细胞吸收营养,从细胞膜获得脂质和胆固醇,引起细胞损伤;支原体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如溶神经支原体能产生神经毒素,引起细胞膜损伤;脲原体含有尿素酶,可以水解尿素产生大量氨,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支原体除可以粘附于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外,还可以粘附于精子表面,从而阻止精子运动,其产生神经氨酸酶样物质可干扰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这就是支原体感染引起不育不孕的原因之一。
支原体肺炎发病早期类似普通感冒
“咳嗽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随病情进展,咳嗽频率和程度会有所增加。”解放军第458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伍伟玲介绍,今年9~10月因“发热、咳嗽、咳痰”来院就诊的病人中,有30%以上存在支原体感染,且大部分为幼儿和年轻力壮的青年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把肺炎支原体感染当成感冒,未能对症治疗,导致疾病在发病早期未得到良好控制,最终发展成为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引起,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在5~2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病人多由于受寒或曾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人接触过而发病。大多数感染者最初仅累及上呼吸道,但如果没有及时控制,2~3周后,病情可加重,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和咳嗽。
目前临床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抗体检查,但急性期具有诊断意义的IgM抗体变化快,容易出现假阴性的现象,此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做出正确判断。“即使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也不要紧张,肺炎支原体感染属于可防可治的疾病,目前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能对肺炎支原体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伍伟玲说,支原体肺炎病人一般需要住院治疗,疗程常为7~14天。
肺炎支原体阴性正常吗 肺炎支原体阴性表示百分之百正常吗
肺炎支原体抗体分为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和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两种,因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为2周-3周,当患者出现症状而就诊时,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指标。如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也不能否定肺炎支原体感染,还需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较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出现晚,需动态观察。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诊断要点为:
1.持续剧烈咳嗽,X线所见远较体征为显著。如在年长儿中同时发生数例,可疑为流行病例,可早期确诊。
2.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稍增高,血沉多增快,Coombs试验阳性。
3.青、链霉素及磺胺药无效。
4.血清凝集素(属IgM型)大多滴度上升至1:32或更高,病情愈重阳性率愈高。冷凝集素大多于起病后第1周末开始出现,至第3~4周达高峰,后渐降低,2~4月时消失。
5.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有诊断价值,临床常采用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此外又可用酶联吸附试验检测抗原。近年国内外应用DNA探针及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诊断有快速特异性高优点。
6.用患者痰液或咽拭洗液培养支原体需时太久,常要2~3周,因此对临床帮助不大。
诊疗非淋菌性尿道炎误区有哪些
误区1:支原体阳性即诊断为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
相关知识: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即有尿道炎(宫颈炎),但分泌物涂片或培养都找不到淋球菌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由沙眼衣原体(ct)引起,其次为支原体,少数为病毒、真菌等引起。与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的支原体有:解尿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生殖器支原体(mg)。
国外报告性成熟无症状的女性uu分离率为百分之四十,正常男性尿道中uu分离率为34%,我国健康人带菌率百分之十,故认为uu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检查出来不等于致病,mh在ngu中没有重要的病原学作用,mg可能是ngu的病原体。检出支原体必须结合分泌物中wbc计数以才能判定是带菌或致病。
正确诊断:故男性尿道分泌物中wbc>15个/高倍镜或≥5个/油镜,女性宫颈分泌物中wbc>30个/高倍镜或≥10个/油镜,并排除淋球菌感染即可诊断为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支原体阳性但wbc正常则不能诊断为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
误区2: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治疗后检查支原体仍阳性而重复治疗。
正确判断:因支原体可作为条件致病菌长期存在,故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治疗后结果判定时实验检查可仅作泌尿生殖道标本wbc计数,不作支原体检查,支原体检查阳性但wbc计数在正常范围内可不再进行治疗。
误区3: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久治不愈需要长期大剂量抗生素治疗。
正确判断: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久治不愈者长期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并不能有效治疗患者。久治不愈的患者可能与耐药的ct或支原体感染有关,治疗2周仍无效者可改换其它药物治疗(可使用2种药物联合治疗),延长疗程并不能提高疗效。另外还需考虑其它病原体感染的可能,必要时进一步检查。
误区4: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患者治愈后仍有症状而继续治疗。
正确判断: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患者规范治疗后泌尿生殖道标本wbc计数正常即可判愈,无需进行抗菌治疗。部分患者尿道口轻度发红或尿道内刺痒,可能与药物从尿道排出刺激尿道所致,如无尿道炎指征,此类病人停药3个月症状可消失。部分患者出现多种自觉症状,如下腹坠痛、阴囊下坠感、头痛头昏等可进行心理咨询治疗。
患上非淋应该做哪些检查
【沙眼衣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
诊断沙眼衣原体感染常用的实验室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标本涂片染色直接镜检;
②细胞培养法;
③抗原检测试验,包括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④DNA杂交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法;
⑤血清抗体检测;
【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
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是支原体的培养和血清学鉴定,目前主要采用基因诊断。
1.支原体培养:
a.采集标本,一般为泌尿生殖试子或刷片,少数取前列腺液,精液、关节液,或取输卵管,直肠活检物,近年来用初段尿标本离心物,以取代尿道拭子。拭子取材时,将拭子插入男性尿道2-4cm,用力擦取。该方法容易造成尿道损伤及继发感染。用时须慎重。女性则需先清洁宫颈鳞状与柱状上皮结合部,用细胞刷收集宫颈标本,能增加感染细胞的数量,较棉拭子敏感性高。
b.常用培养基为牛心浸液或蛋白胨,并含百分之一新鲜酵母浸液,百分之十到二十动物血清及百分之零点五氯化钠,还可加葡萄糖和精氨酸以促进MH和MG生长,加入尿素以供UU代谢,适量加青霉素抑制杂菌。
2.血清学鉴定法:最常用的是琼脂扩散法,即将支原体接种到琼脂皿上。然后再用浸过适量血清的滤纸放到琼脂表面,观察哪一种能抑制支原体生长。也可用琼脂表面的菌落作荧光抗体染色法,用落射荧光显微镜观察,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最初生长在琼脂表面上的菌落而不必将支原体传代。
血清学诊断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敏感性高:微量免疫荧光法(MIF)具有快速特点。
3.基因诊断:利用DNA探针对支原体诊断其敏感性稍差,但特异性高,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敏感性、特异性均高。具体检测方面如下:
患者来就医时,男性主诉常常是尿道疼,不适感或从外尿道流出脓样粘液,或因患“淋病”久治不愈,反复出现上述现象;女性病人常常无症状,只是白带多或因其丈夫有“淋病”史,特意来检查确诊。
支原体感染的鉴别诊断有什么
支原体感染的鉴别诊断有什么?在支原体感染患者中,有年轻的,有年老的,所以支原体感染的发生是很多见的,但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会有支原体感染的发生,所以很多时候对于支原体感染病情做好鉴别诊断是特别重要的,下面我们就看下支原体感染的鉴别诊断吧。
一培养与生化反应:支原体兼性厌氧,在5%~10%CO2,80%~90%湿度的条件下,生长较好,支原体细胞中的主要成分胆固醇及蛋白质均来自培养基,后者需含血清,卵黄等,菌落形似煎荷包蛋,一般为大菌落,100~300nm,生长需7~14d,另一种,菌落10~25nm,生长快,只需24~48h,称为T株,即脲解 支原体。
二抗体及抗原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后2周,约50%产生抗体,红细胞冷凝集试验阳性,效价1∶32以上,恢复期效价4倍增长则意义大,40%~50%病例链球菌MG凝集试验 阳性,另可通过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酶联吸附等检测,此外,病灶灌洗液通过PCR检测,此外,利用基因探针快速检测系统,应用同位素标记DNA,可测 定肺炎支原体中的RNA,与培养相比,符合率达89%。
另外提醒广大支原体感染患者:根据自身支原体感染自己的病症,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即时性的治疗,另外如果想控制好自己的支原体感染疾病,希望支原体感染患者要做好治疗,注意自身的饮食规划,做好支原体感染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