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危害有什么
糖尿病的危害有什么
1、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人常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粥样硬化,极易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性心脏病通常是指糖尿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微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
2、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肾病,是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病症。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常见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尿蛋白等。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临床上通常称为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3、糖尿病性眼病
糖尿病所并发的眼部疾病常见的有七种: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②糖尿病性色素膜病变,③糖尿病性白内障,④糖尿病性视神经改变,⑤糖尿病性视网膜脂血症,⑥糖尿病性青光眼,⑦糖尿病性屈光改变。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它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其次是糖尿病性白内障,也是糖尿病破坏视力最常见的合并症。
4、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它函盖植物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等等。其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合并症。周围神经病变又分为多发神经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病变可单侧,可双侧,可对称,可不对称。突出表现为双下肢麻木、胀痛、伴有针刺样、烧灼样异常感,很难忍受。有的患者可出现自发性疼痛闪电样痛或刀割样痛。
6、糖尿病下肢坏疽病变
糖尿病下肢坏疽,是由于糖尿病长期得不到很好控制,发生动脉硬化,出现了下肢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理改变。它的发生机理是:当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促使血栓形成,引起管腔狭窄以致血管阻塞,造成下肢或中部缺血、缺氧以到坏疽发生。
妊娠糖尿病危害知多少
增加胎儿不良事件
巨大儿
由于孕妇血糖升高,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胰岛素不能通过胎盘,使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刺激胎儿胰岛素B细胞增生,产生大量胰岛素,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合成,导致胎盘过度发育形成巨大儿,即新生儿体重超过4公斤。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血糖刺激胎儿胰岛素分泌增加,形成高胰岛素血症,后者其有拮抗糖皮质激素促进肺泡2型细胞表面物质合成及释放作用,使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及分泌减少,胎儿肺成熟延迟,从而增加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宫内缺氧
高血糖可使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因而导致流产、早产甚至死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此外,由于孕妇高血糖还可降低胎盘对胎儿血氧的供应,胎儿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致胎儿的耗氧量增加,导致胎儿宫内缺氧,严重时可发生胎死腹中。
增加母婴糖尿病患病风险
糖尿病可导致母体广泛血管病变,血管内皮细胞增厚及管腔变窄,组织供血不足,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发生妊娠中毒症、高血压及全身水肿、感染、流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从近期影响来看,随着血糖的升高,高血糖可带来37%的胎儿不良结局以及4%的严重不良结局。
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
1、对物质代谢的危害
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引起糖代谢严重紊乱,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酮体大量产生,组织未及氧化,肺及肾也未及时调节排出酮体,血酮浓度明显增高,出现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病死率极高,需紧急救治。
2、对眼球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除动脉硬化、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老年性白内障外,糖尿病视网膜病与糖尿病性白内障为糖尿病危害眼球的主要表现。轻者视力下降,重者可引起失明。
3、尿病对神经的危害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糖尿病神经病变常见为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朱涛体现在四肢末稍麻木、冰冷刺痛等;而植物神经病变主要体现在无汗、少汗或者多汗等。
糖尿病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1、糖尿病对神经的危害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最常见,表现为四肢末稍麻木、灼热感或冰冷刺痛,重者辗转反侧,彻夜不眠;植物神经病变表现为排汗异常(无汗、少汗或多汗),腹胀、便秘或腹泻,站立位低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尿不尽或尿失禁。
2、糖尿病对眼球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除动脉硬化、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老年性白内障外,糖尿病视网膜病与糖尿病性白内障为糖尿病危害眼球的主要表现。轻者视力下降,重者可引起失明,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
儿童糖尿病危害大
第一、出现频繁的口渴现象
出现频繁口渴现象,甚至夜间多次起床喝水。孩子在一段时期内出现小便频繁现象,多年不尿床的孩子多次出现尿床现象,家长应该带孩子进行糖尿病检查。
第二、出现频繁腹痛和呕吐现象
这种情况很容易被误诊为肠胃疾病而加重病情,家长要对孩子平时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有足够掌握,以便提供给医生足够的诊断信息。
第三、出现突然消瘦饭量大增现象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体重应该连续稳定上升,但突然出现体重下降情况,家长要警惕。这个特点很容易被忽略,家长多认为是孩子生长发育中的正常情况,但应注意是否出现其他糖尿病征兆。
孩子本来处于精力较为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应该多动,但突然在一段时间内老喜欢待在家里,不喜欢户外活动,精神较为委靡,就有可能是糖尿病前兆。孩子一些伤口反复出现感染情况,久不愈合。而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就是病毒感染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
糖尿病危害
糖尿病无法治愈,其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尤其是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合并感染:发病率高,两者互为因果,必须兼治。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多发生于中老年,半数无糖尿病史,临床表现包括脱水严重,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50%。
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多有心、肝、肾脏疾病史,或休克、有感染、缺氧、饮酒、大量服用降糖灵史,症状不特异,死亡率高。
睡眠质量差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短期危害:
1.容易暴饮暴食。多项研究表明,短期缺觉者更容易过量饮食,更爱吃高热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吃得更油腻。
研究发现,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会导致车祸危险增加3倍。主要原因包括:缺觉会影响双眼协调能力以及手脚麻利度。
3.容易变丑。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容易面色黯淡,魅力大减,失去亲和力。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研究发现,缺觉会加速皮肤衰老。
4.更易感冒。研究发现,每晚睡眠少于7小时会伤及免疫系统,导致感冒风险增加3倍。
5.大脑组织减少。研究发现,缺觉一晚就会导致大脑组织减少,这与大脑损伤之后两种脑分子血检水平上升相同。
6.更容易情绪失控。研究发现,缺觉一晚就会导致负责情绪管理的大脑区域更加活跃,这表明缺觉容易情绪失控。
7.注意力减退和更容易健忘。缺觉会影响大脑记忆强化过程,进而影响信息提取和新信息的输入。
长期危害:
1.中风危险增4倍。研究发现,与每晚睡眠7~8小时的人群相比,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中老年人发生中风的危险高4倍。
2.肥胖症危险陡增。多项研究发现,长期缺觉会改变常规食欲,导致过量饮食,进而增加肥胖症危险。
3.增加某些癌症危险。一项对1240名接受肠镜检查的参试者进行的研究发现,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患者发生肠道息肉(肠癌前期)危险增加50%。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缺觉还会增加乳腺癌危险。
4.糖尿病危险上升。美国疾控中心2013年一项研究发现,睡眠太多或太少都会增加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风险。2012年一项研究发现,睡眠太少会降低胰岛素敏感,增加糖尿病危险。
5.心脏病危险增加。研究发现,长期缺觉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衰和心脏病发作关联极大。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会导致心脏病和中风危险分别增加48%和15%。
睡眠质量差的危害主要有哪些呢?文章里讲解的危害有两类,短期与长期的危害,患者要重视其危害的严重性,对睡眠进行改善调整。患者睡眠质量不好时则要使用多种方式缓解,患者可睡前放松自己,喝点帮助睡眠的饮料,睡的时候不要进行剧烈性的运动,不然对睡眠也是不好的,如果睡眠无法改善时,可使用药物直接控制。
糖尿病人能吃苦菊吗
在中医上讲,它性偏寒,脾胃虚寒,常有胃痛怕冷的病人,不太适合多食,其他没有什么禁忌。而从养身保健的方面来说,苦菊是糖尿病预防一个比较好的食物。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一、提倡膳食平衡
提倡膳食平衡首先要调节饮食,避免能量的过多摄人。可用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取代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有益于控制血糖,改善脂蛋白构成,因此富含纤维素的天然食品如谷类、水果、蔬菜应该首选。其次,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人。
二、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人群预防是病因预防,最重要的措施是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教育对象不仅是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还着眼于以预防为目的的公共教育,使整个社会提高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这里需要要提醒的是,苦菊虽然具有保健的功能,但是不能与蜂蜜一起食用,在制作菜的时候需要注意。此外,糖尿病是一个个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患者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坚持每天做运动,但不运动过量,这样能帮助糖尿病的治疗。
睡眠质量差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睡觉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事情,睡眠足了后精神才会好,才更有精力去完成白天的工作,可是有些人在睡觉时会有诸多问题出现,比如失眠,睡觉时喜欢做梦。而有些人则是睡眠质量差,造成起床后精神差,也没有睡好。睡眠质量差的危害则会出现,那么睡眠质量差的危害主要有哪些呢?危害可从短期或是长期来看,如:
短期危害:
1.容易暴饮暴食。多项研究表明,短期缺觉者更容易过量饮食,更爱吃高热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吃得更油腻。
研究发现,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会导致车祸危险增加3倍。主要原因包括:缺觉会影响双眼协调能力以及手脚麻利度。
3.容易变丑。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容易面色黯淡,魅力大减,失去亲和力。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研究发现,缺觉会加速皮肤衰老。
4.更易感冒。研究发现,每晚睡眠少于7小时会伤及免疫系统,导致感冒风险增加3倍。
5.大脑组织减少。研究发现,缺觉一晚就会导致大脑组织减少,这与大脑损伤之后两种脑分子血检水平上升相同。
6.更容易情绪失控。研究发现,缺觉一晚就会导致负责情绪管理的大脑区域更加活跃,这表明缺觉容易情绪失控。
7.注意力减退和更容易健忘。缺觉会影响大脑记忆强化过程,进而影响信息提取和新信息的输入。
长期危害:
1.中风危险增4倍。研究发现,与每晚睡眠7~8小时的人群相比,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中老年人发生中风的危险高4倍。
2.肥胖症危险陡增。多项研究发现,长期缺觉会改变常规食欲,导致过量饮食,进而增加肥胖症危险。
3.增加某些癌症危险。一项对1240名接受肠镜检查的参试者进行的研究发现,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患者发生肠道息肉(肠癌前期)危险增加50%。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缺觉还会增加乳腺癌危险。
4.糖尿病危险上升。美国疾控中心2013年一项研究发现,睡眠太多或太少都会增加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风险。2012年一项研究发现,睡眠太少会降低胰岛素敏感,增加糖尿病危险。
5.心脏病危险增加。研究发现,长期缺觉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衰和心脏病发作关联极大。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会导致心脏病和中风危险分别增加48%和15%。
睡眠质量差的危害主要有哪些呢?文章里讲解的危害有两类,短期与长期的危害,患者要重视其危害的严重性,对睡眠进行改善调整。患者睡眠质量不好时则要使用多种方式缓解,患者可睡前放松自己,喝点帮助睡眠的饮料,睡的时候不要进行剧烈性的运动,不然对睡眠也是不好的,如果睡眠无法改善时,可使用药物直接控制。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已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脑血管病后第三位严重的慢性病。糖尿病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它可以造成失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心肌梗塞,脑卒中,四肢麻木、剧痛、坏死,阳痿,胃肠功能紊乱及排尿困难等各种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有关专家统计:因糖尿病引起双目失明者占8%,其引起失明的机会比一般人多10~20倍;并发肾功能衰竭比一般肾病多17倍。按世界同一标准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患者眼、肾、神经并发症在世界上发生的最早、最多、最严重。
糖尿病的危害有:
糖尿病的危害一、对肾脏的危害
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肾病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在各原因所致的晚期肾病中糖尿病占第一位。
糖尿病的危害二、对心脑血管的危害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的并发症。这一类糖尿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
由于血糖升高,红细胞膜和血红蛋白糖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及损伤,从而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症、高血压,致使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直线上升。这是一大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的危害三、对神经的危害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这也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是一大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最常见。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为四肢末稍麻木、灼热感或冰冷刺痛,重者辗转反侧,彻夜不眠;植物神经病变表现为排汗异常(无汗、少汗或多汗),腹胀、便秘或腹泻,站立位低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尿不尽或尿失禁。在所有器质性疾病引起的阳痿中,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原因,这也是一大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的危害四、对周围血管的危害
糖尿病对周围血管的危害,主要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围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对损伤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在外界因素损伤局部组织或局部感染时较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局部组织溃疡,这种危险最常见的部位就是足部,因此被称为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溃烂,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肢端坏死。在这种情况下,截肢不可避免。据统计,糖尿病人的截肢率为非糖尿病人的五倍,而四成Ⅱ型糖尿病患者和两成糖尿病患者可发生糖尿病足。
糖尿病的危害五、对物质代谢的危害
糖尿病对物质代谢的危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引起糖代谢严重紊乱,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酮体大量产生,组织未及氧化,肺及肾也未及时调节排出酮体,血酮浓度明显增高,出现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病死率极高,需紧急救治。这一糖尿病的危害极大。
糖尿病的危害六、对眼球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除动脉硬化、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老年性白内障外,糖尿病视网膜病与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糖尿病危害眼球的主要表现。
轻者视力下降,重者可引起失明。在美国,糖尿病是二十岁以上病人失明的最主要原因,另外,糖尿病还能引起青光眼及其他眼病。
糖尿病的危害七、感染的危害
这一糖尿病的危害,常见有皮肤感染反复发生,有时可酿成败血症;霉菌性阴道炎引起的外阴瘙痒、甲癣、足癣、泌尿道感染(肾炎和膀胱炎)。另外,容易染上肺结核,一旦得病,蔓延广泛,易成空洞,发病率比正常人高五倍。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的危害并不可怕。值得警惕的是由于长期高血糖造成的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因此,对于糖尿病的危害,既要重视它,又要藐视它,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念,坚持长期控制,克服各种对糖尿病治疗的不利因素,掌握自我防治措施,在医生正确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这样就能延缓和减少糖尿病的危害的发生,病人可以保持正常的工作及生活,并与正常人一样长寿。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糖尿病的危害,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进而防止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方法
1、加强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
经常性的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减轻体重,增强心血管的功能,从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2、提倡膳食平衡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蛋白质、脂肪、糖份的摄入。有些人担心多吃脂肪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而相应地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这恰恰为糖尿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3、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人群预防是病因预防,重要的措施是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教育对象不仅是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还着眼于以预防为目的的公共教育,使整个社会提高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4、定期检查
要定期检查身体,进行血糖、尿糖检测,发现糖耐量减低时,更应积极加强预防。
妊娠糖尿病危害
1、对产妇的危害
产妇产后糖尿病:国外长期跟踪研究显示,妊娠糖尿病30年后,几乎80%的女性最终成为糖尿病。专家建议,产后每年都要做一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注意饮食结构合理和加强锻炼,注意运动并保持合理的体重。
产褥期疾病的发病率高:可能因子宫过度膨胀而使得子宫收缩不良,产后出血发生率随之增高,故应积极预防产后出血,使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宣教并指导母乳喂养,向家属及产妇解释新生儿的吸吮有利于子宫收缩。
感染:产后感染的概率增大,尤其是白色念珠菌感染阴道。应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皮肤清洁。
2、对胎儿的危害
新生儿并发症:新生婴儿并发症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或黄疸病,严重者可导致脑部受损。
臂神经丛断裂:臂神经丛会经过人体的脖子及手臂等部位,在把胎儿从产道拉出的过程中,如果过度使力,胎儿的臂神经丛就会断裂,如此一来,手臂就无法举起,也无法挥动,若不妥善治疗,可能会造成终身遗憾。
低血糖:由于母体血糖过高,刺激胎儿胰脏分泌胰岛素,出生后脐带剪断,胎儿失去了母体供应的糖分,但此时胰脏仍继续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从而造成新生儿低血糖,尤其出生后2-4小时最明显。在分娩前,准妈妈就应就必须先让医护人员知道,医护人员在婴儿房会随时替宝宝测量血糖值,为宝宝打点滴补充血糖,直到宝宝血糖恢复正常值。
新生儿糖尿病:医学上把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糖尿病称为新生儿糖尿病,但发病率不高。以1型糖尿病为主,这类患儿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
其他疾病:其先天性肥胖的几率很高。子代出生后的远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都比正常妈妈所生的孩子要高。
高血压要注意对肾脏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仅会有血压升高,还会伴随有其它的器官病变,最常见的就是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而且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是最大,只有定期验尿与合理用药才可以有效预防。
定期验尿
通常高血压和肾脏之间的联系是患者被确诊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这个并发症对肾脏的危害极大,肾脏功能一旦受损害,血中的一些白蛋白就会随尿液排出体外。而患者去筛查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诊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都要进行系统的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
合理用药
由此可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之后的危害有多大,患者应该积极的进行治疗,要尽早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因为高血压可加重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而糖尿病肾病反过来也可进一步升高血压,因此,选择合理的降压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打断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的恶性循环尤其重要。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早期尽管微量白蛋白尿看似毫不起眼,但不能够疏忽,如果任其发展则后果不堪设想,可导致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早期阶段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服用合适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安博维,就有可能减少甚至消除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要积极的干预从早期肾病到晚期肾病的自然病程,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发展到晚期肾病的风险。
不幸患了高血压就应该多注意肾脏的保护,长期的血压高会对肾脏的功能造成很大的损害,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就会出现高血压合并肾病,危害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