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肾炎要注意什么呢
弥漫性肾炎要注意什么呢
肾病也是一种经常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疾病,这样的疾病一般就会是慢性的疾病,会在人们的身体里存在很长的时间不被发现,就算是您发现了疾病,也已经是疾病的成熟期了,此时,进行疾病的治疗也会很麻烦,患者忍受的痛苦也是很多的。那么,对于这样的方法,我们要采用怎样的治疗方法呢?
肾炎的患者就要小心饮食的结构,控制了酸性的物质的摄入过量,就会酸性的体质。进行饮食的酸碱的平衡对于治疗肾炎以及并发的症状防治是非常重要的。要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的压力,压力的过重是会导致酸性的物质沉积的,从而影响了代谢的正常的进行,将不利于治疗肾炎。
在慢性肾炎进行治疗时候,饮食控制就会很重要,原则上就要控制低盐饮食并限制水,由于大多数病人有水肿和高血压;若血压很高,水肿最为明显,应予以无盐饮食,每日入液量限制在1000ml以内。尿闭者应按处理,成人蛋白质每日宜在30~40g,或按蛋白质0。6/(kg·d)计算,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慢性肾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就要注意休息谨防症状加重、也要促进疾病好转很重要。慢性肾炎异常加重时,则仍以卧床为宜。应避免受寒受湿,以免寒冷引起肾小动脉痉挛,加重肾脏缺血。
对于患有弥漫性肾炎的朋友,平时在生活当中最好是要注意多休息,尽量不要进行一些剧烈的活动,每天最好是可以多卧床,平时在饮食方面也应该以清淡,无刺激的食物为主,对于烟酒以及清甜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最好是不要吃。
弥漫节段增生性狼疮肾炎怎么办
1、一般治疗
必须卧床休息,直至肉眼血尿及水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饮食中注意食用富含维生素的低盐饮食,肾功能正常者蛋白质摄入量应保持正常,约1.0g/(kg?d)。有肾功能不全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人,并给予优质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水肿重且尿少者,应控制人水量。
2、对症治疗
感染病灶的治疗;利尿通常使用噻嗪类利尿药;降压利尿后血压控制仍不理想者,可选用降压药;纠正心力衰竭,在利尿、降压治疗效果欠佳时可考虑:硝酸甘油、硝普钠、酚妥拉明,必要时可用洋地黄制剂;透析,急性肾功能衰竭有透析指征时,应及时给予透析。
3、特效中医治疗
弥漫性狼疮肾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实质损害的一组疾病。还与免疫系统的因素相关。“五方平衡育肾疗法”是纯中医中药疗法,是针对弥漫性肾炎病因进行治疗,疏通肾脏微循环障碍,修复受损肾脏组织,有效阻止肾脏纤维化,使肾功能恢复正常,同时,辅以五行方,滋养肾脏,增强脏腑机能,从根本上治愈弥漫性肾炎。
硬化性肾炎怎么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为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的终末阶段,病变特点是大量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又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般而言,肾小球硬化后无法再生,而硬化性肾炎诊断条件:50%以上肾小球硬化。故关键治疗目标:尽量延缓肾功能下降速度,而不是治愈。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是各种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的终末期病变,并非独立类型。
(一)病理变化
肉眼:颗粒性固缩肾:两侧肾对称性萎缩变小,色苍白,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由纤维化收缩变小的肾单位和代偿扩张肥大的肾单位相互交错形成)。有时可有散在的小囊肿形成。切面见肾皮质萎缩变薄,纹理模糊不清,皮髓质分界不明显。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增多。小动脉壁增厚,变硬,又称为颗粒性固缩肾。
镜下:
1.弥漫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纤维化和玻变),相应的肾小管萎缩、消失,间质纤维化;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2.残存肾小球代偿性肥大,相应肾小管扩张,可见各种管型。局部肾小球靠近集中(由纤维组织收缩所致)。
3.间质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多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小动脉壁厚、腔窄,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性。
(二)临床病理联系
晚期硬化性肾炎病人常有贫血、持续性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而尿常规检查往往变化不明显。出现多尿、夜尿,尿的比重降低,常固定在1.010左右。
晚期,高血压,导致心力衰竭。
肾病综合征能活多久
肾病综合征能活多久,取决于肾综病情严重程度:
初查出得了肾综,此时一般病情并不严重,只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方能治好且不复发,但是如若治疗方法不当,临床治好后病情仍然复发,反复复发,这样再看“得了肾综还能活几年”就很难说了,综上不难看出,治疗肾综最关键之处就在于治好后不复发。
肾病综合征能活多久,取决于肾病综合症的病理类型。
肾病综合症的病理形态学类型较多,主要有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病变特点不同,预后也不同。如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又称为脂性肾病。一般使用激素配合中医治疗,方法得当,预后好;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好发于青少年,临床呈慢性经过,晚期可有50~70%的患者在10年内死亡,预后差;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一般预后较好。
肾病综合征能活多久,怎么治才不复发呢。
就目前而言,很多医院尤其是综合医院,治疗肾病综合症比较青睐于激素,从最新病理上看,肾病综合征是一组在炎症反应作用下肾脏固有细胞受损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常规治疗此病的激素只能起到抗炎的作用,把炎症反应在短时间内控制住,防止肾脏固有细胞继续受损,对激素敏感的患者会在数天或一个月内实现尿蛋白转阴。但这种良好的状态一旦激素用完,就会被破坏,或者当受到易感因素的情况下,病情又会反复,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出现血尿的原因是什么
病因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原因医学界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是肾小球基膜合成的遗传性缺陷引起。这种病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明显的家庭史,往往在一家几代的家庭成员中,有的人发生血尿,血尿是遗传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表现,以青年男性多见。
分类
(一)按基本类型分
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于肾脏的独立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肾脏。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以分为四种 ①轻微性肾小球病变;②局灶性节段性病变;③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④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又可以分为三种 ①狼疮性肾小球肾炎;②紫癜性肾小球肾炎;③糖尿病肾病。此外,血管病变如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都可引起肾小球病变。
(二)按大体类型分
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按病理分又可以分为 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慢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③膜性肾病;④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⑤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三)按临床分型标准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参照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分型标准,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什么叫过敏性紫癜肾炎
很多患者都知道什么是过敏性紫癜,但是对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却不是很了解,那么什么是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呢?下面专家给患者进行详细的解答和针对性的指导。
患者朋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过敏性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过敏紫癜性肾炎是仅次于狼疮性肾炎的一种常见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部分患者可伴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过敏紫癜性肾炎患者可因致敏原性质不同、个体反应性差异及血管炎累及的器官和病变程度不同,在临床和肾脏病理呈现不同的改变,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也有较大差异,应当区别对待。
专家要提醒患者朋友的是,患者朋友应该慎重对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一种继发性的肾病,其实质是肾脏的受损,所以治疗上必须要针对受损的肾脏细胞进行修复,防止病情的反复复发。
那么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在病理上分为哪几类呢?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I:轻微病变。
Ⅱ:系膜增生型。
Ⅲ:局灶坏死、增生或硬化型。
Ⅲa:局灶性系膜增生的背景下,不足50%的肾小球出现节段性血栓、节段性坏死、新月体或硬化。
Ⅲb:弥漫性系膜增生的背景下,不足50%的肾小球出现节段性血栓、节段性坏死、新月体或硬化。
Ⅳ:多数新月体形成型,在Ⅲa,b型局灶或弥漫性系膜增生的背景下,50%一70%的肾小球出现新月体。
Ⅴ:新月体型,在Ⅲ型或Ⅳ型的背景下,‘75%以上的肾小球出现新月体。
Ⅵ:假性增生型,系膜细胞和基质以及内皮细胞弥漫性中重度增生,基膜增厚。
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将其分为以下五个亚型:
1.普通型
较为常见。病程迁延,病情相对稳定,多表现为轻度至中度的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尿蛋白(+)~(+++),镜下血尿和管型尿等。病理改变以IgA肾病,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系膜增生性较常见,也可见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早期)膜增生性肾炎等。
2.肾病性大量蛋白尿
除具有普通型的表现外,部分患者可表现肾病性大量蛋白尿,病理分型以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等为多见。
3.高血压型
除上述普通型表现外,以持续性中等度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特别是舒张压持续增高,常伴有眼底视网膜动脉细窄、迂曲和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少数可有絮状渗出物和(或)出血。病理以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和弥漫性增生为多见或晚期不能定型或多有肾小球硬化表现。
4.混合型
临床上既有肾病型表现又有高血压型表现,同时多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征象。病理改变可为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和晚期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5.急性发作型
在病情相对稳定或持续进展过程中,由于细菌或病毒等感染或过劳等因素,经较短的潜伏期(1~5日),而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经治疗和休息后可恢复至原先稳定水平或病情恶化,逐渐发生尿毒症;或是反复发作多次后,肾功能急剧减退出现尿毒症一系列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为弥漫性增生、肾小球硬化基础上出现新月体和(或)明显间质性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如何鉴别诊断
MsPGN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如起病隐匿(无前驱感染)或以急性肾炎综合征(有前驱感染)、肾病综合征、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等方式起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常有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伴或不伴高血压等急性肾炎表现,特别是青少年,有以上情况者,应怀疑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确诊仍依赖肾活检检查,其特点是弥漫性肾小球系膜增生,以及弥漫性系膜区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无内皮细胞及小管、肾间质损害。
尽管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可以确诊大多数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但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在临床和病理上许多方面与微小病变肾病及局灶节段性硬化相似,3种病变在病理学上存在相互重叠和转换,故对上述3种病变的病理归属仍有争议。当系膜增生显著,少数毛细血管襻呈节段性内皮下插入改变时,与膜增生性肾炎的划分也有争论。
另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学改变也见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狼疮性肾炎Ⅱ型、过敏性紫癜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肾脏病变和遗传性肾炎等,需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予以鉴别方可确诊。
患上急性肾炎会有哪些危害
一、急性肾炎的危害有多种,以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多见,亦可见于其他感染。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少尿、高血压、伴或不伴急性肾衰竭和低补体血症为常见的急性肾炎的危害。
二、急性肾炎的危害主要有这些并发症为主:心力衰竭、高血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等。
三、急性肾炎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伴有多核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毛细血管襻受压。急性肾炎是自限性疾病,以对症处理为主,急性肾炎的危害有很多。
肾小球肾炎综合征的分类
(一)按基本类型分
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于肾脏的独立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肾脏。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以分为四种 ①轻微性肾小球病变;②局灶性节段性病变;③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④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又可以分为三种 ①狼疮性肾小球肾炎;②紫癜性肾小球肾炎;③糖尿病肾病。此外,血管病变如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都可引起肾小球病变。(注意:一般临床所称肾小球肾炎如不加说明常指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二)按大体类型分
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按病理分又可以分为 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慢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③膜性肾病;④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⑤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三)按临床分型标准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参照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分型标准,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1.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
是一种由于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急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起病较急,在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少尿、高血压等系列临床表现。
2.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
是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一组长病程的(甚至数十年)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此病常见,尤以青壮年男性青年发病率高。本病治疗困难,大多渐进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较差。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临床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但每个患者可表现的轻重程度不同,患者以水肿为首发症状,轻者仅晨起时眼脸及面部微肿,午后下肢略有水肿,经休息后短期内可消失。有些患者以血压增高为首发症状,既而发现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以致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出现贫血,心衰等。其主要是由肾实质受损,红细胞生成减少及营养不良有关。贫血和心衰等严重程度与肾脏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成正比。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很多,急性肾小球肾炎者迁延一年以上可转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介绍
饮食与营养 对无明显水肿和高血压者不必限制水分和钠盐摄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入,适当增加水分以增加尿量十分重要。对轻、中度氮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质血症患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者不限制蛋白质摄入,以维持体内正氮平衡,特别是每日丢失蛋白质量较多的患者更应重视。对大量蛋白尿伴轻度氮质血症时可增加植物蛋白如大豆等。重度氮质血症或近期内进行性氮质血症者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
饮食一般给予动物蛋白、足够热量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根据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水肿程度给以低盐或无盐饮食,严重水肿需限制水的入量,呕吐不能进食者应静脉寞补液和止吐;水肿或少尿者应选用利尿剂,血压高时可使用降压药物;使用青霉素以防治感染。
肾小球肾炎要及早明确病因!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肾脏病中最常见和严重的一个类型。很多疾病可以引起肾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炎,不同病因引起者,治疗不同。在我国,肾炎是尿毒症的主要原因,70%的尿毒症由肾炎引起。关键是早期明确病因,准确判断病情,积极有效治疗,长期规律随访。
1.尿常规检查 镜检显示红细胞明显增多,尿沉渣检查红细胞达10个满视野/高倍镜。也可见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及白细胞;尿蛋白阳性,此种尿常规改变常迁延数月。尿中还可出现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2.血液化验 常见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一般在100~120g/L,主要与水钠潴留、血液稀释有关,并与尿毒症的程度相平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加,血沉急性期常增快。
肾功能检查可见急性期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部分病人可有明显的氮质血症,血中BUN、Scr增高,也可出现高血钾、稀释性低钠血症、高氯性酸血症,血浆蛋白降低。严重者若少尿、无尿或呈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可见显着氮质血症,同时有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但肾小管功能改变轻微。
3.细菌学及血清学检查 未经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约半数咽部或皮肤脓痂分泌物培养示A族溶血性链球菌阳性。约70%的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的滴定度>400U。
紫癜性肾炎的病理分析
1.国际儿童肾脏病研究会(1sKDC)病理分类法
I 度:为微小病变。
II 度:为系膜增生。
III 度:(a)局灶性和 (b)弥漫性增生或硬化,新月体形成<50%。
IV 度: (a)局灶性和 (b)弥漫性系膜增生或硬化,新月体形成50%~75%。
V 度: (a)局灶性和b(a)弥漫性系膜增生或硬化,新月体形成>75%。
VI 度:膜性增生性病变。
2.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
II:包括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伴局灶节段性明显。
III:包括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等度,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等度。
I: 包括微小病变,微小病变伴局灶节段性明显,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
V:包括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重度,终末期肾。
当紫癜性肾炎皮疹已消退时需与急性肾炎鉴别;若伴有肺出血、咯血时应与Goodpasture综合征鉴别;在临床上还应与狼疮性肾炎、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等鉴别。
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的原因是什么
病因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原因医学界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是肾小球基膜合成的遗传性缺陷引起。这种病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明显的家庭史,往往在一家几代的家庭成员中,有的人发生血尿,血尿是遗传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表现,以青年男性多见。
分类
(一)按基本类型分
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于肾脏的独立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肾脏。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以分为四种 ①轻微性肾小球病变;②局灶性节段性病变;③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④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又可以分为三种 ①狼疮性肾小球肾炎;②紫癜性肾小球肾炎;③糖尿病肾病。此外,血管病变如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都可引起肾小球病变。(注意:一般临床所称肾小球肾炎如不加说明常指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二)按大体类型分
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按病理分又可以分为 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慢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③膜性肾病;④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⑤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三)按临床分型标准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参照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分型标准,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1.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
是一种由于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急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起病较急,在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少尿、高血压等系列临床表现。
2.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
是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一组长病程的(甚至数十年)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此病常见,尤以青壮年男性青年发病率高。本病治疗困难,大多渐进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较差。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临床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但每个患者可表现的轻重程度不同,患者以水肿为首发症状,轻者仅晨起时眼脸及面部微肿,午后下肢略有水肿,经休息后短期内可消失。有些患者以血压增高为首发症状,既而发现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以致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出现贫血,心衰等。其主要是由肾实质受损,红细胞生成减少及营养不良有关。贫血和心衰等严重程度与肾脏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成正比。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很多,急性肾小球肾炎者迁延一年以上可转为慢性肾小球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