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症状 强迫性动作
强迫症的症状 强迫性动作
强迫性动作主要是指患者在进行某一种行为或者做某件事情时必须按照固定的先后次序模式进行,并重复进行这一系列动作,如果出现错误或者中途被打断,又要重新开始,直到满意为止。
初期强迫症有什么表现呢
一、初期强迫症的症状包括强迫性意向:患者时常会感觉自己做出的某些不符合自己思想的行为,而这种冲动是患者无法控制的,及时没有做,也会害怕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
二、初期强迫症的症状包括强迫性思维:出现强迫性思维是强迫症最典型的症状。患者时常会对自己行为的正确性有所怀疑,或者强迫自己去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甚至部分患者还会强迫性联想,患者脑海中若是出现某一句话就会不受控制的出现另外一些观念。
三、初期强迫症的症状包括强迫性动作:患者常常会出现一些自己并不想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一般都是不存在任何意义的。比如他们会反复的洗手,外出的时候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强迫性仪式动作等,而这些仪式动作或行为都会引发行动缓慢,又被称作强迫性迟缓,比如反复看书的第一行,不能继续往下阅读等。
四、自制力并没有丧失也是初期强迫症的症状: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言,他们并没有丧失自制力,依旧能够分辨自己的强迫症状。知道这类思维或者行为是不合理的或者没有必要的,试图控制却没能成功。
强迫症有哪些危害呢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患者可仅有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或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患者能充分地认识到这种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是不必要的,但却不能以主观意志加以控制。
由于强迫症状的出现,患者可伴有明显不安和烦恼,但有强烈的求治欲望、自知力保持完整。临床上根据其表现,大体可将强迫症划分为①强迫观念为主无明显强迫行为及②伴有显强迫行为两类。强迫观念为主者包括强迫想法,想象和冲动;强迫行为指重复出现的仪式动作。但是这种简单的分类方法并不适合心理治疗。
(1)强迫观念
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或冲动念头。力图摆脱,但为摆脱不了而紧张烦恼、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和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强迫观念可有下面几种表现形式。
①强迫思想:强迫性怀疑,患者对已完成的事情总是放心不下,要反复多次检查确实无误后才能放下心来。如怀疑是否关好门窗,准备投寄的信是否已写好地址,煤气是否已关好等等,在怀疑的同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强迫性回忆,患者对过去的经历、往事等反复回忆,虽知毫无实际意义,但总是反复回萦于脑中,无法摆脱,因而感到厌烦之极。如回忆已讲过的话用词、语气是否恰当等;
强迫症是一种比较主观的精神上的“病”。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因为想追求完美还有秩序的美所以导致的强迫症,对于一般来说是对身体没有影响的,但是对于那些执意追求尽善尽美而导致精神紧张,甚至容易烦躁的人,需要及时去看医生做心理辅导。
强迫症有什么特征呢
症状一、强迫性思维
强迫症症状之中,一旦发生,就会表现很多不良的状况,比如,很多人会出现强迫性思维的发生,这样的现象。是造成患者强迫症最典型的症状。此时的患者经常对自己的行为的正确性产生不少怀疑,或者强迫自己想像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甚至部分患者还会强迫性联想,患者脑海中若是出现某一句话就会不受控制的出现另外一些观念。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强迫思维被称作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往往会反复的想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等。
症状二、自制力并没有丧失
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言,他们并没有丧失自制力,依旧能够分辨自己的强迫症状。知道这类思维或者行为是不合理的或者没有必要的,试图控制却没能成功。
症状三、强迫性意向
患者时常会感觉自己做出的某些不符合自己思想的行为,而这种冲动是患者无法控制的,及时没有做,也会害怕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
强迫症的症状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强迫症患病率大约为1%,1982年我国曾经做过一次12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患病率为0.3‰。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实际的患病率。结合临床实践,估计国内的强迫症大约有500-1000万,患病率约为5‰~10‰。80%的强迫症在25岁以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
强迫症状一般包括:
①强迫思维 患者反复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怀疑、回忆、穷思竭虑等;
②强迫行为 患者反复做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手、反复计数以及仪式性动作等等。
强迫和焦虑就像一对双胞胎一样,强迫症患者往往会有明显的焦虑症状。
强迫症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患者明知强迫症状不对但无法控制,因为一旦控制不去做,就会出现紧张,心慌等严重的焦虑表现,为了避免焦虑的发生,患者只好去想、去做。这个特点称之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
2. 患者能够意识到这种强迫的意识和冲动来自于自我,而不是来自于外界,是自己的想法。
新得病的强迫症 [1] 患者一般都会有明显的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如果患者患病时间较长,那么他可能已经适应了这种强迫症状,因此自我的强迫和反强迫变得不那么强烈。这是诊断强迫症的关健点。因为从临床上看的话,有一些不典型的强迫症患者,发病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精神病性的症状,诊断可能会因此被误改为精神分裂症。因此,及时识别强迫症状的特点,并加以合理的药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帮助。
还有一种广义的强迫障碍介绍给大家了解一下,叫做强迫谱系障碍,这一类的疾病具有类似的特点: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观念和/或行为,症状反复出现而且难以控制。包括:强迫型人格障碍,躯体变形障碍,疑病症,人格解体,进食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冲动控制障碍(拔毛癖),成瘾行为(病理性赌博、强迫性性行为强迫性购物、网络成瘾)
强迫症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1、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
主证:经常出现不恰当或不必要的想法,并引起紧张不安,又无法摆脱,伴心悸,惊惕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苔薄白或如常,脉动数或虚弦。
(2)阴虚火旺
主证:强迫意向比较明显,如有从高处向下跳的想法,烦躁少寐,口干咽燥,头晕目眩,手足心热,严重者有潮热盗汗,或耳鸣,腰酸背痛,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气血两虚
主证:强迫症壮以强迫观念为主,迁延不愈,时作时止,病程较长,伴面色苍白,头晕目眩,体倦法力,气短声低,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4)心阳不振
主证:以强迫性动作为主,如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洗手等症。伴有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胸闷气短,动则尤甚,舌质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5)水气凌心
主证:强迫症状,无法自我控制,多为强迫性念头,伴心悸,渴不欲饮,小便短少,偶有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有眩晕,舌淡苔滑,脉弦滑或沉细面滑。
(6)心血淤阻
主证:强迫症状多表现为强迫性念头,伴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淤斑,脉涩或结或代。
(7)痰火扰心
主证:强迫性症状多为强迫性行为,伴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哪些行为习惯是强迫症的集中体现
一、出现了强迫症症状立刻做出反映:许多强迫症患者都有强迫性仪式动作,这通常是患者自己发明的,动作本身没有实际的意义,就是患者用来缓解自己的强迫意识,让自己安心放松下来的方式。
二、强迫动作的表现主要有患者感到紧张、出现强迫思想时,他晃晃头就会感觉好一点,所以以后每次一感受到强迫思想,他就会晃头。其实,正是这些强迫动作才使得强迫症一直存在,这也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担心自己怀疑的事情要发生:有些患者会出现强迫性怀疑进而出现强迫性检查,他们总是担心会丢东西,事情没做好等等,所以才不断的怀疑自己有没有锁好门,有没有把事情办好,有没有忘记什么并且逼迫自己不断的重复检查。
四、强迫动作的表现还包括担心疾病治不好:许多患者都对强迫症无计可施,无法阻挡,长期和强迫症的对抗使他们感到身心疲惫、心灰意冷,觉得自己没办法摆脱疾病的困扰。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强迫症并非无法治疗,根据我院的临床经验,强迫症的治愈效果还是十分可观的,大家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寻求治疗、配合治疗才好。
强迫症有哪些症状 强迫性动作
患者常会无缘无故的重复做出某些动作,借此来消除焦虑或不安的心态,这样的情况会导致患者因为重复性行为耽误了工作效率,对生活和工作都有可能造成影响。
中医辩证强迫症
心虚胆怯主证:经常出现不恰当或不必要的想法,并引起紧张不安,又无法摆脱,伴心悸,惊惕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苔薄白或如常,脉动数或虚弦。
阴虚火旺主证:强迫意向比较明显,如有从高处向下跳的想法,烦躁少寐,口干咽燥,头晕目眩,手足心热,严重者有潮热盗汗,或耳鸣,腰酸背痛,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气血两虚主证:强迫症壮以强迫观念为主,迁延不愈,时作时止,病程较长,伴面色苍白,头晕目眩,体倦法力,气短声低,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心阳不振主证:以强迫性动作为主,如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洗手等症。伴有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胸闷气短,动则尤甚,舌质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水气凌心主证:强迫症状,无法自我控制,多为强迫性念头,伴心悸,渴不欲饮,小便短少,偶有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有眩晕,舌淡苔滑,脉弦滑或沉细面滑。
心血淤阻主证:强迫症状多表现为强迫性念头,伴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淤斑,脉涩或结或代。
痰火扰心主证:强迫性症状多为强迫性行为,伴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儿童强迫症的症状特点
所谓儿童强迫症就是一种患儿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
一个正常的儿童,在他发育的早期,也可能有轻度的强迫性行为。如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手抚摸路边的电线杆;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脚踢小石子,有的孩子爱反复地计算窗栏或凉台栏杆的数目等等。这类行为不伴任何情绪障碍,而且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一个有强迫症的儿童,除此以外还常有其他强迫性症状,如强迫意向、强迫观念、强迫情绪等。
其症状表现也多种多样:如强迫计数,反复数天花板上吊灯的数目,反复数图书上人物的多少,强迫计数自己走了多少步路等;有的表现为强迫洗手,强迫自己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了,反复检查作业是否做对了。睡觉时,反复检查衣服鞋袜是否放得整整齐齐等;有的患儿表现为仪式性动作,如要求自己上楼梯必须一步跨两级,走路必须走两步路一下。
这类患儿,如不让他重复这些动作,他们反而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如果让他们反复进行这些动作,患儿并不像成年的强迫症患者那样,有明显的内心矛盾和焦虑不安。一般来说,患儿对自己的强迫行为并不感到苦恼和伤心,只不过是刻板地重复这些行为而已。
强迫症是什么症状
强迫症这个词我们在生活中还是非常的常见的,经常听说有的朋友有强迫症,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强迫症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来看一下强迫症的定义: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简称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这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强迫症。一起来了解一下强迫症。强迫现象有三个特点:主观上受强迫的体验;主观上感到必须加以意识的抵抗;有症状自知力。
强迫症有哪些临床症状表现:
强迫性清洗。俗称"洁癖"。以强迫性洗手和清洗自己的衣服、被褥、日常生活用品为特征的强迫行为。这是临床上常见、最典型、症状最鲜明突出的强迫症类型。
强迫性仪式动作。常见于病程较长的患者。经常刻板重复患者自行规定的行为程式和模式化动作,以致成为一种有顺序性的特殊的仪式。例如,走路要进5退3,遇到桌椅必须左侧绕行;跨过门槛一定要跨3退2,避开他人,侧身而进。
强迫性检查。患者不断地无必要的反复检查门窗气、电灯、煤气、空调机、电视机是否关好,信件、文件、学习功课是否准确无误,这是常见的强迫性检查的形式。强迫性怀疑和不安全感是本症状的重要病理心理的驱动原因
强迫性计数。电话号码、门牌号码、马路上的汽车牌号、票据文件的数目,甚至钞票的号码等,都可以成为患者特殊注意和计数对象。有一位病员对5位数、末尾带7的数目特别注目,产生强迫行为,他不惜重复抄写达数十本笔记。
抑郁症和强迫症怎么区分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一)、抑郁症患者,根据其患病的程度不同,其患者的心境,也会出现一个由浅到深的转变过程。
(二)、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显著、持续、普遍抑郁状态,记忆力下降,反应变得迟钝。
(三)、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抑郁症患者最大的一个症状表现就是缺乏自信心,抑郁症患者往往自卑没有自信,以批判、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对待社会,常常表现为自责、内疚、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严重时可出现自罪、疑病观念。
(四)、总是表现为兴趣缺缺。趣味索然,兴致缺缺,这是抑郁症患者一个非常明显的表现。
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一、开始出现强迫症状:强迫症状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包括:强迫体验、强迫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联想、强迫回忆、强迫性对立思维、强迫意向、强迫情绪等。强迫行为包括:强迫检查、强迫清洗、强迫询问、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收集行为、强迫性整理、强迫性注视等。
二、强迫症状来自内心,并且反复出现无法摆脱:强迫症患者时常体验到的是“自己跟自己作对”,这是强迫症状非常典型的描述。其次,强迫症状是反复出现的。当这些强迫表现在一定时间内反复纠缠,成为强迫症患者困扰时就可能构成症状,如果这些表现只是偶尔出现,构成症状的可能性就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