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七节骨的准确位置图 七节骨推拿示意图

七节骨的准确位置图 七节骨推拿示意图

推上七节骨:用拇指绕侧面或食指,中指二指直面自下向上做直推,称为推上七节骨。

推下七节骨:用拇指桡侧面或食指,中指二指直面自上向下做直推,称为推下七节骨。

婴幼儿腹泻推拿手法 婴幼儿寒湿泻推拿手法

主证: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揉脐,推上七节骨,推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义:推三关,揉外劳温阳散寒;配补脾经,揉脐与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推七节骨,揉龟尾温中止泻。

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清肝经,掐揉五指节。

小儿呕吐推拿图解 小儿呕吐推拿手法

清脾经:脾经位置为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亦指螺纹面,不屈指推桡侧或拇指正面自指尖直推向指根为清脾经。推300-500次。

清大肠: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缘,由虎口推向指尖为清大肠,推300-500次。

退六腑:六腑位置为前臂尺侧缘,阴池(神门)至抖肘(少海)成一直线。用中指食指指腹,自肘关节推至掌根为退六腑,推100-500次。

推天柱骨:天柱骨位于颈后发际正中到大椎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指指面自上而下直推,为推天柱骨。推3-5分钟、

横纹推向板门:板门位置为手掌大鱼际平面,板门与横门之间推揉100-300次为横纹推向板门。

运内八卦:运内八卦为拇指或中指自乾经坎运至兑为一遍,顺逆运为300-500次。

推下七节骨:七节骨位置在第四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处。向下推称“下推节骨”,推200-400次,擦至皮肤发红为度。

小儿推拿腹泻手法图 小儿腹泻推拿手法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功效:推三关,揉外劳温阳散寒,配补脾经,揉脐与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温中止泻。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处方: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

推拿功效:清脾胃以清中焦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理肠腑湿热积滞,退六腑,清小肠清热利尿除湿,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推拿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揉板门,清大肠,摩腹,揉中脘, 揉天枢,揉龟尾。

推拿功效: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积滞,配揉龟尾理肠止泻。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推拿功效:补脾经,补大肠以健脾益气,固肠实便,推三关,摩腹,揉脐,捏脊以温阳补中,配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温阳止泻。

七节骨推拿示意图 七节骨特效推拿疗法

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来回推七节骨100-3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天坚持推拿,可以缓解腹痛,腹泻,便秘,痢疾等病症。

小孩胃热呕吐怎么办

推拿处方

治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推拿处方:清脾经,清大肠,退六腑,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推下七节骨。

推拿方解:清脾经,清大肠,推天柱骨以清中焦积热,配横纹推向板门以降逆止呕;退六腑以加强清热作用;运内八卦以宽胸理气,和胃止吐;推下七节骨以清热通便,使胃气下行。

推拿手法

清脾经:脾经位置为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亦指螺纹面,不屈指推桡侧或拇指正面自指尖直推向指根为清脾经。推300-500次。

清大肠: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缘,由虎口推向指尖为清大肠,推300-500次。

退六腑:六腑位置为前臂尺侧缘,阴池(神门)至抖肘(少海)成一直线。用中指食指指腹,自肘关节推至掌根为退六腑,推100-500次。

推天柱骨:天柱骨位于颈后发际正中到大椎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指指面自上而下直推,为推天柱骨。推3-5分钟、

横纹推向板门:板门位置为手掌大鱼际平面,板门与横门之间推揉100-300次为横纹推向板门。

运内八卦:运内八卦为拇指或中指自乾经坎运至兑为一遍,顺逆运为300-500次。

推下七节骨:七节骨位置在第四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处。向下推称“下推节骨”,推200-400次,擦至皮肤发红为度。

小儿推拿治腹泻的手法 小儿泄泻推拿手法辩证

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50次,揉外劳宫100次,推三关100次,揉脐2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揉龟尾100次,摩腹5分钟。

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色少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脾胃300次,清大肠200次,清小肠200次,退六腑150次,揉天枢200次,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清胃经300次。

症状: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随呕吐酸腐,舌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则:消食导致,和中助运。

推拿手法:清补脾经各150次,清大肠200次,揉板门200次,揉脐200次,揉天枢200次,摩腹5分钟,揉个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

症状: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便稀夹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舌质淡,苔薄白,脉濡。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300次,补大肠200次,推板门100次,推三关100次,摩腹5分钟,揉脐200次,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捏脊5遍。

小孩胃热呕吐怎么办 小儿呕吐推拿处方

治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推拿处方:清脾经,清大肠,退六腑,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推下七节骨。

推拿方解:清脾经,清大肠,推天柱骨以清中焦积热,配横纹推向板门以降逆止呕;退六腑以加强清热作用;运内八卦以宽胸理气,和胃止吐;推下七节骨以清热通便,使胃气下行。

宝宝小便不畅按摩 湿热下注型小便不通推拿

治法:清热导赤,通淋止痛。

推拿处方:清天河水,揉小天心,清小肠,揉二马,推下七节骨,推箕门。

推拿方义:清天河水,清小肠能退热,分清别浊引热下行;揉小天心通经络,开闭塞;推下七节骨,推箕门泻热通淋,上述穴位均以清,泻为主,佐以揉二马,滋阴补肾,使泻热不伤阴,通淋不伤肾,且二马为通淋利水治标之要穴。合用亦攻补兼施,以攻见长,与肾元不足之治法恰相反。

宝宝夜哭推拿手法图解 伤食致夜哭推拿手法

主证:腹胀拒按,纳呆,口气臭味,大便酸臭,舌苔白喉或黄腻,脉滑,多并有呕吐或腹泻。

治则:消导积滞,健脾和胃。

推拿取穴:清补脾经(先清后补),清大肠,摩腹,揉中脘,揉天枢,揉脐,推下七节骨。

推拿功效:清补脾经,以健脾利湿,清大肠,推下七节骨以清利肠腑利湿通便;摩腹,揉中脘,揉脐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婴儿便秘推拿手法 婴儿实秘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理气行滞,清热通便。

推拿方法:清大肠,退六腑,按揉膊阳池,运内八卦,摩腹,推下七节骨,揉天枢,按弦走搓摩,按揉足三里。

推拿功效:清大肠,揉天枢以荡涤大肠腑之气,邪热积滞;运内八卦,摩腹,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按弦走搓摩可疏肝理气行滞;推下七节骨,按揉膊阳池,退六腑以清热通便。

宝宝小便不畅怎么推拿

小便由小肠泌别清浊,三焦水道转输,膀胱贮藏气化所致,故排尿正常需赖小肠,三焦,膀胱功能正常为前提。肾虚,元阳不固,气不化水是小儿小便不通的常见病机。小便不利推拿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元气虚弱型

治法:培补元气,化气行水。

推拿处方:补肾经,揉肾俞,摩关元,丹田,揉二人上马,推箕门,推三阴交。

推拿方义:元气不足,宜补之固之,补肾经,揉肾俞乃培补要穴;关元,丹田位于腹部,摩之以聚阳气,启水道,能化气以行水;二人上马,利水要穴;箕门,三阴交位于下肢,推之可引水下行,而见小便;上述配穴补中有通,以补为主,肾得温,元气得培,阳动关启,小便自通。

湿热下注型

治法:清热导赤,通淋止痛。

推拿处方:清天河水,揉小天心,清小肠,揉二马,推下七节骨,推箕门。

推拿方义:清天河水,清小肠能退热,分清别浊引热下行;揉小天心通经络,开闭塞;推下七节骨,推箕门泻热通淋,上述穴位均以清,泻为主,佐以揉二马,滋阴补肾,使泻热不伤阴,通淋不伤肾,且二马为通淋利水治标之要穴。合用亦攻补兼施,以攻见长,与肾元不足之治法恰相反。

婴儿腹泻推拿手法图解 脾虚型腹泻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方法: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推拿功效:补脾经,补大肠以补脾益气止泻;推三关,摩腹,揉脐以温中散寒,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理肠止泻;捏脊以补中益气。

辨证加减:损及肾阳者加补肾经,揉外劳宫;久泻不止而脱肛者加揉百会;腹胀者加运内八卦,分腹阴阳。

相关推荐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步骤

1、按揉足三里 以膝盖髌下方的凸起处为起点,向下四指宽胫外侧,用大拇指的指肚按揉这一点100-200下。 2、推上七节 以尾椎为起点,向上1寸到1.5寸为七节。将两手张开,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两侧,大拇指交替向上推七节200-300下。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就是“下推”,千万别弄反了。 3、揉腹法 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但一定要逆时针揉腹,顺时针揉腹则是调理便秘。 4、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

宝宝便秘按摩手法解 推下七节

位置七节穴位于腰骶部正中位置,处于命门到尾椎底端(长强穴)的一条直线。 按摩方法:进行推拿时可用拇指挠侧或食指、中指指腹从小儿的腰部命门处至长强穴从上而下做直推100一200次。

小宝宝拉肚子怎么推拿

小儿拉肚子可以分型进行推拿: 寒湿型拉肚子 治则:散寒化湿,温中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摩腹,补大肠,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推三关,揉外劳宫温中散寒;补脾经,补大肠与摩腹能健脾化湿;揉龟尾和足三里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散寒化湿,温中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摩腹,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开天门,清肝经,掐揉五指节;恶寒发热者加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 湿热型拉肚子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大肠,退六腑各300次,清补脾经,清

小儿便秘推拿手法解 小儿便秘常用推拿方法

治则:导滞通便。 推拿方法:揉中脘,摩腹,揉龟尾,推下七节。 实秘者加清大肠,退六腑,按弦走搓摩,揉天枢。 虚秘者加补脾胃,清大肠,推三关,揉天枢,捏脊,按揉足三里。

小儿拉肚子推拿手法 小儿脾虚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补大肠,摩腹各3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七节,揉龟尾各100次,捏脊2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与补大肠能健脾益气;揉外劳宫温中健脾;摩腹,捏脊能温阳消食;推上七节,揉龟尾能理肠止泻。 辩证加减:神疲乏力,食少腹胀者,加揉脾俞,揉胃俞,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久泻不止者,加按揉百会;伴粪质清稀,完谷不化,形寒肢冷等肾阳亏虚症状者,加补肾经,揉外劳宫。

小儿推拿对夜啼有用吗 乳食积滞型夜啼推拿

临床症状:夜间阵发啼哭,脘腹胀满,呕吐乳块,大便酸臭,舌苔厚,指纹色紫。 治则: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推拿处方:清补脾经(先清后补),清胃经,大肠经,推虎口三关,摩腹,摩脐,揉中脘,天枢,食窦,章门,膏肓俞,脾俞,位胃俞,推下七节推拿方解:清补脾经,揉食窦,以健脾利湿退虎口三关,清大肠,推下七节,清利肠腑,以泻热;摩腹,摩脐,揉中脘,天枢,膏肓俞,脾俞,胃俞,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章门乃肝经之腧穴,具养肝益血,疏肝理气之功;且为脾脏之募穴,距健脾益气之效;又为八会穴之脏会,有补养五脏之用,故揉运

小儿推拿治拉肚子

方法一:按揉足三里。以膝盖髌下方的凸起处为起点,向下四指宽胫外侧,用大拇指的指肚按揉这一点100-200下。 方法二:推上七节。以尾椎为起点,向上1寸到1.5寸为七节。将两手张开,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两侧,大拇指交替向上推七节200-300下。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就是“下推”,千万别弄反了。

婴儿便秘怎么推拿治疗

婴儿实秘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理气行滞,清热通便。 推拿方法:清大肠,退六腑,按揉膊阳池,运内八卦,摩腹,推下七节,揉天枢,按弦走搓摩,按揉足三里。 推拿功效:清大肠,揉天枢以荡涤大肠腑之气,邪热积滞;运内八卦,摩腹,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按弦走搓摩可疏肝理气行滞;推下七节,按揉膊阳池,退六腑以清热通便。 婴儿虚秘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益气养血,滋阴润燥。 推拿方法:补脾经,补肾经,清大肠,推三关,揉二马,按揉膊阳池,揉肾俞,捏脊,按揉足三里,推揉涌泉。 推拿功效:补脾经,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

小儿拉肚子推拿手法 小儿湿热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大肠,退六腑各300次,清补脾经,清胃经各200次,推下七节,揉龟尾各100次。 推拿方解:清大肠,退六腑能清泻肠道湿热;清胃经及清补脾经能泻脾胃湿热;推下七节能泻热通便;揉龟尾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清热利湿,分利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发烧加清天河水;高热,烦渴引饮,小便短黄者加揉小天心,揉二马,清天河水;呕吐较频者加推天柱;腹痛明显者,加分退腹阴阳;腹胀纳差者加运内八卦,揉板门揉按足三里。

小儿出汗多怎么按摩 内热炽盛型汗多推拿止汗法

主证:头汗,颈汗或全身汗,口渴喜饮,面赤唇红,大便秘结,小便黄少,舌红二干,脉数,纹紫。 治则:清热泻火,生津止汗。 推拿处方:清心经,清板门,清天河水,推下六腑,推下七节,揉太溪,揉二马。 推拿方义:心主汗,清心经能清热止汗;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阳热内盛易于汗出,清板门能除阳明经热,而收止汗之功;天河水为清法代表穴位,卫,气,营热均可清之,三穴合用扬汤止沸而止汗。推下六腑和推下七节为通腑泻热之法,有釜底抽薪之功,上述配穴能使热祛,腑通,气下行而止汗,实属标本同治之良法,配揉肾经原穴太溪和滋阴要穴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