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核辐射的注意事项
防止核辐射的注意事项
1.屏蔽辐射源
首要原则是屏蔽辐射源,挡在你和辐射源之间,越重越密的材料效果越好。远离放射线源,撤离或者呆在室内以减少暴露;减少受辐射时间,这对于保护自身安全极为关键。
2.退避室内
如果辐射不强,建筑物特别是水泥建筑的墙壁也能屏蔽辐射,这个时候“退避室内”就可有效防范辐射。但记得要紧闭门窗,关掉空调和换气扇,以免放射性物质进入室内。
3.注意风向
最好不要外出,如果不得不外出,要注意不让放射性物质从口鼻及皮肤上的伤口处侵入体内;用湿毛巾掩住口鼻部位;着装不裸露肌肤;还要注意风向,不要站在下风口;不要食用受到污染的水和食物,更不要吸烟。
4.随身携带测量仪
外出时,你还可以带上一只辐射测量仪,设定好一个相对安全的辐射量,你所接受到的辐射一旦超过这个数值,辐射测量仪就会拉响警报,你就得赶紧撤离到安全地区。一般来说,普通公众一年内接受的辐射剂量不要超过2毫西弗,从事与核有关工作的职业人员一年内接受的辐射剂量不要超过20毫西弗。西弗是辐射剂量的衡量单位,每接受一次肺部X光片,你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是160微西弗(1000微西弗=1毫西弗)。
5.不要迷信防辐射服
淘宝商几百元一件的防辐射服其实没有什么用。
6.回家前要脱衣
如果你从户外回到室内,你的衣服和鞋子上都有可能粘附有放射性物质。在家门前将外衣脱下,立即装入塑料袋并封口,放在偏僻的地方,以免将受污染的衣物带入室内,然后彻底清洗淋浴。
7.服用碘片
一般来说,核泄漏会释放两种核素,碘131和铯137。在这次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后,附近就测出了碘131和铯137。碘131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囤积在甲状腺,引起甲状腺的病变。如果能在放射性的碘131进入甲状腺之前服用稳定性的碘片,提前占据甲状腺,放射性的碘131将被驱逐出去。但如果放射性的碘131提前占据甲状腺,再服用稳定性的碘片就没有意义了。因此,要在暴露在辐射之前1小时服用碘片,成人服用100mg碘片,而儿童递减。面对铯 137暂时还没有特别好的药物防护措施。
碘抗辐射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经验教训表明,放射性碘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事故造成年龄在0-18周岁的儿童暴发甲状腺癌病例超过了5000例。
因此,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性碘,能阻断90%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在 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一半左右。对成年人推荐的服用量为100毫克碘,对孕妇和3~12岁的儿童,服用量为50毫克,3岁以下儿童服用量为25毫克。
日本9级大地震导致的福岛核泄漏,主要泄露的物质为碘131,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会引发甲状腺疾病,引发低甲状腺 素(简称低甲)症状,患者必须长期服用甲状腺素片,而更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甲状腺癌变。服用碘的确可封闭甲状腺,让放射性碘无法"入侵",但是过量的碘会导致碘中毒。在短期内可能会出现肠部不适和过敏现象及甲状腺疾病,严重甚至会致命。
因此, 在防止核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时,我国人民大可不必惊慌。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多吃一些含碘食品,碘盐、海鱼、海虾、紫菜等,服用含碘的药品等,微量补充碘,确保补足身体所需的碘元素并且不会过量。
核辐射对人体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核辐射对人体的损伤 1、急性核辐射性损伤 照射剂量超过1Gy(单位:戈)时可引起急性放射病或局部急性损伤;在剂量低于1Gy时,少数人可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下降等轻微症状;剂量在1-10Gy时,出现以造血系统损伤为主;剂量在10-50Gy时,出现以消化道为主症状,若不经治疗,在两周内100%死亡;50Gy以上出现脑损伤为主症状,可在2天死亡。急性损伤多见于核辐射事故。 2、慢性核辐射损伤 全身长期超剂量慢性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病。局部大剂量照射,可产生局部慢性损伤,如慢性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内障等。慢性损伤常见于核辐射工作的职业人群。3、胚胎与胎儿的损伤 胚胎和胎儿对辐射比较敏感,在胚胎植入前接触辐射可使死胎率升高;在器官形成期接触,可使胎儿畸形率升高,新生儿死亡率也相应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胎儿期受照射的儿童中,白血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为高。 4、远期效应 在中等或大剂量范围内,核辐射致癌已为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
辐射类型中的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构成生命的基本单元是细胞。每个细胞都是一个高级的复杂系统,其平均直径只有10~5米。细胞基本上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细胞核,一是细胞质。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基本结构,是由基因组成的。其功能是控制细胞的繁殖和细胞质的活动。细胞质是细胞的动力工厂,它可把食物转化成能量和简单分子。
所有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是通过细胞的增殖来实现的。细胞数目的增加,是细胞分裂的结果。这种细胞分裂过程,称之为有丝分裂。核辐射对细胞核的损伤作用,是可使它分裂细胞的功能减弱。正常的有丝分裂如果受到这种作用,最终可能会引起细胞死亡。核辐射对细胞的另一种损伤作用,是使基因发生交替变化,但细胞仍能进行有丝分裂。如果这种细胞是繁殖细胞(或生殖细胞),那么这种损伤作用将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由于细胞的特殊恢复机理,核辐射对生物机体的杀伤作用,不仅取决于总的核辐射剂量,而且取决于接受射线辐照的速率。
人体组织受到核辐射的照射后,会受到电离作用的损伤。这种损伤作用,使人体的大多数细胞在组成和功能两方面都受到影响。然而,核辐射电离作用的生物学后果,不仅取决于肌体组织所吸收能量的多少(即多少拉德的吸收剂量),而且还取决于核辐射引起细胞组织电离的方式以及核辐射的性质。某些射线在按拉德数来衡量时,其生物杀伤作用要比另外一些射线大。因此,必须引入一个比较因数和一个新的测量单位。
品质因数的意义是,当所考虑的核辐射为1拉德时,其对人体的杀伤作用与若干拉德γ辐射对人体杀伤作用相同条件下所需γ辐射的拉德数。也就是说,品质因数越大,这种核辐射按拉德数换算的杀伤作用也就越大。
雷姆是核辐射生物杀伤效应的剂量单位。它的代号Rem是英文人体伦琴当量的缩写。以雷姆为单位的剂量是这样换算得到的:用按拉德计算的吸收剂量乘以所受到的核辐射的品质因数。比如,10拉德品质因数为5的核辐射剂量,等于50雷姆。列成公式是:剂量(雷姆)=吸收剂量(拉德)×品质因数。
日前,世界上又在推广使用一个新的反映核辐射生物效应的国际剂量单位,这就是希沃特(国际代号SV)。1希沃特等于100雷姆。在军事使用上,品质因数往往规定为1。
核辐射的生物效应,还与人体受核辐射照射的部位有关,特别是与那些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的受损程度有关。人体对核辐射最敏感的组织部位是:
骨髓,制造新的血细胞的重要组织;
肠线,核辐射损伤会妨碍肠线按正常的方式进行自我更新;
脑细胞和肌细胞,脑细胞如果受到严重的损伤,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
在机体的这些组织部位当中,骨髓对核辐射的损伤作用是最敏感的,脑细胞则是最不敏感的。不过,从核辐射损伤病症出现的时间来看,骨髓症状出现得最迟,而脑细胞损伤病状则出现得最早。这是因为减少新的血细胞供给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对人体机能产生影响。而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衰竭,是会立即显示出来的。在人体受到相对较小剂量的核辐射作用后,其症状将会迟延出现。原因即在于此。
核辐射对暴露人员健康状况的最终影响,还取决于人员肌体受到核辐射照射的部位有多大。如果机体只有一部分受到辐照,那么仅仅是这部分机体的骨髓受到损伤。在一定限度内。人体未受损害的那部分组织,将会继续维持机体的健康状况,甚至还能恢复受照机体被损伤组织的生理机能。
由于任何特定剂量的核辐射对机体的危害程度因人而异,因此不可能确切地说明给定剂量的生物效应,而只能指明其预期的平均结果。
穿防辐射服有用吗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若是长时间的被电子产品辐射的话,会给身体带来巨大的伤害,尤其是对孕妇而言更是如此,很多孕妇由于不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在怀孕的时候还是照常使用一些电子产品,严重的会导致流产,所以孕妇穿防辐射服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穿防辐射服有用吗?
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子 产品了,尤其是手机,如果你让一个孕妇在怀孕的时候不玩手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怎么才能降低辐射给自身及宝宝带来的伤害呢?最佳的办法就是穿防辐射服了。
但我们周围没有X射线和核辐射物质,对X射线和核辐射物质我们必须穿防辐射服,对X射线就像医院放射科的医生,工作时要穿铅背心,防止X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当我们到医院去做胸透时,要戴铅帽、穿铅裙防止X射线伤害我们。
X射线和核辐射物质属于电离辐射和核辐射,对人体伤害巨大。我们平时的电磁属于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微乎其微。所以我们平时不需要穿铅背心、铅裙等防辐射。
但是对于一个胚胎来说,每天都在进行着分化、发育,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很敏感,尤其怀孕的前三个月,是胎儿器官分化的敏感期,我们就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减少对胚胎的伤害,穿防辐射服就是其中的一种。穿防辐射服有用吗?防辐射服确实不能百分之百的屏蔽所有的辐射,但是屏蔽大部分总是可以的。
所以我奉劝准妈妈们,以胎儿的健康为天职,保护胎儿、健康孕育胎儿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平时注意少用电器,少用电脑、手机,不用电热毯等减少各种电器对我们的伤害。平时穿防辐射服有益无害。
穿防辐射服有用吗?虽然不能给您确保穿辐射服就能百分之百的防止辐射,但是穿了总比不穿的好,当然孕妇在怀孕期间为了宝宝的健康,尽量不要工作,而且不要经常性的玩手机或者解除其他的一些电子产品,远离辐射是保证宝宝健康的第一步。
核辐射易导致哪些癌症
根据资料检索发现,目前国外发生的核辐射致病事件中,患者多表现为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严重的核辐射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也越大。其中,核辐射者最容易发生白血病、淋巴癌、皮肤癌、甲状腺癌等癌症。
白血病:核辐射可能因为高频率微波、射线导致干细胞内DNA的序列发生改变或者突变,尤其是白细胞的突然剧增可能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失衡。日本原子弹爆炸之后,白血病患者急剧上升正有力说明核辐射对人体细胞突发的影响。
淋巴癌:放射性物质容易引起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变化,如果淋巴细胞长期处于放射性物质的慢性损伤状态下,淋巴细胞难以自行修复却依然存活,则增加了淋巴细胞癌变的几率。
皮肤癌:对于处于核辐射环境下的人来说,皮肤是人体与外界接触最为广泛的地方。面对核辐射挥发性物质或弥散性物质,皮肤将首当其冲置身于险境。此外,黄种人和白种人相比较,白种人的皮肤更容易受到辐射的损伤。
甲状腺癌:如果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容易惹发甲状腺癌,因为这些放射性物质中放射性碘占很大份额,而人体甲状腺是聚集碘的主要场所,当人体进食或吸入大量放射性碘,并在甲状腺内蓄积大剂量的放射性碘可损伤甲状腺或周围组织,一定的剂量可能诱发甲状腺癌。
核辐射到底是什么
核辐射主要是指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一类的高能电离辐射!这些高能射线在轰击物质分子后能够使分子键发生断裂,从而使物质性状发生改变,这就是核辐射对生命体的伤害机理。生物受辐射照射后,会使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DNA分子链发生断裂、突变。所以人体在短时间受到强烈辐射后,所有组织发生灼伤、大面积出血、水肿然后挂掉!而接受了较少剂量的则会致癌、致畸!核辐射由核反应或放射性物质产生,在核爆瞬间会产生超强烈的核辐射,大范围地杀伤人员,这也是核武器的四大杀伤(早期核辐射、光热辐射、冲击波、核污染)手段之一。核爆过后或放射性物质泄漏后,会向周围的环境(如空气、水体、土壤)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微粒(或尘埃)形成核污染地带,而它们会产生致命的核辐射。当车辆、飞机等设备通过核污染地带后也会沾染上这些放射性微粒,所以马上需要用清水喷淋洗去这些放射性物质,但并不是不能再用!
碘抗辐射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经验教训表明,放射性碘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事故造成年龄在0-18周岁的儿童暴发甲状腺癌病例超过了5000例。因此,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性碘,能阻断90%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在 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一半左右。对成年人推荐的服用量为100毫克碘,对孕妇和3~12岁的儿童,服用量为50毫克,3岁以下儿童服用量为25毫克。
日本9级大地震导致的福岛核泄漏,主要泄露的物质为碘131,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会引发甲状腺疾病,引发低甲状腺 素(简称低甲)症状,患者必须长期服用甲状腺素片,而更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甲状腺癌变。
服用碘的确可封闭甲状腺,让放射性碘无法“入侵”,但是过量的碘会导致碘中毒。在短期内可能会出现肠部不适和过敏现象及甲状腺疾病,严重甚至会致命。
因此, 在防止核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时,我国人民大可不必惊慌。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多吃一些含碘食品,碘盐、海鱼、海虾、紫菜等,服用含碘的药品等,微量补充碘,确保补足身体所需的碘元素并且不会过量。
儿童如何防辐射
1.能量供给要充足
辐射使身体能量消耗增加,身体组织对糖的利用能力下降,足够的能量供给有利于提高人体对辐射的耐受力,降低敏感性,减轻损伤保护身体.谷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身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旦摄入不足,将迫使体内脂肪和蛋白质不断转变为能量,造成蛋白质的相对不足,从而影响辐射损伤组织的修复,或使辐射损伤加重.糖类供给以果糖最佳,葡萄糖次之,而后是蔗糖等.
2.蛋白质不能少
蛋白质摄入不足会造成组织蛋白合成不足,导致肌肉、心、肝、肾、脾等脏器的重量减轻,出现功能障碍,从而对辐射的敏感性增高.因此,接触核辐射的人,要注意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如多吃胡萝卜、番茄、海带、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增强肌体抵抗核辐射的能力.
3.脂类摄入不宜高
人体受辐射照射后食欲不振、口味不佳,脂肪的总供给量要适当减少,但需增加植物油所占的比重,其中油酸可促进造血系统再生功能,防治辐射损伤效果较好.
4.多补充维生素
必需脂肪酸,维生素a、k、e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缺乏,可降低身体对辐射的耐受性,宜加量供应.研究表明,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其导致机体过氧化有关. 所以防范核辐射,除了避免与核辐射的“亲密接触”外,一定的营养对抗辐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核基地、核武库、核潜艇、核爆炸等地,人们通过饮食的方法可以抵御或减少核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已被现代医学研究所证实.
核辐射容易导致哪些癌症
白血病:核辐射可能因为高频率微波、射线导致干细胞内DNA的序列发生改变或者突变,尤其是白细胞的突然剧增可能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失衡。日本原子弹爆炸之后,白血病患者急剧上升正有力说明核辐射对人体细胞突发的影响。
淋巴癌:放射性物质容易引起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变化,如果淋巴细胞长期处于放射性物质的慢性损伤状态下,淋巴细胞难以自行修复却依然存活,则增加了淋巴细胞癌变的几率。
皮肤癌:对于处于核辐射环境下的人来说,皮肤是人体与外界接触最为广泛的地方。面对核辐射挥发性物质或弥散性物质,皮肤将首当其冲置身于险境。此外,黄种人和白种人相比较,白种人的皮肤更容易受到辐射的损伤。
核辐射的辐射类型
天然辐射
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来源:宇宙射线、陆地辐射源和体内放射性物质。据有关资料统计,天然辐射造成的公众平均年剂量值如下表所列。照射成分 年有效剂量(毫希)
正常本底地区 照射量升高的地区
宇宙射线 0.38 2.0
宇生放射性核素 0.01 0.01
陆地辐射:外照射 0.46 4.3
天然辐射 陆地辐射:内照射(氡除外) 0.23 0.6
陆地辐射:氡及其衰变物的内照射
吸入222Rn 1.2 10
吸入220Rn 0.07 0.1
食入222Rn 0.005 0.1
总计2.4
人工辐射
人工辐射源包括放射性诊断和放射性治疗辐射源如x光,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核武器爆炸的落下灰尘以及核反应堆和加速器产生的照射等。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人工辐射源对公众产生的平均
年剂量值如下表所列。
辐射源 剂量(毫希/年)
放射诊断:0.22
放射治疗:0.03
医用同位素:0.002
放射性废物:0.002
核爆炸落下尘:0.01
职业照射:0.009
其他辐射源:0.012
核电站周围:0.001~0.02
什么是核辐射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α、β、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γ射线和X射线)、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早期核辐射在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早期核辐射接近光速呈直线传播。当发现闪光时,人员早已受到射线的作用了。早期核辐射能像X射线那样穿透人体和物体, 能穿透几千米的空气层。当射线照射到人体、杀死细胞达一定程度时,人员就会得放射病;照射到土壤、食盐、碱、食品和某些金属器具上,还会使这些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病;也能对人员造成伤害。它还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曝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穿防辐射服有用吗
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子 产品了,尤其是手机,如果你让一个孕妇在怀孕的时候不玩手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怎么才能降低辐射给自身及宝宝带来的伤害呢?最佳的办法就是穿防辐射服了。
但我们周围没有X射线和核辐射物质,对X射线和核辐射物质我们必须穿防辐射服,对X射线就像医院放射科的医生,工作时要穿铅背心,防止X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当我们到医院去做胸透时,要戴铅帽、穿铅裙防止X射线伤害我们。
X射线和核辐射物质属于电离辐射和核辐射,对人体伤害巨大。我们平时的电磁属于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微乎其微。所以我们平时不需要穿铅背心、铅裙等防辐射。
但是对于一个胚胎来说,每天都在进行着分化、发育,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很敏感,尤其怀孕的前三个月,是胎儿器官分化的敏感期,我们就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减少对胚胎的伤害,穿防辐射服就是其中的一种。穿防辐射服有用吗?防辐射服确实不能百分之百的屏蔽所有的辐射,但是屏蔽大部分总是可以的。
所以我奉劝准妈妈们,以胎儿的健康为天职,保护胎儿、健康孕育胎儿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平时注意少用电器,少用电脑、手机,不用电热毯等减少各种电器对我们的伤害。平时穿防辐射服有益无害。
穿防辐射服有用吗?虽然不能给您确保穿辐射服就能百分之百的防止辐射,但是穿了总比不穿的好,当然孕妇在怀孕期间为了宝宝的健康,尽量不要工作,而且不要经常性的玩手机或者解除其他的一些电子产品,远离辐射是保证宝宝健康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