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宫缩痛怎么办 针灸缓解宫缩痛
产后宫缩痛怎么办 针灸缓解宫缩痛
产后宫缩痛也可通过针刺三阴交、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来缓解。虚者可加用艾灸。
需注意的是,产后子宫内有胎盘或胎膜残留时,也会发生剧烈的子宫收缩痛,通过收缩以便排出残留胎膜,因而疼痛加重,甚至疼痛难忍。因此,疼痛剧烈时,最好通知医生,检查子宫内是否有残留物,再对症处理。
产后宫缩怎么缓解 热敷缓解宫缩痛
产后宫缩疼痛厉害时,可以用毛巾包裹着热水袋,敷在小腹部,约半个小时左右,注意水温不要过高,以免烫伤。也可以将盐炒热,敷熨腹部,起到暖宫止痛作用。
产后宫缩痛怎么办
产后宫缩痛在初产妇中比较少见,经产妇出现的情况比较多。这是因为多次的生育劳损二是子宫肌肉内所含的弹性纤维的平滑肌减少,弹性差的结缔组织增多,从而导致子宫肌肉的回缩力不强,子宫会呈现痉挛性的阵阵收缩,从而产生疼痛感。而初产妇产后子宫收缩一般是持续性的,初产妇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而有些急产的个别产妇产后也可能会出现宫缩痛,这种急产通常是由于子宫收缩过强引起的,产后子宫收缩时就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
对于大多数出现产后宫缩痛的产妇来说,不必过于担心,因为产后宫缩痛不比产前的阵痛,经历过产前阵痛的妈妈,一般对于产后宫缩痛的忍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如果实在是疼痛难忍,可以到医院检查情况,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痛药减轻疼痛感。正常情况下,产后宫缩痛的时间不会太长,一般产后3-4天就会逐渐减轻和消失。
产后小腹疼痛怎么回事
1、有些产妇产后初期会出现阵发性下腹痛,称为产后宫缩痛。哺乳时尤为显著。产后宫缩是子宫复原的表现,并有止血和排出宫腔内积血和胎膜的作用。
2、有些产妇产后初期会出现阵发性下腹痛,称为产后宫缩痛。哺乳时尤为显著。产后宫缩是子宫复原的表现,并有止血和排出宫腔内积血和胎膜的作用。在宫缩时,于下腹部可摸到隆起变硬的子宫,这是生理现象,一般持续3-4天自然消失,不需做特殊护理。
3、疼痛严重的产妇可做下腹部热敷、按摩。但必须排除胎盘、胎膜在子宫内的残留,这种原因引起的宫缩痛往往较重,常伴有较多的阴道出血。当疼痛剧烈时,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4、有些产妇会发生3-5天或更长时间不解一次大便的情况,这会造成排便愈加困难,肛裂、痔、腹胀等多种不良后果。产后便秘几乎是所有的产妇遇到的麻烦。由于产后腹压下降,排便时使不上劲;而且在分娩前后有些产妇进食比较少,如果是剖腹产,还要在术前术后禁食;肠道内没有没有一定容量的食物残渣,不足以刺激排便;如果有会阴裂伤或会阴切开,蹲下排便时可引起疼痛,产妇不敢排便;如果怀孕时就有痔疮,不会在产后马上就好,仍然是便秘的原因
产后子宫收缩多久才不会痛 产后宫缩多久会消失
产后宫缩一般于产后第一天迅速出现,宫缩痛一般可承受,经产妇较初产妇明显,持续3-4天后宫缩会逐渐减轻,并自行消失。不需特殊用药,也可酌情给予镇痛剂。宫缩痛持续时间很短,是正常生理现象,但是子宫复旧需要6-8周,建议好好休息调理。
怎样减轻产后宫缩疼痛
产后宫缩痛的病因 产后宫缩痛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产后子宫要通过收缩,逐渐恢复到正常大小。多胎产妇及经产妇的痛感更强烈,主要是因为子宫只有加强收缩才能恢复正常大小。 生产后第一天,子宫维持在脐部高度,然后每天下降一横指,10~14天子宫会回复到骨盆内的位置,4~6周回复到正常体积。喂哺母乳者因宝宝吸乳会使体内释出催产素,刺激子宫收缩加重宫缩痛。产后腹部会发生象抽筋般地疼痛(尤其是喂哺宝宝母乳的时候),这是子宫在收缩,为了使子宫能正常下降到骨盆内所引起的。这种疼痛4~7天后会自然消失。 如何缓解产后宫缩痛? 一般产妇都能忍受得了这种疼痛,对于严重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缓解疼痛: 1、改变睡姿让产妇侧睡,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减少该部位的疼痛,坐时给产妇臀部垫个坐垫也会有帮助。 2、按摩小腹在产后初始几天,自己或家人可用手掌稍微施力帮产妇作环形按摩,一直到感觉该部位变硬即可,以促进宫腔内残余物质排出;疼痛厉害时,按摩可使子宫肌肉暂时放松,缓解疼痛。 3、热敷用热水袋热敷小腹部,每次敷半个小时。 4、止痛药:若宫缩痛影响到休息及睡眠,应通知医护人员,必要时可以用温和的镇静剂止痛。 5、心理护理:以转移注意力、按摩法、深吸气法消除产妇紧张心理,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 产后宫缩痛的预防 宫缩大多数为生理现象,如果频率在正常范围就没有问题,但次数太多,一个小时以上也不见缓解,就要从日常生活着手,为防止宫缩的出现,注意以下各项。 1、不要走太多的路程和搬重物。持重物会导致腹部用力,很容易引起宫缩。 2、疲倦时躺下休息,保持安静,会很有效。 3、不要积存压力。精神疲劳和身体疲劳一样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压力积攒后也容易出现腹部变硬,最好能做到身心放松。 4、防止着凉。空调使下肢和腰部过于寒冷,也容易引起宫缩。可以穿上袜子,盖上毯子,防止着凉也很重要。
什么是产后宫缩痛
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多见于经产妇和多胎产妇。
产后腹部发生像抽筋般的疼痛是由宫缩引起的,这是正常现象,产妇不要过于惊慌。如果胎儿是多胞胎或者巨型胎儿,致使子宫扩张过度,那么就需要更加强烈的宫缩来实现子宫的复旧。所以多胎产妇、巨婴产妇和经产妇更容易发生产后宫缩痛。同时哺乳时反射性催产素分泌增多刺激子宫加重宫缩,所以给宝宝哺乳时,也经常会出现宫缩痛。
产后宫缩多久会消失 产后宫缩痛持续多久
一般持续2-5日。
产后宫缩痛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产后子宫要通过收缩,逐渐恢复到正常大小。产后宫缩痛大多数为生理现象,一般会持续2-5日。如果频率在正常范围就没有问题,但次数太多,一个小时以上也不见缓解,就要请医生诊断。
产后宫缩痛怎么办
产后子宫收缩是每个产后妈妈都会产生的正常生理现象,因为经历过孕期巨大变化的子宫在胎儿娩出后需要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产后子宫收缩仍然是一阵一阵的,但跟分娩时的子宫收缩不同,大部分的产妇是不会感觉出来的。但是,也有少部分的产妇在产后1-2天内会感到下腹部一阵一阵的疼痛感袭来,甚至有些产后妈妈的疼痛感比较厉害,排出的恶露也增多,这就是产后宫缩痛。
产后宫缩痛在初产妇中比较少见,经产妇出现的情况比较多。这是因为多次的生育劳损二是子宫肌肉内所含的弹性纤维的平滑肌减少,弹性差的结缔组织增多,从而导致子宫肌肉的回缩力不强,子宫会呈现痉挛性的阵阵收缩,从而产生疼痛感。而初产妇产后子宫收缩一般是持续性的,初产妇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而有些急产的个别产妇产后也可能会出现宫缩痛,这种急产通常是由于子宫收缩过强引起的,产后子宫收缩时就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
对于大多数出现产后宫缩痛的产妇来说,不必过于担心,因为产后宫缩痛不比产前的阵痛,经历过产前阵痛的妈妈,一般对于产后宫缩痛的忍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如果实在是疼痛难忍,可以到医院检查情况,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痛药减轻疼痛感。正常情况下,产后宫缩痛的时间不会太长,一般产后3-4天就会逐渐减轻和消失。
产后宫缩怎么缓解 食疗缓解宫缩痛
产后宫缩疼痛时,可应用中药益母草熬汤喝,1次用50克左右,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连用数天。此方可活血、化淤止痛,有助于恶露及残留胎膜等组织的排出,使子宫复旧顺利进行。待腹痛停止,恶露消失则可停服。
焦山楂15克,红糖30克,生姜3片,开水冲,代茶饮。或者干姜粉冲红糖,也可有效止痛。一般情况下,连服几剂,可缓解产后宫缩痛并最终消失。
专家为你详解产后宫缩痛
产后宫缩痛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产后子宫要通过收缩,逐渐恢复到正常大小。多胎产妇及经产妇的痛感更强烈,主要是因为子宫只有加强收缩才能恢复正常大小。
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产后宫缩痛一般在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后自然消失,多见于经产妇。哺乳时反射性催产素分泌增多会使疼痛加重。
产后宫缩痛,一般说来,无需处理。但她知道我特怕痛,便教我一则食疗方:食用山楂红糖汤。她说,山楂具有消食积、散瘀血、行缩气、下恶露等功能。红糖可温中补虚。而产后腹痛多以血瘀证为主,兼有血虚,而山楂红糖汤可活血散瘀、补虚止痛。
胎儿出生后,在新妈妈原子宫壁附着的地方会留下一个很大的创伤面。为了防止流出过多的血,子宫肌肉反射性地强烈收缩,因此新妈妈会感到有些腹痛,这种疼痛称为宫缩痛。宫缩痛一般在产后1—2天出现。在哺乳时或轻轻按摩子宫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要想尽快平息产后宫缩痛,可让家属帮忙轻轻按摩小腹,第一天疼痛比较明显,须多按摩几次,放热水袋热敷也可缓解疼痛,但注意水温不要过高,以免烫伤。如果疼痛剧烈,影响休息时,可给予止痛剂或银针疗法也有一定效果,服用红糖、黄酒、山楂泡红糖水或者用干姜粉冲红糖喝也可止痛。
医嘱,每天取出山楂100克,红糖适量,水煎取汤服用,日l剂。我连服5剂,产后宫缩痛逐渐缓解,终于消失。
姜汁加米酒按摩下腹防治产后宫缩痛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产后2 h实施姜汁按摩下腹的护理,预防产后宫缩痛的效果。方法选择阴式分娩的经产妇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在产后2 h予姜汁按摩下腹的护理,24h后重复1次。对照组50例,按照产后护理常规护理,应用WHO疼痛分级,对两组产妇进行产后24 h、48 h、72 h疼痛分级,观察产后宫缩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宫缩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2 h经产妇实施姜汁按摩下腹的护理,能有效地预防产后宫缩痛,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促进母乳喂养。
贴心提醒
新妈妈如果在产后14天后仍然可以在腹部摸到子宫,而且还伴有腰痛、下腹部胀感、血性恶露量大、腹部有压痛等症状,就有可能是子宫复位不全,应及时到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