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阴补阳的理论
采阴补阳的理论
对于中国古代多妻的男性家主,上面这番说辞并不是毫无说服力的。
最后,在中国房中术理论中还有一派带男女平等色彩的主张,称为“男女俱仙之道”。这派主张相信,当男女性交之时,如果同时实施某些气功、咒语之类,就能使双方都获益,同登长生不老之境。下面是两则比较重要的论述,值得注意的是它们都出于道教经典;从时间上看也属较为后起之说,在房中术理论的最早框架中并无踪迹;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像前述几种观念那么大:
男女俱仙之道:深内勿动精,思脐中赤色大如鸡子,乃徐徐出入,精动便退。一旦一夕可数十为之,令人益寿。男女各息意共存之,惟须猛念。(《养性延命录》卷下)
于是男女可行长生之道。其法要秘,非贤勿传。使男女并取生气,含养精血,此非外法专采阴益阳也。……先须忘形忘物,然后叩齿七通而咒曰:……男子守肾固精……,女子守心养神……。若久久行之,自然成真,长生佳世,不死之道也。(《云笈七签》卷一○五)
这种玄虚之说,自然没有多少科学根据。不过由于适度的性生活本是有益无害之事,即使相信了这派主张,遵而行之,对男女双方也无损害;况且它又男女平等,使夫妇在性交时还能展开双双成仙的美丽幻想。
三九天养生滋阴补阳
1、“衣”道有理
天气冷大家都知道多穿衣服,那么是不是穿得越多、穿得越厚就越好呢。对于讲究“度”的中医来说当然不是这样,冬季的衣着应该以温暖舒适为佳,如果衣服过于单薄容易遭受寒邪,而衣服过于厚重则容易导致腠理开泄,而招致寒邪侵入。《保生要录。论衣服门》就指出:“冬月棉衣莫令甚厚,寒则频添重数,如此则令人不骤热也。”冬季如果因为穿得太多而大汗淋漓那就太得不偿失了,因为出汗会导致阳气的发泄,这样寒气就会趁虚而入,人体自然容易遭受寒症。
2、出行讲时间
对于喜欢早晨锻炼的人来说,冬日的早晨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时间,尤其到了三九天气,气候寒冷万物此时生机闭藏,阳气潜伏起来,阴气此时盛行。外出运动的时间最好能选在正午时分,因为此时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体自身的阳气也达到了一天中相对较旺盛的状态,这时外出散步,也最容易激发人体的阳气,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对身体的新陈代谢都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3、暖从足下来
有研究表明脚与上呼吸道粘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脚部受寒,人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更容易患上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的疾病。此外还容易引起腰腿疼、胃疼、男性阳痿、女性痛经等症。因此应该重视冬季脚部的保暖和锻炼,在室内要避免久坐,经常跺脚保持一定的温度,选择适合的鞋袜,对脚的保暖也很有好处,脚汗多的人鞋内最好放置鞋垫,雨雪天鞋袜湿后要及时更换。如果脚部受了寒,可以用热水泡脚,再轻轻按摩或者用生姜、桔梗、辣椒煎水泡脚。
房中意念转移法治疗早泄
古代性学家为了达到房中养生乃至延年益寿的目的,在惜精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多种“还精补脑”、“采阴补阳”的功法、保健操及应急措施。其中意念转移等法临床用于早泄的调治,每可取得疗效,使患者对射精和性高潮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对于频频早泄或因此而心理紧张者,治疗之要在于使病人性事时心境安静,所谓“心静如水”,则可使阴茎固藏而不致妄泄。《玉房指要》云:“精大动者,疾仰头,张目,左右上下视,缩下部,闭气,精自止。”此法可用于射精过早不能自控,但能进入阴道交媾者。
《毓麟验方》中又有移心至宝丹一法,“用天王补心丹一丸,入房时右手紧紧捏着,须去指甲,方能捏得严密,若泄气则不验矣。须护以银盒,郑重其事,则心有所注,火不易泄,自然坚固长久,妙极。内服补中益气汤加肉苁蓉、枸杞子更妙。”此法可用于性事时勃起迅速,但随之即出现高潮,精不能自控者,通过意念转移与暗示,协调阴阳,从而延缓射精。
上述方法的疗效,取决于锻炼的时间,一般需1~2个月方能见效,意念转移的方法运用虽较为复杂,还需患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有耐心和信心坚持锻炼,但一旦掌握了要领,持之以恒,不仅可以治疗早泄,还能提高日常生活的质量。
什么是采阴补阳
“采阴补阳”之理论来源于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撰《备急千金要方》中之《房中补益》论。此《备急千金要方》可以说是古代房中术中的经典之作。
而道家以男子属阴身,内含真阳;女子为阳体,内含真阴。交感之时,乐感冲开女子乐脉,地脉开张。男子天脉开张,阴阳乐气相交,男得之谓之采阴补阳,女得之谓之采阳补阴。
由于道家、儒家、佛家、养生家、阴阳家、医家均参与房中术的研究及传播,故此,在中国古代的房中术中,蕴含着乐趣、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等学问且将之有效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
古人房中术典籍中记载,所谓“采阴补阳”或“采阳补阴”,即男女交合之后,分别吸取对方的精华来补益自己的身心,从而达到健身目的。而欲想真正了解采阴补阳,就得从中国古代对阴阳的理解说起,才能理解古人为何对所谓的阴阳协调、采阴补阳如此看重。
阴、阳是中医最基本的理论之一。理解了阴阳,就能理解为什么古人会认为性生活过多,就会元气大伤了,也才能理解所谓的“采阴补阳”。
其实很多人不清楚所谓的元气、阴气、阳气。首先,不可轻视“元气”,中医认为,元气对应于人体,应具两层含意,其一是来源于父母的称为先天之气,即原气。如果原气不足,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先天性的疾病症状;其二是指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以肾所藏精气为主,赖于肾中精气所化生。在性生活中提及的元气,最主要即是指这个气。但是无论是哪种元气,都是十分宝贵的。
那阳气、阴气又是什么东西?养生专家解释,一般来讲,“阴”代表物质,“阳”’代表功能,加了一个“气”字,意味着阴阳本身各自的活力。
在性生活中,阳气又是一种肾气、阳精,这其实就是肾的阴活力和阳活力的总结。阳精被认为含有对人体生命最宝贵的物质,即为真元,真元的最大消耗就是男女交媾、男性精液射出之时。阴气指的是女性与性有关的物质,它可以是有形的所谓“阴液”,即阴道的各种分泌物,古人认为这是一种精华,因为古人发现,在月经期,女性的白带黏性特别强,有拉丝状等表现,是一种阴液;也可以指抽象的女性阴部内所特有的气息。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阴阳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它认为阴阳两种相反对的气是天地万物泉源。阴阳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雨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体,在方位则是东、西南、北四方,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
天之四象,人有耳、目、口、鼻为之对应;地之四象,人有气、血、骨、肉为之对应;人又有三百六十骨节以应周天之数;所以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指节可以观天、掌纹可以察天、地、人合一。发展到后来,甚至某命理师屈指一自,一看掌纹,能断出凶吉,其实这种没有任何科学据的论断未免言过其实了。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别人纳人这五大类的范畴。
阴道松弛理论
女性的阴道结构看似简单,实际是很复杂的一个生殖器官,阴道位于骨盆中央子宫的下方,大部分在尿生殖膈以上,小部分在会阴部阴道上部两侧有丰富的神经丛,正常女性阴道四周有许多肌肉及韧带,使其保持一定张力,在阴道内壁黏膜上,还有许多褶皱,性生活时能增加摩檫力,使双方产生快感;阴道壁由于具有丰富的“弹力纤维”,而富有极强的弹性。
由于性交、分娩、过频性生活、怀孕、人流、药流,在阴道内发生撕裂性或经常的剧烈性运动,造成阴道黏膜、弹力纤维断裂、损伤后流失,甚至阴道裂伤、陈旧性会阴道撕裂、会阴侧切后伤口愈合差等,使阴道弹力纤维网因破损、断裂、流失而减弱弹力,导致阴道松弛、宽大、阴吹、排气、阴道干涩、紧握感下降、性冷淡、性快感丧失等一系列症状。
中医论调睡眠的阴阳理论
一天中,我建议大家子午觉一定要睡,什么叫子午觉?就是中午11点到1点,半夜11点到1点,一个是子时,一个是午时,子时和午时这两个时间,就是一年中的冬至和夏至。《黄帝内经》里讲,一年里面,阳气的生、长、化、收、藏,有这么一个过程。在一天里,人也是这样的。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候,人的阳气来复了,阳气开始初生,并逐渐增强,一直到正午11点,阳气最旺盛;一到午时,阴气开始初生了,阴气逐渐生长,一直到半夜的11点达到最盛。所以子时和午时,一个是阳气初生的时候,一个是阴气初生的时候,不论阴气和阳气,在初生的时候都是很弱小的,这时候如果你很好地保护它,有生,就有长、化、收、藏。如果在生的时候就消耗了,那么它的长、化、收、藏就谈不上了。
一天的12个时辰里边跟人的五脏是休戚相关的。子时和午时这两个时段在五脏中,一个跟胆相关,一个跟心有关。半夜11点到1点,是胆的功能最好的时候,1点到3点是肝的功能最好的时候,3点到5点是肺气最旺盛的时候,5点到7点大肠最旺盛的时候。
三九是什么 滋补从四方面着手
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冬至养生滋补可从四方面着手: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补气食品,是指具有益气健脾功效,对气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药、胡萝卜、豆浆、鸡肉等。
合欢花禁忌 滋阴补阳
合欢花具有滋阴补阳的效果,对于因先天不足、或因病后虚弱、或因日渐衰老,阴阳消长失控,出现偏盛或偏衰,从而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