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赖床4大原因
宝宝赖床4大原因
1、睡眠不足
晚上睡得太晚,造成睡眠的时间不足。
通常1岁以上的学步儿每天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为10~15个小时,所以,请不要让宝宝养成晚睡的习惯。
2、午睡过久
如果宝宝午睡时间太长,或睡午觉的时间接近傍晚,那么都会让宝宝在晚间精力旺盛,到了就寝时间也睡不着,于是间接造成晚睡、睡不饱的状况。
3、睡不安稳
有些宝宝在睡觉的时候会有踢被子、翻来覆去或磨牙的情形,这时家长要多多留意,看宝宝是否存在情绪上的问题或身体不适,或是有其他环境因素干扰了宝宝的睡眠品质。
4、噩梦干扰
小宝宝也难免会做噩梦,一旦惊醒就很难再入睡,即便能够再睡着,睡眠品质也大大下降。而除了做噩梦之外,还有很多原因会导致睡眠障碍,比如担心害怕、心理压力大或身体不适等。
婴儿床有必要买吗
婴儿床的好处:
1、孩子单独睡觉可以锻炼他的独立能力。
2、与父母分开睡对孩子的呼吸好,空气流通的好,比较清新。
3、晚上睡觉时大人会压到宝宝,或者大人盖被子时可能不小心蒙住孩子的头,这都是非常危险的,婴儿床四周的护栏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坠落,避免了坠落引起的受伤。
4、避免孩子对母亲的过分依赖,培养他独立的好习惯,跟大人睡久了自然就依赖大人了,到时候再分开妈妈和宝宝都非常不适应。
有妈妈觉得没用,因为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吃奶频繁,并且没有妈妈在身边,宝宝可能会没有安全感,睡得不踏实。也有妈妈认为婴儿床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并且宝宝在大人床上睡觉会比较危险,容易压到宝宝。 关于婴儿床是否有用这一点,网上还是有不少争议的。经过很多咨询和研究,总结出使用婴儿床的好处还是比较明显的,至于婴儿床有必要买吗,还要根据自家的情况决定。
产后女性怎么做可以促进子宫恢复
众所周知,子宫在整个孕期之中可谓是劳苦功高,随着分娩的结束,它终于也可以歇一歇了,子宫恢复得好,女性身体就恢复得快,健康就有更多的保障,那么如何才能够让子宫快速恢复呢?
及时排尿
产后,常常会嘱咐新妈妈要尽早排尿,一般在产后4小时小便。因为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黏膜充血、肌肉张力降低、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于卧床姿势排尿等原因,都容易发生尿潴留,使膀胱胀大,妨碍子宫收缩而引起产后出血或膀胱炎。
哺乳刺激
刺激乳头能帮助子宫收缩。因此,不妨在产后让宝宝尽早吃母乳,只要宝宝一吸吮,子宫就会收缩,宝宝频繁地吸吮,频繁地产生这种反射刺激,会使子宫的恢复加快。没有喂奶的新妈妈,也可以采取按摩乳房或是热敷乳房的方式,刺激乳头。
分娩后别“赖床”
老人都讲究分娩后要卧床,怕受凉。不过,产后6-8小时,新妈妈在疲劳消除后最好别“赖床”,第二天尽量下床活动,这样有利于生理机能和体力的恢复,帮助子宫复原和恶露的排出。
新妈妈们在产后一定要及时排尿,因为如果不能够及时排尿,膀胱的胀大就会直接妨碍到子宫的收缩,不仅不利于子宫的恢复,还可能诱发其它的并发症。再者就是要尽快进行哺乳了,母乳喂养不仅对宝宝来说是有益的事情,对于新妈妈自己来说也是如此,通过哺乳的刺激,子宫的恢复将更加快速。
宝宝晚上睡觉哭醒的原因
噩梦惊醒
宝宝白天受了惊吓,打了预防针,看了可怕的电视镜头,被“汪汪”叫的小狗吓着了,摔了重重的一跤,父母或看护人训斥了宝宝,从床上掉了下来或者没有明确原因都可能引起噩梦惊醒。被噩梦惊醒的宝宝,通常是突然大声地哭喊,两眼瞪得溜圆,表现出惊恐的神态,或到处乱爬,或一个劲地往妈妈怀里钻。把宝宝紧紧抱在怀里,告诉宝宝:“妈妈在这里,爸爸也在这里,有爸爸妈妈陪着宝宝。”不要说“宝宝不要怕。”不要提“怕”字,也不能说“妈妈把大恶魔打跑了”之类的话。只需给宝宝以正面的鼓励和安慰,使宝宝安静下来。对于这么大的宝宝来说,如果妈妈说不要怕,一个“怕”字会加深宝宝的恐惧感。所以,用否定的语言不如用肯定的语言。
对妈妈的依赖
夜间不再吃妈妈乳头的宝宝,突然半夜醒来要奶吃。如果妈妈不满足宝宝的需要,宝宝就大哭特哭,而且一连几天,甚至一连几周都这样。妈妈不必奇怪,越大越“倒退”的现象是正常的。
这个阶段的宝宝,正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交叉点。宝宝一方面寻求独立,不再像婴儿期那样让妈妈摆布;一方面又产生很强的依赖感。这种强烈的依赖感,正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寻求安全的表现。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的安全感会越来越强,依赖性会越来越弱,就不再那么依赖妈妈了。如果给宝宝吃几口奶,就能让宝宝很快地入睡,妈妈就这么做好了,没有什么不对的,也不要怕别人笑话,这是你们母子俩的事情。
肚子痛
宝宝可能会因为睡觉前吃得过饱,或白天吃得不对劲引起肚子痛,不正常的胃肠蠕动把宝宝从熟睡中扰醒,醒后第一表现就是哭。
肚子痛时,宝宝会突然在熟睡中哭闹,常常是闭着眼睛哭,两腿蜷缩着,拱着腰,小屁股蹶着,或手捂着肚子。即使是会说话的宝宝,半夜因肚子痛,醒后也只会用哭声告诉妈妈。妈妈想到宝宝可能是肚子痛,就会帮助宝宝揉一揉肚子,不揉还好,一揉宝宝哭得更厉害了。这是因为肚子痛时,宝宝的肠管处于痉挛或胀气状态,当妈妈用手刺激腹部时,会加剧宝宝的疼痛感。
妈妈对宝宝常有一种直觉判断能力,能够很快判断宝宝可能病了或肯定没病,只是耍赖而已。妈妈的这种直觉大多数时候都是准确的。所以,如果你不知道宝宝为什么哭,如果你认为宝宝是肚子痛,而且痛得很厉害,就要马上看医生,因为一两岁的宝宝和婴儿期一样,也有发生肠套叠的可能。如果你感觉宝宝没有什么问题,就不必把闹夜的宝宝带到医院。如果夜里很冷,这么一折腾,宝宝可能会感冒发烧,得不偿失。
环境不好
到了幼儿期,因为环境太热、太冷、太干燥、太闷而哭闹的不多了,但也不总是这样。如果是在酷暑气压很低的夏夜,宝宝睡不安生而哭闹的情况也会有的。这时父母也会感到不舒服,改善一下睡眠环境,宝宝就会安静地入睡了。
教你应对小赖皮三个小妙招
宝宝耍赖皮,让人很头疼。父母应了解孩子耍赖的心理,正确应对。
【妈妈的求助】
宝宝2岁3个月,最近他越来越爱耍赖。例如买玩具,吃东西,都通过耍赖的方式试图成功,我们要是不同意他会一直耍赖,甚至在地上打滚,让人很头疼。我们该怎么做呢?
了解“小赖皮”心理发展的秘密
宝宝的心理世界与成人不同
宝宝的创造力是一种天生、潜在的本能,他能构建一个与周围环境不同的心理世界,能应对将阻碍自己发展的冲突,而做出保护自己心理生活的斗争。
正是这样,宝宝才会与成人的方式发生“矛盾”,但成人不相信宝宝开始有了自己的“立场”,而用自己认为很科学、权威的方式来看待宝宝的表达方式。于是,你可能忽略了使宝宝形成“赖皮”习惯的因素——让宝宝尝到过耍赖的“甜头”。
宝宝“赖皮”是表达情感的方式
宝宝“赖皮”是一种成人看来不合理的情感表达方式,就像婴儿一般用哭来表达信息。当宝宝开始会笑时,他又多了一种表达信息的手段。宝宝越长越大,当他的某种愿望达不到要求时,他就会用耍赖来表示不满。耍赖的手段各有不同,有的只是哭,有的则赖在地上边哭边打滚。
正确的教养方式对防止宝宝养成“赖皮”的坏习惯至关重要。当宝宝耍赖时,你可以这么做:
1.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2岁宝宝的语言发展状况决定了在一定情境下他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宝宝“赖皮”无非是某个要求得不到满足。当你确实无法满足他的要求时,切忌强制性地压制,不妨采取注意力转移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后,宝宝才能平息情绪,此时你最好认真倾听、了解宝宝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当然,也必须做到尊重宝宝的合理要求,这样,宝宝才会慢慢学会正确表达需要的方法。
2.冷处理
如果宝宝“赖皮”时间过长,转移注意力法不成功时,就应采用冷处理。家庭所有成员必须离场、态度一致,不然效果肯定不好,反而会让宝宝更加“赖皮”。当宝宝停止耍赖时,所有人都要一致给予表扬,让他意识到所有大人都喜欢不赖皮的宝宝。
同时,日常生活中也要多给宝宝情感关注。有时宝宝需要的不一定是他所想要的物品,或许只是想让你亲一亲、抱一抱,感到自己被重视。
3.学会与宝宝进行“协商”性沟通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平等、民主、充满亲情和理解的家庭环境能使宝宝心情愉悦、性格开朗。遇事多和宝宝商量,使他从小学会用语言和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宝宝克服暴躁的情绪,减少哭闹、耍赖的行为。也可以考虑与宝宝一起制定规则:任何家庭成员发脾气都得不到奖励,并会失去某一次机会,如看喜欢的电视、吃好吃的食物等。
总之,你一定要学会分析宝宝各种行为背后的原因,理性对待宝宝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有足够的耐心与宝宝“斗智斗勇”。为了让宝宝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你还得率先做好榜样哦。
睡觉常见问题
妈妈烦恼:冬天天气冷,晚上怕小宝会踢被子着凉,所以我会给小宝准备一个睡袋,保暖工作做好了,晚上睡觉我们也能安稳一些。但不知为什么,小宝就是不愿意睡睡袋,抱着他等他睡了,正想把他放进去,他就醒了,还哭闹扭扭捏捏就是不要进睡袋。我们也没办法了。
宝宝不愿意进睡袋,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喜欢被人抱着入睡的感觉。抱着睡确实可以让宝宝获得一种安全感,但也容易让宝宝形成依赖。宝宝在深度睡眠的状态妈妈把他放进睡袋是完全没问题的,但在浅睡眠的状态下,他只要感知妈妈的拥抱消失了,他就立刻惊醒大哭,所以问题并不在睡袋,而是依赖心理作祟。
建议家长学习分辨宝宝的深浅睡眠,在深睡眠时轻轻放下。并且从现在开始,慢慢让宝宝在婴儿床上睡觉,逐步培养独立入睡的能力。至于睡觉保暖问题,睡袋固然是妈妈们最方便实用的选择,但如果宝宝确实对睡袋有抗拒心理,妈妈可以给宝宝穿上一个小肚兜,或者在肚子上裹上一条毛巾,这样就不会肚子着凉啦!
影响宝宝早睡早起的因素
宝宝晚上贪玩上床晚、睡前太兴奋导致入睡晚,这都会导致宝宝因缺少充足的睡眠而赖床,使其难以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宝宝受家长作息规律的影响,如果家长因为看电视、熬夜等,早上起不来,自然要求宝宝早睡早起也会理亏三分。如果家长晚上实在需要加班工作,也应先哄宝宝入睡,然后再离开。如果实在做不到早起,最好和宝宝解释清楚,以免宝宝不服气。
家长对宝宝的心软。早睡早起,贵在坚持,如果家长因为一时心疼宝宝而让他晚睡一次、晚起一次,时间长了,不利于宝宝好习惯的养成,还容易让已养成的好习惯半途而废。
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例如:
白天睡得过多或时间过长。
身体不适或心情不佳。
下午或临睡前从事较为激烈的活动……等等。
宝宝犯春困咋办
春天来了,成天精力旺盛的宝宝,每天越来越哈欠连天了,每天都跟睡不醒似的。甚至有宝妈也说“小家伙最近的午觉睡得特别长,原来最多两个小时,这几天每天可以从1点多睡到四五点,是不是宝宝也有春困啊?”
可见这“春困”的威力有多大,真是上到九十九下到不会走,谁也无法抵挡春天这般“魅力”。好多家长看着犯愁,这可如何是好。虽说春困不是病,但咱也得“治”!
这位宝妈提到的“宝宝春困”的问题在现阶段同样困扰着很多父母。宝宝开学有段时间了,若宝宝上学经常出现春困,这不仅影响宝宝的学习生活,也会影响到宝宝的身心健康。当“春困”缠上了宝宝,这可让当妈的如何是好啊!
“脾虚内湿”是关键 饮食调节健康有效
“春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中医认为春天天气潮湿,湿气进入人体后湿困脾胃,使血气运行不畅,经脉不通所以才会感到疲乏、嗜睡,这就是“春困”,脾虚内湿是春困的主要原因。
在饮食上可多食健脾胃、去湿的食物,健脾的食物有:淮山、茨实、莲子、猪肚等。去湿的食物有:鲤鱼、赤小豆、薏米、扁豆、冬瓜等,家长们可让宝宝多进食。
白天可多睡一会儿 忌下午睡得多
春天是宝宝生长发育最快的季节,他们需要通过更多的睡眠来让自己成长,所以白天如果宝宝很困,可以适当让孩子多睡一会儿,强制不让犯困的宝宝睡觉对孩子的精神、情绪、生长发育都不利。
如果宝宝下午睡得多,会影响到夜晚的睡眠质量。家长可以适当提早宝宝午睡的时间,这样还是到原来的时间点起床,活动量不变的话,晚上的睡眠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另外,可以让宝宝早点起床,也有利于其午睡时间的提前。
趁着周末带上宝宝去春游踏青吧!
春暖花开之际,周末一家人带宝宝到外面春游踏青吧。不仅可以使宝宝感觉到放松后的轻松愉快,而且还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对于“春困”有极佳的缓解作用。这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对宝宝来说也是一次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机会。
宝宝早上赖床更严重了?不妨换个枕头
睡眠专家证明,红色、黄色、橙色或暗褐色的枕头会刺激人的大脑神经,帮助人们更快地从睡眠状态中醒过来。如果宝宝早上第一眼看到这些颜色的枕头,宝妈就不用犯愁了。所以,对付越来越爱赖床的宝宝,不妨试试这个方法吧!
母婴同床竟然有这么多弊端
1.影响宝宝睡眠质量
宝宝跟爸妈一起睡,特别是睡在爸妈中间,大人睡觉呼出的二氧化碳整个晚上弥漫在宝宝周围,宝宝得不到新鲜的空气,容易缺氧。有的宝宝出现烦躁、睡眠不安、夜里容易啼哭等现象,实际上很多都是因为缺氧造成的。
如果宝宝跟爸爸妈妈同睡一个被窝更糟糕,大人身上的病菌容易传给宝宝,有时候爸爸妈妈翻身时还会惊醒宝宝,严重影响宝宝睡眠质量。
另外,母婴同床,爸爸妈妈会一直担心有否压着宝宝,妈妈起来照顾宝宝时还可能吵醒爸爸,同时也会影响爸爸妈妈的休息。
2.容易给宝宝带来危险
宝宝跟爸爸妈妈一起睡时,有的爸妈睡眠习惯不太好就很容易压到宝宝,还可能把宝宝挤到狭窄处或硬物上,如床头与床垫之间等,都可能对宝宝造成伤害。
3.不利于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母婴同床容易让宝宝产生依赖性,后期可能会发展成必须由父母陪伴才能入睡,最后可能在各种事情上都过于依赖父母。
如果让妈妈和宝宝分床睡,有助于建立宝宝独立的意志和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还可以促进宝宝的心理成熟。
4.影响夫妻关系
中间隔着宝宝,夫妻间做什么事都会不方便,久而久之也就懒得去做了。因为中间隔着宝宝,父母会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宝宝身上,交流也会变少,进而可能会影响夫妻关系。
宝宝尿床的原因
1、正常膀胱排尿功能受大脑控制:正常情况下,当膀胱胀满时发出冲动刺激脊髓排尿中枢,即会排尿。睡眠时大脑皮质接受尿急冲动的区域仍保持功能,若这种神经调节功能发育不全或失调,就可引发为遗尿。
2、宝贝睡眠深沉难以唤醒:如果大脑皮层对膀胱充盈不敏感,不能觉醒自觉排尿;或大脑皮层对膀胱的控制能力减弱,膀胱自主收缩的结果,就会发生遗尿。
3、遗传因素:流行病学资料证明,遗尿具有明显遗传倾向性。调查显示,如果宝贝的双亲都有遗尿现象,其后代遗尿发生率为77%。如果父母亲中一人单发,子代遗尿发病率为25%。
4、父母养育观不正确:父母没有及时训练宝贝养成定时排尿的良好习惯,为了自己能安静睡眠,宝贝很大了仍然在使用尿不湿,任其随意排尿。
遗尿是指幼儿在睡眠中不由自主地排尿,5岁以后出现这种现象才算遗尿症。由于尿道口受刺激、晚上癫痫发作、脊髓疾病、糖尿病、尿崩症等引起的晚上睡眠时排尿不属遗尿症。
有的幼儿,晚上没有自觉的醒后排尿习惯;有的已经能控制夜尿,但由于精神紧张、更换环境或全身情况虚弱等原因而出现了遗尿。遗尿发生在上半夜者居多,严重的一晚上遗尿3—5次。有的家长每晚叫幼儿排尿,但不易唤醒,即使唤醒了,幼儿也可以随地(随床)小便,为此常受父母责打,影响身心健康。
孩子尿床后,应该尽快为他换上干净的床褥和衣物,并可在帮他做清洁时小声、温柔地告诉他:“长大了,不该尿床了哦!”切勿在其他孩子面前指责孩子尿床。如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尿床,或在老师进行教学活动时总是憋不住想小便,家长则可先与老师进行沟通。让老师告诉孩子,想小便的时候可以举手,老师会同意让他如厕。
尿床儿童的家长还应注意在一日生活中的行为训练和作息调整,如晚饭后减少喝水,不喝含有咖啡因或具有利尿作用的饮料;每天为孩子做一个小记录,如孩子这几天没有尿床,父母就应给予奖励;午睡中或半夜把孩子叫醒如厕,但不要将痰盂放在床的附近,请他多跑几步上厕所,这样有助于他调整生物钟。
孕妇早上可以赖床吗
首先,孕妇赖床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人体在睡眠的过程当中,大脑皮质是处在抑制的状态。孕妈妈长时间赖床,会导致大脑皮质长时间抑制,从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起床后就会感到头昏脑胀。
其次,孕妇赖床影响泌尿系统的健康。赖床会导致尿液在体内过长时间地滞留,加上日渐长大的胎儿压迫膀胱,使得膀胱的容量变小,尿液当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孕妈咪的身体健康。另外赖床还会减缓人体的血液循环,导致肌肉和关节中的代谢物质不能排出体外。
最后,孕妇赖床不仅会破坏自身的生物钟,还会影响到日后宝宝的作息习惯。人体的器官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律,经常赖床会打乱孕妇的正常生物钟规律。因为胎儿在妈妈的子宫内也有自己的作息时间,并且胎儿的作息时间也会受准妈妈的影响。由此可见,孕妈妈如果晚睡晚起,那么宝宝出生以后,也很有可能是晚睡晚起的,这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个好习惯。
所以,孕妇在上尽量不要赖床,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对孕妇自身、对胎儿都有很大的益处。
宝宝吃夜奶频繁的原因 宝宝对妈妈的依赖性
宝宝夜间喝奶,是对妈妈的一种变相需求。宝宝需要与妈妈有身体上的接触,比如拥抱和爱抚,也希望听到妈妈的声音,闻到妈妈的气息。如果妈妈与宝宝相处的时间不够,宝宝的情感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宝宝就会向外寻求另外的方式,平衡自己情感的需要。
抱宝宝睡觉会出大问题 抱宝宝睡觉影响脊柱发育
有些大人特别疼爱宝宝,而且宝宝也精灵可爱,他们就有一种长时间与宝宝亲密接触的倾向,抱着宝宝逛街、吃饭、睡觉等等,不过细心观察,这时宝宝的脊柱是弯着的。
如果长时间“抱不离手”,让宝宝的脊柱长时间这样弯着,就会让脊柱弯曲,而由于这不是自然的发展过程,会导致大人抱着的姿势怎么样,宝宝的脊柱就怎么样弯曲。
宝宝还小,各方面发育都不完善,因此可塑性也特别大。
此时的宝宝骨骼发育还没有成熟、没定型,如果宝宝的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那么脊柱的发育就可能出现畸形、不正常弯曲等情况,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纠正,长大后就可能有脊柱侧弯、背驼等的现象。
长期抱着宝宝睡觉还会造成宝宝的一种对家长的依赖感,从而形成过分依赖。抱着宝宝睡觉,不仅会使宝宝睡得不深,身体不能舒展,影响睡眠质量,也不利于宝宝呼吸换气,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会影响其正常发育。
所以最好是能够让宝宝在吃饱了奶之后,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自然入睡。
温馨提示:宝宝不可睡软床,如果宝宝睡在过于松软的床上,也会容易造成脊柱弯曲,爸爸妈妈们也要注意才行。
透视宝宝赖床的原因
好不容易把宝宝从床上拉起来,但孩子仍然睡眼惺松,一不留神又倒在床上了。宝宝平时又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难道还会休息不足吗?为什么老是会赖床呢?透视宝宝赖床的原因:
1、睡眠不足
晚上睡得太晚,造成睡眠的时间不足。通常1岁以上的学步儿每天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为10~15个小时,所以,请不要让宝宝养成晚睡的习惯。
2、午睡过久
如果宝宝午睡时间太长,或睡午觉的时间接近傍晚,那么都会让宝宝在晚间精力旺盛,到了就寝时间也睡不着,于是间接造成晚睡、睡不饱的状况。
3、睡不安稳
有些宝宝在睡觉的时候会有踢被子、翻来覆去或磨牙的情形,这时家长要多多留意,看宝宝是否存在情绪上的问题或身体不适,或是有其他环境因素干扰了宝宝的睡眠品质。
4、噩梦干扰
小宝宝也难免会做噩梦,一旦惊醒就很难再入睡,即便能够再睡着,睡眠品质也大大下降。而除了做噩梦之外,还有很多原因会导致睡眠障碍,比如担心害怕、心理压力大或身体不适等。
TIPS:家长切忌乱发脾气
其实,有些宝宝的赖床情形并非特别严重,他们只是喜欢每天在起床时和家长较量嬉闹一番,只要家长方法得当,宝宝很快就会爬起来。此时最需要家长注意的就是,尽量不要对宝宝发脾气,否则宝宝很可能大哭大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反而惹来更大的麻烦。
宝宝春困家长的应对方法
一、饮食是调节“脾虚内湿”的有效方法
春天气候潮湿,湿气很容易进入人体后困住脾胃,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常不通,所以人们常常会感到疲劳、嗜睡、这就是中医里所解释的春困。虽然春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主要原因还是脾虚内湿,也得注意调理,饮食就是一个健康有效的方法。
父母可以多让宝宝进食健脾、祛湿的食物,比如莲子、猪肚、淮山、芡实等食物非常健脾,薏米、冬瓜、鲤鱼、扁豆、赤小豆等很祛湿。
二、切忌让宝宝下午睡得太多,只睡一小会儿即可
宝宝在春天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期,需要更多的睡眠来分泌生长激素,因此,宝宝白天若实在很困,那就适当让他睡一会儿,别强制不让宝宝睡觉,这样对宝宝的情绪、精神、生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不过,让宝宝午睡要把握一个度,别让宝宝白天睡太多反而影响到晚上的睡眠质量,晚上才是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段,若因此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就得不偿失了。建议父母可以让宝宝午睡的时间提早,然后还是到原来的时间点起床,这样宝宝起床后的活动量没什么变化的,就不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此外,也可以让宝宝早上早点起床,这样也有助让午睡时间提前。
三、闲暇时间多带宝宝到郊外踏青
到处一片春意盎然的季节,怎么能让宝宝一直呆在家里呢,父母闲暇时间就陪宝宝到郊外踏青吧,这样可以愉悦宝宝心情,促进身体代谢功能,能有效缓解春困哦,而且对宝宝来讲是一次接触自然、亲近自然,陶冶身心的好时机。
四、想让宝宝不再那么赖床,试试换个枕头
宝宝早上一直赖床,上学常常迟到,叫也叫不醒,那就试试给宝宝换个枕头吧。睡眠专家研究发现,暗褐色、黄色、红色、橙色的枕头有助刺激人体大脑神经,帮助人们更快从睡眠状态中醒来,因此,当宝宝第一眼看到那些颜色的枕头,应该也会比较精神些,妈妈们不放尝试下,看看枕头颜色对宝宝睡眠的影响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