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学的婴幼儿急救技巧
家长必学的婴幼儿急救技巧
表浅的划伤和擦伤
先用肥皂和干净水清洗伤口,然后涂上抗菌软膏,再贴上创可贴或扎上绷带。绷带的压力通常能促使血液在伤口处凝固。
出血较多或伤口较深
1、用无菌绷带或干净的衣服牢牢地压迫伤口。如果有碎玻璃块、金属等物体嵌在伤口上时,使用绷带反而会使物体深嵌入伤口。在这种情况下,不宜直接压迫伤口,需要医生来处理。
2、如果伤口在腿上或手上,要抬起受伤肢体,使伤口高于心脏。如果怀疑伤口处有骨折,千万不要移动伤口。
3、经过3~4分钟的直接压迫后,检查一下血是否止住。如果血没有止住,应该继续压迫伤口;如果血渗透了绷带或衣服,请不要把绷带去除,而是在上面再加一块绷带;如果直接压迫5分钟后仍未止血,需赶快寻求医生的帮助,同时还要继续压迫伤口。过长或者过深的伤口,可能需要缝针。
4、一旦血止住,用肥皂和干净水或无菌的布轻轻地清洗伤口,涂上抗菌软膏,以防感染和减少结疤的可能性,然后用无菌绷带包扎伤口。
如何急救宝宝窒息
如果婴幼儿突然发生窒息的紧急情况,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在第一时间施救,新生儿科主任医师给家长介绍了详细的施救方法。
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发生窒息后,如果婴儿能自己咳嗽,就让他(她)先自己咳出来;如果这时候婴儿没有反应,应该启动紧急反应机制,先将一只手托着婴儿的颈背,另一只手托着婴儿的下巴,将婴儿翻转过来。把前臂放在腿上,使婴儿头部向下,在背部肩胛骨中间的位置拍击,如果此时异物还没有被排出,那么将婴儿翻转过来,做胸部挤压,反复直到婴儿将异物排出。
对于1岁以上的孩子,发生窒息后,如果他(她)可以咳嗽的话,就让其咳出来。如果不能咳嗽的话,要做腹部快速挤压法,排出异物,具体做法是:迅速站到孩子的身后,用一只手握拳,大拇指的一侧放在肚脐以上,另一只手握着拳头,向后做快速腹部挤压,直到孩子将异物排出。
家长在紧急施救时,其他家庭成员要赶紧打120急救。“危险发生10分钟之内是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家长一方面要采取应急措施,一方面要和医院联系,在第一时间让孩子得到专业抢救和治疗。”
小儿麻疹和急疹的区别
幼儿急疹又叫“婴儿玫瑰疹”,有的老百姓还称之为“烧疹子”,这个说法很形象,其实幼儿急疹的症状就是发烧后出疹子。多数宝宝在4个月到2岁之间都会患上一次幼儿急疹,一般是先发烧3、4天,伴有腹泻,之后烧完全消退,孩子的头面部、躯干部和耳后等处开始出疹子,但一般不太痒,不过会导致幼儿食欲不振、睡不安稳。
专家指出,幼儿急疹其实到了出疹子的阶段后,差不多3、4天疹子就会消退,也不会留下疤痕,因此家长不必担心。孩子发病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同时不能让孩子受风。不过,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受风,结果把孩子捂出了痱子,这也是不可取的。如果孩子出疹子后还发烧,则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专家还指出,婴幼儿还有多种疾病可能导致发烧、出疹子,如麻疹可能一般是患儿烧没退就开始出疹子,猩红热患儿会出现鸡皮样疹子,手足口病是在孩子的手和脚掌出现水疱。不过,由于家长并不具备医学知识,因此孩子出现发烧、出疹子等情况时,最好能到正规医院明确诊断。
如何预防呼吸异常
1、小心观察为上策
呼吸是维持生命基本的能力,家长不需要像惊弓之鸟,但是把握小心观察的原则是绝对必要的。尤其是新生儿,了解异常状况并能发觉异常,做出及时的反应,这是许多父母必须学习的。
2、怀孕期就开始预防
在怀孕期间,注意过敏性食物要适当摄取,以减少宝宝发生气喘的几率。此外,不要随便使用药物,一定要戒烟。
3、生产方式的考量
选择到有能力处理新生儿急救的医院生产,在第一时间就给宝宝最好的保护。宝宝瓜熟蒂落是最好的自然过程,择日剖宫产反而可能弄巧成拙。在婴儿出生以后,妈妈要尽可能地哺喂母乳,给宝宝提供自然的抗体来源,以增加身体抵抗力,并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TIPS:呼吸异常和婴儿猝死症
婴儿猝死症是婴幼儿的一大杀手,一直是婴幼儿死亡(尤其是1岁以内)的3大原因之一。目前医学界仍然无法解释婴儿猝死症的具体发生原因,也无从得知为什么会莫名地呼吸暂停,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儿、低体重儿、趴睡、父母抽烟、感染等。
家长警惕婴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注意事项有哪些
判断宝宝是不是患幼儿急疹幼儿急疹症状表现有两个阶段,在5-15天的潜伏期后,首先出现如下症状:
1.突然高烧,体温迅速上升至39℃到40℃,而且会持续发烧3~4天。
2.用退烧药后烧退,药效一过又烧。
3.相对感冒高烧的孩子,患儿的精神、食欲状况比较好。
4.高烧时,多数会腹泻,大便糖稀,而很少流鼻涕、咳嗽,或症状轻微。
5.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降低、淋巴细胞明显升高。
发病后4天左右进入第二阶段,这时的症状有:
1.体温恢复正常。
2.出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压之退色,初起于躯干,很快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较多,皮疹在1~2天消退,没有色素沉着或脱屑。
3.健康的孩子很少出现并发症,但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可能发生肝炎或肺炎等并发症。因为脑膜炎与幼儿急诊相似,所以医生会对患儿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幼儿急疹与疾病怎么区分麻疹
1-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大多会有明确的麻疹接触史。眼、咽、喉会出现严重的发炎现象,颊内黏膜有麻疹黏膜斑。全身症状较重。皮疹在体温达最高峰时出现,在出疹初期热度持续不退。典型病程为“发热3天,出疹3天,退热3天”三部曲。
风疹
1-5岁儿童多见,皮疹与幼儿急疹相似。但风疹发热一般不高,特殊的斑丘疹出现较早,分布遍及全身,并多融合一处。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较显著,易于鉴别。
猩红热
3-7岁儿童多见,属于细菌性发疹病。好发于2-10岁儿童,高热1-2天后全身出现皮疹,同时热度也升高,皮疹先见于颈,胸、腹部,1日内遍及全身,持续3-5天后退疹,1周后全身片状脱皮,手足大块脱皮,有特殊的杨梅舌。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皮疹的有柯萨基病毒、EB病毒等感染,按临床症状及血清学检测可鉴别。
幼儿急疹的治疗和护理高热—控制体温,防止高热惊厥
1.监测体温
发现宝宝体温异常后,用体温计而不是手为宝宝测试温度。
2.注意补水,物理降温
要给宝宝少量多次饮水,并以柔软的棉布蘸温热的水反复擦拭头部、手心、足心、掖下、腹股沟、胭窝等处,通过物理降温帮助宝宝进一步降低体温。
3.必要时使用药物
体温超过38.5度,可服用退烧药,如布洛芬混悬剂,防止高热惊厥。早期可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制剂,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腹泻—及时止泻、补液
腹泻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时对症处理,可给予止泻药和助消化药。
出疹阶段—忌用热水肥皂水清洗,避免刺激皮肤
1.注意洗澡水温,保持皮肤干燥
可适当减少洗浴次数,保持肌肤干燥,洗浴时应避免水温过高或太低,更不要使用具有刺激性成分的香皂或沐浴露!若有轻微痒感,可用炉甘石洗剂外用。
2.穿着宽松纯棉内衣,以免摩擦肌肤
注意给宝宝选择款式易穿脱、宽松透气的纯棉内衣,不穿丝毛织品等衣物,以免摩擦肌肤引起不适。
恢复时期—注意饮食
1.饮食恢复要循序渐进
当宝宝皮疹渐消时,父母要注意让宝宝循序渐进地增加进食量,不要一下子吃太多,以免给还未完全恢复功能的肠胃增加过多的负担。
2.注意忌口
别吃腥发刺激性食物,对伴有径微腹泻的宝宝还要注意减少奶和奶制品的摄入,避免生冷油腻食物,以米粉、藕粉、面汤为好。
3.哺乳期多喝奶
如果是还在哺乳期间的宝贝,妈妈则需要增加液体补充量,孩子生病时都比较依赖妈妈的哺乳,尽量的多喂奶。妈妈注意饮食中要杜绝鸡蛋、鱼类、虾类、蒜、韭菜等食物,生冷或辛辣食物也不要碰。
维C和维B防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叫婴儿玫瑰疹,是由人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一种婴幼儿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冬春季多发。除了幼儿急疹,儿童常出现的出疹性疾病还有麻疹、猩红热、风疹、水痘等。幼儿急疹病后可获得比较巩固的免疫力,再次发病的情况比较少见。
幼儿急疹多发生于6至18个月的婴幼儿,常常是突然发病,体温迅速升高,常在39℃至40℃。高热早期重症患者可能伴有惊厥,有的出现轻微流涕、咳嗽、眼睑浮肿、眼结膜炎。在发热期间有食欲较差、恶心、呕吐、轻微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并且咽部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三至五天后体温骤降,退热后孩子全身可出现大小不等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先从胸腹部开始,很快波及全身。这时孩子已经退烧,可安然入睡,在医学上称“退热疹出”,是幼儿急疹的特有表现。
幼儿患了急疹一般不用特殊治疗,只要加强护理和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几天后就会自己痊愈。孩子患幼儿急疹后,家长要让孩子卧床休息,尽量少去户外活动,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孩子发热时,要给患儿多饮水,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如果体温较高,孩子出现哭闹不止、烦躁等情况,可以给予物理降温或适当应用少量的退热药物,以免发生惊厥。年轻的妈妈在遇到这种情况下,不要急于给孩子退烧,应查看疫苗接种情况,配合医生治疗。
婴幼儿急救技巧
观察有无意识
1岁以下的宝宝,可轻轻敲打其脚掌,1岁以上则可摇动他的肩膀来确认意识,如果是在没意识的状态下,喉咙肌肉会松弛,舌头会往后倒,很有可能会阻塞呼吸道。
确认呼吸与脉搏
抬起宝宝下巴打开气道,观察宝宝胸腔的起伏、仔细听呼吸声,以确定宝宝是否还有呼吸,经判断后若无呼吸,要立刻实施人工呼吸。确认心脏是否跳动,可通过摸脉搏的方式得知,如果已无脉搏,就要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术。
Tips:什么是心
CPR是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英文单词的字母缩写。这是在你的宝宝没有生命迹象(呼吸或活动)时,你可以采取的一种救生措施。心肺复苏术 (CPR)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使携带氧气的血液循环到脑部和其他重要器官,直至急救人员赶到,保持含氧血液循环,有助于防止脑损伤。脑部缺氧几分钟,就会造成脑损伤,甚至死亡。
婴幼儿的CPR急救
1、叫、拍
叫喊宝宝并轻拍宝宝肩膀,如果他没有反应,马上叫人拨打120或当地的急救电话,并将他背部朝下躺好。
快速而轻柔地把宝宝的脸朝上放到一个稳固的物体表面上,确认他没有严重出血。如果他出血很多,先采取措施按压出血部位止血。在出血情况得到控制之前,不要进行心肺复苏术。
2、畅通呼吸道
用一只手扶着宝宝的头向后仰,另一只手轻轻地抬起他的下巴(婴儿的头不用向后倾斜很多,就可以打开气管)。检查生命迹象(活动和呼吸),但不要超过10秒钟。
检查宝宝的呼吸,低下头靠到宝宝的嘴前,眼睛看向他的脚——检查他的胸部是否有起伏,并仔细听是否有呼吸声。如果他在呼吸,你应该能感觉到他呼到人面颊上的气。
3、做人工呼吸,轻吹2次
如果宝宝没有呼吸,给他做两次人工呼吸,轻轻吹两口气,每次1秒钟。用你的嘴盖住宝宝的鼻子和嘴,把气吹入他的肺部,直到看到宝宝胸部出现起伏。
要记住,宝宝肺比成人要小很多,你不用把气吹尽就可以填满。吹气太用力或太快会使气体进入宝宝的胃,或者会伤害到宝宝的肺。
如果宝宝的胸部没有起伏,说明他的气管阻塞了。先给他做针对气管阻塞的急救。如果能把空气吹进宝宝的肺,你可以连续给宝宝吹两口气,然后停一会儿,让进去的气体排出来之后再吹。
4、进行30次胸外心脏按压
让宝宝仍然保持仰卧的姿势,用两三根手指,将指腹放在宝宝的两个乳头中间略向下的位置。在指腹位置向下按压大约1.2~2.5厘米。要垂直向下按压,动作要均衡流畅,不能急促。 以每分钟100下的频率给宝宝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大概20秒)。做完30次后,再做2次人工呼吸。
5、重复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重复进行30次胸外心脏按压和两次人工呼吸。如果只有你单独和宝宝在一起,在进行2分钟急救后,拨打120或当地的急救电话。继续重复按压和吹气,直到急救人员赶来。
中国儿童意外伤害现状
童年是孩子们不断学习和发现新事物的宝贵时光,不幸的是,童年也是意外伤害的高发期。中国每年有近50000名15岁以下的孩子死于意外伤害,既给很多儿童留下了伤残甚至终生残疾,也使许多家庭蒙受了永久的感情创伤和沉重的负担。
儿童意外伤害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城市里,最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包括跌伤、碰伤、扭伤、刀割伤、锐器刺伤、交通事故、烧烫伤、动物咬伤、中毒、触电、溺水、意外窒息和爆炸伤。而大部分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都发生在家里(43%)或者学校(23%)。为了确保孩子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高质量的救助,父母和老师是接受急救培训的关键对象。
急救措施通常只是一些简单的、常识性的操作程序,但在某些情况下,是否能够正确运用这些基本的或是更高级一些的急救措施对孩子来说却是生与死的差别。因此,对于密切接触儿童的老师和家长来说,熟悉并掌握儿童急救措施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强生家庭健康关爱计划的调查显示,尽管上海、北京和广州的父母认识到了儿童意外伤害的危害,只有46.5%的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有可能受到意外伤害。其中只有16.4%的家长接受了有关如何处理儿童意外伤害的培训。但值得欣慰的是,家长对于儿童意外伤害的态度正在转变,有87.4%的父母对参与儿童急救培训项目表示出了兴趣。
对于儿童急救来说,幼儿园教室则是另一个需要大力改进的领域。仅在上海,2006年在托儿所和幼儿园里的3-6岁的儿童就达到了298000名之多。考虑到如此巨大数量的婴幼儿可能受到潜在的伤害威胁,幼儿园和托儿所是非常重要的有可能需要运用儿童急救措施的场所。
易于推广,内容全面的急救培训将帮助减轻儿童意外伤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完善中国医疗保健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效益。而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家长和幼教人员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急救培训项目,是实现以上这些目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今年已经开始执行的“护苗计划”便是一次极富意义的尝试。
幼儿急疹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的区别
见识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奶麻或第六病,好发于2 岁以内的婴幼儿,特别常见于6 ~ 12 个月的健康婴儿。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 型引起的,属呼吸道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通常由呼吸道带出的唾沫而传播,密切接触会传播此病,但它不属于传染病。
幼儿急疹的潜伏期是8 ~ 15 天,发病之前孩子没有明显的异样表现。由于人体对此病毒感染后会出现免疫力,所以很少出现再次感染,因此病毒的传播原不仅是已患病的宝宝,更为常见的是父母及家人中的健康带病毒者。
患上幼儿急疹的宝宝会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突发高热,体温可高达40℃~ 41℃,并持续3 ~ 5天。此间服用退热剂后体温可短暂降至正常,然后又会回升。高热持续3 ~ 5 天后,热度骤降,同时皮肤出现玫瑰红色斑丘疹,直径约2 ~ 5m m,用手按压,皮疹会褪色,撒手后颜色又恢复到玫瑰红色。皮疹主要散在于颈项、躯干,偶见出现于面部和四肢,很少出现融合。发疹后24 小时内皮疹出齐,经3 天左右自然隐退,其后皮肤不留任何痕迹。
幼儿急疹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的区别
从皮疹形态上看,幼儿急疹酷似风疹、麻疹或猩红热;但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幼儿急疹为高热后出疹,而其他三种疾病则是高热时出疹。
诊断的“马后炮”+病情的“虚张声势”=家长的心急如焚
幼儿急疹在出疹前,就是有经验的医生也难以确诊。而一旦孩子体温骤退,出现典型皮疹时,只要是稍有经验的家长都可诊断,因此,大家认为幼儿急疹的诊断属于“马后炮”。由于孩子先期出现高热而且持续不降,加之又不能及早诊断为幼儿急疹,所以家长面对孩子持续的高热,往往急得团团转,生怕孩子得了什么严重的病。
孩子出现发热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去看医生。经过医生检查,可以发现孩子只是咽部、鼻内等出现充血,也就是发红和微肿。如果发热24 小时以上,进行血常规检查会出现白细胞轻度升高而后减少,其中白细胞中以淋巴细胞为主,可高达70%~ 90%;而细菌引起的
感染,白细胞中以中性细胞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