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真的不能与虾同吃吗
维C真的不能与虾同吃吗
虾体内砷含量的问题
根据国家标准GB2762-2005规定,每公斤鲜虾含无机砷不能超过0.5毫克。也许有人会问,现在许多养殖水域已经受到砷的污染,以致虾体内砷含量超标。那请问:明知水域受到严重污染,还会允许继续养殖吗?明知产品砷含量超标,还允许继续上市销售吗?如此一来,就不光是虾的问题了,还包括其他海产品如海带、贝类、海鱼等等。
虾体内砷的存在形式的问题
海鲜里的砷主要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无机砷的含量在海鲜里最多不超过总砷含量的4%,其中多是五价砷,少量是三价砷。而占主体地位的有机砷的危害非常之小,绝大部分以砷甜菜碱的形式存在,它们基本上会被原封不动地排出体外。
砒霜中毒量的问题
据我国《中药临床手册》记载,砒霜的最小中毒量为10毫克,最小致死量为100毫克。砒霜中的砷元素占其重量的75%,即10毫克砒霜中砷的含量为7.5毫克,照此推算,一次必须吃15公斤虾才能达到最小中毒量,吃150公斤才能达到最小致死量。
维生素C摄入量的问题
虾体内的砷是以五价砷的形式存在,其毒性较低;需借助大量维生素C(500毫克以上)将其转化成三价砷的形式才能发生中毒。通常情况下,我们极少能从天然食物中一次摄取这么多的维生素C,如果要通过常用食物摄取500毫克维生素C,折合西红柿为2.5公斤或苹果12.5公斤或梨11公斤或1.5公斤以上的绿叶蔬菜。即使是补充维生素C制剂,我们也无需一次补充500毫克。因为正常成年人维生素C的推荐膳食供给量为100毫克,实际的生理需要量约为30~60毫克。
结论:虾不能与维生素C同食纯属误导
“虾与维生素C(或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同食中毒或致命”的说法虽然也有人相信,但是缺乏客观存在的事实证据。专家称,与食物相克相比,以下三种“毒物”更值得引起重视:第一类是如河豚等有毒有害物质是天然存在的;第二类是天然存在,但人类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比如生豆浆和没有加工好的扁豆,只要彻底加热就不会中毒;第三类是污染物,最多见的是生物污染物,不干不净吃出来的毛病。
清蒸金枪鱼不能和什么同吃
清蒸金枪鱼好吃也要悠着点吃,听网上的说法是吃完虾不能和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一起吃,这是真的吗?据说维生素C和虾里面的五价砷化合物结合后会令人中毒。作为深海鱼类的一员,和一众海鲜家族成员一样,金枪鱼里面也是含有这样的化合物,所以也不能和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一起吃?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首先是维生素C的含量要达到500毫克以上,第二个漏洞丝维生素C的还原性是极低的,而且金枪鱼中的砷含量也不高,很难会有化学反应,而且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等这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所以吃清蒸金枪鱼的时候是可以吃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的。
吃清蒸金枪鱼,没有特别的禁忌哈,反倒是有些筒子是不适合吃的呢。例如对海鲜过敏,碰到蛋白质就出红点各种不适的筒子要绕行哦,不要贪嘴。
吃清蒸金枪鱼的时候可以配点饮料喝喝哈,试试苏打水吧。金枪鱼中含有高嘌呤,而苏打水可以促进高嘌呤的代谢哦,能防止高尿酸和痛风。
食用虾滑的注意事项
先来八一八谣言!
你是否听说过海虾等海鲜是不能够喝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一起吃的呢,这样吃等于吃砒霜?其实这是谣言来的呢。吃海虾的时候也可以搭配维生素C的水果一起吃。
虾滑真正不能同台吃饭的是啤酒!
虾滑和啤酒一起吃的话,会令身体内的尿酸含量迅速升高哦,如果你的体内尿酸含量刚好很高的话,就越容易导致痛风呢。吃虾滑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虾是新鲜的哦,而且要充分煮熟,否则可能会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
基围虾和对虾的区别 种属区别
基围虾:属于真虾总目、十足目、枝鳃亚目、对虾总科、对虾科,学名刀新对虾,俗名花虾、虎虾、红爪虾等。
对虾:属于真虾总目、十足目、枝鳃亚目、对虾总科、对虾科,学名中国明对虾,俗名中国对虾、东方对虾、明虾、青虾、黄虾等。
关于维生素C你应该知道的
维生素C不能预防治疗感冒
误区: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在感冒病人临床治疗中,医生也通常会加入少量维生素C。因此,服用维生素C能预防感冒。
真相:当人体感染细菌时,会产生大量的氧化自由基。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减轻氧化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但维生素C减轻症状的证据仅限于此,摄入只是起辅助性治疗作用,在维生素C预防感冒的问题上,没有充分的科研证据。
过量服用维生素C或引发肾结石
误区:维生素C是人体需求量最大的营养素之一,能提高免疫力,补点维生素C可增强“保险”。更何况还有一些营养家私下承认,他们自己也服用维生素C片剂。
真相: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12岁以上的人需保证每天摄取100毫升的维生素C,对于普通人来说,通过日常饮食已经能够获得规定的维生素C剂量。过量慑入维生素C会导致胃肠紊乱、肾结石和过量铁吸收。
维生素C与虾同吃不会中毒
误区:虾类等软壳食物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钾砷化合物,在服用维生素C之后,无毒的五钾砷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又称为三氧化二砷,这就俗称的砒霜!
真相:海鲜里的砷主要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不超过总含量4%的无机砷基本上会被原封不动排出体外。假设被吃进肚子里的五价砷全部还原得到了三价砷,需要吃下整整150公斤虾,才能得到致死量下限的100mg砒霜,以“保证”被毒死。
吃虾和维C能否砷中毒
我不知道人们吃虾的历史有多久远,是否是在吃螃蟹之前。仅就一个临床医生的认知,看到的砷中毒患者,其常见病因有工作接触、误用偏方、环境污染等。也知道我国部分地区由于饮水中砷含量过高,或者燃煤中砷含量过高,导致地方性砷中毒。如果同时吃虾和维生素C能导致砷中毒的话,对于正经历从吃饱到吃好,主动调整膳食结构的人们,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为回答网友的问题,我特意到网上浏览相关的信息,结果让我吃惊。有报道台湾一名女孩突然无缘无故的七窍流血暴毙,“专家”解释:“问题出在她晚餐吃了大量的虾,吃虾本身没有问题,但死者却同时服用了维生素C,问题就出在这里!”由此推断同时吃虾和维生素C能导致砷中毒,而且是急性砷中毒,而且致人于死地!于是,网友惊呼:我刚刚吃了20个虾和2个橙子,如何是好!
说吃虾导致砷中毒,有打击一大片之嫌疑。虾的品种很多,产地也很多。虾致砷中毒,首先是认定了虾为“高砷”动物,见一个诛杀一个绝无冤案。2009年,食品科学杂志载文,我国科学家对进口的北极甜虾中重金属含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若以整只虾为检测对象,北极甜虾样品中铅含量0.172mg/kg(国家卫生标准0.5mg/kg)、总汞0.032mg/kg(国家卫生标准0.5mg/kg)、镉0.788mg/kg(国家卫生标准0.5mg/kg)、无机砷0.036mg/kg(国家卫生标准0.5mg/kg),除镉超标外,其余有国家标准可对照的检测指标均合格。
研究发现,虾的头部是重金属富集的主要部位,因为虾头不是我们通常认知的“头部”,它既是虾与水体交互代谢的门户,又是虾类肝脏、胰腺、肾脏等器官集聚的部位。即便如此,虾头检测结果除了镉超标外,铅、总汞、无机砷含量也均符合我国的卫生标准。由此可以认定,虾不是“高砷”动物,其食品安全问题与其它水产品并无本质区别;所谓虾体内含砷的问题,也与水产品其他重金属污染的情况相一致;水产品的污染只是个案,不能因为有了“水俣病”,就说吃鱼导致汞中毒。
砷是一个古老的毒物,通常认为砷是1250年德国人Albertus Magnus以雄黄与肥皂共同加热时得到的;实际上,我国古代炼丹家才是砷的最早发现者。据史书有记载,约在公元317年,我国的炼丹家葛洪用雄黄,松脂,硝石三种物质炼制得到了砷。基于多年的临床研究,人们对于砷中毒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
同时吃虾和维生素C能导致砷中毒的作用机制不让人信服。首先,砷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水溶性。毒理学研究显示,三价砷离子的毒性高于五价砷离子。三氧化二砷剧毒,0.8-2mg/kg有可能导致一名成年人中毒死亡。而五氧化二砷急性毒性也属于高毒类,大鼠经口8mg/kg致半数实验动物死亡;小鼠经口55mg/kg致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由此可知,五价砷导致中毒,无需转化为三价砷。
说五价砷在维生素C作用下转化为三价砷,我没有寻找到相关的文献支持,只是看到在300C。条件下,五氧化二砷将失去部分氧,转化为三氧化二砷。推断该说法是指维生素C为酸性物质,能提供氢离子进而起到还原的作用。如果考虑到任何摄入的食物,都要首先接触到胃部的酸性环境,再顾虑维生素C对五价砷的还原作用,无异于自寻烦恼。
地球生物是地球环境的缩影。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物种,其体内物质或多或少反映了环境中的物质存在,因此,人们没有寻求无砷产品的可能。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物种,是逐步适应地球生态的产物,有研究显示,生物体有将进入体内的砷转化为毒性很低的有机砷,并加以储存、代谢的能力,人类也如此。
回避砷摄入,可以少吃虾头,但是任何事物不可走向极端。有研究显示,砷也是人体的必须微量元素,极度缺乏,将使人的将康状况恶化。羊、微型猪和鸡的研究结果显示,饲料、饮水中含砷很低时,导致生长迟缓,怀孕减少,自发流产较多,死亡率较高。有人观察到,在长期做血液透析的患者,其血砷含量减少,可能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管疾病高发有关。
盛夏酷暑即将过去,在迎来秋高气爽之时,正是虾类产品大量集中上市的季节,我认为虾可以放心地吃,至于有没有维生素C同时存在,毋庸置疑,人的正常膳食中,哪一餐不含有相当剂量的维生素C呢?但是,吃虾和维C,不会砷中毒!
维生素c和虾一块吃会中毒吗
不会。
虾含有浓度较高的五钾砷化合物,与还原剂维生素C反应,会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但虾含砷量不到0.1毫克,而三价砷摄入达几十毫克才能中毒,以中毒剂量计算,需要吃125公斤公斤的虾和大量的维生素c才能达到中毒剂量,而且这两种成分还得在人体发生百分之百的反应才行,综合来看,维生素c和虾一块吃会中毒的概率几乎不存在。
维生素c加维生素e的作用是什么
1、我们身体每个核细胞的形成,都少不了维生素E,VE缺乏时,会使脂肪酸与氧混合,造成细胞破裂,混合的氧越多,细胞得越快,不饱和脂肪酸会被氧气破坏,留下褐色的斑。如果补充大量维E,这种褐色斑点则不会出现(凡是因心脏病及血管淤积胆固醇过多而死亡的人,解剖他们的尸体时,很多部位都发现有这种褐斑)中年以上的人身上有褐色斑点是维E缺乏造成的,更年期女性也会缺乏维E而出现。小孩时期缺乏时,会使牙齿变黄,以致一辈子都感遗憾。
2、维C真的很好,可以美白皮肤,还是延缓衰老的一种抗氧化剂,常吃维C对人体确实是很有好处的.但是现在很多营养保健专家都不提昌吃提纯出来的维C,因为不论是哪一种维生素吃过量了都会中毒,只有吃含维C高的纯天然的食品,吃再多都有不会中毒。你可以多吃些红枣,红枣的维C含量很高,还有就是西红柿维C含量也高,或者你就坚持每天吃一个哪怕是很小的弥猴桃就能保证你一天所需的维C摄入量了。
3、维生素C、E可以同吃。个人觉得E去印效果挺好的,C美白效果不错,爱上火还可以补充维生素B。
4、维生素C能抑制皮肤内多巴醌的氧化作用,使皮肤内深色氧化型色素还原成浅色还原型色素,从而抑制色素形成和慢性沉积。维生素C富含于新鲜的蔬菜水果之中,如苹果、鲜枣、橘子、西红柿、萝卜汁、土豆、甘薯、草莓、菠萝等蔬果中就富含维生素C。
吃虾后多久可以吃维生素C 吃虾后不能吃什么
虾的钙质含量很高,而钙与草酸结合会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沉淀,影响钙质的消化吸收。久之还会形成草酸钙结石。常见富含草酸食物有菠菜、葡萄等。
虾中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与鞣酸结合会发生凝固、沉淀反应,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严重者可能引发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常见富含鞣酸食物有柿子、茶叶等。
维生素c和虾一块吃会中毒吗 维生素c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维生素C不宜与异烟肼、氨茶碱、链霉素、青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合用,否则会使上述药物因酸性环境而疗效降低或失效。
生素C与叶酸合用也会减弱各自的作用,若治疗贫血必须使用时,可间断使用,不能同时服用。
维生素C易氧化,如遇铜离子,可加速氧化速度,动物肝脏含铜量很高,如在服用维生素c期间食用动物肝脏,维生素c就会迅速氧化而失去生物功能。
偏爱泡腾片补维C,真的好吗
尽管维生素C神通广大,不过不意味着维C泡腾片就值得去吃。首先,泡腾片往往口感较好,意味着其中加了很多糖、钠盐和香精,当然它的配料表也确实验证了这一点,这些成分对人体并没有多少健康益处,反而应该加以限制。对于正常人长期把泡腾片当做日常的补充剂有可能造成弊大于利。
其次,泡腾片的维C含量较大,每片含维C几百毫克甚至上千毫克,有的人一天可能还吃好几片。如果健康人每天口服每片1000毫克的维C泡腾片,再食用一定量的水果蔬菜,便可能接近维生素C的可耐受最高限量甚至引起维生素C过量。只有当人体受到感染或有其它炎症等情况,对维C的需求增高时,才需要服用这么多维C,而日常每日维C的推荐摄入量是100毫克,即便是预防慢性疾病的推荐量也只有200毫克。
维C缺了不可,不过也绝非多多益善,人体对维C的可耐受最高限量是2000毫克。如果吃进去的维C比推荐的多一些,那么多余的维C可最终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如果长期维C摄入过量可出现恶心、腹泻、腹部痉挛、铁吸收过度以及泌尿道结石等危害,所以平时不建议用泡腾片来补充维C。
对于新鲜蔬果吃得比较充足的人而言,是比较不容易缺乏维C的。如果新鲜蔬菜水果涉猎少,或者烹调方式长期不注意,也是很可能缺乏的。一旦经常出现牙龈肿胀出血等症状,需要及时调整饮食结构,食物补充维C还是卓有成效的,而不要急于“舍近求远”去寻求包括泡腾片在内的补充剂来帮忙。而对于长期难以接触到新鲜水果蔬菜的特殊时期,可以选择维C补充剂来“救济”,短期内加以适度补充。
吃虾后多久可以吃维生素C
吃虾后一般间隔3-4小时,可以吃维生素C。胃里的食物一般需要3个小时才能排空,所以尽量使两者的服用时间保持3-4小时的间距。
虾和维生素C能一起吃吗 吃虾注意事项
吃虾不要吃虾头。虾头是吸收并积累毒素最多的地方,也是最易积聚病原菌和寄生虫的部分。吃虾头易引起身体不适。
吃虾注意事项
虾线很脏,一定要去掉?
真相:虾线是虾的肠道,如果介意就去掉。虾线,就是在剥开虾皮,掰开虾背的时候,看到的那条黑色或青色的线。它属于虾的消化道,理论上来说,它确实不算干净,所以通常建议在处理虾的时候要把它去掉。因为经过烹调,虾线里的细菌会被高温杀灭,是安全的,就是可能味道会差一些。
虾是发物,不能随便吃?
真相:只要不对虾过敏,那就可以吃。很多人可能都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有伤口的时候,吃虾蟹会让伤口溃烂,难以愈合。其实,不论在研究还是实际生活中,虾和伤口溃烂都没有什么相关性。虾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少,有伤口的人,其实应该适量多吃点,帮助伤口愈合。
至于有些人吃虾后出现了不舒服,主要可能是因为:对虾蟹等水产海鲜过敏;食材不新鲜,不卫生,被有害细菌污染了。如果是这种情况,那确实要小心。
虾头黑黑的,是重金属超标?
真相:虾头的重金属含量确实比虾肉高,但正规养殖的虾没问题。虾体内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水和饲料,一般来说,内脏(虾头部分)和虾壳中的含量会高一些。不过也别太担心,如果水质和饲料太差,虾也无法存活,所以正规养殖还是有保障的。至于有些虾头颜色发黑是因为饲料问题,或者是酪氨酸酶产生了一些黑色素,和重金属没关系。如果你实在有疑虑,那就专心吃虾肉吧,反正头上肉少。
虾里面有寄生虫?
真相:可能有风险,做熟就是安全的。前阵子网上广泛传播一个视频,说虾里面有寄生虫,而且每只虾都有。实际上,视频里所谓的白色寄生虫,其实是虾的输精管,虾自己估计都觉得有点冤。虽然视频是个谣言,但水产确实存在寄生虫风险,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做熟。
南方很多地区喜欢吃醉虾(生的),虽然它味道鲜美,但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还是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吃。
吃虾皮,可以补钙?
真相:钙含量是挺高,但不好吸收,不推荐。我们常说虾皮补钙,主要是指海产虾中的毛虾。它算是个大名鼎鼎的补钙食品,每100g钙含量能达到991mg,确实相当高。但是!不推荐大家吃虾皮补钙:虾皮钙多,但盐更多,100g含有5057mg的钠;使用量太少,一般做菜也就用几克,还不如喝口牛奶;虾皮难咀嚼消化,吃下去很难被分解、吸收。吃虾皮补钙,不如喝杯牛奶,吃点豆腐小青菜。
虾不能和水果一起吃?
真相:想吃就吃,不用担心。据说虾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会发生反应,产生剧毒物砒霜,所以水果和虾蟹等河鲜海鲜不能一起吃。其实,虾中含有的无机砷并不多,维生素C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它俩一起吃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就算真的能产生有害物,你得一口气吃下去几百斤虾,才能达到有害剂量所以,安心吃吧。
海虾和淡水虾,哪个好?
真相:各有千秋,听钱包的话。从营养上来说,海虾的蛋白质含量更高一些,而且不饱和脂肪酸,例如DHA、EPA等也更丰富;从烹调和风味上来说,海虾肉大但腥味重,淡水虾个头小但口感好;从价钱上来说,海虾通常会比河虾贵一些。选哪个好?那就要看你自己的口味,以及钱包的厚度啦。
虾和维生素C能同食吗
其他海产品同样可能受污染
有人说我吃完海鲜,又吃水果喝果汁,都没病倒。曾有护士亲身经历过,在吃虾200g左右的同时饮用了富含维生素C的果粒橙约400ml(相当于维生素C 30mg),同样安全无事。这是怎么解释?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二医院营养科唐大寒教授介绍,砷是一种有毒化学元素,在化学实验试管中,将维生素C加入含有五价砷的溶液中,砷即被还原成毒性更大的三氧化二砷(砒霜)。于是有人机械地将此化学实验结果推断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出“虾与维生素C(或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同食中毒或致命”的结论,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认为这纯属误导。
首先是虾体内砷含量问题。根据国家标准GB2762-2005规定,每公斤鲜虾含无机砷不能超过0.5毫克。也许有人会问,现在许多养殖水域已经受到砷的污染,以致虾体内砷含量超标。那请问:明知水域受到严重污染,还会允许继续养殖吗?明知产品砷含量超标,还允许继续上市销售吗?如此一来,就不光是虾的问题了,还包括其他海产品如海带、贝类、海鱼等等。
浅尝辄止不足以中毒
唐大寒接着谈到砒霜中毒量的问题。据我国《中药临床手册》记载,砒霜的最小中毒量为10毫克,最小致死量为100毫克。砒霜中的砷元素占其重量的75%,即10毫克砒霜中砷的含量为7.5毫克;照此推算,一次必须吃15公斤虾才能达到最小中毒量,吃150公斤才能达到最小致死量。
同理,摄入污染海产的数量药比较多,其中含砷的总量达到一个足以引起中毒的数值才有危害。如果像林黛玉吃螃蟹那样,浅尝辄止,食量很小,不会出现明显的危害。
维生素C摄入也需足量
还有维生素C摄入量的问题。虾体内的砷是以五价砷的形式存在,其毒性较低;需借助大量维生素C(500毫克以上)将其转化成三价砷的形式才能发生中毒。唐大寒介绍说,通常情况下,我们极少能从天然食物中一次摄取这么多的维生素C,如果要通过常用食物摄取500毫克维生素C,折合西红柿为2.5 公斤或苹果12.5公斤或梨11公斤或1.5公斤以上的绿叶蔬菜;即使是补充维生素C制剂,我们也无需一次补充500毫克;因为正常成年人维生素C的推荐膳食供给量为100毫克,实际的生理需要量约为30~60毫克。
体外实验与体内复杂多变问题,许多人总是将试管中的直接化学反应结果不加分析地直接推断到人身上来。唐大寒说,实际上,人体是一个变化多端而又极其复杂的生物体,许多试管中的实验结果不可能机械地在人体内重现,如存在食物中的砷、维生素C由于食物本身的阻隔作用和其他营养素、植物化学物质在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以及消化道内的PH、温度等的变化,都会对此有较大的干扰。
由此可见,“虾与维生素C(或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同食中毒或致命”的说法虽然也有人相信,但是缺乏客观存在的事实证据。